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來自精神病的國度:微不足道的行動,也有守護現實的力量。躁鬱症患者的23篇真心話,陪你緩緩游出疾病與傷痛的孤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95379
理端
陳曉菁
方舟文化
2022年6月01日
166.00  元
HK$ 141.1  






ISBN:9786267095379
  • 叢書系列:心靈方舟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靈方舟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精神疾病











    引爆韓國社會話題,「有病沒病都該讀」!

    ☆ 獨立媒體《時事IN》2021年度圖書,各大日報好評推薦 ☆

    ☆ 阿拉丁書城2021年度圖書入圍 ☆

    ☆ Yes24網路書店2021年度圖書讀者提名 ☆



      這是個人們不知道也覺得無所謂的世界,

      這是個只有你與你的病攜手同行的世界,

      即使如此,我們也從未放棄做為這社會的一員……




      ?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值得信賴的精神科醫師?

      ?該告訴周遭的人我有精神疾病嗎?

      ?我該如何幫助患有憂鬱症�躁鬱症的人?



      ▎當思想與感官遭無形之物扭曲,如何逃脫貧窮與失序的命運?

      上學、上班、吃飯甚至睡覺,這些對一般人來說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對他們而言卻都伴隨著恐慌、憂鬱和狂躁。想跟戀人與愛貓好好過日子,再日常不過的願望,卻如此遙不可及。為維持「正常」生活,她每日得服用20顆藥,付出數倍於常人的精神氣力,從家裡到戶外每項行動都要先仔細規劃,步步為營,只為了不讓病情在不自覺中惡化,或在一瞬間爆發。



      身為第一型躁鬱症患者暨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以創作為業的理端,在獲得妥善診斷與治療前也曾有過荒唐歲月。她最終明白「心病」的關鍵不僅是心,更多時候是「病」,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病識感,周遭沒有能接住他們的安全網,那被疾病扭曲的思想與感官,只會把患者帶往貧窮與失序的深淵。



      ▎走過10年躁鬱歲月,獻給與病同行者的生存指南

      本書並不提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樣不負責任的安慰,也沒有「為什麼壞事只發生在我身上」的自憐,有的只是理端對疾病最平實的認知,最具體的生活實踐。



      全書從個人經驗出發,旁及病友訪問故事,並經專業精神科醫師審訂,提供了醫病溝通、用藥與日常規劃等可行建議。對病人康復來說最重要的,是不放棄努力生活的心態,並和社會保持連結。而為此,我們需要一個對精神疾病更加了解、且不帶歧視與偏見的社會,唯有我們不再忌諱談論,唯有我們敢於大方承認,汙名化的標籤才得以去除,失速墜落的心才得以被接住。



      ▍寫給病中的你:請別輕言放棄,你的努力總有人記在心裡

      從某個時刻開始,我們意識到自己正與疾病共享這具肉身,意識到自己可能帶來的傷害,意識到自己不如預期的未來。儘管前路漫漫,但我們並不孤單,親友、社群、醫師、藥物,甚至疾病本身,在這條路上,我們依舊有許多夥伴,依舊能活出不一樣的光彩。



      ▍寫給陪病的你:伸出援手前,別忘先照顧好自己

      或許你常感到疲憊與不知所措,但能做到以下四點,你就是他們出色的夥伴了:

      ★關心病患的治療過程和病識感

      ★鼓勵他們接受治療,多了解他們的近況

      ★邀請他們參加聚會,讓他們產生歸屬感

      ★經常與他們聯繫並表達問候

      我們不需要抱持著「我要把這個人從深淵拯救出來」的偉大目標,重要的是,我們自始至終都陪伴在彼此身旁。



      ▍寫給關心社會的你: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

      誰沒有行差踏錯或遭遇失敗的時候?但我們始終是社會的一分子,各自用著他人難以想像的努力,頂著頭上的滂沱冒雨前行。如果你願意摘掉有色眼鏡,正視疾病問題,傾聽他們的故事並適時給予反應,你會發現,原來我們並無不同,我們都有著一顆渴望被認同、被理解的心。



      【適讀對象】

      ?仍在與自身的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與人格障礙等找尋相處方式的讀者。

      ?家人或親友患有精神疾病,迫切希望伸出援手卻不知從何幫起的讀者。

      ?關注性別、同志、心理健康等社會議題的讀者。



    感動好評



      LJ�韓文教學YouTuber「Anneyong LJ ??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方億玲�而立書店店長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專欄作者

