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簡明中國佛教史

簡明中國佛教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73793
黃運喜
大千
2022年8月26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574473793
  • 叢書系列:佛教歷史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佛教歷史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北傳佛教











    一看就懂的《簡明中國佛教史》



      本書乃初機學習者最佳入門讀本,作者在撰寫前訂定課程目標,以最簡明方式敘述,令讀者快速吸收。



      作者的課程目標如下:

      (一)從佛教與政治、社會、文化等互動關係,以及佛教內部組織的變化,探討中國佛教興衰之跡。

      (二)建立佛教史研究方法,奠定日後從事中國佛教史研究的基礎。

      (三)學習發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代臺灣「中國佛教史」課程較常見參考的教材,有的是參考大陸學者的作品,有的為日人的著作。這些著作或囿於唯物史觀,或內容「見樹不見林」,也有些著作內容豐富,但敘述繁瑣,或各朝代內容繁簡不一,比例分配失當。



      本書建議讀者在印順導師(1906─2005)「以佛法研究佛法」的基礎上,利用「三法印」的法則,把握中國佛教的發展軌跡:



      一、在事理上:運用「諸法無我」的法則,從史事的因緣和合中探究事情發生的真相,以客觀、中立的態度看待中國佛教的發展,同時拋棄各種意識形態。



      二、在事相上:運用「諸行無常」的法則,分析、瞭解事情在時空背景下發展的來龍去脈、流轉變遷。



      三、在事用上:運用「涅槃寂靜」的法則,歷史具有借鑑的作用,以過去歷史當作前車之鑑,後車不忘前車之跡。



      嚴格說起來,對臺灣學生而言大都不是理想的教材。缺乏適當教材的結果,就是任課教師要花很多的時間備課,必須綜觀各種佛教史論著,經抽絲剝繭的理出頭緒,再去蕪存菁的製作講義,然後教導學生,這種歷程數十年一直沒有改變。



      作者不敏,福報卻大,長期在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任教,先後在研究所開過三次「中國佛教史專題研討」,及大學部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因研究所的性質為延續大學部的基礎,深化課程內容,所以上課時以史料閱讀、問題意識的啟發與討論為主,無法如大學部一樣,有系統且從基礎的內容教起。為彌補經驗不足,作者在近二十多年間,先後於「福嚴佛學院」、「壹同寺女眾佛學院」、「佛教弘誓學院」、「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養諄佛學院」、「圓光佛學研究所」等,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另在2001年時受開印法師之邀,前往馬來西亞沙巴州寂靜禪林,以三天的時間講授「中國佛教史」,以上單位的邀請,讓作者得較學相長、學以致用。本書即是以講授「中國佛教史」時自行編撰的講義改寫而成。



    ?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遠古至西漢時期的歷史概況

    第二節 佛教傳入中國前的信仰狀況

    第二章?? ?佛教初傳中國

    第一節?? ?佛教東傳的路線與時間

    第二節?? ?東漢時期的佛教

    第三章?? ?魏晉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 ?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二節?? ?東晉與十六國的佛教

    第三節?? ?道安、慧遠之僧團及佛教結社

    第四節?? ?譯場與佛經的翻譯

    第四章??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 ?魏晉清談

    第二節?? ?六家七宗

    第三節?? ?三教論諍

    第四節?? ?政教衝突下的法難

    第五章?? ?中古時期佛教諸面向

    第一節?? ?從俗講到變文

    第二節?? ?佛教與社會福利

    第三節?? ?西行求法

    第六章?? ?隋代的佛教

    第一節?? ?文帝、煬帝的宗教政策

    第二節?? ?義學發展與宗派成立

    第三節?? ?譯經與佛典目錄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

    第一節?? ?唐代的帝王與佛教

    第二節?? ?僧政管理

    第三節?? ?安史之亂對中晚唐佛教的影響

    第四節?? ?叢林制度的建立

    第八章?? ?會昌法難

    第一節?? ?法難的原因

    第二節?? ?法難始末

    第三節?? ?法難下僧侶的志節行操

    第四節?? ?法難的影響

    第九章?? ?五代十國的佛教

    第一節?? ?五代時期北方佛教記事

    第二節?? ?限制佛教發展的禁令與後周世宗法難

    第三節?? ?十國的佛教發展

    第四節?? ?禪門五家

    第十章?? ?宋代的佛教

    第一節?? ?宋代佛教發展

    第二節?? ?佛教著述概況

    第三節?? ?宋儒與佛教

    第四節?? ?佛教的宗派

    第十一章 遼代的佛教

    第一節?? ?遼代佛教的發展

    第二節?? ?佛教組織與義學發展

    第三節?? ?遼代的刻經

    第十二章 金代的佛教

    第一節 金代佛教的發展金刻大藏經

    第二節 金代佛教制度與

    第三節 佛教的宗派

    第十三章 元代的佛教

    第一節?? ?蒙古人入主中原前的佛教

    第二節?? ?元朝建立後的的佛教發展

    第三節?? ?佛教的宗派

    第十四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一節?? ?明代佛教的發展

    第二節?? ?藏傳佛教在明代

    第三節?? ?佛教的宗派

    第四節?? ?明代的秘密宗教

    第五節?? ?明末四大師

    第十五章 清代的佛教(上)

