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序
1931年,臺灣總督府發布府令第一號,宣布設立國立成功大學的前身──臺南高等工業學校。這所座落在原臺南府城東側,德慶溪以北的高等教育學府,立校以來為各行各業培育出眾多優秀人才,在近代臺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建校之初,從地理優勢與可擴展性等層面思考,選定現今的成功校區做為最初的教育場域,而1950年取得的「勝利校區」,則為成大戰後第一批購得的校地。90年來,成功大學已經擴展成為一所具有校本部八大校區,以及本部外三個校區,深具影響力的研究型綜合大學。
欣悉本校博物館再次出版一本介紹校園建築文化資產的專書──《美哉勝利:美援時期省立成功大學勝利校區宿舍群與總圖書館建設歷程》。作者蔡侑樺博士是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承襲過去與徐明福教授共著的《1930年至1945年間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的校園建築》(2013)、《成功大學光復與力行校區前身: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及臺南衛戍病院》(2016)兩本成大校園建築文化資產專書的寫作方式,此次蔡博士以登錄歷史建築「原臺灣省立成功大學總圖書館」為中心,論述其歷年建築變遷及建築特質,同時也針對其座落的勝利校區,詳細闡述美援時期對當今勝利校區的影響與發展歷程。
我有幸在擔任成大國際長的行政工作時,藉由2008年博物館所策劃的「美援普渡.成大計畫特展」,首次感受到美援時期成大與美國普渡大學那段慷慨協助、良善回饋的美好情誼,更對現代主義建築清晰、簡約的美感印象深刻。2015年接任成大校長後,面對舊總圖書館立面改修的問題,除依照永續校園規劃及運用委員會工作小組建議,恢復舊總圖書館北向立面的開窗分割之外,亦深感建立校園老建築的列冊與管理維護機制,才是根本永續之道。
因此,委由徐明福教授主持計畫,蔡侑樺博士全程參與相關工作,堅實累積對於校園建築發展歷史的研究成果,並藉其專業建言讓校內得以留下更多具意義之歷史元素,更協助提報舊總圖書館與大學紀念校門登錄為具法定文化資產身分的「歷史建築」。
回顧本校創設之選址及最初設立之科系,無不與前瞻培植臺灣南部熱帶產業發展人才息息相關。歷經90年的穩健成長,在面臨當前全球化多變的挑戰之際,如何掌握趨勢,不斷創新,充分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往往必須從回到認知自身環境與歷史開始。其中,因著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留下來的歷史紋理與元素,正是提供人們認識過去的重要線索。
值此創校90年之際,本書的出版標誌出這所根植於臺灣土地的高等教育學府,一路以來篳路藍縷、創新卓越的關鍵過程,意義深遠,是以為序。
?
國立成功大學 蘇慧貞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