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要講的主題,就是中國共產黨把手伸進美國後,所造成的種種影響。但本書同時也很在意,在反擊時,不要變得像川普那樣,帶有種族歧視的偏見:本書所提的戰略,包括應揭露美國企業在中國的不道德和違法行徑、加強與美國盟友的合作關係;教育美國人民,讓他們對於中共一些組織對美國的傷害有更多的瞭解,比如像是統一戰線(United Front)這類的組織;減少美國大型機構成為中共新疆種族屠殺幫兇的機會;以及不汙名化美籍華人。數十年來,北京政府已經靠著提供各種誘因、利多,促使許多美國人做出損美國而利中國的事。美國要訂出一套綿密有效的政策,來抵消中國政府所提供的利多誘因。同時,這套政策還要能圍堵中共、削弱中共左右全球的能力。
要先說,我個人是絕對的親中派(在考量所有優缺點後,我屬於最親中的一邊)。我在中國待過六年的時間:大半時間是在北京、但也在上海、香港、還有東北的哈爾濱住過。中國上下二十二個省分、四個直轄市、以及包括新疆、西藏在內的五個自治區(其實名不符實)、還有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這個國家,在此提及,只是因為北京長久以來對外宣稱台灣為他所管轄,上述這些地區我全待過。但我卻也是反中共派。我希望將來有一天,可以搬回中國去住,只要中國共產黨不再掌權,我可能就會回去了。
中國官員總愛對美國人說,別忘了「我們有五千年文化」。但事實上,中共不過才統治了中國七十二年,比起那五千年中的歷朝歷代,遠遠短了許多。中共最常幹的一件事,就是洗腦中國人民和美國人,讓他們以為中國沒有共產黨不行。才沒有這回事。
中共把手伸進美國的方式,和俄國總理普丁政權完全不一樣。中共不會刻意在美國國內製造動亂,而是暗著來,不引人注意也沒人會去查。他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讓人腐敗這種軟性訴求。多年來,中共已經誘使許多美國公民、公司行號以及機構,作出違法的事。這些人數量龐大,而且許多人都是赫赫有名、響叮噹的大人物:吉米.卡特(Jimmy Carter)、麥德琳.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迪士尼總裁鮑布.艾格(Bob Iger)、前芝加哥市長李察.戴利(Richard M. Daley),這些人都曾在美國為中共說話、幫中共謀取利益。
二○一七年初,美國反情報官員曾出言提醒,要川普女婿兼助理賈瑞.庫許納(Jared Kushner)提防美國報業鉅子梅鐸的前妻鄧文迪(Wendi Deng Murdoch),這位歸化的美國公民有可能正在「暗助中國政府謀取利益」。上述的卡特總統、國務卿歐布萊特、艾格等人,他們圖利於北京當局、為之說項,可能並非蓄意而為,但越是這樣,反而更有效、對美國的傷害也更大。
本書要談的,是外國勢力可以化身什麼千奇百怪的型式來影響美國,像是個人和企業的貪婪和妥協軟弱,就可以讓它找到機會,發揮其影響力。本書會談及中共如何在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的協助下,摧毀西藏獨立運動,而動作明星史提芬.席格(Steven Seagal)和拳王泰森(Mike Tyson)又如何幫助中共宣傳其意識型態。
而書中更特別著墨於一位美國政商界大老,他成為中共助力,更是大家料想不到的事。這位大老數十年來一直是美國最廣為人知的政治家,他的地位毀譽參半,評價兩極,他就是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參議員麥肯(John McCain)稱他是世上最值得敬佩的人。小說家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則稱他是「熏死人的臭窮酸,發動戰爭是他最快樂的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則稱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
導讀
跌宕起伏的美中關係
溫洽溢
在尼克森敲開中國冰封大門五十週年前夕,前駐北京記者伊薩克.斯通.菲什(Isaac Stone Fish)出版了《美國第二:美國菁英如何助長中國取得世界霸權》一書,從美中關係的宏觀歷史,重新反思自尼克森以來美國對中國所採取的交往�接觸政策。在美國朝野、民主及共和兩黨幾乎對「中國威脅論」取得一致共識時,菲什一書的獨特性,同時也是最富爭議之處,就在於他所劍指的對象,不是中國海權的擴張、對南海海域的染指、「一帶一路」政策扭??了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核武能力的大幅成長等中國崛起後所帶來國際政治的變化,而是把苗頭指向美國政商學界的菁英如何覬覦中國龐大市場利益,為中國進行政策遊說,無意之間壯大了中國的國力,對美國造成傷害。
?