    第一節?? ?清初的佛教

    第二節?? ?白蓮教之亂對佛教的影響

    第三節?? ?太平天國之亂對佛教的影響

    第十六章 清代的佛教(下)

    第一節?? ?唯識學說的復興

    第二節?? ?廟產興學與中國佛教近代化

    第三節?? ?佛教的宗派





    ?





    自序



      目前在臺灣各大學宗教系、佛學系、歷史系所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的學校不多,其原因大致有三點:一為人才難覓,不易找到適合任教的師資;二為佛教史研究常被歷史研究者視作邊緣研究,中國佛教史屬非主流課程,容易被忽略;三為缺乏適當的教材,影響教師開課意願。在這三個原因中,缺乏適當的教材是最重要的關鍵。也因大學及研究所未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影響所及為學生對此課程不感興趣,能以中國佛教史撰寫學位論文者更少,佛教史研究在宗教系、佛學系、歷史系所中,一直都屬與冷門的課程。



      現代臺灣「中國佛教史」課程較常見參考的教材,有的是參考大陸學者的作品,有的為日人的著作。這些著作或囿於唯物史觀,或內容「見樹不見林」,也有些著作內容豐富,但敘述繁瑣,或各朝代內容繁簡不一,比例分配失當。嚴格說起來,對臺灣學生而言大都不是理想的教材。缺乏適當教材的結果,就是任課教師要花很多的時間備課,必須綜觀各種佛教史論著,經抽絲剝繭的理出頭緒,再去蕪存菁的製作講義,然後教導學生,這種歷程數十年一直沒有改變。



      作者在1977年就讀大一時,就對中國佛教史有濃厚的興趣,當時台灣學界對於佛學領域的研究並不熱衷,願意從事佛教史研究者更少,所以在就讀大學時代到服預官役時期,對於佛學、佛教史都是靠自修,缺乏良師益友可以問津切磋。在這六、七年的歲月中,每閱讀史書,如《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唐會要》等時,就隨手抄錄在卡片(後抄錄在筆記)上,初期興趣為隋唐佛教。大學畢業後服預官役時期,開始大量閱讀中國近現代佛教史料或著作,二年間抄錄二十餘萬字的卡片及筆記,目前所累積的卡片及筆記約有一百萬字,範圍已包含整個中國佛教史,憑著這些資料先後順利完成碩士論文《會昌法難研究─以佛教為中心》、博士論文《唐代中期的僧伽制度─兼論與其當代社會文化之互動關係》,以及教授升等論文《中國佛教近代法難研究(1898─1937)》。



      作者在1984年就讀碩士班二年級時,曾受明復老法師(1914─2005)的啟發與期盼,利用那年暑期的兩、三個月,在台北市吳興街松山寺道安法師(1907─1977)的方丈寮中,與同學賴建成朝夕隨侍在老法師之側,因此機緣而得聆聽老法師開示,從佛教史、佛教藝術、禪學、佛門人物到法師自述生平與治學,無所不談,當時也不忘儘量挖寶,找一些問題向法師請益,在前後三個月的朝夕追隨,與日後數年的親近,培養出治佛教史的格局與氣勢,這是從別的地方學不到的。當時明復法師在中國文化大學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前身)、華嚴專宗學院教授中國佛教史,作者趁隨侍之便,曾順理成章的前往華嚴專宗學院旁聽,同時抄寫上課筆記,回到松山寺後再向老法師請益,偶而老法師為照顧後輩,會刻意請假,讓作者前往代課,在代課之前,老法師對於上課內容與進度會諄諄教誨,課後還殷殷垂詢上課情形,然後給予指導,這些往事今仍歷歷在目,師恩難忘。



