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為什麼愈溝通愈受傷:告別情緒崩壞,擺脫慣性溝通,解開扭曲關係的51個對話練習

為什麼愈溝通愈受傷:告別情緒崩壞,擺脫慣性溝通,解開扭曲關係的51個對話練習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896288
朴宰蓮
賴姵瑜
漫遊者文化
2022年5月18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4896288
  • 叢書系列:轉心(心靈勵志)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轉心(心靈勵志)


  • 心理勵志 > 人際關係 > 說話/溝通

















    吃力聽完對方的話後,如果說了讓自己後悔的話,該如何扭轉僵局?

    這是一本教你好好說話,用心傾聽,改善人際關係的「非暴力溝通」自學指南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教保書店年度選書,讀者五顆星大好評!



      「為什麼聽你說話覺得很累?」

      「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怎麼辦?」

      「明明開口想要關心,為什麼變成吵架?」




      你是否有過愈是與他人交談,自己愈受傷的經驗?或是說了不是發自內心的話而讓關係變調的苦澀回憶?

      雖然不舒服的關係沒有必要勉強維持,但如果對方是自己看重的人、工作上或聚會上必須時常相處的對象,我們就必須想辦法修復這段關係。



      想一想你對珍視的人曾經說過最後悔的話……

      →「滾出去,我不需要你!」(感到後悔的話)



      你為什麼那樣說?或許是因為期待對方理解、做某件事……

      →「我希望你幸福。所以,你可以先把我的話聽完嗎?」(請求的表達)



      韓國最受歡迎的心理諮商師,教你改變說話的方式以及聆聽的反應。

      讓親子關係不再糾結、親密關係不再煩惱、職場關係不再心累……為每一段所重視的關係建立起溝通與聆聽的正向循環。

      不再──基於義務說抱歉、流於形式說感謝、出於習慣把愛掛上口。

      學會──真心傳達歉疚與感謝,明確請求與溫和拒絕,恢復關係的建設性溝通。




      練習對他人言行進行「觀察」、釐清內心「感受」、找到真正「需要」,就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解開扭曲的關係,重新好好對話。

      「我看到的、聽到的是什麼?」──觀察刺激

      「現在我心裡的感受為何?」──情緒信號

      「對我來說,重要的是什麼?」──核心需要

      「準備好說出自己想要什麼嗎?」──表達請求



      藉由書中豐富的對話剖析與練習指引,學習如何回顧自己的內心,協助修復重要的人際關係。並透過各種案例分享,告訴讀者日常生活中有多少關係,因為錯誤的語言表達而出現裂痕,體悟到即將說出口的話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就能夠讓雙方的關係有所不同。



      ◎透過本書你會學到:

      •理解完全暴露性格造成衝突的對話結構

      •打造幸福關係的聯結對話要素

      •健康解讀指責訊息與惡意留言

      •生氣時明確表達自己內心

      •不躲在辯解背後,坦承歉疚的心意

      •不勉強答應請求,學會拒絕與接受拒絕

      •化解衝突現場,從調解中恢復關係

      •肯定彼此,真心說出感謝



      【本書獻給】

      .想要學習非暴力溝通的人

      .想要療癒受傷自我的人

      .情緒敏感容易自責的人

      .想要保持良好互動關係的人



    本書特色



      1.?? ?內含許多溝通過程的「對話練習」,改變負面思維,練習好好說話。

      2.?? ?從社群、職場、家庭到親密關係,解析常見的溝通困境,提供專家建議。

      3.?? ?深入剖析對話結構及情緒模式,引導讀者正念覺察,認識自我。



    暖心推薦



      李儀婷|薩提爾親子教養暢銷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前言:重新學習的對話

    本書結構



    第一章:使關係變得痛苦的對話要素

    自動化思考:愈對話愈陷入爭吵的泥淖

    認知扭曲:即使情況相同解讀也不同的判斷框架

    核心信念:形塑性格的固有思維



    第二章:使關係變得幸福的對話要素

    覺察1. 觀察:描繪所見所聞的能力

    覺察2. 情緒與感覺:身心感受到的重要信號

    覺察3. 核心需要與價值:進行對話與行動的決定性理由

    覺察4. 請求協助與強迫:平和與暴力態度的區別

    覺察5. 認識自我:進行內在的靜默對話



    第三章:回應對方話語的聆聽練習

    同理:以感同身受的心態傾聽人們說的話

    理解:用翻譯機理解與聆聽背後的真心話

    解讀:健康解讀指責口吻的訊息與留言



    第四章:表達自己內心的說話練習

    憤怒時:理解自己為何痛苦並表達出來

    請託時:清楚明白理由,再向對方提出請求

    歉疚時:向對方坦承悔意並改變行為



    第五章:打造健康關係的溝通練習

    處理拒絕:即使拒絕,依然維持良好關係

    調解衝突:讓雙方放下情緒相互理解

    說出感謝:表達感激的心與給予認可



    特別致謝



    ?





    前言



    重新學習的對話




      小學低年級時,父親曾經狠狠打我一頓,那天晚上,看見自己把心愛的女兒打成這樣,他感到無比懊悔。但是,他並沒有道歉說:「對不起!」只是問了一句:「還好嗎?」我正眼不瞧地回答:「還好!」雖然心裡一直吶喊:「一點也不好!」「好痛!」但因為害怕坦誠真實的內心,所以我.說.謊.了。



      正如我在演講或書中多次表白,幼時經歷使我極為關注「人際關係內在的暴力性」,想要了解「對話」在關係中扮演的決定性角色。



      什麼是所謂的「說話」?

