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圖像思維:找尋中西名畫在藝術史、自然史、時尚史與科技史中的角色與意義

圖像思維:找尋中西名畫在藝術史、自然史、時尚史與科技史中的角色與意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78946
邱琳婷
五南
2022年6月25日
140.00  元
HK$ 133  






ISBN:9786263178946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藝術類 > 美術











      「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以取其勢,近看以取其質。」 —北宋 郭熙



      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一幅畫裡,究竟蘊含多少故事?

      本書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帶領讀者們一同來理解圖像被製作、被觀看的脈絡。



      「屋中有畫,等於懸掛了一個思想。」—雷諾茲



      本書將以藝術史中的「名作」─自然史的「科學圖繪」或稱「博物畫」(natural history)、時尚插畫(fashion)及當代的「數位影像」(digital)等為討論對象,探討創作者如何將抽象的思維進行具象的呈現。這些圖像不僅蘊藏著許多個人價值、社會氛圍與時代脈絡的線索,更是討論不同領域及學科對事物如何被觀看的介入。因此,透過發掘的過程,我們除了可以掌握圖像在「藝術史」、「自然史」、「時尚史」及「科技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可以了解並學習如何藉由圖像來進行敘事或傳達理念。

    ?


     





    導論:通往圖像世界的智慧之鑰





    第一章 東方美人

    一、文學中的「美人」

    二、唐代以前的人物畫

    三、宋代以後的人物畫

    四、小結



    第二章 西方人物

    一、希臘的人像

    二、文藝復興的人物畫

    三、人物畫中的寓意

    四、人物畫中的時尚與自我

    五、小結





    第三章 筆墨山水

    一、山水畫的典範

    二、繪畫與文學

    三、繪畫與筆墨

    四、筆墨中的聖山

    五、旅遊山水

    六、小結



    第四章 地貌風景

    一、「如畫的」風景

    二、風景如畫:以大地為畫布

    三、小結





    第五章 繪畫與自然史的疊影

    一、早期的靜物畫

    二、荷蘭的靜物畫

    三、中國的博物圖

    四、當代之「物」

    五、小結



    第六章 藝術與科技的交融

    一、描繪動態

    二、藝術魅影:達文西的效應

    三、科技「再現」的自然

    四、小結

    參考資料





    導論



    通往圖像世界的智慧之鑰




      2018 年暑假,我以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學者的身分,到美國華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進行研究訪問。為了介紹自己同時表達感謝之意,我將自己所撰寫的《台灣美術史》贈與該校美籍友人。只見不懂中文的她接過書翻閱時,略為一頓,但隨後又開心地說:「我可以欣賞書中的圖像。」的確,圖像就像是世界語言,它比文字更容易捉住我們的目光。然而,「圖像」的背後,實有各種疊加的語意,以及不同層次的思維,有待我們進一步考掘。因此,當我們掌握相關的研究之後,便會發現「圖像」的魅力,逐一在我們的眼前顯現。



      我曾在相關的文章指出, 十九世紀奧地利藝術史學者黎格爾(Alois Riegl, 1858-1905),在其大作《風格問題》書中,提出「藝術意志」(kunstwollen)的概念,並以此闡釋埃及與近東、希臘與西方的裝樣紋樣,如何反映出其文化的創作思維。二十世紀前半葉移居美國的德國藝術史學者歐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 1892-1968),更提出一套系統性地解釋「圖像」的學說,他認為「圖像」可分為三個層次來理解:前圖像志的描述、圖像志分析、圖像學的解釋。



      爾後,英國的藝術史學者鞏布里希(E.H.Gombrich, 1909-2001)則在《藝術與幻覺》一書中,從心理學的認知角度,提出「製作先於匹配」(making before matching), 並以此解釋不同時期的繪畫,如何以二度空間的圖像再現三度空間的自然;而這個尋找「匹配自然」的過程,也形塑了十九世紀以前西方藝術史的發展架構。