菲什甚至指名道姓,抨擊前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前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迪士尼公司的執行長艾格(Rob Iger),還有布希家族。儘管菲什在書中提出種種道德性的控訴,尚且缺乏確鑿的法律事證,不過,由於指控歷歷,太具爭議性,還是引起美國各大智庫和媒體的廣泛討論。
?
菲什在書中指控的政商菁英,我不認為他們全都是在蓄意傷害美國的利益,反倒不少人懷抱崇高、普世的價值理念,追求美國的國家利益。假使,真如菲什所描述的,他或她壯大了對手中國的國力,如此悖論的現象,就必須放在美國中國政策的歷史演變脈絡中才能被真切理解。
?
事實上,自從尼克森五十年前的破冰之旅,美國的中國戰略主軸從遏制�圍堵轉向交往�接觸,美中關係從來就不是一片坦途,而是跌宕起伏,有時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戲劇化轉折,美國知名「中國通」大衛.蘭普頓(David Lampton)便以「同床異夢」(Same Bed,Different Dreams)來形容美中關係的貌合神離。造成美中關係「異夢」的原因,可以說是根深蒂固、難以根除,韓戰的創傷記憶、意識形態認同的?異、民主與威權體制的南轅北轍、對自身利益認知的差異,還有臺灣問題的從中作梗,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所描述的戰爭因素都可以從中找到。
?
讓美中最終捐棄成見,擱置種種爭議,其中包括臺灣主權歸屬的認知,即在於雙方共同的戰略利益——抗衡蘇聯,即美中關係正常化的推手、卡特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口中所說的,主要是針對「我們的共同敵人」。冷戰時代,在布里辛斯基的戰略「大棋盤」中,他所有的思考,甚至包括與中國的建交,都是圍繞在他所提到的「我們的共同敵人」——蘇聯的威脅。布里辛斯基是波蘭裔的移民,波蘭數度遭受瓜分的悲慘命運,籠罩在波蘭人心中的「恐俄症」,一直都是揮之不去的歷史陰影,布里辛斯基自然也不例外。即使在蘇聯已解體的後冷戰時代,布里辛斯基的歐亞戰略,都是一貫地圍繞在俄羅斯幽靈重生的這一問題展開,連帶也使他一直把中國視為對抗莫斯科的盟友。
?
祕密穿梭北京為尼克森中國之行鋪路的季辛吉,巧合的,和布里辛斯基一樣,都是歐洲裔的移民(季辛吉係德裔猶太人),並列美國國際戰略「國師」的季、布,兩人皆強調「均勢」作用的現實主義者,戰略思維明顯帶有濃厚歐洲地緣政治的色彩。不過,對比於布里辛斯基一貫的地緣政治邏輯,季辛吉面對中國崛起的挑戰,似乎顯得曖昧不清,不見其昔日犀利的現實主義戰略主張(儘管難他玩弄權謀的手法讓人難以苟同)。而菲什或許會認為,恐怕正是因為垂涎中國龐大的經濟利益,麻痺了季辛吉往日的銳利心智,讓他對中國崛起的威脅消極失語。
?
【溫洽溢簡介】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專研國際關係與中共研究。
序
幾十年來,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一直存在「圍堵」和「交往」的雙重面向。但隨著中國經貿實力的大幅提升,「交往」的內容和程度大幅超過,並且弱化了「圍堵」,這是作者撰述本書的重要背景,也是作者一連串憂慮的主要起源。作為台灣人,面對台灣近三十年來的「去中國」化(注意引號的位置),對中國的高度依賴,以及台灣各界菁英對中國的期待、渴望,中間利益的連結,實在遠過於美國,因此,非常推薦這本重要的著作。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