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自序
?
很高興我的書即將在台灣出版。《腦與力無限公司》是根據我在史丹佛商業學院所開設的兩個課程:「企業家的兩難」和「系統領導」寫成。
在這些課程裡我們學到三個重點:第一,每一家成功向前邁進的公司,他們提供給顧客的產品和服務都結合了數位和實體;第二,既有的守成者未必註定消亡,新創的破壞者也不代表有神力加持,能夠勝出的公司必須同時採取二者的優點。最後一點,我們學到了新型態的領導力,我們稱之為系統領導,它是未來十到二十年推動公司成功向前的關鍵。
本書介紹腦與力的框架。成功的企業為了提供顧客更好的服務,會著重五項數位和五項實體的特質。數位的特質包括:左腦──在公司內部使用分析法;右腦──駕馭創造力;杏仁核──以同理心和顧客及員工交流;前額葉皮質──風險管理;還有內耳──在持有和對外結盟之間取得平衡。
實體特質包括:脊椎──管理公司內部的物流;雙手──製作物品的技藝,負責生產製造;肌肉──以全球規模來營運的藝術。手眼協調是為了打造產業的生態系。最後還有韌性,讓公司得以永續經營。
在領導方面,系統領導者為了成功向前邁進必須處理四個關鍵問題。
?
1. 看出原本不被認為是相關聯事物之間的連結。
2. 同時推動創新並維持公司良好的營運。
3. 結合IQ和EQ,智力與情感兼具才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偉大領導。
4. 有產品經理的思維,確實理解顧客的需要,知道如何製作產品,並透過商業手段把產品帶向市場,在公司內部成功運作。
?
一九九九年,當我以矽谷新創公司執行長的身分第一次訪問台灣時,所遇到的公司的願景和韌性留給我深刻的印象。當時,我的創業公司想尋找製造業的結盟夥伴來製作結合軟硬體的消費電子和計算機產品,而台灣公司以低成本提供高品質硬體產品的巧妙程度獨步全球。我原本考慮和日本的電子製造商合作,最後選擇了一家台灣公司,因為它比其他任何對手都更能符合我客戶群的需求。
我下一個職位是在矽谷半導體的一家新創公司,我想起當時的我多次造訪台北,找到許多攝影機製造商有能力整合我們公司的影像感應器和影像處理器,將我們的硬體設計轉化成架構良好的保全攝影機。當然,我們在矽谷的零件是由台積電所製造,這家公司同時也是我們公司的投資者。我的公司與台灣的密切關聯也因為這裡的生產能力而更加鞏固。
我職涯的下一步來到了奇異電氣,我負責奇異公司影像安全監視部門。我知道當公司的攝影機製造工廠要製造我們所設計的保全攝影機,最合理的選擇是收購一家台灣的公司,並在公司可以運作的地點建立永久性的製造廠。同樣地,我和台灣的合作成果豐碩,在收購後也成了公司成功運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擔任這三個角色的這段時間,我觀察到我們設計和銷售的產品結合了運算、數位成像以及消費電子產品的功能,而這些產業功能界線已模糊難分。此外,隨著這些產品需要更多的連結性和軟體,我了解到主流大公司越來越強調數位和實體的結合,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過去幾十年來,台灣在結合製造業與半導體知識這方面,一直扮演關鍵的角色,這也促使企業越來越需要同時強化數位和實體的能力。二○二二年我著手這本書的時刻,台灣已經是全世界半導體製造業最重要的地點,並且成為當今互連世界裡的關鍵要角。
然而,如今的世界正經歷另一場前所未有的科技創新。溝通和協作工具的持續發展只會繼續加深融合數位和實體的客戶解決方案的重要性。最初奠基於實體,製作硬體或任何實體產品的公司,或是以數位為基礎,像是現今的軟體公司,都必須學習融合二者最大的能力,才能在未來為顧客有效提供服務。
個人或是企業領導者的挑戰在於,他們必須思考未來如何以不同於過往的方式導引他們的公司。過去憑藉工程、銷售或製造這類特定功能性角色崛起,其他部分則依賴其他合作團隊來完成的做法,如今已不再適用。在萬物連結的世界裡,二十一世紀的企業領導人對公司的每一個構成部分都必須有更深刻的理解,他們同時也需要敏銳關注公司如何與生態系統的其他人互動。這個我稱之為「系統領導」的能力,將是未來幾十年企業成功具決定性的特徵。
我期盼這本書的讀者能借鑑台灣過去三十年來如此成功的諸多重大特質,也希望這本書能導引領導者為未來三十年的成長拓展新的領域和能力。把更加先進的數位功能整合到實體的基礎,將有助於公司在未來提供顧客更密切也更成功的服務。透過發展「系統領導」強調的技能:包括觀察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具備產品經理思維、管理情境脈絡以及擁抱自我認知;在我看來,很顯然台灣的企業有強大的潛力在未來持續成長和勝出。
?
──勞勃.席格,美國加州史丹佛
二○二二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