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數位科技與證據法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6958
蘇凱平
元照出版
2022年3月01日
167.00 元
HK$ 150.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5116958
叢書系列:
科技法律系列
規格:平裝 / 392頁 / 15 x 21 x 1.8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科技法律系列
分
類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法政類
>
法律
>
總論
同
類
書
推
薦
圖解犯罪學
陳隆修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以公法醇化私法自治:學術研討會暨師生情文集:廖義男教授八秩大壽文集
個別勞動法之體系理解與實務運用(2版)
台灣法學新課題(十七)
內
容
簡
介
本書第一編詳細說明司法審判最常使用的「數位證據」概念,探討數位證據的原件、複製品、替代品、舉證責任、驗真、最佳證據法則、區塊鏈證據等兼具學理與實務重要性的議題;第二編以司法院量刑系統、法律數據分析方法、法實證研究、法律科技競賽的產業應用等新穎概念為題,探討「法律科技」與「法律科際(跨領域)整合」的蓬勃發展,對於法律產業、法學研究與立法政策的深刻影響。
目
錄
序
?
第一編 數位證據之證據法則
第一章 數位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性質與應用──簡評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3724號刑事判決
壹、導 論�3
貳、爭 點�4
參、判決理由�5
肆、評 析�6
一、數位證據的性質�6
二、回歸傳統的「最佳證據原則」?�8
三、數位證據的「原件」與「複製品」:本則判決�11
四、數位證據的「原件」與「複製品」:美國法制�13
伍、結 論�15
第二章 論數位證據之原件、複製品與最佳證據法則──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3724號等8則刑事判決評析
壹、導 論�17
貳、數位證據的法律規範�21
一、數位證據的用語�21
二、刑事訴訟法的規範�23
參、指標性判決: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3724號刑事判決�26
一、判決事實、要旨和意義�26
二、判決評析�29
肆、七則事實審法院判決評析�32
一、事實審判決的特色�33
二、判決評析�35
伍、最佳證據法則(the Best Evidence Rule)�42
一、「最佳證據」的意義�42
二、「以內容為證」�46
三、原件與複製品�47
陸、最佳證據法則的參考價值�51
一、指標性判決與最佳證據法則的比較�51
二、事實審判決的問題與解方�52
柒、結論:法則的承繼與開展�55
第三章 論數位證據的「替代品」之證據能力──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原金上訴字第1號刑事判決
壹、導 論�57
貳、本案事實與爭點�58
參、判決理由�58
肆、評 析�60
一、原始證據與替代證據�60
二、最佳證據原則的釐清�62
三、數位證據的特性�66
四、本案判決內容評釋�67
五、實質直接性的問題?�69
伍、結論:回歸數位證據的科技本質�71
第四章 數位證據之舉證責任與驗真──評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954號刑事判決
壹、導 論�73
一、數位證據的指標性判決�73
二、指標性判決的未盡之處�76
貳、數位證據的舉證責任�80
一、110台上1954號判決�80
二、本則判決的未盡之處�83
參、數位證據與驗真�86
一、驗真法則與我國適用�86
二、以驗真法則判斷數位證據之舉證責任�90
肆、結論:國民參與審判的數位證據法則�92
第五章 當證據「上鏈」──論區塊鏈科技應用於法庭證據
壹、導 論�95
貳、區塊鏈的本質、技術與效果�100
一、區塊鏈的本質�101
二、數位指紋:哈希值�104
三、身分確認:公開金鑰基礎架構(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108
四、區塊鏈的效果�109
五、公鏈與私鏈�113
參、區塊鏈應用於法庭證據:當證據「上鏈」�115
一、區塊鏈與證據法的共同追求�115
二、傳統類型證據的「上鏈」�119
三、數位證據的「上鏈」�125
肆、區塊鏈證據與傳聞法則�128
一、傳聞法則與電腦紀錄的類型�129
二、Lizarraga-Tirado法則�131
