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康熙皇帝親筆家書+鉅細靡遺的滿清皇族家庭說明手冊!
不只讓你深入了解,中國歷史上最後的宮廷文化與皇室情感,
更是探究東亞最後的征服王朝──滿洲帝國如何治理天下的經典!
?
為什麼康熙貴為治理天下、日理萬機的皇帝,還會持續不斷的撰寫家書、寄給家人?為什麼說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並非後宮干政,而是來自於滿清獨特的皇族聯合統治文化?滿清皇帝又如何統治囊括漢人、蒙古人、回回、西藏人在內的多元民族帝國?獨特的「八旗」體制,又在滿洲帝國的統治結構中,起到了什麼關鍵性的作用?
?
要想了解康熙皇帝的內心世界及國家統御之術,以及滿洲帝國在興盛時期的運作模式,可以透過《皇帝的家書》與《最後的皇族》來了解,這兩本書都是從非漢視角重新認知滿洲帝國的經典作品。
?
《皇帝的家書》是日本學者岡田英弘的代表作,他與美國的「新清史」學派關係密切;《最後的皇族》則是美國「新清史」學者羅友枝深入剖析滿清宮廷文化的代表作。他們都強調要回到滿文,並採納其他語言如蒙古、藏文,甚至日文史料來重新解讀清史,才能更加貼近歷史真相。透過日本的「東洋史」,與美國的「新清史」觀點,才能徹底解析你所不知道的康熙皇帝與滿清宮廷的真相!
?
█全二冊內容介紹:
?
《皇帝的家書:康熙的私人情感與滿洲帝國的治理實相》
?
科學、親情、軍事、政治、謀略
史上獨一無二的皇帝教養書
?
西元十七世紀後期,康熙皇帝在親征蒙古的近三年期間(康熙三十五至三十六年,西元一六九五至一六九七年),雖然長途跋涉、軍務繁忙,仍不忘與遠在北京的家人保持聯繫。為此,他持續親筆以滿文寫信給北京的皇太子──二阿哥胤礽。這些信件證實康熙與太子之間的往來頻繁,屬於皇帝的私人家書,限制外臣閱讀,前後多達三十餘封以上。
?
在這些家書中,康熙除了關切太子的生活作息與工作狀況,更寫下戰爭過程與戰事之餘的日常生活見聞,其中包括了康熙平日狩獵的成果、在蒙古高原所見的人文風光、觀察平民生活而領悟的治國心得,以此作為教育太子的難得材料,是充滿情感的儲君教養手冊!
?
《皇帝的家書》是日本歷史學者岡田英弘的代表作。岡田英弘深入研究臺灣故宮收藏的康熙親筆滿文書信,重建滿洲帝國西征蒙古的具體過程,並進一步還原康熙個人的真實性格與家庭情感,不論是在宏觀的歷史視野,或是微觀的史料分析上,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與豐富的成果。
?
本書的日文版發行於一九七九年,一開始定位為歷史普及作品,四十年來廣受日本讀者好評;二○一三年改版,除了修訂內文,更增補及新譯相關清代文獻,包括滿、蒙、藏語等難得一見的紀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本書便是採用二○一三年增補後的版本。
?
《最後的皇族:滿洲統治者視角下的清宮廷》
?
挑戰中華民族王朝史觀、探究清帝國宮廷治理真相
清史學界長達二十年的論辯,引發中國「新帝國主義」史學的爭議
?
傳統歷史教育中的中國史,都是採用以「漢族」為主體,將中國歷史視為朝代興衰更迭的過程。事實上,「清」之所以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原因正在於「它並不是漢人的王朝」。滿洲人的統治在許多政策上都與中國王朝完全相異,這些「滿洲的統治特色」才是大清帝國之所以成就的關鍵。
?
本書描述和分析了大清滿洲宮廷,除了服飾、語言、文化政策等鮮明的滿洲風情外,也非常深入地剖析了清廷內部的權利體系和組織運作,指出滿洲統治者在哪些地方承襲了中國王朝制度,哪些地方強烈捍衛自己原本的政治制度,又在哪些地方進行折衷和變通,而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強化自己作為少數族群如何對多數漢人族群加以統治。
?
把大清視為古代中國邁向近代國家的一個階段的觀點,是中華民族主義的奇特思想,不符合大清統治者的真實樣貌。清的統治模式不是民族國家,統治目標也不是建構一個單一民族認同,而是允許多元文化在一個鬆散的帝國之內共存。
?
「清統治者從來沒有放棄他們的滿洲認同。當政治上有利的時候,他們就採用漢人的習俗;當無助於他們實現政治目標時,他們就拒絕這些習俗。」本書認為,清的統治之所以成功,關鍵是針對帝國之內亞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採取富有彈性的不同文化政策的能力。只有重新用滿洲統治者的視角瞭解「清」,才能理解「中國」為何是現在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