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上一堂有趣的戲劇課:下自漁夫上至女王,跨越2500年的經典劇作

上一堂有趣的戲劇課:下自漁夫上至女王,跨越2500年的經典劇作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93477
卡塔玲娜.馬倫霍茲,朵恩.帕里西
麥德文
遠流
2021年11月26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573293477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7 x 23 x 1.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藝術設計 > 戲劇 > 各類戲劇 > 西方戲劇











    120位作者、158部作品

    圖文並茂,輕鬆概觀西方戲劇發展史

    ?

      本書收錄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劇作,包括偉大的、知名的,製造醜聞以及特別受到喜愛的作品,以慣常的簡潔形式,用簡單且具備娛樂性的方式,引領讀者進入劇場的奇妙世界。戲劇讓文學在舞台上活起來──索福克勒斯的《安蒂岡妮》、莎士比亞的《馬克白》、莫里哀的《偽君子》、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娜拉》、王爾德的《不可兒戲》、巴利的《彼得.潘》、蕭伯納的《賣花女》、布雷希特的《勇氣媽媽和她的孩子們》、沙特的《蒼蠅》、威廉斯的《慾望街車》、克莉絲蒂的《捕鼠器》、米勒的《熔爐》、貝克特的《等待果陀》、杜倫馬特的《老婦返鄉》、歐尼爾的《長夜漫漫路迢迢》……所有你知道或不知道的經典作品,都在這本書裡生動登場!



      某句名言究竟出自誰的口中?誰發明了悲劇?為何克萊斯特要和歌德決鬥?現代戲劇真的那麼難以理解嗎?這許許多多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解答──以迷人聰慧的敘述、幽默諷刺的筆觸、巧妙傳神的插畫,總結作品特色、引述經典名言、閒談小道消息,並探索劇作家及劇作首演的種種事蹟,隨處都充滿驚喜與魅力。



      不論是資深劇迷或初入門觀眾,還是喜歡好故事以及所有想知道劇場禁忌行為的讀者,歡迎一起來看戲!



    好評推薦



      何一梵?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 ?

      郭亮廷? 自由撰稿人、譯者 ?

      劉晉立?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 ?

      簡嫚書? 演員??? ?



      本以為這本小書是為了從0開始的讀者,但讀到一半,我就知道自己錯了:它寫作的對象,是給0.1的讀者。

      事實上,恐怕沒有一本劇場書可以為了從0開始的讀者——這樣的讀者根本不存在。總要進過劇場看戲,才能知道舞台與電影的不同,才能知道現場的魅力與黑暗中的銀幕不同,才知道讀者與觀眾不同。所有這本書中的內容,無論多淺顯,都沒有辦法替代要主動踏入劇場的那一小步,也只有在從0到0.1之後,這本書的閱讀經驗才開始發酵。

      踏出 0.1這一步就是需要動力、體力與熱情。這本書介紹知識的方式,更像是努力延續這份動力與熱情,與讀者共舞。文字親切、圖表清晰、編年順序扼要但準確,這些安排帶來的知識,更像是延續熱情的燃料,藉著觀念與歷史,對劇場中的所見所為,有了判斷,開啟了想像。

      喔,對了,對離0.1已經有點遠的讀者,閱讀這本書可以帶來一個提醒:0.1曾經是我們在劇場中最美的時候。

      ──何一梵(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

    ?

      我們實在花掉太多時間,想要寫出大部頭的艱難著作,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各位手上的這類簡讀本,套用作者的案頭語,才能在這個資訊越來越龐雜的時代,引發讀者基本的好奇。這本小書勾引的對象,雖然是德語區的讀者,但也因此幫助我們快速補足一連串時有所聞,而在中文世界很少被演出的作者名字,及其劇作的相關知識:席勒的《強盜》、豪普特曼的《織工》、波列許的《全球網路貧民窟》……。還有誰被遺漏了呢?閱讀中,我發現對於台灣劇場運動極其重要的象徵主義劇作家,如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作者並未收錄,可見得假如有一本從台灣觀點開講的「戲劇課》,會有多麼不一樣。期待更多我們自己的劇場藝術簡讀本能夠面市,作者詞書式的寫法,頗有參考價值。

      ──郭亮廷(自由撰稿者 / 譯者)


     





    前言

    ?

    神諭────神如是,人亦如斯? 西元前472-405年

    波斯人—艾斯奇勒斯

    安蒂岡妮—索福克勒斯

    美狄亞—歐里庇德斯

    特別精選:伊底帕斯 / 厄勒克特拉 / 利西翠妲 / 依菲根妮

    ●大停滯——戲劇安歇

    ?

