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網路圈套:數位絲路如天羅地網控制全球未來,美國華府智庫專家的關鍵報告

中國網路圈套:數位絲路如天羅地網控制全球未來,美國華府智庫專家的關鍵報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99315
強納生.希爾曼
李芳齡
商業周刊
2022年5月12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7099315
  • 叢書系列:藍學堂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2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藍學堂


  • 社會科學 > 政治 > 中國研究

















    ★美中貿易戰前,網路戰早已開打!

    ★「條條網路通北京」「中國悄悄監視你」?因為攻占全球網路、蒐集全部數據正是中國的目標!

    ★華府智庫專家歷時五年,走訪美、歐、亞、非……實地採訪,第一手揭露中國「數位絲路」真實面貌



      中國透過監視器、衛星、海底電纜、雲端服務,打造「數位絲路」,企圖成為不費一顆子彈就能控制全世界的數位霸權。美國、歐洲乃至世界各國,該如何應對?



      不管是否警覺,全世界每一國,包括你和我,已經深陷中國的天羅地網之中。從太空到海底,聯網的5G設備(華為)、緊盯你的街角監視器(海康威視)、定位的衛星系統(北斗)、傳輸資料的海底光纖電纜(亨通集團)……連成一條條布局縝密、由北京遠端操控的「數位絲路」。



      「數位絲路」是「一帶一路」(習近平於2015年提出協助各國建設,描繪出中國重回世界「中心」的「中國夢」)的開路先鋒,瞄準各國亟欲補強的數位基礎建設,形塑以中國為中心的數位世界。



      拜中國政府大力扶植、模仿西方技術以及低成本之助,中國企業步步為營,以中國製監視器(華為、海康威視、大華科技、宇視科技)為例,它們已經進駐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烏克蘭基輔、阿富汗喀布爾……遍及澳洲和南極洲以外的每塊大陸,當然,也監視著新疆「再教育營」;悄悄收集全球的資料及通訊流向,跟蹤市場機密,人人的生活都在其掌握之中。



      當中國數位強權崛起,第一次網路世界大戰悄悄開打,美國赫然發現自己的科技領導地位、經濟競爭力與國家安全岌岌可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會打輸這場戰爭嗎?



      美國華府智庫CSIS高級研究員強納生•希爾曼,是中國數位絲路最專業的學者。他耗時五年,走訪美、歐、亞、非各地,第一手揭露中國不斷延伸的數位版圖,與美國的警覺及抵禦,內容包括:



       ●中國網路戰的戰場、戰略與戰術

      中國以遍布全球的數位基建、網路營運、資訊蒐集為武器,企圖從地下、海底、空中的電波頻道,乃至「新的制高點」太空,全面制霸數位世界。



      ●「數位絲路」如何實現「一帶一路」中國夢

      中國國營的三大電信公司,或受政府扶植的中企如華為、海康威視,以過往歐美國家獨具的通訊技術,逐步攻克亞、非的科技落後國家及歐美有「數位落差」的鄉鎮,取代美國成為數位霸主,一舉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



      ●打造更甚《一九八四》的數位圓形監獄

      中國對外擴張,對內則無視於人權,以「天網工程」及「雪亮工程」監控每一吋公共場所、每一張臉孔,打造一座量化所有個人特徵、訊息的中央資料庫。不只在新疆對維吾爾族「再教育」,還是所有中國人的「老大哥」,如同歐威爾《一九八四》小說場景……



      ●這場網路大戰,美國如何回擊?

