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圖解0~3歲感覺統合發展遊戲:180個與孩子的甜蜜互動,全方位激發孩子多元知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713357
劉宣緯
和平國際
2022年3月01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3713357
  • 叢書系列:Knowledge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0.8 x 1.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Knowledge


  • 親子教養 > 教育現場 > 幼兒教育











      寓教養於遊戲,用玩樂啟蒙嬰幼兒的無限潛能

      別讓教養育變成焦慮,隱藏在日常生活與遊戲中的育兒智慧!



      遊戲:給孩子初生千日最完美的禮物

      肢體協調 × 語言溝通 × 理解學習 × 社交情緒 × 恆心毅力 × 同理能力

      融合遊戲與生活,從互動中發展遊戲,養出堅強又幸福的孩子



      專為不同發展階段及嬰幼兒能力設計,為孩子的身心發展建構穩定的基石



      用簡單容易執行的步驟,搭配可愛有趣的插圖,

      讓爸媽可以在「生活即是遊戲、遊戲即是生活」的前提之下,

      掌握孩子發展的關鍵鎖匙,用愛開啟寶貝的各項潛能的寶箱,

      讓孩子在玩樂中刺激身體與智能、語言與溝通、生活與認知、社會關係與情緒各方面發展。



      分點列出遊戲玩法與重點簡單容易執行,搭配「教養小叮嚀」,舒適的版面和可愛插圖,輕鬆閱讀無壓力!讓爸媽、照顧者可以在「生活即是遊戲、遊戲即是生活」之中解決育兒難題!

      除了書中的遊戲方法之外,也能自己「以此類推」發展屬於自己和孩子之間的小遊戲。

      遊戲不需複雜的道具或思路,任何人都能輕鬆和孩子甜蜜互動,增進親子關係。

      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人、事、物發展遊戲,不需花大錢,也能引導孩子正向發展。

      可以一次閱讀完畢,也可以在需要時翻閱相符的月齡遊戲,這本書將會是你的好夥伴。

      對應月齡的遊戲如果寶寶還不會,多練習幾次,千萬不要著急擔心,也不要過度指導孩子,以免給孩子壓力而有反效果。

      別忘記!適度地在遊戲中鼓勵與讚美,讓孩子快樂成長,擁有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時光。



    溫馨推薦



      作家 女王

      FB社團【新手爸媽∼家有寶貝兒】創辦者 沈慧音

      生活風格KOL 林萱Michelle

      【清華大學幼教學系】副教授 周育如

      【成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陳筠安

      (兒童)職能治療師 黃彥鈞

      兒科女醫艾蜜莉 歐淑娟

      小兒科阿包醫生 巫漢盟

      DJ琦琦醫師娘



    ?


     





    推薦序

    作者序



    PART01 遊戲生活發展大能力

    關鍵黃金五大發展

    透視0∼3歲能力指標



    PART02 透視0∼3歲能力指標

    ▲ 0∼3個月

    ▲ 4∼6個月

    ▲ 7∼12個月

    ▲ 1歲∼1歲6個月

    ▲ 1歲7個月∼2歲

    ▲ 2歲以上



    PART03 0∼3歲一定要玩過的小遊戲

    ▲ 0∼3個月必玩遊戲

    ▲ 4∼6個月必玩遊戲

    ▲ 7∼12個月必玩遊戲

    ▲ 1歲∼1.5歲必玩遊戲

    ▲ 1.5歲∼2歲必玩遊戲

    ▲ 2歲∼2.5歲必玩遊戲

    ▲ 2.5歲∼3歲必玩遊戲



    ?





    推薦序



    教養孩子,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饒秀珍(社團法人新北市愛在家園推展協會 執行長)




      深根托育教保專業歷程,常讓我有很多機會與托嬰中心或居家專業托育人員,以及與新手爸媽們教養心得分享、深度對話。「老師呀!我家寶寶怎麼那麼愛哭」、「我家寶寶只會吃喝拉撒,其他什麼都不會」、「我帶的托育兒都超黏人的」、「照顧小孩好讓人崩潰呀」、「孩子難教我不敢再生小孩了」……照顧者的生活中充滿著教養壓力與無奈心情,相信身為主要照顧者的你,這些教養點滴心聲,必定非常有感。也因為有機會這樣的教養互動,我也常拋問回應:「你們覺得,這些問題是孩子的問題,還是照顧者的問題呢?」透過反思與撞擊,無疑的,我們找到了大家的共通點-其實照顧者都還沒有準備好,對孩子的發展與特質掌握一知半解,在Google大神中的育兒搜尋也習得恐慌與無助感。