    貴族的人性悲喜曲? 1593-1635年

    特別精選:浮士德博士的悲劇 / 羅密歐與茱麗葉 / 仲夏夜之夢 / 哈姆雷特 / 佛爾蓬納 / 李爾王

    馬克白—莎士比亞

    傻大姐—羅培.德.維加

    人生如夢—卡爾德隆

    ●體裁——到底是什麼……?

    ?

    太陽王的光芒? 1637年

    熙德—高乃依

    ●文學時期I——從古典到十六世紀

    ?

    中產階級的平民悲劇? 1664-1774年

    偽君子—莫里哀

    特別精選:昂朵馬格 / 無病呻吟 / 海盜或流亡貴族 / 愛情與偶然狂想曲 / 二主之僕

    艾米莉亞.加洛蒂—萊辛

    鐵手騎士葛茲.馮.貝利欣根—歌德

    ●知名的導演I——寫故事的導演

    ●知名的導演II——這些導演的戲劇不應錯過

    ?

    狂飆的熱血? 1782-1802年

    特別精選:強盜 / 智者納坦 / 陰謀與愛情 / 德國小城人

    ●劇作視力檢查表——您看到什麼?

    ?

    啟蒙與女性覺醒? 1804-1879年

    威廉.泰爾—席勒

    破水罐—克萊斯特

    浮士德第一部—歌德

    欽差大人—果戈里

    幸運物—內斯特羅伊

    特別精選:瑪麗亞.瑪格達蓮娜 / 波里斯.戈杜諾夫 / 托雷多的女猶太人 / 鄉間一月 / 皮爾.金特

    娜拉(玩偶之家)—易卜生

    ●文學時期II——從十七世紀到現代

    ?

    工人與紳士? 1889-1895年

    茱莉小姐—史特林堡

    織工—豪普特曼

    班柏里(不可兒戲)—王爾德

    ●舞台形式——古典到現代

    ?

    純愛、詭愛與博愛? 1895-1904年

    雷翁斯和雷娜—畢希納

    特別精選:理想丈夫 / 風流韻事 / 烏布王 / 海鷗

    西哈諾.貝格拉克—羅斯丹

    露露—尉德金

    三姊妹—契訶夫

    在底層—高爾基

    彼得.潘—巴利

    ●聊戲劇——理解專有辭彙

    ?

    人性,人性!? 1904-1920年

    特別精選:櫻桃園 / 夏日訪客 / 死亡之舞 / 褲子 / 老鼠

    每個人—霍夫曼史塔

    賣花女(皮格馬利翁)—蕭伯納

    沃依柴克—畢希納

    迴旋曲—徐尼茲勒

    ●劇院——著名的舞台

    ●劇團——優秀的劇團

    ?

    百花齊放摩登時代? 1921-1947年

    特別精選: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 / 巴爾 / 辛克曼 / 花粉熱 / 人聲 / 寇本尼克上尉 /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 悲悼得像厄勒克特拉

    卡斯米爾和卡洛琳娜—霍爾瓦特

    血腥婚禮—羅卡

    小城風光—懷爾德

    女水妖—吉侯杜

    勇氣媽媽和她的孩子們—布雷希特

    毒藥與老婦—凱塞林

    蒼蠅—沙特

    特別精選:伽利略傳 / 無路可出 / 玻璃動物園 / 蒙特維德歐之屋 / 貝爾納爾達.阿巴之家

    探長到來—普利斯特里

    魔鬼將軍—楚克邁爾

    慾望街車—威廉斯

    ●太棒了!——紀錄和奇聞

    ?

    戰爭症候群? 1947-1953年

    大門之外—波歇爾特

    特別精選:中國長城 / 女僕 / 高加索灰闌記 / 美狄亞 / 戒嚴 / 正義者 / 推銷員之死 / 雞尾酒會

    捕鼠器—克莉絲蒂

    椅子—尤內斯寇

    熔爐—米勒

    等待果陀—貝克特

    ●精彩絕倫!——重要的戲劇獎

    ●放手一搏!——重大戲劇活動

    ?

    公民意識受審吧!? 1956-1966年

    老婦返鄉—杜倫馬特

    長夜漫漫路迢迢—歐尼爾

    特別精選:回首憤怒 / 獨裁者們的學校 / 終局 / 元老

    老實人和縱火犯—佛里希

    ●文學時期III——從敘事劇到後現代

    ?