      美國開始制裁華為、中興等危及資安與國安的中企,並爭取歐盟、印太盟友聯手反制中國。



      中國數位絲路逐步擴張,每一國、每個人都正在目睹,也深受影響。如同《海權爭霸》作者史塔萊迪教授推薦文:「本書是了解我們此時代所面臨的最大地緣戰略挑戰的必讀之作:中國的科技崛起,以及它如何在全球推進,企圖宰制軍事、市場及現代社會倚賴的重要系統。」掌握它的來龍去脈、關切它的巨大影響,是當下最重要、也不能不了解的事。



    本書特色



       1.美中爭霸的戰場不只有貿易,還有網路

       美中貿易戰之前,數位基礎設施戰已悄悄開打:一帶一路、金盾工程、中國製造2025、中國標準2035……包藏在路地上可視的巨大工程下,是透過地底、海底、空中傳遞數位資訊的野心,進而改寫地緣政治、科技版圖與經濟秩序的現狀。這是一場不用發射一顆子彈的戰爭。



      2.中國研究專家尋訪美、歐、亞、非洲與網路的第一手報導

      作者不辭千里,追蹤中國的全球基礎建設行動,有實地走訪:中巴交界的新闢道路、衣索比亞到吉布地的中造鐵路;中國管理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也尋訪網路世界:註冊了兩門海康威視提供的監視系統線上培訓課程……,歷時五年,第一手挖掘隱藏的真相,盡在書中。



      3.揭露中國數位極權主義的內幕

      通訊科技是民主的象徵,在中國卻成了鞏固政權的工具:雪亮工程、新疆再教育營、杭州「城市大腦」……無處不在的監控,打造出囚犯無所隱藏的數位圓形監獄。



      4.提出美國反制中國擴張的政策建議

      面對中國的來勢洶洶,作者建議:除了美國已啟動的制裁、撤照、防盜竊智慧財產之外,更要積極與民主國家結盟,共同擴大資訊取得與分享,鼓勵言論自由,保護使用者隱私及安全性……以創新、研究、開放的精神迎戰威權的中國。



    重磅推薦



      吳宗信(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李忠憲(哲學型資安人、作者)、汪浩(作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沈旭暉(中山大學政治所副教授)、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依姓名筆畫排列)



    名人推薦



      「本書是了解中國網路發展的一本重要著作,讓我們得以一窺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如何發展網路產業並暗中在世界布局,這對理解中國的銳實力來源與預測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至關重要。」──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若要洞察現況、把握未來,本書將能打開你看待國際發展的新角度。」──沈旭暉�中山大學政治所副教授



      「本書分析了美中及各國在太空時代裡,如何在衛星及網路戰中洞燭先機。作者不只是透過本書對我們示警通訊科技如遭濫用會對民主社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更是在促使台灣思考,政府及民間應該如何務實地攜手合作,才不會讓台灣在這波通訊及自由民主防衛戰中缺席。」──吳宗信�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本書追蹤中國數位強權的崛起,對美國的科技領導地位、經濟競爭力與國家安全提供了嚴肅、警醒的分析。作者剖析私人創業和政府扶植如何使科技落後的國家,取得長久以來被視為富有民主國家獨具的先進通訊技術與能力。這是一本重要且透徹精闢的著作,是美國政策制定者及產業領袖必讀之作。」──裴敏欣�美國加州克雷蒙麥•肯納學院教授



      「這是一本應時且引人入勝的著作,分析中國正在如何形塑數位世界,重畫從海底延伸到外太空的資料傳輸線路,並企圖在決定性的世紀競賽中,控制在商業與戰爭中愈來愈被採用的工具與手段。」──查琳•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前美國貿易代表



      「本書是了解我們此時代所面臨的最大地緣戰略挑戰的必讀之作:中國的科技崛起,以及它如何在全球推進,企圖宰制軍事、市場及現代社會倚賴的重要系統。」──詹姆斯•史塔萊迪(Admiral James Stavridis)�? 第十六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歐洲最高統帥退役美國海軍上將暨《2034全面開戰》及《海權爭霸》作者

    ? ?

      「本書急迫而引人入勝地剖析中國如何一步步、一個計畫接著一個計畫地推進,建立其數位影響力,企圖制霸全球。」──洪博培(Jon M. Huntsman Jr.)�前美國駐新加坡、駐中國大使



      「本書深入探索中國如何追求稱霸科技領域……作者駁斥『網際網路連結會帶來更大的自由』論點……他極具說服力地警告,若要遏止中國在網路空間的擴張,西方國家必須盡快採取更多行動。」──《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希爾曼警告,切莫志得意滿,低估中國的科技野心,他的分析透徹細膩,且呼籲美國必須警醒,這警告及時且令人信服。」──《書目》(Booklist)雜誌

    ?


