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戲曲演進史(五)明清戲曲背景(精)

戲曲演進史(五)明清戲曲背景(精)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474090
曾永義
三民
2022年8月31日
283.00  元
HK$ 254.7  






ISBN:9789571474090
  • 規格:精裝 / 408頁 / 17.2 x 23.2 x 5.7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藝術設計 > 戲劇 > 各類戲劇 > 東方戲劇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明清戲曲背景編〕。南曲戲文與北曲雜劇各自發展為大戲以後,元代統一南北,使得南戲北劇自然合流交化。其以北劇為母體,經文士化、南曲化、水磨調化而蛻變為「南雜劇」與「短劇」;其以南戲為母體,經北曲化、文士化、水磨調化而蛻變為「傳奇」。

    ?

      明清詞曲系曲牌體的戲曲體製劇種,同時存在「傳奇」和「南雜劇」,二者堪稱是歌舞樂的完全融合,最優雅的韻文學與最精緻的表演藝術。考究明清戲曲之榮景,可以觀察到明清上自帝王下至庶民普遍性的愛好戲曲,將戲曲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形成廣大而溫馨的孕育溫床;而其新滋生的地方腔調梆子腔、皮黃腔、絃索腔、京腔、高腔,尤其是魏良輔及其師徒親友切磋琢磨所創發改良崑山腔的「水磨調」,不止使明清之腔調歌樂定於一尊,而且埋下了乾隆以後花雅爭衡的因緣;而此時的士大夫不只黽勉的投入戲曲的創作,也孜孜矻矻於戲曲文學和藝術理論的研究,同時也開始對同一論題有所辯爭,雖然見解高低參差,但像魏良輔《曲律》、王驥德《曲律》、李漁《閒情偶寄》之〈詞曲部〉與〈演習部〉,實皆為推動明清戲曲向上向廣向遠的巨輪;而見於明清「曲譜」、「宮譜」的歌樂論,自唐宋即見端倪的戲曲腳色說,自元人即起步的戲曲內在結構說,至此或發展完成,或準備就緒;無疑的它們都成了「明清戲曲」臻於登峰造極的有力推手。



     





