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王權劇場:中世紀法蘭西的慶典、儀式與權力

王權劇場:中世紀法蘭西的慶典、儀式與權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62614
陳秀鳳
聯經出版公司
2022年4月21日
250.00  元
HK$ 212.5  






ISBN:9789570862614
  • 規格:精裝 / 440頁 / 14.8 x 21 x 6.1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斷代史 > 中古史











    加冕禮是屬世的,洗禮是屬天的;

    此乃以物質形式對上帝權威的精神現實之宣告。

    ——弗雷德里克•威廉•羅伯遜(1816-1853)



      在早期現代的理性氛圍,王權被捲入祛魅的軌道,使人們或多或少忘記,君主制度在世界各處經歷數千年,王權統治在人類政治體制中,注定扮演一個不凡的角色。



      王權是令人迷惑的議題,最高權力的行使涉及國王與臣民的互動秩序,它必須被編織到社會各階層形構的厚密網絡中。為了更精緻捕捉中世紀法蘭西王權的特性,本書以微觀的方式,透過儀式、物件、心態和人,闡明國王祝聖禮與王權的關聯性,使慶典的禮節儀軌、兼具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的物件、人的在場、人的思維、集體心態和氣息,映現在我們眼目之中。讓中世紀法蘭西國王祝聖禮,成為自身故事的源泉、成為言說者,並為其內在的激情辯護。我們作為閱聽人,要聆聽國王祝聖禮的迴響,凝視它的形象,同時在現代思維中,與之共舞。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成為國王」

    二、王權—令人迷惑的議題

    三、百合王權神聖光環的反思

    四、「凡俗─神聖」相互過渡



    第二章 揭開王權神聖性的封印

    一、法蘭克國王祝聖典禮溯源

    二、加洛林與祝聖加冕的會遇

    三、政權與教權的制約和平衡

    四、「天上聖油」的權力敘事



    第三章 政治、王權與祝聖禮

    一、法蘭克王權轉移之爭

    二、卡佩王權旋圈與上升

    三、華洛瓦王權圖像建構



    第四章 禮拜儀式和象徵物件

    一、祝聖加冕的儀軌

    二、王權物件的象徵



    第五章 王權御寶的譜系

    一、百合王冠

    二、黃金權杖

    三、正義之手 ?? ?