     





    推薦序將全球一「網」打盡的中國銳實力沈榮欽

    推薦序中國的「數位絲路」將成為新時代的「老大哥」?沈旭暉

    各界讚譽



    前言



    第一章網路戰

    回顧與算帳/戰場全貌與局勢/失控



    第二章CTRL+C

    「網路世界」/「報效國家」/「我們必須穿上美國鞋」/「意識型態與政治的新戰場」/金盾工程熱/「華為的成就令我們所有人引以為傲」/北電隕落



    第三章「只要地球有人的地方……

    帝國建造者/數位落差/「攸關人們的生活」/「為了我們的生存」/「這巨大的工程」/「二十一世紀的電氣化」



    第四章五千億隻眼睛

    雪亮工程/「歷史已經停止了」/打造你的智能生活/老大哥的盲點/「安全城市」/更聰明的眼睛



    第五章網際網路中的皺褶

    三巨頭/全紅線/新外圍/捍衛網際網路地圖



    第六章制高點

    「難忘的恥辱」/提高外國依賴北斗系統/「這大膽且戰略性的行動」/「在太空重建網際網路」/「最好的友敵」/太長遠而無法安心



    第七章打贏網路戰

    民主國家的軍火庫/歐洲的危險訊號/印度是關鍵搖擺國/提升美國的治國能力/「可能的最糟情境」/推進自由



    致謝

    註釋





    推薦序



    將全球一「網」打盡的中國銳實力

    沈榮欽




      最近三十年來,俄羅斯共喚醒世界兩次,兩次都與普丁有關。第一次是一九九一年蘇聯瓦解後,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寫下《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主張民主自由已達歷史頂點;然而接續葉爾欽上台的普丁,在俄羅斯主政期間的民主倒退與自由緊縮,顯示當初福山的樂觀為期過早。



      普丁於二○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發動的俄烏戰爭,叫醒了大夢初醒的歐洲,讓西方理解到無論國家體制如何變遷,都無法改變俄羅斯擴張的野心。如同史帝芬•科特金(Stephen Kotkin)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所說,冷戰或許從未結束,俄國仍是鄰國的重大威脅,不過隨著俄羅斯的軍事與經濟實力的下滑,大國對峙的焦點將轉至印太地區,成為中美兩大集團之間的對抗。



      俄烏戰爭導致美國社群媒體大量封殺俄國官媒與相關帳號,中國官媒在國際上為俄國宣傳其戰爭敘事,中俄聯手散布假訊息(disinformation)反而因此讓中國官媒受到矚目,儘管中國政府意圖保持表面中立,實際上卻放任官媒在國內宣揚俄國的戰爭敘事,直到「大翻譯運動」(The Great Translation Movement)令中國「內外有別」的雙重言論無所遁形。



      中俄官媒聯手可以回溯到二○一三年習近平首度訪問莫斯科時,他與普丁簽訂俄羅斯國家廣播電台「俄羅斯之聲」(Voice of Russia)和人民網新聞共享,隔年俄羅斯國際新聞頻道「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簡稱RT)和《人民日報》締約合作。中俄新聞合作要放在更大的框架下理解,這是中俄共同對抗西方網路與資訊分權化與自由化的一環。中俄向來主張國家數位主權,提倡網際網路與資訊應該受到國家主權控制。「主權國家有權管控和保障本國網絡安全,任何企圖限制國家網絡主權的行為不可接受,應促進國際電信聯盟在解決有關問題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普丁於侵略烏克蘭前與習近平簽署的《中俄聯合聲明》如此聲稱。