      李旻珊�身心科醫師、捷思身心醫學診所院長

      坤娜Queena�PATH身心藝術 共同創辦人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夏金剛�壹顆好心創辦人

      馬大元�身心科醫師、作家、YouTuber

      張子午�《報導者》主編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璿丞�精神科醫師、析心事務所所長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編輯

      鄧九雲�演員、作家

      譚艾珍�資深藝人

      蘇禾�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秘書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穎�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好評



      作者的文字不曾被病魔壓倒,反而能探究病症,準確、具體又深思熟慮。希望每個人都能讀到這本書,大家需要知道,那只是一種病,一種患上了就需要接受治療、規律服藥、必要時住院的病。只有正確認識到這點,才能消除偏見、厭惡與歧視。不論是對精神病患者或是沒有精神病的人,本書都會有很大幫助。──崔真英(???),小說家,《李智雅姊姊,現在終於能說了》作者



      在我迄今讀過的精神疾病相關書籍中,本書是最精確的第一手報告與實務指南。作者超越了呼籲、憤怒與自憐的寫作,是同為健康弱者的我所沒能克服的,堪稱精神疾病寫作的飛躍和里程碑。最重要的是,本書所寫的並不單只是精神病。書中說「相比起島嶼之戀的破壞性表象,同性戀-精神病患-島嶼之戀這樣的疊加組合,出人意料地更為常見」,而在我看來,這是人與人之間普遍存在的狀態。──鄭熙珍(???),和平學暨女性研究研究者,《細讀猛寫》作者



      眾生皆有病。差別在於,你的病,我的病,他的病,到底是什麼樣的病?

      為什麼有些病讓人琅琅上口,關注隨之而來。有些病卻讓人羞於開口,避之唯恐不及。

      我們怎麼解讀眼前以及周遭的疾病,將關鍵的影響當事人以及陪伴的家人如何看待。

      與疾病共存,生病的是我,痊癒的也是我。別再讓精神疾病汙名化!

      包容與接納,友善合理的對待,是這個成熟的社會需要學習的。

      閱讀《來自精神病的國度》,將讓我們加快學習的腳步。──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這是一本不管你有沒有精神疾病都應該閱讀的好書。

      感同身受的你,你會知道你並不孤單;身邊有受病折磨親友的你,你將知道怎麼同理和協助。──李旻珊�身心科醫師、捷思身心醫學診所院長



      務實、細膩、深刻……是患者與家屬必備的案頭指南,更是專業人員反思的必讀佳作。

      「我們之所以不害怕感冒,是因為我們知道它會痊癒。」

      插畫家兼資深雙極性情感疾患患者的作者理端,一語道破廣大精神疾病患者心中對於「我還有機會復原嗎?」的茫然與無奈。面對很大機會必須長期與疾病共存,作者在反覆嘗試與跌倒中學習,逐漸打磨出不卑不亢、堅定豁達的態度。更難得的是,其深刻的觀察、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揭露憂鬱、躁鬱、思覺失調、邊緣性人格等精神疾病無比複雜、糾結、美麗卻又哀愁的內在世界。尤其憂鬱患者與貓的對話,將沉重的話題訴諸魔幻詼諧,不禁令人再三品味。

      但這不是一本單純揭露與呼籲的著作,在後半段的內容中,作者整理了具體、務實的「疾病生存指南」。無論是如何選擇醫師、如何看待藥物、神祕的病房生態、同病相憐的烽火戀情,豐富的內容,讓此書成為患者與家屬必備的案頭寶典。

      從事精神醫學工作二十五年,比起冷冰冰的研究數據或令人昏昏欲睡的專業課程,也許我們更需要真實世界的生動回饋,讓心理與醫療人員可以更有溫度,陪同患者不再是無奈地與疾病共存,而是積極主動地與疾病共舞。──馬大元�身心科醫師、作家、YouTuber



      對於瘋狂的害怕,就像是我們怕蛇一樣,那是種根深蒂固的排斥。過去從來不曾正視、過去不用去知道這些人;我們所做的就是把這些人隔離起來,離開我們的生活,彷彿不用講、不討論,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生病也離我們很近,但為什麼要在乎?因為你我他,還有我們的家人,或是身邊的人,都有可能會發生。