      身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終究要建立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親職知能,育兒技巧亦要配合著孩子的個別發展性、特殊需求性等,透過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熟悉與規律感,以主要照顧者及居家生活素材為學習核心,循序漸進的導引嬰幼兒遊戲活動,誘發孩子的好奇探索、對生活環境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當照顧者準備好了,寶寶必能感受到安定自然的安全感,親子間有了穩定的情緒,最佳互動及學習情境便出現了。如此孩子成長的適性階段自然萌芽,「讓生活遊戲化,輕鬆成為育兒家」,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年初,有機會一覽《圖解0∼3歲感覺統合發展遊戲》一書,驚奇讚嘆不已,它是一本透過教養情境互動的Q版繪圖,結合0∼3歲嬰幼兒發展階段的對應遊戲,以圖文延伸教養小叮嚀的技巧提升,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5大發展領域,運用生活情境開始建立與孩子的互動。從專業的視角及家長角度來看,實為一本淺顯易懂的「育兒葵花寶典」工具書,相當適合生養育兒階段的家長們、專業托育人員、育兒指導學前啟蒙等專業角色參酌運用。以此書的遊戲引導,嘗試著以照顧者及孩子本身的學習經驗互動為題材,透過感官刺激的連結將居家生活情境,以境教的潛在影響力融入孩子的情境中,提升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建議可以邀請家中成員一起參與遊戲建構,發展出屬於孩子個別化的互動遊戲,你將會發現原來育兒是可以這麼自然且順手,原來親職教養、親子關係建立和嬰幼兒的成長階段是如此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



      育兒路不孤單,培養家庭神隊友也可以樂在其中,雖然生養育兒階段加倍辛苦,但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卻有N倍幸福,相信擁有教養的成功經驗,必將能增加照顧者育兒動力,也希望藉由此書教養遊戲互動,讓你更能掌握孩子的特性與氣質,找到合宜的教養方式,享受育兒階段的幸福感建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大家共同的期盼。



    推薦序



    遊戲即是生活,生活即是遊戲

    鄧皓引(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營運長)




      從寶寶呱呱落地開始,我相信父母們為孩子的操勞一定沒有停過,對許多父母來說,迎接一個新的生命,不外乎希望這個寶貝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多數我們也會希望與這個寶貝建立良好的互動。你們知道嗎?在人生最初的一千個日子裡,也就是約莫三歲前,是奠定人類發展最重要的基礎,那我們何不把握這黃金的片刻與孩子們做點什麼?



      筆者提出「遊戲」是建立親子關係最佳的管道之一,在家庭教育的工作當中,我看見親子共玩的吸引力確實能為親子間建立深刻有意義的連結。或許在繁忙的工作與家庭生活當中,我們不容易想出和孩子「玩」什麼?或者總是玩著一樣的遊戲,但我喜歡這本書,把生活中每一種與孩子的互動,都可以變得有趣,都可以透過簡單觀察到孩子的發展,無形中育兒的勞務付出顯得更有意義與滿足。對孩子來說,他們的成長需要重視其發展的「敏感期」,知名的兒童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曾說:「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用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去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對每樣事情都易學會,對一切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而這本書的重要脈絡便是依據嬰幼兒的發展階段,給予適合的重點遊戲與觀察,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支持每個生命發展至自己的最大潛能。



      書中的文字平易近人,相信家長們在閱讀時,能快速地了解遊戲的方法與步驟,加上可愛的圖解,更能讓讀者帶入生活感,閱讀後會發現,原來促進嬰幼兒成長就是建構嬰幼兒生活,透過親子遊戲堆疊出的社會能力,更加顯現出「遊戲即是生活,生活即是遊戲」的精神。對我來說這是一本淺顯易懂、容易跟著做的工具書,相信對許多家有0∼3歲幼兒的家庭也是。



    作者序



    讓孩子在遊戲中,快樂成長

    劉宣緯(社團法人中華兒童與家庭促進協會 祕書長)




      身為孩子的照顧者,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健康、平安、快樂的長大,孩子的最初的三年,是建構一生能力最重要的起點,而建構能力的重要指標是依據「孩子每個發展階段而來的」,因此,本書是從孩子本身的能力,以及照顧者可以促進的方向,來介紹與分享生活中的小遊戲。



      遊戲的概念是,孩子有主動想要「玩」的行動力,且要在孩子要覺得好玩,可以從中獲得快樂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從遊戲中促進與獲得各項能力,同時孩子也會更願意接受遊戲的挑戰,培養與發展進階能力。因此,不要把遊戲變成「管教與學習」喔!



      此外,不論再好玩的遊戲、不論該遊戲可以促進哪些能力,記得「陪伴」仍是最重要的關鍵。孩子除了需要您的陪伴,還需要您的「耐心、等待與鼓勵」,在遊戲中建立成就感,給孩子好的經驗,就是最棒的陪伴。記住,我們也曾經都是孩子,所以就讓我們跟孩子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的一起遊戲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