      明復法師的學養,除來自家學淵源外,得力於一生的閱歷及精進的修行、閱讀、研究,無論在世學(如史學、教育學、心理學、藝術理論與方法等)、佛學(如佛教史、佛教藝術、禪學等)方面的成就,均讓人歎為觀止。其佛教史教學,有許多「發人之所未發」,特別強調中國佛教精神的發揚,講中古佛教會提到僧侶的社會福祉事業,如無盡藏院、悲田坊、養病坊、普通院等,是大乘菩薩道精神的發揚;對於佛教在中國影響力的式微,除政治因素外,也會從佛教內部做考慮,如禪宗叢林制度原為脫離政治上的羈絆,但未料在馬祖立叢林後不久,其繼任者竟接受官府賜予山林,使得好不容易擺脫官方控制的僧團又返回官府重重的網羅中;另隋唐至兩宋間受宗法制度影響的「子孫廟」,與叢林制度結合,對於中國佛教發展的傷害甚深,少為研究者所注意;僧官制度是佛教的「附骨之疽」,非研究名相變化學者所能知之;民國時期所制定的管理佛教法規,追本溯源,除延續歷代帝王破害佛教政策外,是脫胎於日本在韓國所施行的「寺剎令」等,至今許多觀點仍是空谷跫音。



      作者不敏,福報卻大,長期在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任教,先後在研究所開過三次「中國佛教史專題研討」,及大學部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因研究所的性質為延續大學部的基礎,深化課程內容,所以上課時以史料閱讀、問題意識的啟發與討論為主,無法如大學部一樣,有系統且從基礎的內容教起。為彌補經驗不足,作者在近二十多年間,先後於「福嚴佛學院」、「壹同寺女眾佛學院」、「佛教弘誓學院」、「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養諄佛學院」、「圓光佛學研究所」等,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另在2001年時受開印法師之邀,前往馬來西亞沙巴州寂靜禪林,以三天的時間講授「中國佛教史」,以上單位的邀請,讓作者得較學相長、學以致用。本書即是以講授「中國佛教史」時自行編撰的講義改寫而成。



      本書主要提供初機學習者入門閱讀之用,所以在撰寫前訂定課程目標與寫作原則,作為寫作時之規範,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課程目標如下:

      (一)從佛教與政治、社會、文化等互動關係,以及佛教內部組織的變化,探討中國佛教興衰之跡。



      (二)建立佛教史研究方法,奠定日後從事中國佛教史研究的基礎。



      (三)學習發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寫作原則方面,初步構想如下:



      (一)將古籍原典等史料消化,以簡潔的白話文撰寫,儘量減少艱澀的專有名詞,如對重要名詞有加以說明的必要,將以註釋方式處理,以利閱讀。



      (二)以建立學子對中國佛教史的整體觀念為考量,敘事不宜太過瑣碎,引文盡量精簡。



      (三)在敘述各時代佛教發展之前,先說明時代特色,以及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四)為減輕學生負擔,避免複印盛行,將以自費出版,除少部分致贈讀者,其餘以成本價流通。



      在傳統時代,中國佛教史的撰寫具有弘法的目地,往往讚揚本宗,貶抑他宗。現代的中國佛教史撰寫,必須受學術規範,言必有據,必須揚棄許多神話式的傳說。在作者在撰寫前,可以根據主體選擇要表達或強調的內容,撰寫蓮花時,不一定要和汙泥一起撰寫。



      本書建議讀者在印順導師(1906─2005)「以佛法研究佛法」的基礎上,利用「三法印」的法則,把握中國佛教的發展軌跡:



      一、在事理上:運用「諸法無我」的法則,從史事的因緣和合中探究事情發生的真相,以客觀、中立的態度看待中國佛教的發展,同時拋棄各種意識形態。



      二、在事相上:運用「諸行無常」的法則,分析、瞭解事情在時空背景下發展的來龍去脈、流轉變遷。



      三、在事用上:運用「涅槃寂靜」的法則,歷史具有借鑑的作用,以過去歷史當作前車之鑑,後車不忘前車之跡。



      本書由上課講義改寫而成,所參考之論著或引用他人之論點並未全數隨文註出,有些是因年代久遠,已無記憶,另一原因為本書屬於教科書性質,而非有意抄襲。在內容方面,受限於上課時數,教學主題無法面面俱到。始料未及之事為在改寫過程中遭遇到此生最大的厄運,先是無預警的急性心肌梗塞,又在進行心導管手術前夕發現罹患大腸癌四期,癌細胞已擴散開來,住院治療與複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身心的疲憊使得進度嚴重落後,無奈之下,只能決定減少改寫的幅度,一切以如期出版為優先目標,若世緣已盡,則本書將是紀念版;世緣未盡,日後將再出增訂版以充實內容。



      長年受惠於佛法的薰習,深知世間因緣法則,從乍聽罹患癌症至今,心情仍十分平靜,若世緣已盡期盼往生兜率天彌勒內院,追隨慈氏菩薩學習;若世緣未盡則將更珍惜時間,多從事利益眾生之事業,將此深心奉塵剎以報佛恩。


    2022年8月2日(住院前一天)

    於玄奘大學漢學研究中心




    其 他 著 作
    1. 簡明中國佛教史【修訂版】
    2. 佛教的社會關懷與寺產問題
    3. 天地冥陽水陸儀文
    4. 中國佛教近代法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