三、本文觀點:區塊鏈證據的傳聞區辨�136
伍、區塊鏈證據與驗真�143
一、驗真:證據關聯性的要求�144
二、自我驗真�147
三、區塊鏈證據如何(自我)驗真�152
陸、我國法院應如何操作區塊鏈證據�157
一、法院操作數位證據的心態�158
二、回歸證據的本質�162
三、適用區塊鏈的傳聞例外: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4�165
四、驗真概念在我國實務的運作�167
柒、結論:科技與法律本質的探索�173
第二編 法律科技的理論與實務
第六章 以平等原則建立量刑原則的意義與價值──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交上易字第117號刑事判決評析
壹、導 論�179
貳、歷來量刑實務的「平等原則」�181
參、本則判決的突破:新的適用類型�185
肆、本則判決的價值與意義�188
伍、展望:待進一步研求的「相類似案件」�191
陸、結 論�195
第七章 以司法院量刑資訊作為量刑之內部性界限?──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3728號刑事判決
壹、導 論�197
貳、本案事實與爭點�198
參、判決理由�200
肆、評 析�201
一、量刑的內部性界限�201
二、「量刑資訊系統」與「量刑趨勢建議系統」�205
三、適用平等原則但不得比較他案?�207
四、運用量刑資訊系統,辨識畸重畸輕量刑�209
伍、結 論�211
第八章 法律數據分析的意義、理論與應用──以探索刑事法院對證據的裁量與評價為例
壹、導 論�213
貳、定義:什麼是法律數據分析?�218
參、價值:為什麼需要法律數據分析?�221
一、「求之不得」的資訊�221
二、探索證據評價的「黑盒子」�223
三、法律數據分析的具體步驟�226
肆、當法學教育遇見「數字」�229
伍、法律數據分析與法實證研究的共通特性�231
一、以經驗為本的研究分析�232
二、填補規範與實踐之間的鴻溝�233
陸、法律數據分析與法實證研究的差異�235
一、法律數據分析「取代」法實證研究?�235
二、法律數據分析是否有別於(傳統)法實證研究之外的價值?�237
柒、結 論�245
第九章 臺灣法律科技發展的最前沿──首屆「法律科技黑客松」競賽實況紀錄暨法律科技應用與發展分析
壹、導 論�249
貳、「黑客松」競賽方式�250
參、參賽團隊特徵:議題興趣、參賽者背景、核心技術�253
一、議題興趣�253
二、參賽者背景�254
三、核心技術�255
肆、綜合分析�257
一、議題興趣:集中在訴訟議題與裁判資料之優缺點�257
二、參賽者背景:多元的人才組成�260
三、核心技術:有待再提升的技術面向�260
四、欠缺的關鍵能力:法實證研究的專業知識與訓練�262
五、應加強的5項基礎能力�265
伍、結論:法律科技世代的法律人才�271
第十章 以「高風險複雜系統理論」探討刑事司法系統中的「不可避免錯誤」──以冤案與死刑案件為中心
壹、導 論�273
貳、刑事司法系統存在「缺陷」的4種特徵�275
一、刑事司法系統機制潛藏缺陷�276
二、缺陷存在「人」與「事」兩方面�277
三、冤案並非單一缺陷所致�278
四、發現冤案僅能是「後見之明」�280
參、「防止冤案發生」:難以跨越的一步?�282
一、以「防止冤案發生」為目標?�282
二、刑事司法系統的「良率」?�283
三、永遠的「一步之遙」?�284
肆、「刑事司法系統」與「高風險複雜系統」理論�286
一、「刑事司法系統」的整體觀點�286
二、不可能的任務?�289
三、「高風險複雜系統」理論�291
伍、我國刑事司法系統是否屬於「複雜系統」?�295
一、交互作用複雜性的驗證�295
二、緊密相依性的驗證�300
三、「複雜系統」理論的價值�304
陸、「複雜系統」理論對我國刑事司法改革的啟示�306
一、建立不同的刑事偵審文化�306
二、改革應考量是否會增加系統的複雜度�307
三、廢除死刑制度�311
柒、結 論�312
第十一章 再訪法實證研究概念與價值──以簡單量化方法研究我國減刑政策為例
壹、導 論�313
一、回顧:臺灣法實證研究發展歷程�313
二、發展:從回應常見疑問開始�318
貳、再訪法實證研究概念�321
一、一個寬廣的法實證研究定義�321
二、再訪法實證研究之目的與價值�325
參、簡單量化方法的研究實例??:以民國96年減刑政策為例�331
一、民國96年減刑政策實施經過�331
二、欠缺法實證研究基本概念的政策制定結果�334
三、法實證研究價值:細緻化政策決定�344
肆、簡單量化方法的研究實例??:以民國97年監獄爆滿為例�346
一、破解迷思和發現事實�348
二、刑事司法系統運作的法實證分析�352
三、法實證研究價值:十個未知事實的發現與意義�369
伍、代結論:臺灣法實證研究的下一個十年�373"
序
序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