    四、歡樂寶劍

    五、騎士馬刺

    六、戒指扣環

    七、王家服飾



    第六章 法理規範和權力集團

    一、祝聖禮的國王宣誓

    二、「法蘭西貴族團」



    第七章 世俗化王權和菁英思維

    一、法學新視角的王權

    二、法蘭西王權轉移方式

    三、「女性無王位繼承權」

    四、「王位繼承即時性」

    五、祝聖典禮的意義與評價



    第八章 「無能君主」和民眾輿論

    一、問題、史料、「民眾」與「菁英」

    二、法蘭西社會的瘋狂病想像

    三、「無能君主」的論述

    四、民眾輿論的反思



    第九章 結語:國王慶典的微光與回聲

    地圖

    王朝世系表

    參考書目

    本書接受補助案暨已發表章節出處一覽

    索引



    圖目次

    圖1?? ?大衛的膏油

    圖2?? ?西元800年聖誕節,教宗利奧三世為查理曼舉行皇帝加冕儀式 7

    圖3?? ?克洛維的受洗

    圖4??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的祝聖加冕典禮

    圖5??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的加冕儀式

    圖6?? ?法蘭西國王讓二世祝聖禮中的騎士敘任儀式

    圖7?? ?《漢摩拉比法典》石板

    圖8?? ?手持權杖的君士坦提烏斯三世成為執政圖9?? ?下埃及的「紅冠」、上埃及的「白冠」以及象徵上、下埃及合一的紅白雙重冠冕

    圖10 托勒密六世戴上埃及法老的雙重冠冕

    圖11-a 攻城王冠

    圖11-b 市民花冠

    圖12 牆冠

    圖13 船冠

    圖14-a 皇冠或斯蒂芬諾

    圖14-b 禮儀冠冕

    圖14-c 冠冕

    圖15 聖索菲亞大教堂西南側的鑲嵌畫

    圖16 王后冠

    圖17 王后冠

    圖18 聖王冠

    圖19 聖路易王冠

    圖20 聖王冠�聖路易王冠

    圖21 達戈伯特權杖

    圖22 法蘭西王后珍妮.德.波旁的祝聖加冕禮

    圖23 查理曼權杖球結的大浮雕

    圖24 查理曼權杖上方的查理曼雕像

    圖25 查理五世的祝聖加冕禮

    圖26-a 獨角獸之角

    圖26-b 正義之手

    圖27 聖路易正義之手

    圖28-a 歡樂寶劍

    圖28-b 歡樂寶劍的劍鞘

    圖29 利摩辛十字架

    圖30 柯爾比青銅十字架的龍圖案

    圖31 查理曼之劍的雙刃劍身

    圖32 巴拉克雷聖物王冠

    圖33-a 法蘭西國王祝聖禮的一對馬刺

    圖33-b 馬刺的金質尖桿和紋飾

    圖34-a 可攜式祭壇上的聖丹尼雕像

    圖34-b 海象牙製的蜥蜴形柱頭

    圖35 聖路易戒指和烏銀鑲嵌銘文

    圖36 祝聖禮的扣環別針

    圖37 祝聖禮扣環別針

    圖38 聖路易扣環別針

    圖39 科爾馬的扣環別針

    圖40 西元1380年查理六世祝聖禮的王家斗篷

    圖41 路易十三祝聖加冕禮的王家服飾

    圖42 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畫像

    圖43 十二位法蘭西貴族團的徽章標誌

    圖44 法蘭西斯一世進行御觸治病

    圖45 亨利四世進行御觸治病的版畫





    ?





    自序



      2020年到2021年是令人難忘的時光,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寰宇世界的人們,各自以不同的方式,遭逢相同的境遇。在這一股衝擊人類和文明的狂潮中,我意識到人類知識的有限,從而學會了在知識面前的謙卑、沉靜。在靜默中,我走入了法蘭西王權的亙古幽思,閱聽著熠熠生輝的王權史詩。這本有關法蘭西王權的吟唱,不僅僅只是身為作者的我,傳達歷史深處的王權回聲。我的角色,宛若中世紀宮廷文化的吟遊詩人,與我們的讀者交流,繼續傳唱這一闋神聖的王權樂章。



      鮮活濃烈的王權意象,來自於帕德里克.德穆伊(Professeur Patrick Demouy)先生,以及讓—腓力.熱內(Professeur Jean-Philippe Genet)先生,他們對於我早年王權研究的啟迪,是非常巨大的。對他們的這份崇敬,在我的記憶中,永不褪色。法國羅浮宮的王權御寶首席專家—達妮耶.嘉寶麗—蕭邦夫人(Conservatrice Mme Danielle Gaborit-Chopin),曾帶著我,在王宮的迴廊中穿梭,親閱巴黎羅浮宮黎希留館(Pavillon Richelieu)御寶展覽區的王權物件。嘉寶麗—蕭邦夫人對於我在羅浮宮實習時光的面對面教導,以及她的溫柔微笑,讓我畢生難忘。在本書第五章,處處可以見到嘉寶麗—蕭邦夫人的專業身影,鐫刻在我心中的,是對她的永遠敬意和景仰。



      在研究法蘭西王權的議題上,臺灣西洋史學界所有優秀的專家學者和朋友們,對我的協助、支持和鼓勵,使我的研究路線更為清晰,減少許多迷惘的路途。我需要致謝的學者,不勝枚舉。這些優秀學者如黃進興院士、夏伯嘉院士、陳三井先生,以及楊肅?、林美香、李若庸、張谷銘、戴麗娟、陳正國、李尚仁、郭秀鈴、楊尹瑄、李鑑慧、劉巧楣、秦曼儀、汪采燁與陳仁姮等教授,對你們的感謝,一直保留在我心中。



      這些年月,臺師大歷史系幾乎是第二個家—教學和研究的溫暖居所。很感謝葉高樹主任、陳登武院長、陳惠芬主任、吳翎君、楊彥彬、蔡淵絜、劉文彬、林欣宜、李宗翰、周東怡、王麒銘、呂春盛、陳昭揚、陳健文、石蘭梅、陳建元、盧省言、李峙皞、鄧世安、吳文星、林麗月、廖隆盛、邱添生等教授,以及文珠、美芳、詠芝、淑惠、桂春等同仁們,經常在教學和研究上,支持我、協助我,賦予我一個舒適愉悅的整體氛圍。我要特別感謝碩士研究生吳怡萱,本書所有的手繪圖片,皆出自她的精妙細緻手筆,以及碩士研究生安佳芸,周密細心製作的王朝世系表,她們為本書、為讀者,做出極大的貢獻。