      本書的撰寫初衷,即是希望透過古今中西的作品,藉由學者專家的觀看思維;帶領讀者理解圖像被製作、被觀看的脈絡,進而發現閱讀圖像的樂趣。為了較系統性地闡釋圖像的思維,本書的內容,主要分為「人」、「景」、「物」三個單元。前兩個單元又依文化與研究視角的差異,分為「東方美人」與「西方人物」;「景」的單元,則分為以東方為主的「筆墨山水」與以西方為主的「地貌風景」。至於「物」的單元,因包括自然史(natural history)與科技的範疇,故分為「繪畫與自然史的疊影」及「藝術與科技的交融」兩個章節。



      首先,在「人」的單元,由於東方與西方對於人物畫的研究視角不同,故第一章將以東方美人為題,討論歷代中國人物畫中的女性呈現。例如:中國的人物畫,一般認為與儒家「成人倫助教化」的思想有關;因此,便可見到如顧愷之《女史箴圖》的規鑑畫作。然而,《女史箴圖》的畫作雖有規鑑之意,但它同時也是以張華《女史箴》一文為藍本的創作;此種將文學作品轉譯為圖像的例子,尚有顧愷之以曹植《洛神賦》一文所繪製的《洛神賦圖》。因此,這兩件作品可以讓我們思索繪畫與文學之間的關係,如何被轉換呈現。再者,中國歷代的人物畫,如周昉《簪花仕女圖》、宋元皇后像等,也反映出不同時代的服飾風尚;另外,人物畫贊助者如民間收藏家或帝王等的身分之別,也與畫中圖像如何被安排運用有關。



      相較之下,第二章則以西方人物為題,討論的對象包括西方藝術發展幾個不同時期與區域的作品,以及它們所反映出的時空品味:如希臘雕像中人與神的關係、文藝復興畫作的美德寓意、荷蘭繪畫中的哲思、歐洲人物畫中的近代時尚等。此外,重要的藝術學說,如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Iconology),如何對圖像進行三個層次的分析,也在此章的討論中。



      其次,第二單元「景」的部分,則分別於第三章及第四章中闡釋。第三章以筆墨山水為題,一方面藉此突顯出中國山水畫對於「皴法」與筆墨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將針對山水與畫論、山水與文學、山水與道教、山水與實景等關係,進一步討論。第四章則以地貌風景為題,闡釋西方十七世紀以後流行的「如畫的」(picturesque)風景觀,以及關於「崇高」(sublime)之美的表現。此外,美國二十世紀新興的地景藝術,如以大地為畫布的思維,也將在此章中展現。



      最後,第三單元「物」的部分,則包括第五章的繪畫與自然史的疊影,以及第六章藝術與科技的交融。第五章中,我們將以十七世紀左右的荷蘭靜物畫為例,探討大航海時代因貿易交流,所發展出的自然史思維如何影響當時的圖像表現。此外,受到西方博物學觀點的啟發,中國十八世紀以後的相關圖繪,也將納入此章的討論。



      再者,第六章則將從科技文明的視角,討論其對視覺圖像的影響。二十世紀以後的科技文明,不僅使得人類的生活更為便利;同時,也改變了人們觀看世界與自然的方式。其實,科技與藝術的關係,自古到今,始終如影隨形,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即是集藝術與科技能力於一身的最佳典範。2019 年適逢達文西逝世五百週年,第十二屆的義大利佛羅倫斯雙年展(Florence Biennale XII),即以「藝術與天才」為題,紀念這位出生於當地的巨擘。因此,本章中,也將針對達文西所形成的藝術魅影之效應,進行分析。



      最後我們會發現,「圖像」果真是世界的語言;而其背後的「思維」,則是我們通往圖像世界的智慧之鑰。

    ?




    其 他 著 作
    1. 新竹藝術家叢書:范天送
    2. 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
    3. 臺灣美術史(2版)
    4. 畫是想出來畫 想是畫出來的:蕭仁徵傳記暨檔案彙編
    5. 臺灣美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