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小鱷魚的情緒幼兒園1+2套書(附親師引導學習單)

小鱷魚的情緒幼兒園1+2套書(附親師引導學習單)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12086
露絲瑪莉.威爾斯
葉嘉青
小宇宙文化
2022年7月13日
213.00  元
HK$ 181.05  






ISBN:9786269612086
  • 叢書系列:SCHOOL
  • 規格:精裝 / 80頁 / 22.86 x 22.86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CHOOL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生活教育











      ★《鵝媽媽經典童謠》插畫家、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獎得主

      ★國際暢銷繪本大師 露絲瑪莉•威爾斯(Rosemary Wells)經典力作!

      ★兒童情緒管理必讀好書

      ★教育專家葉嘉青專文導讀,書末收錄「親師引導學習單」



      小鱷魚的情緒幼兒園1:

      《好玩碰一下,不行嗎?——自我管理與同理心的學習》

      「猜猜學校裡,今天發生了什麼事?」

      小鱷魚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哈莫妮老師班上快樂的工作和遊戲。

      可是,哈利表現得不像一個好同學!

      他每天倒著衝進學校,一雙手不安分,

      常常給人製造「驚喜」,讓大家驚嚇又困擾!

      班上的小朋友們能找到方法,幫助哈利學習尊重別人嗎?



      小鱷魚的情緒幼兒園2:

      《愛發脾氣的美樂克——控制情緒與安慰別人的學習》


      「猜猜學校裡,今天發生了什麼事?」

      小鱷魚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哈莫妮老師班上快樂的工作和遊戲。

      可是,美樂克表現得不像一個好同學!

      當她的糖果融化、打翻葡萄汁,不滿意遊戲規則時,

      她就大哭大鬧,還會大吼大叫亂發脾氣!

      班上的小朋友們能找到方法,幫助美樂克學會控制脾氣嗎?



      廣受喜愛的繪本作露絲瑪莉•威爾斯非常了解年幼孩子的心思,她為【小鱷魚的情緒幼兒園】系列注入了個人獨特的幽默感,並以特殊拼貼畫風呈現校園場景的細節,非常適合在課堂和家庭裡共讀和分享。



      創造教室的和諧

      文|吉娜•戈德曼,班導師


      我曾經在紐約公立學校103擔任過17年的老師,目前在小紅校舍與伊莉莎白.歐文高中 (LREI)的小學擔任一年級的老師。我每天都提醒自己,向學生示範如何成功的處理生活問題十分重要。孩子們經過引導,能夠一起合作管理自己的行為,學會說溫和的話語,並且懂得尊重個人空間(我剛好和哈莫妮老師很熟)。



      當我們教導孩子去關心彼此和全班同學時,他們會養成互動的習慣和進行有意義的對話。這本繪本示範了如何幫助孩子在我們越來越複雜的世界裡,成為一個有思想的公民。



      以下一些策略有助於開啟個人空間的有意義對話。

      ★開始對話前,先聊聊書名和封面。邀請孩子預測故事會怎麼發展。



      ★閱讀時,適時的要求孩子暫停和思考,想想哈利為什麼沒辦法保持不去觸碰別人。問孩子們:「你認識像哈利一樣的人嗎?」聆聽孩子的分享,故事裡有哪些部分和他們的生活或經驗相似,哪些部分不一樣。



      ★討論每個角色。問孩子:「你怎麼知道哈利對他所做的感到抱歉?」鼓勵孩子聊聊故事裡有哪些事讓他們驚訝,或是他們學到了哪些新鮮的事。



      ★鼓勵孩子們去解決問題。問他們:「我們應該如何尊重個人空間?我們怎麼知道是否有尊重彼此的空間?」



      ★製造機會讓孩子去思考個人空間。問他們:「為什麼要用你的手去幫助,而不是去傷害別人?」



      創造團體的和諧

      老師們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創造教室的和諧。和諧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好好的學習、想法得到重視,並且和同學相處時感到安全。這個目標不容易達成,這一系列和幼兒園生活有關的繪本,表現每個孩子在團體中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其他的人。



      練習同理的技巧能幫助和創造和諧。運用鼓勵、舉例說明,以及課室的討論都有助於創造和諧。



      以下提供一些能開啟討論的問題:

      ★什麼會讓你感到挫折或沮喪?

      ★什麼能讓你不再流眼淚,並且重現笑容?

      ★美樂克面對任何的小事出錯就嚎啕大哭的行為,讓她的同學們感覺如何?