      什麼是所謂的「聆聽」?



      即使想要好好對話,卻不知道該如何「說話」、該如何「聆聽」;即使用腦思考,勉強懂了該怎麼做,卻無法按照「懂」的方式去做,因此使人受傷,甚至在錯失了生命中珍貴的人,這種類似情形屢見不鮮。



      ●「對話」是袒露自我



      人的品格,最終會從與他人互動的對話表露出來。不管在任何情況,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對話」態度。我們能夠自己形塑內在修養,同時也能自毀修養。



      即使學習了「對話」,人的品行也不會某一天驟然改變。對方不會忽然悉心聆聽我說的話,討厭我的人也不會突然變得喜歡我。



      但,看對方的視線會產生變化,理解他人的能力會增強,能夠鼓起勇氣改善失諧的狀況,延續對話的技術與方法也會變得完全不同。



      ●做到「好好」對話的兩個條件



      如果你只要開始對話,每次都口不應心,內心糾結,所以常常一轉身就後悔的話,請謹記以下兩件事:



      第一,我們是遲早會離開人世的有限存在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彷彿以為自己不會死。為了確保未來的生活能夠比現在更成功、更安穩,所以總是在做很多的準備,卻因此擱下與心愛家人和朋友共處的時光,也不急著與孩子促膝對坐,暢聊日常點滴。



      另外,這種不會死的氣勢也表現在吵架的時候。不管有多麼愛家人、朋友,發起脾氣就炮火全開,相互攻擊,堅持己見,拳腳交加,嘴裡還會說出最令對方傷心的話語,以為日後總有時間可以和解、原諒和道歉。



      但,我們遲早都會死亡。而且,誰也無法知道何時會死。所以,繼續活著(living)其實與接近死亡(dying)同義。我們今天繼續活著一天,同時也更接近死亡一天。



      今天早上狠狠吐出的一句話,可能是親愛的父母這輩子聽到的最後一句話,從此再也無法乞求他們的原諒。生活中總推遲著陪伴孩子玩耍的微小幸福,殊不知今日或許是能夠陪孩子玩耍的最後一天。闔上眼睛的那瞬間,恐怕再也無法留給孩子任何瑣細的回憶。



      如果我們時時謹記人遲早會死,這會讓我們知道生命中什麼東西重要,賜予我們應當如何說話與聆聽的智慧。



      第二,相信言行舉止是自己能夠選擇的



      過去早上一睜眼,習慣先思考「今天該做什麼事?」而不是「今天我想做什麼?」如果只專注在「該做什麼事」的行為,雖然會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但不易察覺那件事對自己有何意義。也就是說,即使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事,卻難以回答藉這件事能夠滿足自己的「什麼」願望。這種義務性的生活態度,經常會讓我們忘卻在生活中,其實擁有自行選擇許多事情的能力。



      「對話」也一樣。基於義務說抱歉、流於形式說感謝,甚至把愛掛在口上也是出於習慣。



      譬如,對方說:「今天我好累。」如果這句話聽了好多次,已經聽到不想聽,不自覺就脫口說出:「又來了,只有你一個人累嗎?」未經深思而不自覺吐出的話語,現在化為我們的相互對話與關係。此一型態的對話,原原本本呈現出無意識的對話結構,在對方給予的刺激與自己表現給對方看的反應之間,是沒有任何空間的習慣性回應。



      但是如書中的圖所示,如果我們在聽見對方說什麼話(刺激)時,可以:



      暫時停頓,

      深呼吸,

      帶著好奇心細細思考,

      就能說出不同以往的對話(反應),建立起不一樣的關係。



      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E. Frankl)曾說:「人最後的自由意志是在既定環境中選擇自己的生活。刺激與反應之間存在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舉例來說,當對方說:「今天我好累。」(刺激)我們可能會想:「今天他很累啊,我今天也好累,我們倆今天都度過疲憊的一天。」只要像這樣暫時冷靜一下,就能選擇不同的反應。此刻,用的就不會是斥責的言語,而是:「你也很累啊,我今天也累壞了,今天我們倆都需要好好休息。」(反應)



      這樣簡單的對話就能讓關係產生巨大差異,之所以無法如此對話的理由,絕不是因為我們缺乏這麼做的能力。真正的原因在於,聽見對方話語的瞬間,不自覺的習慣性、形式性、義務性話語就會脫口而出;即使平日在對話方面深思熟慮,但實際上遇到對話的關鍵時刻,卻不經思索就隨口做出反應。



      因此,本書中我們將會練習在自己心中的心理空間停頓、呼吸、保持好奇心,用一點時間來選擇自己的言行舉止。假設我的反應會直接決定所有締構關係的質量,我們就有重新練習對話的充分理由與價值。



      為此,我們做一次深呼吸,

      一起來學習過去未能正確學習的對話吧!



      由衷感謝得以從事

      對話訓練、衝突調解、創傷諮商工作的,


    朴宰蓮




    其 他 著 作
    1. 我想跟你好好聊聊:願我們跟大象一樣,用大耳朵認真傾聽,在關鍵時刻說出真心,擁抱彼此的關係
    2.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