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悲劇哲學家尼采(經典全新修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33972
陳鼓應
臺灣商務
2022年3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570533972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五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


  • 人文史地 > 當代思潮 > 德奧哲學











    「我的時間尚未來到,有些人要死後才出生。」——尼采

    卡繆、蕭伯納、海德格、佛洛伊德、阿德勒、王國維、陳獨秀、魯迅等的精神導師。



      近代霸權主義猖獗,生存意識糾結紛亂,為了建立自我強大的內心,我們可以從尼采的思想中汲取能量。從成長背景到膾炙人口的作品,作者陳鼓應從尼采原著著手,以淺顯的文字讓我們重新認識尼采。



      尼采一生與病痛糾纏,激發出超凡思想;出身宗教家庭,卻創造查拉圖斯特拉宣稱「上帝已死」;憂慮時人頹喪,恐懼文化沒有未來,因此疾呼人類要再創造中提升自我,以求奔向「超人」的境界。儘管人們笑他狂傲,但他仍充滿自信,暢談自己在享受孤獨。他在宗教、哲學、科學、甚至心理學,都有過跨足的痕跡,留下的批判和論述,對哲學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如果我沒有走進尼采的世界,我這一生肯定是完全不同的走向。」——陳鼓應



      哲學大家陳鼓應深受尼采啟發,結合自身的時代與感觸,以尼采的生平為脈絡,講述尼采從希臘悲劇中感悟,對當時停滯不前的學術發出吶喊,關懷人類的處境,發揚人文精神,重視生命價值,以境遇內化為自己的哲學。特別附錄作者選譯尼采兩部重要作品的精彩章節。



      尼采金句

      ★為什麼我知道的比別人多些?一般說來為什麼我這樣敏銳?因為我從未在一個不是真實的問題上作思考。我從未浪費過我的精力。



      ★我活在我的自信中,以為我個人尚確然地活著也許只是一種偏見。



      ★我攀登,我攀登,我夢幻,我思想;然而一切壓迫著我。但我內心卻有著某種東西,我稱它勇猛:它為我粉碎任何頹喪。



      ★我教你們超人。人是一定要被超越的某種東西,你做過超越於人的事嗎?一切的東西都能從他自己的種類中創出較優越的來;你願意是個大潮中的退潮嗎?寧可返回禽獸而不超越人類嗎?



      ★生命,存在中最好說明的形式,是蓄積衝創的意志—每件事物的目的,不在於保守而在於成長增大。生命為個體追求力量的最高感覺;生命本質上是追求更多的力量;所有最基本最深沉的事物都是這種意志。



      ★戰鬥和勇敢比慈悲做出更多偉大的事情。拯救遭難者,不是你們的同情,而是你們的勇敢。什麼是好的?勇敢便是好的。



    本書特色



      ★尼采思想的偉大在於把人的力量看成一切創造的本源,他不但強調人性尊嚴,更重視生命價值!因此尼采的著作不但是人人都可讀、更是人人都該讀!



      ★從尼采的生平到作品,本書讓你一窺尼采思想的奧妙,洞悉《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思想精華!



      ★長銷60年的作品,打破過往對尼采的誤解。從而發現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未必好壞分明,需以強健的生命力自己判斷。

    ?


     





    經典全新修訂版序 我的精神家園——尼采

    前言 重新認識尼采



    生活和著作

    澎湃的思潮

    大學生活

    叔本華和華格納

    悲劇的誕生

    走向自己

    生命意志的點燃

    飄泊中的奮力著述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獨一無二的傑作

    生命價?的高揚

    創作的經過

    預兆

    查拉圖斯特拉的性格



    上帝的死亡

    神祇的失落

    反神學的先聲

    上帝死亡的意義

    人類的自決



    孤獨

    ?者的孤獨

    兩層意境



    自我的提升-超人

    大地的意義

    超人的影像

    超人思想的淵源



    自主的道德

    基督教的道德觀

    道德價?的轉換

    精神三變



    衝創意志

    蔑視權勢

    激發動機力



    戰鬥性



    尼采思想的評價



    尼采作品選譯

    《看,這個人》

    序言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

    ? 序�三個變像�來世論�蔑視肉體的人�讀與寫�新偶像�市場之蠅�贈與的美德�幸福之島�流浪者�信號





    ?