    普羅米修斯的凡人之軀? 1960-1966年

    特別精選:房屋管理員 / 卡爾先生 / 誰怕維吉尼亞.吳爾芙? / 物理學家

    代理人—霍赫胡特

    裸足佳偶—賽門

    特別精選:馬拉.薩德 / 婚禮 / 拯救 / 羅森克蘭茲和桂頓斯坦已死

    ●看或不看——幫助您下決定

    ?

    不想說故事的舞台? 1966-1978年

    冒犯觀眾—漢德克

    外籍勞工—法斯賓達

    特別精選:愛情委員會 / 斯塔勒農莊 / 新少年維特的煩惱 / 絕不付帳 / 可愛的瑞塔

    ●被噓下台的導演……以及醜聞編導

    ●被噓的作者……以及他們的醜聞劇作

    ?

    舞台的邏輯就是沒有邏輯? 1979-1995年

    哈姆雷特機器—穆勒

    世界改良人—貝恩哈特

    特別精選:節日的贈禮 / 梅林或荒蕪之國 / 低音提琴 / 黑人與狗的戰鬥 / 卡德威,一場鬧劇

    開放配偶—達里歐.佛&拉梅

    噪音遠去—弗萊恩

    我的奮鬥—塔博里

    特別精選:黛西小姐和她的司機(溫馨接送情)/ 雲.家 / 女總裁們 / 羚羊 / 山巔彩霞 / 美國的天使 / 零點或服務的藝術 / 名字

    ●折頸與斷腿——劇院裡的迷信

    ?

    復古、創新再顛覆──無盡的試驗? 1996-2015年

    陰道獨白—恩斯勒

    血拼和打砲—瑞文希爾

    淨化—肯恩

    特別精選:狂牛症 / 女孩之夜 / 上帝是DJ / 全球網路貧民窟 / 文內塔共和國 / 阿拉伯之夜

    恩典的座位—拉布特

    無罪—羅爾

    加爾各答—里米尼紀錄劇團

    殺戮之神—雷扎

    特別精選:哈姆雷特已死,沒有重力 / 色情 /參與者 / 我們不是野蠻人 / 恐怖行動

    ●其實……還有很多偉大的演員

    ?

    譯名對照索引



    ?









      「嘿,劇場這陣子正在公演莫里哀,怎麼樣,一起去看吧?」在現今,一說起週六夜的計畫,並不太會聽到這樣的話,雖然還是有人熱衷於欣賞舞台劇,不會錯過任何新的編排演出。但是許多人一想到舞台劇就想到高昂的票價,或者視之為不得不參加的活動。



      學生覺得無聊,因為他們在觀賞舞台上的表演之前,還要先研究演員們的演出資料。不同於小說,舞台劇不是為了閱讀而寫,而是為了上演而創作。(即使一些重量級的知識份子宣稱,他們的床頭櫃上就擺著莎士比亞全集。)



      後戲劇劇場(postdramatisches Theater)觀賞起來可能很累,好比很吵,混亂而且粗魯,但是也因此讓人為之驚豔。重新編排的經典戲劇也有類似的效果,通常似曾相識值極低(極度出乎觀眾的意料),但卻因此更有戲劇性,而且能在劇場前廳引發有趣的辯論。不敢冒險就沒有樂趣!

    ?

      太高級



      這是人們視戲劇為畏途的主要原因之一,只要讀一讀劇評專欄就知道,大家顯然一頭霧水,就連戲劇讀本裡的說明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角色塑造及其用詞遣字出於單一狹隘視角而偏重獨白,劇本結構極度單調;刻板運用及狂想似地重複關鍵辭彙造成僵化念白方式……



      這類句子沒完沒了,而且不是特例,我們會因此想看看湯馬斯.貝恩哈特的作品嗎?不太會吧!但是如果我們得知,貝恩哈特以他引發醜聞的作品長期惹怒他的祖國奧地利,並且在他的遺囑裡明文禁止在奧地利上演他的作品呢?我們或許反而會想看看他的作品吧!



      本書就是想引起讀者的好奇—對兩千五百年前在古希臘發明的娛樂媒體產生興趣。在漫長的蟄伏期之後,莎士比亞等人又重新發明戲劇,並且絕對不是為了英文系課程而寫,而是為了普羅大眾—下自漁夫上至女王。

    ?

      哦——真的嗎?