      ★美樂克的同學們如何幫助她,一起克服不愉快的一天?



      孩子的家人可以了解,通常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亂發脾氣?這樣以後每個人都可以預先準備如何應對。有效的轉移亂發脾氣的孩子的注意力。鼓勵孩子說出他的真實感受,即使孩子被自己的情緒嚇到或感到尷尬,這種方法也會有效。一旦孩子們了解自己的真實感受,當他們開始哭泣時,會懂得自我控制。



      以下是哈莫妮老師化解危機的一些訣竅:

      ★讓孩子數到10。

      ★先獨自離開現場,直到孩子停止哭泣。

      ★讓孩子吃或喝些東西。

      ★讓孩子深吸氣,然後慢慢的吐氣,共做10次。



    本書特色



      ★主題明確,符合家長和老師關注的重點。附錄針對親師而寫,便於教養者使用並引導孩童。



      ★書中老師以「思考椅」、「友好圈」、「聽話鈴」等方式協助引導,秉持開放、討論的態度,符合現代教養趨勢。



      ★本書貼近幼兒園的生活情境,從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與對話,引導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並鼓勵其表達與分享。



    國內溫暖推薦



      ★專文導讀 ?

      葉嘉青 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本書譯者



      ★盛讚推薦

      丘嘉慧 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張孝瑜 希塔媽咪療日常

      彭冠綸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小鎮圖書館館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小鱷魚的情緒幼兒園】系列描繪了幼兒面對的問題,如社會互動、情緒調節,是父母或老師引導幼兒學習的好素材。 丘嘉慧? 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在可愛的筆觸下,跟著小鱷魚一起探索各種行為,不只啟發孩子同理心,也讓親子輕鬆展開思考與討論,很棒呢! 張孝瑜? 希塔媽咪療日常



      ◆孩子的班上一定有這種搗蛋鬼、愛哭鬼同學,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開啟對話,和孩子聊聊班上的同學,以及他們在學校的相處情況。 彭冠綸?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小鎮圖書館館長



    國際書評推薦



      ★威爾斯對幼兒園教室的細節很到位,而且一如既往,她的插圖以紋理混合材料拼貼呈現,完美地捕捉了幼兒的肢體語言和情感。──《書單》Booklist



      ★小鱷魚系列解決了社會化問題。威爾斯一步一步的建立了一種戲劇感,同時表現出她對幼兒園裡裡外外都瞭如指掌。孩子們會欣賞她對他們的創造力和社區意識的信念。──《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專文導讀



    善用控制情緒對策? 處理孩子強烈情緒

    文|葉嘉青 (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本書譯者)




      怎麼又生氣啦?還是離他遠一點好了!情緒暴衝常造成我們交友的障礙,也會影響身心健康。《愛發脾氣的美樂克》的主角美樂克,是一座隨時會爆發的小火山,還好她的老師和寬容大量的同學們,一起幫助她排解情緒。擅長表現幼兒純真特質和生活細節的露絲瑪莉•威爾斯,在書中運用特殊設計的手工紙,拼貼出層次豐富,質感細膩的圖畫,讓小讀者除了欣賞美麗的幼兒園記趣,也能發揮同理心,學習掌握自己的情緒。



      根據腦科學研究,每個人的情緒受到大腦的兩套神經系統控制。杏仁核對於各種感官訊息的反應迅速,能很快的產生情緒反應和情緒記憶。相較之下,大腦皮質的額葉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理性的想好回應情緒的方式和產生認知記憶。所以處理孩子的強烈情緒,光靠說教的效果不佳。以下提供一些控制情緒的對策。



      ?模擬情境:例如閱讀《愛發脾氣的美樂克》,和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可以讓孩子模擬角色的情緒,從中練習自我克制的技巧。



      ?觀察生理徵兆:察覺自己情緒反應初期的身體變化,像是身體緊繃、臉色變紅。可以運用深呼吸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例如像美樂克一樣的數數、想一些快樂的事……解除高度緊戒的狀態,保持冷靜。



      ?安排體能活動:提供能引發正面情緒反應的體驗,尤其是團體合作的活動,例如美樂克和同學們排成一排跳舞,讓孩子領悟控制自己的脾氣、信任別人,以及團隊合作的意義。



      ?協商和調解:支持孩子透過討論,說明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也學習聆聽和尊重對方的反應,試著找出彼此的共識和解決問題的折衷方法。許多研究發現,讓情緒控制不佳的孩子有機會擔任調解者助人,能夠改善他們的行為。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