      本書正是對於中國在網路、電信與通訊等領域建造全球無形網絡的一次全面體檢。不像俄國赤裸裸地對西方發動資訊戰與入侵烏克蘭,中國除了武力威脅台灣之外,在國際上受到的注意遠不如俄國。但是正如此書所揭露,中國在打造全球資訊網絡上的成就遠非俄國所能及,從美國阿拉巴馬州的監視器、阿富汗的通訊網路、連結巴基斯坦和吉布地的海底電纜、到委內瑞拉的通訊衛星;中國從陸地、天上到海底,建立了跨越亞歐美非各大洲的資訊帝國。



      早期網路自由主義者相信網路不可能受政府管制,反而認為瓦解政府壟斷資訊的能力,將會帶來更為民主與獨立思考的社會。如同約翰• 佩里•巴洛(John Perry Barlow) 在〈網路空間獨立宣言〉(A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Cyberspace)表達「工業世界的政府們」代表過去,網路代表未來,將解放人類思想;在網路的世界裡,政府沒有統治權。這種思想也蔓延到美國政治,二○○○年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在敦促國會與中國實現貿易正常化時說道:「毫無疑問,中國一直試圖嚴厲鎮壓網際網路,祝他們好運!那就猶如試圖把傑樂(JELL-O)果凍釘在牆壁上。」



      後來的發展證明這些看法錯誤得有多離譜,中國不僅成功地將果凍釘在牆上,而且十分牢固。在柯林頓的支持下,中國於二○○一年以開發中國家地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快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利用充足的資源與金錢打造了數位極權,並且對外輸出科技給極權國家監控人民。鑲嵌於世界經貿網絡不僅沒有改變中國,反而給予了中國更充分的資源與科技改變世界。



      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網路圈套:數位絲路如天羅地網控制全球未來,美國華府智庫專家的關鍵報告》與詹姆斯•格里菲斯的《牆國誌》是中文世界理解中國網路發展的兩本傑作。《牆國誌》講述了中國如何從一無所有到打造數位極權的故事,而《中國網路圈套》則專注於中國通訊網路在世界擴張的過程,兩本書正好彼此互補。從更廣的視野來說,這兩本書又和《大熊貓的利爪》、《無聲的入侵》與《黑手》互補,前兩本書說明中國如何利用無所不在的通訊網路監控人民與向外擴張,後者則記錄了中國透過綿密的政商網絡滲透、影響與威嚇加拿大與澳洲等西方國家,上述整合正好揭示中國銳實力(sharp power)的來源與影響,以及美國對中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的弱點,從而解釋了「為何世界無法改變加入國際體系的中國,反而為中國所改變」的大哉問。



      具體而言,《中國網路圈套》首先以北電(Nortel)的隕落與華為的興起說明中國通信產業技術的發展,從剽竊、模仿到創新的過程。北電於一八九五年成立於加拿大蒙特婁,是罕見的百年企業,以無數創新聞名於世。一九六八年製造世界第一支將撥號盤鑲嵌於聽筒的電話。一九七九年開發出全球首個數位電話交換器DMS-100,市值曾經占多倫多股市四○%,是加拿大的國寶企業。一九八八年北電合資進入中國時,任正非才剛剛創立華為一年,屢屢掙扎於破產邊緣。但是到了二○○七年,華為的營收已經超越北電。二○○九年,北電宣告破產,華為大量接收北電的研究人員。



      華為的興起與北電的衰落是世界通訊產業的大事,卻很少有人記錄、比對。雖然北電的破產不能完全歸咎於華為,但它管理失敗、網路泡沫破裂、自大與創新停滯,都是造成自身隕落的原因。這如同華為的成就不能完全歸功於侵犯智慧財產權一樣,一九九七年至二○一二年間,華為花費至少十六億美元雇用IBM等企業進行企業改造與轉型,占公司每年營收的一%。但是華為使用逆向工程抄襲、雇用駭客剽竊,以及北電破產後在總部被發現裝設了竊聽器等,也是兩者一興一衰的重要原因,由此便可以看出作者強納生.希爾曼(Jonathan E. Hillman)探究真相的功力。



