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由於環境的變遷,用毛筆寫字的機會愈來愈少,相關簡介書法的書籍不多,本文可視為書法入門且需要瞭解的基本知識。基於人類文化的進步,我們使用的漢字,經歷長久演進,加上筆墨紙硯的相繼發明,字形書體隨著時代變化多端,使書法從表現文字傳遞訊息的實用性,發揮成含有,具象或抽象且富創意無盡的藝術性作品。記得馬雲2019年在貴州峰會上的關於教育的大數據分享演說:「過去藝術不能當飯吃,未來不學藝術沒飯吃」的演講中說到,在未來,大數據、機器將把人類知識領域的事全部做完了,人類和機器的競爭關鍵在於智慧、在於體驗。我們可看到機器人寫書法作品包含用印,不遜於書法家的作品,但因資料庫數據的限制只能表現在臨摩,且唯妙唯肖,未來是否有創作能力實在不敢說。知識可以學,但智慧不能學,只能體驗。學習藝術可以提高我們的想像力、創造力、發散性思維,這些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我們在今日忙碌生活競爭中,靜下心來寫毛筆,不是人人可辦到,若進步到書法藝術,就更不簡單了。藝術充滿在我們生存環境當中,對世界的認識、認知、感知,深入到創作、欣賞與體會,是對於美的一種表達。吳冠中也曾說:如今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穿著美的衣服,有的人只是為了炫耀;另一種人,認為這是一種自我約束,為了接近體面。藝術從來不是藝術本身,是整個人生觀。同樣的,李開復說過:未來什麼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獨藝術和娛樂不可能被替代。經過藝術的薰陶,看這個世界眼裡充滿了色彩。所以單純的書法在今日表現上必須加入藝術的概念與元素,人生會被藝術滋潤,物細無聲的改變,心變得溫柔如水有容乃大。
本書沒有書法理論,僅是書法入門的一些看法,例如我們聽過茶藝、茶道等說法,我們也聽過書法、書藝、書道等說法,筆者以為三者是有差異性的,但也是有交集性的,書法偏重書寫技巧(skill),書藝強調藝術(art)、書道則闡述理論(theory),因而毛筆所表現的線條藝術,從前面所述,就有了發揮的空間,藝術是無限的,隨著人類的思緒而改變與進化,同時演生出創作理論。當我們用毛筆寫字經過一段時間後,熟悉了書寫技巧,自然有了自己的特色與慣性,若為了改變或提升特色與慣性,此時就須要讀一些相關書法的書籍或欣賞他人的書藝,增加知識的內容,除了臨碑、臨帖外,就是要增加作品的藝術性,根據章法的基礎,嘗試書體變化,書法的境界慢慢自然提升,屆時書法、書藝、書道就幾乎合而為一了。何時可從書法畢業,就看自己的努力了,這是個人對書法入門的簡約看法,作者雖學書數十年,但觀點仍屬淺顯且須學習之處尚多,不吝專家指正,使筆者有改進的空間。藝術到底有什麼用?一位知名畫家講過的一句話:所有脫離了實用性的東西才有可能是藝術品,我想在書法上也應該適用。不知各位讀者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