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不沉默紀錄:屬於臺灣人的二二八行動主義

不沉默紀錄:屬於臺灣人的二二八行動主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76149
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徐祥弼,廖品硯,張尹嚴,陳玄博,曾聖軒,蔡霖東,葉育昕,林南彤,林于玄
前衛
2022年2月28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6267076149
  • 叢書系列:代理經銷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7.6 x 25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代理經銷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歷史事件











      是誰在暗夜中述說,那些不被允許的禁忌

      關於二二八及那些過於沉痛的悲傷

      這是屬於我們,臺灣人的不沉默紀錄



      ★戒嚴時期竟然有臺大學生跑去潑曾任臺灣警備司令、參謀總長的「高雄屠夫」彭孟緝大宅?本書專訪事件參與者王增齊與劉一德親身講述事發經過。

      ★二二八事件後,那群被出賣的理想主義者該何去何從?

      ★白色恐怖時期,臺灣有廟宇在偷偷祭祀二二八受難者?

      ★為什麼史明與王育德在海外突然就開始寫起了歷史?

      ★《重構二二八》作者陳翠蓮教授是怎麼從一名小記者投身二二八研究?

      ★108課綱的高中生他們眼中的二二八是……?



      就算國民黨在漫長的年代裡強制人民遺忘二二八,就算島嶼在1949年後被迫噤聲,但不少人依然透過各種方式記憶著這起事件,暗地裡與當權者搏鬥。二二八成為了不少臺灣人行動與反抗的起點,不論是挺身紀念,或者反抗威權、爭取獨立,正是在這一批又一批前仆後繼的行動之後,我們終於可以公開談論、記憶這起事件。



      共生音樂節今年出版的專書《不沉默紀錄》將以此出發,透過第一手的資料及學界最新研究,提供你�妳另一種看待二二八的角度。



      ▌關於不沉默紀錄



      本屆共生精心策畫的專書,以介於雜誌(Magazine)與書籍(Book)之情報誌(Mook)形式呈現。全書分成三大專題:



      「毋通袂記」聚焦在常民眼中的二二八事件,以及事件是如何全方位地衝擊了臺灣人的日常。在這個單元,你可以從各式生活物件、地圖、統計數據重新理解戰後初期的臺灣社會,以最鮮活、草根的方式重讀二二八。同時,你也將讀到在那場島嶼浩劫後,那些轉入地下投身革命以及逃往海外的青年們的行動與下落。



      「欲行e路」著眼於臺灣人在事件後持續記憶與紀念這起傷痛的經過。逃往海外的史明、王育德等人開始自發地書寫臺灣人的歷史,臺灣開始成為人們認同與思考的主體,而二二八即是行動的目標;從日本各地到美國各式紀念活動持續不斷,伴隨著「臺灣獨立」的訴求。在島內,則透過口耳相傳、造勢活動與避人耳目的廟宇祭祀,讓二二八的記憶暗中延續、流衍,一點一滴的行動逐漸匯聚成日後平反運動的能量。



      「不默而生」則以解嚴前後青年學生的紀念行動出發,一路談及共生音樂節十年來的觀察。藉由1983年去彭孟緝家噴漆的王增齊、劉一德兩人的專訪、共生音樂節參與者的快問快答,以及對目前的高中生進行二二八認知調查,一步步地拼起不同世代反抗與紀念的行動圖像,以及屬於年輕世代的二二八觀點。


     







    記憶的抗爭,行動的起始:屬於臺灣人的二二八行動主義



    毋通袂記

    當我們重新談論二二八……

    .從數字看二二八

    .二二八當天民眾、學生遊行抗爭行進路線圖

    .1947年全島戡亂圖

    .中部反抗地圖戰後初期大事年表

    目擊二二八:他們眼中的1947現場

    選物指南:戰後初期庶民生活攻略

    臺灣人的三月眠夢

    島嶼浩劫以及那一群被出賣的理想主義者

    二二八事件後,該何去何從?那些踏向「光明之路」的革命青年

    他們在殘酷年代的逃亡路線

    跨越國境後,海外臺灣人的生活甘苦談



    欲行e路

    無法克制的心情:史明與王育德的述史之志

    噤界之外:持續不斷的海外二二八紀念活動

    過去記憶大師康寧祥:臺灣史與二二八的傳承

    從國會記者到學術殿堂——臺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的「二二八」解謎

    孤魂、小鎮流言以及二二八的香火記憶



    不默而生

    一九八三那一夜,他們去「二二八兇手」彭孟緝家噴漆

    校園的記憶行動

    懷抱希望去愛之必須:屬於我們世代的紀念,以及共生音樂節

    於是我們在這裡:音樂節現場的快問快答

    【民意調查】課綱下的高中生,這麼看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商談室】虛實之間,二二八迷思大解密

    說一遍不夠,就說第二遍——共生十年跨世代對談



    阿爸的自轉車

    編輯後記



    ?









    記憶的抗爭,行動的起始:屬於臺灣人的二二八行動主義

    徐祥弼




      那是一切的開始嗎?



      全島性的波瀾之後,儘管絕大多數人回歸如昔的平靜生活,但事件的陰影與創傷卻總是在日常的暗處窺視。隔年的2月28日時,幾乎每一個臺灣人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這起事件。



      臺南佳里的醫師作家吳新榮觀察地方民眾的反應,語帶無奈地在日記裡寫到:「二•二八事變的一週年到了,我們都全然忘卻了過去的苦痛了,甚至過去的苦痛也感覺像一場美滿的夢了。」而出身臺中清水楊家、日後曾任交通處副處長的楊基振,亦悲憤地寫下「可恨的二二八,今天整一週年……今天的天氣又是陰森森的,好似二二八的冤魂不散」這樣的感想。花蓮鳳林醫師張七郎的遺孀與親族也在這年的4月4日,也就是前一年張七郎父子四人被密裁的同日,舉辦追思禮拜,一連十數年……



      那些不可言說的傷痛,在這一次又一次私自哀悼的過程中,不只成為了對於自我的療傷,也成了銘刻在經歷者身上的某種情懷。相對於國民黨政府積極地抹去二二八在公共領域的痕跡,並對受難者家屬展開監控,這些由民眾自發性的私下記憶、紀念,成為了帶有反抗意味的行動。對於那些因為不信任政府而逃往日本、中國或其他國家的臺灣人尤然。



      至於那些海外的二二八紀念、追悼活動,由於發生在黨國的勢力之外,沒有島內需顧忌的多,同鄉們共同的憤愾很容易就宣洩成了政治行動的一環。不少人開始設想一個沒有國民黨的臺灣。個人的創傷成為了民族的記憶,紀念活動至此成為了關乎國族與認同的大事。施朝暉、廖文毅、黃紀男、王育德、盧主義等人,在紀念二二八的同時,也陸續將「臺灣獨立」的主張付諸行動。2月28日這天,在這個過程中,日漸成為了紀念日一般的存在。



      那個無法忘懷的日子,「二二八」成為了日後行動的號召。在不同的政治行動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提起,一次又一次地指引著下一場行動……



      那正是一切的開始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