    序說

    第壹章明清帝王之戲曲生活

    引言

    一、明代宮廷演戲

    二、明代帝王對戲曲之好惡與影響

    三、清代宮廷演戲

    四、清代帝王對戲曲之好惡與影響



    第貳章明清士大夫、庶民百姓之戲曲生活

    一、明清士大夫之戲曲生活

    (一)明清士大夫之喜好戲曲

    (二)明清之家樂演出

    (三)明清曲家之交遊

    二、明清宗人貴族、政府主官、庶民百姓之戲曲生活

    (一)明清宗人貴族之戲曲生活

    (二)明清的官府演戲

    (三)明清庶民百姓之戲曲生活

    結語



    第參章明清戲曲腔調與魏良輔之創發「水磨調」

    引言

    一、明中葉後弋陽腔之流派與乾隆間改稱高腔

    (一)徽州腔與四平腔

    (二)青陽腔

    (三)徽池雅調

    (四)京腔

    (五)弋陽腔乾隆間俗稱高腔

    二、魏良輔之創發「水磨調」

    (一)什麼叫「水磨調」

    (二)有關魏良輔的三個問題

    (三)魏良輔如何創發「水磨調」

    三、明清之新生腔系

    (一)梆子腔系

    (二)皮黃腔系

    (三)絃索腔系

    結語

    附錄:明清南北曲譜與官譜提要

    小引

    (一)北曲譜

    (二)南曲譜

    (三)宮譜

    小結



    第肆章明代曲論要籍述評

    引言

    一、魏良輔《南詞引正》與《曲律》

    小引

    (一)《南詞引正》與《曲律》之異同比較

    (二)魏良輔曲論之要義

    小結

    二、徐渭《南詞敘錄》

    (一)南戲源流與發展

    (二)有關《琵琶記》之論述

    (三)南曲無宮調

    (四)南戲諸腔

    (五)常用戲曲術語、方言之考釋

    (六)南戲劇目

    三、王驥德《曲律》

    小引

    (一)總論曲

    (二)曲法論

    (三)散曲論

    (四)戲劇論

    (五)餘論

    四、沈寵綏《絃索辨訛》與《度曲須知》

    五、呂天成《曲品》



    第伍章清代曲論要籍述評

    一、李漁《閒情偶寄》

    (一)詞曲部

    (二)演習部

    二、靜安先生曲學述評

    小引

    (一)靜安先生之曲學著述

    (二)靜安先生曲學之貢獻和重要見解

    (三)靜安先生曲學可商榷和應修訂之問題

    小結

    後記



    第陸章明清重要曲論述評:「當行本色論」、「南北曲異同說」

    引言

    一、明人「當行本色論」述評

    小引

    (一)明人之「當行本色」論

    (二)「本色」、「當行」之名義

    (三)以「當行」、「本色」之名義檢驗明人之理論

    小結

    二、明清「南北曲異同說」述評

    附錄:「南北曲異同說」引文



    第柒章明清重要曲論述評:「戲曲腳色說」

    引言

    一、明清「戲曲腳色」之命名由來

    (一)以禽獸名釋腳色

    (二)腳色名義顛倒而無實

    (三)腳色之名本市語

    (四)腳色之名義直從其音義求之

    (五)從古籍探尋腳色名義之由

    二、明清「戲曲腳色」之源流

    三、明清「戲曲腳色」之扮相與技藝

    四、明清「戲曲腳色」之分化

    (一)生

    (二)旦

    (三)淨

    (四)末

    (五)丑

    五、戲曲腳色衍變中可注意之十一點現象

    餘言:腳色之運用

    結語



    第捌章明清「內在結構論」之述評與今人之建構與運用

    引言

    一、明清戲曲「內在結構」之演進

    (一)戲曲內在結構之奠基

    (二)宋元明清戲曲「內在結構」完成前之「排場」觀念

    二、民國許、王、吳「排場說」之建立

    (一)許之衡(一八七七—一九三五)

    (二)王季烈(一八七三—一九五二)

    (三)吳梅(一八八四—一九三九)

    三、張師清徽(一九一二—一九九七)「排場說」之完成

    (一)張師清徽「傳奇分場說」之要點

    (二)張師清徽「傳奇分場說」之創發

    (三)張師清徽「傳奇分場說」之排場處理

    四、著者對「排場」理論之運用

    (一)元雜劇之「排場」

    (二)明清傳奇之「排場」

    (三)京劇之「排場」

    結語

    結尾






    序說




    其 他 著 作
    1. 戲曲演進史(八)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精)
    2. 戲曲演進史(七)明清傳奇編(下)(精)
    3. 戲曲演進史(六)明清傳奇編(上)(精)
    4. 戲曲演進史(六)明清傳奇編(上)
    5. 戲曲演進史(七)明清傳奇編(下)
    6. 戲曲演進史(八)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
    7. 參軍戲與元雜劇(二版)
    8. 論說戲曲(二版)
    9. 酒党党魁經眼錄
    10. 戲曲演進史(五)明清戲曲背景
    11. 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曾永義詩文日記(1992∼2021)
    12. 戲曲演進史(四)金元明北曲雜劇(下)與明清南雜劇
    13. 戲曲演進史(四)金元明北曲雜劇(下)與明清南雜劇(精)
    14. 人間至情:曾永義、王瓊玲新編劇本集
    15. 戲曲演進史(二)宋元明南曲戲文(精)
    16. 戲曲演進史(三)金元明北曲雜劇(上)(精)
    17. 戲曲演進史(二)宋元明南曲戲文
    18. 戲曲演進史(三)金元明北曲雜劇(上)
    19. 戲曲演進史(一)導論與淵源小戲(精)
    20. 戲曲演進史(一)導論與淵源小戲
    21. 古典曲學要籍述評 戲曲學(三)
    22. 藝術論與批評論 戲曲學(二)
    23. 「戲曲歌樂基礎」之建構 戲曲學(四)
    24. 中流自在:曾永義散文選
    25. 戲曲學(一)
    26. 蓬瀛五弄
    27. 蓬瀛續弄
    28. 明雜劇概論
    29. 愉快人間:名家的56篇感人勵志、優美文章
    30. 戲曲與偶戲
    31. 藝文經眼錄:曾永義序文彙編
    32. 元人散曲選詳注
    33. 地方戲曲概論(上)
    34. 地方戲曲概論(下)
    35. 愉快人間
    36. 大學國文新編
    37. 中國古典戲劇選注
    38. 戲曲源流新論
    39. 宋元戲曲史
    40. 台灣傳統戲曲之美
    41. 從腔調說到崑劇
    42. 飛翔,在無盡星空
    43. 臺灣傳統戲曲(平裝)
    44. 臺灣傳統戲曲(精裝)
    45. 元人散曲
    46. 清洪昉思先生昇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