      然後,作者描述了中國網路事業國際化的策略,其中華為的歷程尤其重要。例如美國企業因追求利潤不顧鄉村網路發展,造成城鄉數位落差加劇,卻也給了像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機會,讓它能走進農業州從「鄉村包圍城市」,後來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基於國安理由要求全面移除華為和中興設備,預計將耗資近二十億美元。華為在全球市場也採取同樣的策略,從阿富汗到肯亞,所有為西方國際大廠所忽略或因地緣政治而不便前往之地,都可見華為的足跡,直到成為當地的主流為止。



      儘管已經有不少像《牆國誌》這樣優秀的作品,說明中國如何以數位科技監控與壓制新疆、圖博等地的人權,但是對於監控產業如何發展,則較少引起討論。《中國網路圈套》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記錄了中國發展監視器與大數據的過程,以及如何輸出至國際,從而助長威權國家對人民的監控與壓制。冷戰時期西方擔憂共產黨輸出意識型態與軍火與西方對抗,如今中國則將意識型態深藏於科技產品輸出,用另一種方式為威權主義提供軍火。



      作者也沒有忽略中國在天上海下的發展。一九九六年因李登輝總統赴康乃爾大學演講,引發中國發動台海飛彈危機。中國在大規模軍演中,朝東海發射三枚飛彈,距離台灣軍事基地僅十六公里。



      第一枚飛彈命中目標,第二及第三枚飛彈因為美國關閉GPS訊號而射偏,中國政府因而下定決心,開發自己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及定位系統。此後中國華為、小米、歐珀(Oppo)、維沃(Vivo)手機都預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連全球市占率高達八○%的大疆商用無人機也是如此。雖然中國在低軌衛星的技術落後美國,但是中國把自己定位為新興衛星網路中樞,藉由在夥伴之間扮演媒合角色,在奈及利亞等國家從中獲得商業與政治利益。



      海面下中國則大力推動海底電纜,即使三十年前這對中國仍全屬陌生的領域,但是如今中國的光纖電纜橫跨中國與巴基斯坦和衣索比亞與吉布地邊界,華為則忙著配合「一帶一路」安裝路由器與轉換器,翻修港口網路,全速朝向「中國製造二○二五」的世界前沿目標前進, 並希望在二○三五年達成「中國標準二○三五」,由中國制定下一代的全球標準。



      《中國網路圈套》是了解中國網路發展的一本重要著作,讓我們得以一窺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如何發展網路產業並暗中在世界布局,這對理解中國的銳實力來源與預測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至關重要。



    ?  (本書作者為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中國的「數位絲路」將成為新時代的「老大哥」?

    沈旭暉




      中國打壓香港反送中示威、在新疆對維吾爾族展開「再教育營」、宣稱「武統」台灣的次數愈來趨頻繁,以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等,均似乎意味著民主國家陣營的倒退,極權專制主義再度掘起。但這些就是極權國家的全盤計畫嗎?



      中國自二○一三年推行「一帶一路」,針對周邊許多發展中國家,開展多項運輸聯通工程規畫與建設,拉攏更多周邊國家加入親中陣營。這本身假如只是基礎建設計畫,一如昔日美國的馬歇爾計畫,自然不用憂慮。可惜,隨著時間推進,真相愈來越浮現,也愈來越叫人不安。二○一七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始,中國正式提出加強與周邊國家在雲端運算、數位經濟、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高端科技領域的發展、合作,希望能夠塑造「數位絲路」。



      我們在新聞看見獨裁國家打壓民眾,入侵民主之地,主要都是聚焦在流血衝突、戰火連天的影像。這的確是目前危害民主自由的傳統面向。可是世界發展遠不止於此,還有更高速發展、愈來愈關鍵的方向:「網際網路」。



      希爾曼的專著《中國網路圈套》正為我們帶來了解,中國怎樣透過推行「數位絲路」,向內監控國內人民的一言一行,對外則使用避重就輕、壓制成本、安全性成疑等方法,將網際網路的硬件設備,輸出至全球各地。中國企圖藉此滲透世界,謀求鉅利,並成為未來網路世界的「老大哥」。



