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工業社會之現代性
陳馴博士
杜拉克關於工業社會理論的闡述主要見於如下三部佳作:1942 年《工業人的未來》、1946 年《公司的概念》以及首版於1950 年的《新社會》,堪稱杜拉克工業社會理論「三部曲」。
《工業人的未來》前瞻性地討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可能出現的工業社會組織狀況以及組織管理的問題等,他相信「企業會成為工業社會的主體」,一個自由而正常運作的工業社會的新觀念、新理想、新邏輯能夠成就新的西方文明,工業秩序和管理原則會深刻影響社會政治結構。?? 《公司的概念》是杜拉克的第一部「管理學專著」,提出企業應該在「地方分權制度」基礎上建立「能夠自我管理的工廠社區」,培養「願意負責任的員工」,建立「品質管理小組」,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和員工的工作生活品質。
《新社會》是前兩本著作的發展和進深,書名有個副標題〈工業秩序剖析〉(The Anatomy of Industrial Order),這是該書的點睛之筆,旨在探討新社會中工業企業的管理和秩序。全書九個部分都圍繞工業秩序原則展開,即工業企業、經濟衝突、管理層與工會、工廠社區、管理層的職能、消除無產階級、組織的聯邦制度、工廠社群自治、工會之公民精神。工業社會的主要理念是「工業人或工業群體的生存與工作邏輯」,核心內容是「工業社會秩序和管理原則」。杜拉克把個人放入社會組織結構中,組織只是表面,個體的人是實質─ 工業社會的組織學、自由社會的政治原則,以及知識社會的管理都必須基於人,企業組織最需要具有創業精神的人、善於創新的人和勇於承擔風險的人。
杜拉克所說的「新社會」,是指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樣的「新社會」不是一定要達到永垂不朽或完美無缺,也不是要追求純粹的理想主義,而是一個能讓當代人安身立命且過得有價值、有意義的社會。人們過度追求並依賴政治的各種「主義」,卻輕忽人性尊嚴和公民精神,這是荒唐可笑的,因為任何主義都不能治好當代邪惡之頑疾,不能解救人之精神危機,不能喚醒麻木的道德,無法替代先知去呼喚悔悟,甚至無法替代詩人吟誦尊嚴。杜拉克的「新社會」觀不落俗套,拒絕功利主義,帶有強烈的反烏托邦的色彩。
杜拉克在《新社會》中討論工會制度(Unionism)。在現代社會,雖然人們對企業組織的理解不大一樣,但在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中,工會制度已經成為決定性、代表性以及主導性的體制。他認為工會是企業組織結構的一部分,也是企業基本政治關係的體制化表現;工會是能夠制衡實權派的有效力量,也是解決工業企業政治矛盾的重要力量,工會為企業的政治兩難境地提供出路,因此它依然具有現實意義而且能夠繼續生存下去。但工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它患有「不安全感神經衰弱症」,病根在於工會在企業內處於劣勢地位,它自身缺乏安全感,容易成為社會和企業的不確定因素和破壞力量。
工會領袖作為企業的代表,其工作具有政治性質,但有時也扮演非政治角色,工會領袖必須得到明確授權才能享有權力並履行職責。因此,擔當工會領袖職責者必須有能力、認真、擁護工會制度,而且足夠成熟和負責,能像優秀的政治家那樣行事。
工業社會是多元化社會,而企業是獨立自主的機構。企業有自己的本質,遵循自身的生存法則,並在性質和職能上自成一家。杜拉克強調在自由的工業社會中,企業應該堅持自治,但不能致使國家制度名存實亡。在現代工業社會中,企業是社會的鏡子,也是社會的主導體制之一,它決定個人對社會的看法。
企業是經濟機構、政府機構,也是社會機構,它始終同時扮演這三種角色,即企業的「三重性格」:第一,企業是經濟機構,是工業社會中的重要經濟工具,遵循經濟法則,執行經濟功能。其二,從內部組織看,企業就是一個政府,發揮政治功能,工業生產組織需要在權力關係上建立合法合理的內在秩序,企業的政府權威來自企業本身的本質和目的。企業或許無法實現「民享」(government for the people)的理想,但企業可以立志成就「民有和民治」(government of and by the people)。工業企業的自主政府必須具有正當性和合法性,尤其是在道德精神和倫理原則上。第三,企業是社會機構,具有社會功能。工業企業必須賦予個人社會地位,才能促使個人發揮社會作用;企業必須成功才能預防風險和損失,才能回饋社會,才能承受社會負擔以及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在社會中的合理、合法和合適的地位,有益於企業、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在一個運作正常的工業社會中,關注人的個體無疑具重要的現代性,這體現公民精神和公平正義。個人地位和機會平等信念的喪失致使公民社會的基礎蕩然無存,社會就會出現壓迫、缺失理性甚至難以預測。工業企業必須發掘並使用所有人的能力,有系統地培育和使用人才,而不能依賴某些獨特階層或少數領袖。企業應該鼓勵員工抱持「管理者態度」(manager’s attitude)和「高層領導人心態」(executive mind)去工作,讓他們從個人工作的視角去了解自己的工作與整體成果的關係。這樣做是在維護個人尊嚴,促進個人在工業企業內部獲得地位、發揮作用、體現價值,促進生產力,即杜拉克常說的「讓每一個人都像CEO一樣。」
《新社會》把「去中心化」視為工業社會秩序的重要原則,用以消除工業社會之弊端。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職能分權自治(Functional decentralization)、地理分權自治 (Geographical decentralization) 和聯邦制(Federalism)各有優點,都是在深化「去中心化」理念;但「聯邦制」最適用於大型企業,它既能賦予企業分部自主管理職能和權力,各單位擁有原始的自主權,又能顧全企業的整體職能、權力、績效和成果。當然,聯邦制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管理問題,其優勢在於有效地促使企業、個人、工會、社會以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制衡。從 20 世紀現代管理學誕生至今,這已經是企業管理模式上了不起的進步和創新了。
2021 年11 月
本文作者為彼得.杜拉克管理學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