      衷心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的發行人、編輯委員會、審查教授們,對於本書提供的良好建議與協助,成就了本書。在書中各處,都可以看見優秀專業的主編和出版團隊們,投入具有創意的編輯、細心的校對,以及精心的設計,讓本書在讀者眼中,是一場知性與美學的愉快體驗。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和Li,還有我的摯友陳惠芬教授,因為他們的愛、包容與陪伴,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所有的順時、逆時,都如此地甘甜流暢,讓我可以瀟灑地品味大自然的來來去去,一段精采的旅程。



    緒論(節錄)



      一、「成為國王」



      基督教國王的祝聖典禮(Le sacre),事實上是人類政治權力成功運作的一種嘗試。此儀式本身,具有非常強烈的神學意識,也寓含綿密細緻的象徵意義,給予王權的內涵與價值,一種更堅實靈活的論據基礎。



      舊有的羅馬帝國政治、法律、社會等體制,在中世紀初期逐漸為人淡忘。政治上,法蘭克人對於最高權力的行使,最初具有濃厚的異教(pagan)色彩。當他們逐步由異教信仰走向基督教的過程中,梅洛溫國王們,仍堅持以克洛維的王室血統原則,作為王位傳承的主要依據,原先屬於日耳曼諸子平分的習俗,也依然留存。羅馬文化中,國家是屬於公眾事務的概念,已被王國屬於國王私有襲產的觀念取代。王國被視為是祖先的家產遺業,國王的嫡子皆可承襲國土與頭銜。這種諸子平分的日耳曼習俗,沿續到九世紀中葉。然而,在梅洛溫王朝轉變為加洛林王朝的歷程中,一個新的創舉—宗教性的祝聖典禮—被引入政權轉移之中,它改變了以血緣為主要依據的傳統政權框架,從而賦予新政權一種更崇高與神聖的權力屬性。這種革新的王權定義,超越慣例習俗、超越當時核心的政治觀念,卻又依附在基督教普世價值的意識形態上,使得王權的內在意義,具有不可碰觸的祕聖特質。「國王」,此頭銜的意義,成為兼具聖職與俗世政權功能的複合體。這種「雙重性」,正是法蘭西王權聖化的外在表徵。



      西歐君主合法統治權限的劃分慣例,最初,是教會菁英從基督教聖典中,汲取理論和概念建構而成。浸潤於中世紀西歐的宗教氛圍,基督徒國王們銘記上帝的宣告:



      上帝對所羅門說: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沒有這樣,在你以後也必沒有這樣的。



      此一智慧典範,是君主行使統治權之時,不可或缺的鑑戒。然而,我們不禁想問:國王是如何形成,以及他的王權從何而來?在此方面,歷史的閒談散論,夾雜並散落著人類政治社會有關權力轉移的多種潛在「形式」,提供我們一套「王位繼承的幾何學」。大多數情況,國王人選的確立,使用了親子法和世襲法;在某些情況中,也會採用選舉和遴選程序。國王的個人特質縱使有所差異,在意識形態和制度憲法的層面,以神聖的國王祝聖儀式作為王權的依據,也能有效地消解臣民對於國王個人特質的虛設爭論。因此,國王祝聖禮成為王權正當性依據的另一種選項。



      法蘭西國王祝聖儀式的聖經淵源,昭然若揭。起初,用聖油塗抹在常人身上的儀式,僅是猶太教的一種宗教禮儀,意在使一位常人成為祭司,正如摩西首次將聖油倒在亞倫的頭上一樣;隨後,掃羅、大衛和所羅門接受膏油,做為統治人民的「印記」。古代以色列國王的膏油祝聖,不僅被認為是神聖恩典的標誌,而且也是權力合法性的憑證,這就是王家膏油的起源。《舊約聖經》有關權力聖化的意識形態,在中世紀的王家聖職儀式中被具體實踐。實際上,中世紀西歐基督教君主們,希望成為古以色列國王的承繼者。正是透過《舊約聖經》的塗油祝聖,此一膏油儀式,融入中世紀西歐的王家祝聖加冕典禮之中。