    我的精神家園

    尼采




      一



      我接觸尼采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六○年代初到七○年代初,我上臺大研究所和在大學任講師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一九八四年秋到一九八九年春,我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講課期間。雖然期間時斷時續,但尼采哲學早已內化於我的思想,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二



      《悲劇哲學家尼采》是我在一九六三年出版的第一本書,書中內容集中體現了年輕時的我對尼采的熱情,這種熱情從來沒有消退過,這也是我仍然樂於沿用原書名並特別珍惜本書的原因。兩年後我又寫了一本小書《莊子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於二○二○年改版為《莊子思想散步》)。



      我在本書的一九六二年〈前言〉裡開頭就說:「世界上有兩本書是我最愛好的:一本是中國的《莊子》,另一本是德國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在《莊子思想散步》的〈前言〉我接著說尼采與莊子「這兩者在思想解放和個性張揚方面有許多共同點,而尼采的激情投入與莊子的清明超脫,正有如希臘悲劇中戴歐尼索士(Dionysus;酒神)與阿波羅(Dionysus;太陽神)的兩種精神力量的相互對立並又相互協調一樣,亦反映著歷代知識分子內心的種種衝突以求取平衡。」在我的學思歷程中,由尼采的思想園地走向莊子的哲學領域時,無論兩者在歷史文化內涵上的殊異性或同通處,都引起我很大的興趣,直到今日它們的異中之同  例如他們都以關懷人類的命運為主題,高揚人文的精神,闡發審美的人生觀等方面,依然使我讚賞不已,領引著我走向積極而達觀的人生道路。



      三



      從尼采到莊子的學思歷程中,使我的思想視野逐漸開闊起來。尼采以生命的眼光觀看藝術,莊子以藝術的心靈審視生命,都給我日後坎坷曲折的現實人生中以無比豐盛的精神滋養質素。



      在尼采第一本著作《悲劇的誕生》中,藉著解釋希臘藝術精神時,賦予酒神以意志的驅動力,並賦予日神以思維的清晰性,自後酒神式的肯定人生的精神一直貫穿在尼采所有的著作中,而謳歌生命也成為他作品中的一個主調,比如在《愉快的智慧》中說:「生命是不停地將我們的整體轉化成光與火焰」。又如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說:「生命是歡愉的泉源」、「世界如一座花園,展開在我的面前」。



      尼采從生命哲學的立場反思西方傳統哲學,認為從柏拉圖到康德莫不具有這樣的特徵:一是西方傳統哲學注入了過多神學的血液(《反基督》);二是傳統形上學依據邏輯推論進行概念的鋪陳,但欠缺生命的活力。正如他在《偶像的黃昏》中指出:「千年來西方哲學家所從事的思想工作都變成一種概念的木乃伊(Conceptual Mumnies)」。



      尼采對西方傳統哲學之流於神學化的評論,及其理性單一化與概念僵化的反思,啟發了我對自宋明至當代新儒學所倡導「辨異端,辟邪說」之道統說,產生質疑;在進入了莊子世界後,對道統意識之人身崇拜與排斥異端的省思,更加明確。



      三



      六○年代後期至七○年代初期,我對老莊典籍的註譯工作,使我更深入道家的領域,自一九六七到一九七四約七年的時間,我完成了《老子註釋及評介》與《莊子今註今譯》二書。台大校園的一段生活中,從尼采到莊子的著述工作,是我學術人生一個重要的開端。但也就在這時期,我參加了七○年代初台大校園中的保釣運動,由於我和王曉波在「民族主義座談會」上的言論,致使我在一九七三年遭到解聘,並導致臺灣學術史上史無前例的台大哲學系事件,這使我的現實人生跌落了谷底。然而追求民主與民族的理念,一直是我生命中的兩個主軸,這個理念也不時呈現在我對老莊的解釋之中。



      誠如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中所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台大哲學系事件後,我的學術活動雖然中止,但正如老子所提示的禍福相倚之哲理,一九七九年我第二次赴美,一九八四年我到了北京大學任教,這是我學術人生的另一個進程,有關《易傳與道家思想》與《道家的人文精神》等論著,都是在北大任教的十二年頭裡所撰寫。一九九七年我又獲得臺灣大學平反復職回到母校任教,而今從台大退休之後,我又有機會到北大任教。



      何其幸運,自己能夠在臺灣大學與北京大學的不同時空裡,講授尼采與莊子的課程。



      在我的生命歷程中,正如當代文學家鍾理和先生在〈原鄉人》中所說的:「我不是愛國主義者,但是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我的家鄉是福建長汀的客家村,兩岸校園的生活確實使我與原鄉的距離越來越遠,然而我終究在尼采的思想中找到我的精神家園,在莊子的天地裡找到我心靈的故鄉。


    二○二○年二月於臺灣大學宿舍寓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