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安倍晉三大戰略【安倍晉三的海洋民主國大聯盟,如何防堵中國崛起、鞏固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特別收錄「台灣如何回應」)

安倍晉三大戰略【安倍晉三的海洋民主國大聯盟,如何防堵中國崛起、鞏固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特別收錄「台灣如何回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29548
麥可?葛林
譚天
八旗文化
2022年7月13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6267129548
  • 叢書系列:八旗國際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5 x 21 x 2.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八旗國際


  • 人文社科 > 國際關係/外交 > 地緣政治�外交

















    美日澳印+韓國+台灣+東南亞國協=海洋民主國的大聯盟

    安倍晉三的海洋大戰略,如何防堵中國崛起、鞏固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



    從「擁抱戰敗」,到擺脫「失落的二十年」

    日本締造出海權國家的新格局

    既非戰前的軍國主義論,也非戰後的被動和平論,

    而力圖打造亞洲海洋的國際新秩序!



    台灣處在何種角色?是真空地帶還是關鍵地區?

    「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

    台灣人不可不知的安倍晉三大戰略!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只是戰後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可能也是對日本及亞洲影響最深遠的當代政治家。他在第二次任職首相期間(2012-2020)設計和主導推動的日本大戰略,將日本的國家利益防線從東亞大陸轉移至印度—太平洋,旨在帶領日本由傳統的陸權國家轉型為海權國家,堪稱是戰後日本的戰略大轉變,也是明治維新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美國最權威的日本研究專家,麥可?葛林在本書深入探討由安倍晉三主導的日本戰略轉型及國家變革何以出現?原因是回應中國崛起後的擴張及稱霸野心。書展全面剖析安倍大戰略的本質、歷史淵源,以及對外關係方面涉及到的中國、美國、韓國、東南亞國協、印度、澳洲等印太重要國家。



      葛林認為,安倍晉三時代奠定的日本大戰略,結束了戰後主流的被動依附美日安保同盟的吉田主義,重塑了日本及亞洲地區的地緣政治與國際格局,他深信,日本一旦成功,我們的世界會更加安全繁榮。



      ■日本的戰略轉型──從陸權到海權的國家變革



      安倍大戰略的核心理念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歷史說起。本書回顧歷史,認為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雖有海權思想的萌芽,但整體戰略仍然以陸權思想為核心,將大陸國家(如清國、俄國)視為假想敵,因此明治戰略的建構者──山縣有朋便將日本的國家利益防線劃定在朝鮮半島。然而,透過陸權思想所建構的國家戰略很快地就成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理由,更是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的濫觴。



      安倍大戰略與舊時的日本戰略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以海權取代陸權思想,將海洋確立為國家利益防線的根本所在。



      安倍戰略的海權思想,主要來自戰後學者高?正堯與岡崎久彥的「現實主義海洋戰略」。透過此一思維,雖然日本仍然將大陸國家(中國、俄羅斯)視為假想敵,但不再採取過往的陸地競逐模式,而是更看重海洋防線的鞏固以及與國際盟邦的連結。因此,日本如何回應中國的挑戰,並重建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便是安倍戰略在實踐中的最重要環節。



      因此,為了實現日本的海洋戰略目標,安倍晉三推動各種外交行動,如第一次任期的「四方安全對話」及「自由與繁榮之弧」,第二次任期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積極尋求具有共同民主價值觀的重要國家之合作。本書評價:「安倍晉三透過海洋作為戰略架構的做法已然生效:今天世人眼中的日本,不再是一個逃避戰敗歷史的國家,而是國際自由秩序的重要保護者。」



      ■安倍大戰略的核心──回應中國挑戰、強化美日關係



      然而,安倍戰略的最重要環節,還是日本如何回應中國的挑戰,以及如何重建、昇級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對此安倍戰略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如本書所寫:「安倍晉三認為日本應該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海洋國,不應該像中國一樣,在東亞進行陸權獨裁政體的霸權行為。而日本選擇海上路線,讓這個國家可以配合美國的亞洲防衛政策,扮演更重大的戰略角色。」



      安倍戰略回應中國崛起的方式,並非軍事競爭,而是外交戰與經濟戰。本書指出,日本無法迴避與富裕的中國開展經濟合作,又要制衡中國稱霸的野心,而必須對兩國間的往來採取保護措施。因此,在安倍領導下的日本沒有設法將中國趕出區域合作,而是推動多邊貿易與外交協議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訴求國際力量的合作來抑制中國的崛起。



      另一方面,對日本來說最不可或缺的國際力量,就是美國的支持。安倍戰略最成功的一點,便是全面升級了日美同盟關係。在二戰結束後,身為戰敗國的日本全力拚經濟,但外交及國家安全長期依賴美國保護,而缺乏戰略主動性,這種狀態本書稱之為「吉田主義」(來自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然而,安倍大戰略讓日本徹底告別了「吉田主義」的時代,展開與美國更加緊密且全面的合作。二?一五年,日本與美國重新制定了《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日本主動承擔美國維護東亞自由秩序的任務,不再是美國的戰略附屬品。



      同時面對中國的挑戰,日本也不再主張日美中三邊關係,而是改以更加堅定的美日同盟立場來面對中國。本書對此評價說,「安倍大戰略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就是它成功影響了日本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單一變數──美國。」



      ■台灣版獨家附錄──台灣對安倍大戰略的思考與回應



      「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更是日美同盟有事」是安倍晉三發表於二?二一年的宣言,更是安倍大戰略的最佳注解。安倍晉三不只明確表達美日同盟捍衛台灣安全的立場,更凸顯了維護台海和平不再只是美國的義務,也成為日本的國家利益所在。面對中國稱霸的野心,台灣及日本透過安倍大戰略的連結,已經形成新的命運共同體。然而問題在於,這一表述中的台灣依舊是被動的存在。