      為了在法蘭西王權發展的脈絡中,呈現祝聖儀式的定位辯類,必須更深層解析國王祝聖典禮背後所透露的權力關係。在這個議題上,從儀式、物件與意識思維等面向,本書將細緻分梳國王祝聖加冕典禮,包含祝聖儀式的源起、禮節儀軌的進程,物質元素、權力集團的涉入為何?社會菁英和廣大民眾,對於這個「塑造國王」的慶典,如何觀看?如何接受?如何回應?藉由這些面向的擘肌分理,進一步解讀國王(統治者)與人民(被統治者)的權力形構,以及國王、教會、權力集團和人民交纏疊合的社會關係。



      二、王權—令人迷惑的議題



      對於人類學和歷史學而言,「國王是神聖的」,這是不言而喻的真實。君主權力的來源、君主權力的本質和君主統治權的正當性,都指向人類社會的關鍵問題—王權。國王祝聖加冕禮的研究,也是圍繞著王權質性而展開的。



      在西方王權的發展歷程上,羅馬帝國時期的皇帝不僅統治所有人民,也統治帝國疆域,皇帝權力對人、事物和空間都施行占有。羅馬法的概念界定國家是公眾財產和公眾事物(rex publica),屬於公共領域的範疇。對此,中世紀初期,聖奧古斯丁借用西塞羅(Cicero, c. 106-43 BCE)的觀點予以詮釋:「共和按字面翻譯,即是公眾的財產和事物,它涉及國家或政府的治理原則:『有效施行共和只能依據良善正義,由國王、貴族或者由全體人民來治理國家。然而,當國王行不義之事或成為暴君之時……如此,不僅共和精神敗壞,共和的定義,亦將蕩然無存。』」



      西方教會人士對於皇權根源或王權行使的論述,由來已久。四世紀末,米蘭大主教聖安布羅修斯(Saint Ambrosius, c. 337-397)曾譴責世俗權威;他強調皇帝被包含在教會之內,而非凌駕於教會之上;皇帝是教會之子,必須服從教會的權威。五世紀末,教宗哲拉修烏斯一世(Pope Gelasius I, r. 492-496)致書皇帝阿納斯塔修斯(Anastasius Augustus, r. 491-518),在書信第二段開頭,他義正詞嚴地強調,上帝將神聖權力(auctoritas sacrata)和王家權力(regalis potestas)分別交由教會和國王,由於在最後審判中,神職者需向上帝交代,教士的職分因而更顯重要。在這封信函中,聖安布羅修斯淋漓盡致地表達,羅馬教會對於權力詮釋的基本原則。



      加洛林時期的神職人士,恪守四至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的訓示,他們重申「國王權力神聖起源」的論述,亦即國王的權力來自上帝,國王必須依據公義法則統治人民,並維護世俗的和平正義。神職人士引證伊西多爾(Isidore de Seville, c. 560 ?-636)對於國王權力的定義,指出國王(rex)一詞,源自「正當行為」(recte agere)。換言之,國王必須按照基督信仰的美德,以公義正直來統治王國,國王為捍衛人民的利益而行使王權;反之,沒有正當行為的國王,即是暴君。九世紀教會菁英和神學家,如奧爾良主教耶納斯(Jonas d’Orleans, c. 760-843)與漢斯大主教安克瑪(Hincmar archeveque de Reims, c. 806-882),雖然也承認政權與教權的功能劃分概念—國王處理世俗層面的事務、教宗與神職人員處理宗教與精神層面的事務—然而,他們也修正哲拉修烏斯一世的觀點,提出世俗權力既然來自於上帝,為了尊崇上帝,所有人民皆需服從世俗權威的統治。不論是中世紀初期的教父與神學家,或中世紀下半葉的法學人士和王廷官員,對於王權本質與統治權正當性依據的辯證,從不中斷;尤其是與王權關係密切的國王祝聖加冕禮,更是權力屬性的論辯核心。然而,這些教會或世俗菁英論述國王祝聖禮的旨趣,並非以批判的視域,討論國王祝聖禮的內涵;相反地,他們以一種隱喻的方式,來彰顯王權統治的合法性。




    其 他 著 作
    1. 南極生態繪本(一套五冊)
    2. 百合與玫瑰:中古至近代早期英法王權的發展
    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史
    4. 走出孤獨:成功輔導自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