      本書作者希爾曼是華府智庫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身兼公開資料庫「重新連結亞洲專案計畫」(Reconnecting Asia Project)的主任。該資料庫乃專門追蹤、關注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相關領域。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見作者長期著力在中國議題上,結合宏觀國際關係視野及個人親身的經驗,深入淺出地論述中國、美國網路資訊大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希爾曼的洞見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指出以美國領頭的西方民主國家陣營,在經歷蘇聯解體之後,深信資訊科技的發展,必然傳遞民主的價值觀。像中國的「天安門事件」發生,西方一度深信資訊革命,將促使中國民眾推翻極權。但事實卻是,「中國國內的網際網路就像一座中世紀的城堡」,無所不用其極地監控、審查及切斷人民連結。中國視數位科技乃資訊主權爭奪的利器,並以此工具加強獨裁力量,並沒有如西方樂觀想像般變得更加民主。



      第二點是, 希爾曼指出美國除了過於樂觀,還因「數位落差」而導致美國忽視國內邊陲、鄉村地區,以及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的需求。這些地區不視國家安全為第一要務,他們害怕失去與世界的連結,只好購入中國便宜的數位科技設備,選擇中國的供應商。在這場美中角力中,美國抵制中國市場侵入國內,但未能為其他地區有效提供替代選擇,這是美國目前必須解決的難題。



      談到美中角力的網路資訊大戰,或許距離我們有些遙遠,它不太像日常周邊可感知的事情。希爾曼先從二○一九年至今的疫情談起,指出「在實體世界混亂、停擺之際,數位世界仍然昂首闊步,呼嘯前進」,正是下述全球民眾都能深刻感受到的生活經驗:由在學校上實體課轉變為視訊形式,公司容許員工在家工作,減少外出用膳轉而使用外送平台等,都一再反映了,現今許多人的生活都和網路息息相關。



      我們慣常想像大家都會用虛擬、非實體的概念來形容網路世界。希爾曼卻一針見血地道出,這一切都是源於實體設備。數位世界的實體系統必須落實在某個主權國家及法律範圍內,經過許可方能運行。這些設備可能是遠在宇宙的低軌衛星、看不見的雲端資料儲存庫等,也能夠是商場常見的監視器、你我手中都握有的手機,這全都涉及到生產國家對待數位資料的政策。



      就像希爾曼提及,美國政府在二○二○年批准谷歌啟用連接加州與台灣的海底光纖電纜,放棄原是首選的加州連接香港。這反映美國不再信任中國,通過「太平洋光纜網路」(Pacific Light Cable Network System)連接台灣段的海纜,連結民主國家的數位陣營,令台灣國際地位增強,也使民眾上網更為快速、便利及安全。



      中國到底如何利用數位資料?作者在書中一一細數,例如中國已獲得二千三百萬名美國政府機關員工的個人檔案、數億美國人的信用卡及護照資訊;中國華為科技公司占有七成的非洲4G網路,將對未來新興數位市場有巨大影響力;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的監視器全球市占率近四成,無所不在地監視我們的生活;亨通集團的海底光纖電纜,占全球光纖市場一五%,擔負九五%的國際資料流量……即使這些數據和現實不一定完全符合,一鱗半爪也怵目驚心。



      中國建立的數位威權主義可謂未來的新型帝國,中國將如《一九八四》的「老大哥」,結合高科技監控,佐以傳統的恐嚇、威脅手段,持續控制國內人民,監控全球資訊流通。這一切看似相當悲觀,令我們對未來倍感灰暗,深恐民主和自由即將消逝。



      希爾曼對此主張「正確描述中國,並對事實做出回應」,他指出中國的數位科技並未如他們口中說得那般完美,而美國及西方民主陣營只要能團結對抗,並補充原先忽略的市場,中國就不能如願以償,而且中國國內更不是全民都接受這種管治,一旦漏洞揭開,也可以水滴石穿。美中關係的角力,將會改變全球未來的數位世界發展,也深切影響我們這些無法遠離網路的現代人。若要洞察現況,把握未來,這本書將能打開我們看待國際發展的新角度。



      (本書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所副教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