      羅培.德.維加是個大膽妄為的西班牙人,莫里哀去世的時候還穿著戲服,席勒(可能)有三角關係,克萊斯特想和歌德決鬥,杜倫馬特在學校的功課很差,契訶夫的喜劇讓觀眾落淚(讓他非常生氣),《愛情委員會》被禁止上演好幾十年,貝克特自己也不知道果陀等待的是什麼,《陰道獨白》根本不是醜聞劇本。



      故事背後通常都有著該傾聽的故事,作者悲慘�瘋狂還是驚人的一生,特別的名言,綜觀整體的目光。

    ?

      您知道嗎?



      約翰.藍儂被射殺是在第一次波灣戰爭開始後不久,在同一年,魔術方塊引發風潮。喋喋不休的《世界改良人》首演,艾可發表他著名的小說。這一切都可以從時間線看出,時間線貫穿全書。



    推薦序



    布幕升起,好戲登場

    劉晉立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

    前臺灣藝術大學表演學院院長

    戲劇系專任教授


    ?

      這是一本可以讓初學者從零開始的戲劇史入門書,以作品為輻射起點,易學易懂、圖文並茂十分有趣地呈現戲劇與劇場作品,是作者為「普羅大眾——下自漁夫上至女王」而寫的書。



      此書書寫的時間結構跨度從艾斯奇勒斯(Aeschylus)在西元前472年創作演出的《波斯人》(The Persians)到2015年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的《恐怖行動》(Terror),以作品為輻射起點介紹158個作品。書中介紹了每一個作品的情節、作者以及作品中所出現的名言,將當代讀者對此作品可能的連結呈現在「今日呢?」及「小道消息」。筆者認為此書作品中的「小道消息」(猶如英文中的葡萄藤grapevine)是非常有趣的安排,利用戲劇史中未經證實的事件,來勾起讀者想一探究竟的興趣,當然這個小道消息也能讓讀者順藤摸瓜,找到更多相關訊息及去查證劇中所顯露的資訊。例如,在1606年上演的莎士比亞名劇《馬克白》:「……據說各次不同的演出都發生過一些不幸……在莎士比亞時期,對演員而言,這部戲的確相當危險,因為有許多打鬥場面……」;而1664年上演的莫里哀《偽君子》:「莫里哀這個虔誠騙子的角色招來許多憤怒,大家一致認為,批評教會不該搬上舞台,國王直接禁止這齣戲……」。



      此書中另有「聊戲劇—理解專有辭彙」,將劇場的職稱、專有名詞、劇團運作方式,例如:晚場經理、臨演、版權特許費、戲劇顧問……等進行解說,這是針對戲劇入門者來認識戲劇與劇場的安排,而對於大學院校不論是相關科系或一般大學通識中心所開戲劇課程的學生都有助益。



      此書中的另一個特色是圖文並茂;西方戲劇史的研究是奠基在作品及文獻的梳理與分析,自古希臘、古羅馬及中古世紀以來,戲劇史及劇場演出的研究,許多的面向是從山洞壁畫、器皿、酒器、瓶飾、獸皮……上的圖像與文字而找到線索。此書亦延續此圖文並茂的傳統,從現象學的觀點來看圖與文的關聯:「圖不是只當作文字內容的插圖,也不是『創意雕琢』;這些圖是『多重模式化』所構成內容的一部分,是各個模式間的符號與語言交互作用,其中文字與視覺扮演了定義明確且同樣重要的角色」*,此書中圖像與文字以雙重奏的方式一起呈現,圖像與文字都是符號也是工具,它們共同承載了劇中社會、文化與歷史的內涵,插圖與文字的交互作用、顏色的意義、角色的肢體語言及視覺的隱喻,使讀者產生認知與情緒反應,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與學習,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將文字和真實、想像的圖畫並置,以有趣的繪圖提供讀者自由詮釋可能的含意。



      另外,此書每一個作品都有其創作的年表,從相對微觀的「作品的介紹」輔以較宏觀的「年表」,讓讀者對作品背後的歷史、社會及文化背景(historical, social & cultural context)有所了解,而能對劇中人物、情節與主題(characters, plot & themes)產生感性與理性的聯結,並檢視人物在劇中的行為是否能反映作者所存在的時空背景,以及劇中所設定的年代的社會背景及歷史事件(comparing & contrasting characters, settings & events);同時能認知及感受劇本所設定的時代背景下,劇中角色所展現的情感與行動(inferring a character’s feelings by their actions)。此書的圖文對照,更能提供讀者檢視及想像,如果自己是劇中的角色能不能有不同的作為。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戲劇與劇場史的入門書,對於戲劇從業人員、研究者及教學者也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