      我們的害怕、我們的汙名化,或許有一天會反撲到我們身上。

      從今天起,我們一起開始說這個病、討論這個病、讀這個病、了解它。才是幫助自己、幫助家人。──陳璿丞�精神科醫師、析心事務所所長



      從恐懼、抗拒、逃避,到理解、面對、共處,本書是陪伴身心疾病患者與家屬「帶著疾病好好生活」的務實指南。──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序言

    本書使用的特殊用語



    PART 1 人們不知道也覺得無所謂的精神病世界

    第1章 就算失去一切,我也要守到最後

    第2章 獻給第一次踏入精神病世界的你

    第3章 幫助病患的事:病識感、疾病認同,以及自助聚會

    第4章 像貓一樣:憂鬱症患者若想維持正常生活

    第5章 誠實者的地獄,躁症

    第6章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悲傷

    第7章 思覺失調症:調節音律的人



    PART 2 帶著精神病一起活下去

    第8章 無法治癒的人們

    第9章 藥物的理解:基礎篇

    第10章 與精神科醫師對話的方法:制定治療計畫

    第11章 憂鬱症的復原行動指南

    第12章 管理躁鬱症

    第13章 興趣:排遣時光的模仿者

    第14章 精神病和貧窮

    第15章 適應職場和學校

    第16章 藥物的理解:進階篇

    第17章 閉鎖見聞錄

    第18章 記憶的人,記錄的人

    第19章 自殘的人們

    第20章 寫給想自殺者的探討書

    第21章 島嶼之戀:無法離開的島,永不結束的戀愛

    第22章 父母和醫師:什麼都不知道,卻又什麼都知道

    第23章 如何支持精神疾病患者



    結語





    序言



      當我第一次因躁鬱症的混合發作(Mixed episodes),陷入嚴重憂鬱而有了自殺意念時,周遭的人沒有一個能幫助我,連我自己也不知該吃什麼藥才好。朋友們雖然很擔心我,卻也無法助我減緩病情,他們往往只看過我異常行為的其中一面,自然無從得知該予我什麼樣的幫助。我的父母亦然,甚至連某些醫師也束手無策。我獨自身處於精神疾病的孤獨中,於是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如何與疾病攜手前行。



      本書是為了幫助處於精神疾病中的自己以及周圍的人而寫的,當我們的關係和一舉一動都受到疾病的束縛時,希望藉由這本書,能幫助大家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我想,人們一定會問我,為什麼要用「精神病」做為書名的主軸、為何要頻繁地使用「精神病」一詞等等。因為我認為,若是想消除大家對這疾病的蔑視,讓「精神病患」一詞不再有鄙夷之意,那麼,唯有到了身為患者的自己也敢於認同「沒錯,我的確是精神病患」的時候,才能達到對疾病不再有偏見的超然境界。身為精神病患的我們,生活在無數的錯誤觀念和偏見、親朋好友的誤會與社會刻板印象的框架下,甚至認為我們無法像一般「善良百姓」一樣好好過日子,所以我才寫了這本書。當然,本書的內容大致是以「精神病患者如何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好好生活下去」為主,前述提及的,只不過是次要的補充說明罷了。



      書中收錄超過二十個單元的文章,從初次發作的疾病早期開始,到明白這是一種需要終生管理的疾病為止,關於精神疾病患者會面臨到的問題,全部囊括在內。正在閱讀本書的你需要先知道的是,寫這本書的人,是個每天需要服用二十顆處方藥的精神病患;而書的內容會著重在「疾病管理」以及「不放棄做為社會的一分子」。因此,我會同時運用兩種不同的敘述方式,舉例來說,在描述封閉病房的章節裡,我不僅會提及病房裡的心情故事,也會講述重返社會的方法過程。



      本書是以調查和分析多位精神疾病患者的狀態為基礎而完成的作品。對於本書描述的各種生活和故事,你應該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既視感,或許會發現其中有神奇的共同點,又或者覺得與你本人的情況完全相反。這是因為每一位病患的人生都是獨特的,除了自身之外,我們更需要去了解其他病患們是如何走過他們的人生。在閱讀本書的同時,也請試著思考一下,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所描繪的未來藍圖又是如何、對於看似不可能的事要如何應對,請試著去尋找自己的答案吧。



      最後,如果你不是精神疾病患者,當你在閱讀本書時,還請不要認為這只是精神病患的胡言亂語。為了能和其他人融洽相處,我們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經歷了多少次的失敗,我們無法要求你感同身受,只希望你能從中明白我們承受過的絕望和痛苦,然後將這份理解,移轉到現實生活中的精神疾病患者身上。若能如此,我願足矣。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