      台灣政治的獨特性,始於這座島嶼不斷被外力勢力殖民的歷史,以至於它無法出現基於自身的主體戰略,反而歷來扮演他者的戰略基地。當下的台灣一方面處在專制中國的直接軍事威脅下,一方面內部存在政治認同的巨大分歧。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處在何種角色?是真空地帶還是關鍵地區?台灣應該如何思考安倍大戰略所帶來的東亞局勢轉變?又應該如何逐漸形成基於自己利益線的戰略思考?這是每個富有使命感的台灣人都要嚴肅思考的時代課題。



      為此,本書特別增加台灣版附錄「台灣對安倍大戰略的思考與回應」,收錄賴怡忠、李世暉、郭育仁、矢板明夫四位學者及媒體人的文章,從台灣角度對安倍大戰略進行在地的回應及反思,以饗讀者。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台灣學者回應安倍大戰略】

      .矢板明夫(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

      .李世暉(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台灣日本研究院理事長)

      .郭育仁(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當代日本研究學會會長、國策研究院執行長)

      .賴怡忠(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執行長)

      (以上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有一段時間,美國在亞洲脫離了我們作為西方領導者的傳統職責。麥可?葛林周到而專業地記錄了安倍晉三進入那個空白的過程。這是本學術嚴謹並且深入觀察主要決策者互動的研究著作,將在未來成為亞洲主義者制定相關決策時的重要依據。——理查德.阿米塔吉(Richard L. Armitage),美國前副國務卿及「阿米塔吉國際事務智庫」創辦人



      這是對日本戰後最重要的政治領導人之一的戰略野心的詳細而深思熟慮的分析。它的優勢在於將安倍認定為日本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思想家之一,並詳細說明了安倍如何利用外交政策機會,在一個日益挑戰其戰後戰略的世界中更好地定位日本。——席拉.史密斯(Sheila A. Smith),《重整日本:軍事力量的政治》作者



      在這本非常重要的書中,麥可?葛林揭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和外交政策,如何成為日本對中國戰略的基本路線。葛林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學者,他展示了對日本歷史、地緣政治和治國之道的強大知識和深刻洞察力,在文本中充斥著與美國和日本頂級決策者的許多私人及親密對話。他將美日同盟設想為二十一世紀的英美同盟,披著約翰.麥克默里(John MacMurray)和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的太平洋戰略的使命。——船橋洋一,《崩潰:福島核危機》作者


     





    ■前言

    安倍回來了�新的大戰略�反面論點的思考�歷史脈絡:日本國家利益線之定義�本書架構



    ■第一章:現代日本大戰略的根源

    地緣政治與日本的戰略選項�中國核心秩序下的日本�西方帝國主義與海洋戰略的初現�大陸擴張的愚行�戰後國家戰略的探尋�現實主義和平論�從勉為其難的現實主義到海洋戰略的捲土重來�安倍鞏固了戰略架構



    ■第二章:中國

    不必惹禍上身的競爭?�海洋國與它們的大陸對手�安全挑戰�「像被剃光了毛的羊一樣」�外交挑戰�擴及到區域與全球論壇的競爭�安倍比習近平技高一籌�經濟挑戰�穩住經濟關係…差一點就成了�科技競爭加劇�日中經濟關係將何去何從?兩個相互競爭的政治觀�將中國問題多邊化�日中戰略競爭中的美國因素



    ■第三章:美國

    歷史背景:同盟,國威,以及自主的追求�利用反軍國主義躲開戰後泥淖�對集體自衛的禁令�日本民主黨與有關集體自衛的辯論�安倍的國家安全立法�重新詮釋憲法第九條�立法大戰與反軍國主義的不斷反撲�掙不脫的修昔底德陷阱�川普震撼�建立更平等的基礎?



    ■第四章:印度─太平洋

    一九四五年以前的泛亞細亞主義與霸權競爭�亞洲的經濟現代化�區域體制的角色�冷戰期間的區域主義與體制構築�日本的泡沫經濟以及亞細亞主義的復甦�亞細亞主義的式微�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安倍的新亞洲聯盟初嘗試�安倍2.0:自由開放的印太與重返四方安全對話�觀念競爭�面對歷史�以實作倡導民主�亞洲經濟連通的地緣政治�設法影響──而非打破──一帶一路�長程競爭:區域與全球性規則制定�領導區域貿易談判�設法拯救民主國在全球治理上的領先�對日本印太戰略的評估



    ■第五章:韓國

    地緣政治脫鉤�北韓因素�觀念脫鉤�重開歷史創傷與舊協議�政治領導的變數



    ■第六章:內部均勢

    日本新國家安全體制的前身�戰後官僚政治�小泉革命與日本民主黨的權力下放�安倍與日本新國家安全體制�情報功能中央化�邁向聯兵作戰�量的內在均勢�軍事戰力�戰略競爭與體制整合



    ■結論:吉田主義的結束

    如果沒有安倍?�美國與日本:新特殊關係�我們也就只有這樣的美國人了



    ■謝詞



    ■台灣版附錄:台灣對安倍大戰略的思考與回應


    .賴怡忠:安倍給日本的戰略遺產與日台關係的缺位

    .李世暉:日本國家戰略的台灣因素

    .矢板明夫:安倍晉三的海洋大戰略,不只改造日本,更會改變亞洲!

    .郭育仁:美中戰略博弈與安倍主義



    ■注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