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的想念不是燦爛的火花:鄭?明自選詩集

我的想念不是燦爛的火花:鄭?明自選詩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43274
鄭?明
玉山社
2022年10月15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2943274
  • 叢書系列:玉山社.其他
  • 規格:平裝 / 277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玉山社.其他


  • 文學小說 > > 華文現代詩











      曾經期盼

      幸福的時光可以無限延伸

      永遠跟隨自己

      站在人生的懸崖之前

      不能不小心翼翼

      為了那最後的小小的願望?? ?



      本書收錄鄭?明自選的96首詩,分成「歸途 1968-1971」、「悲劇的想像? 1970-1976」、「蕃薯之歌? 1977-1981」、「最後的戀歌? 1981-1985」、「三重奏? 1986-2008」、「凝視? 2008-2015」、「死亡的思考? 2015-2018」、「詩的誕生? 2018-2020」等篇,涵蓋詩人各個階段的創作。



      誠如詩人的自我剖析:「我是一個手拿解剖刀的詩人,一邊尋找愛的語言,一邊把刀刺向齷齪的現實的恥部,讓化膿的血水流出、淨化,這是我做為一個詩人的宿命,我願意承擔。



      我的詩除了有個人生命的抒情之外,也表達我對現實的感受,它包括對專制政權嚴厲的批判,挖掘外在世界被蒙蔽的真實,以及觸探人性的幽微與奧秘,所以,我的詩是個人的,也是時代的。」



      這些詩不僅是詩人個人的感受,更是見證時代的縮影。



    本書特色



      除了有個人生命的抒情之外,也表達對現實的感受,它包括對專制政權嚴厲的批判,挖掘外在世界被蒙蔽的真實,以及觸探人性的幽微與奧秘,所以,本詩集即是個人的,也是時代的。


     





    歸途 1968-1971

    搖籃曲





    乞丐

    黃昏

    五月的幽香

    襯衫

    歸途

    誤會

    ?

    悲劇的想像? 1970-1976


    沒有比語言更厲害的武器

    絕食



    隱藏的悲哀──一個班長的獨語

    悲劇的想像



    幻影

    瘋子

    聲音

    蕃薯之歌? 1977-1981

    蕃薯

    帽子

    放生

    杜鵑窩的斷想

    有一個人

    給獨裁者

    晴朗的天空──贈詩人桓夫

    語言的酒

    陷阱

    目擊者



    一個男人的觀察──混聲合唱之一

    一個女人的告白──混聲合唱之二

    闇中問答

    ?

    最後的戀歌? 1981-1985

    請原諒我

    抉擇

    死亡的邀請

    如果

    傾聽

    旅程

    不能不

    走索者

    失?

    最後的戀歌

    真相

    無題──贈詩人白萩

    質問

    送王船

    童話

    口號

    深谷

    烤鴨店

    ?

    三重奏? 1986-2008

    蝙蝠

    給雲

    永遠的二二八

    在這擁擠的島上

    出葬



    父親

    三重奏

    重生的音符──記高雄市二二八紀念碑

    名字

    ?

    凝視? 2008-2015

    凝視──致Michel Foucault

    不朽的靈魂──向文學家葉石濤致敬

    聲音

    告別

    影子

    一個詩人的死

    寫給自己

    母親

    天空的布幕

    疑問

    ?

    死亡的思考? 2015-2018

    無題

    煩惱

    隱喻

    恐懼

    我的頭顱是我的

    如果我的頭顱是你的

    沉默

    死亡的思考

    死亡的印記

    死亡的花絮

    死亡的背影

    死亡的列車

    死亡的祈禱

    ?

    詩的誕生? 2018-2020

    台灣,我的母親

    終站

    身體檢查

    抵抗的詩學

    從前想念你的時候—想念系列之一

    我是真的想念你的—想念系列之二

    當想念成為一種儀式—想念系列之三

    我的想念是單純的—想念系列之四

    我的想念不是燦爛的火花—想念系列之五

    在想念的季節,我夢見—想念系列之六

    茄苳樹下的追憶

    詩的誕生

    詩的完成

    ?

    後記:凝視生命,抵抗現實

    鄭?明寫作生平年表

    鄭?明作品資料目錄






    後記



    凝視生命,抵抗現實

    鄭?明


     

      一九六五年前後,當我就讀高雄中學高中時,算是一個文藝青年,即使將面臨大學聯考,仍沉迷於閱讀文學雜誌,也嚐試寫一些不成熟的詩和散文,開始投稿《民聲日報》、《文壇》和《笠》詩刊。一九六六年,我考上中山醫專(今中山醫學大學)成為一個醫科學生。我到台中就讀後,認識了住在中部的笠同仁,才正式踏入詩文學的領域,是我詩的出發。



      當時負責《笠》編務的桓夫(陳千武)常邀請我參加笠同仁的聚會,我一方面吸收這些詩前輩(包括陳千武、林亨泰、錦連、詹冰、張彥勳、趙天儀)從中文、日文獲得的詩的知識,努力創作,希望能寫出具有獨創性的作品。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五日笠詩社為我當時寫的不成熟的作品舉辦「鄭?明作品座談會」(紀錄刊於《笠》第十七期)。我感到惶恐與心虛,但深獲鼓勵。一九六八年我正式加入笠詩社成為同仁。我喜歡《笠》詩刊樸素、腳踏土地的性格,對於當時詩壇流行的造作、精神不在家的超現實主義的詩感到排斥。



      我能認識陳千武先生及笠同仁,是我的幸運,對於跨越語言的前輩詩人,他們努力不懈的創作精神讓我深感敬佩。我終於了解什麼是詩,我要寫什麼樣的詩。於是我發表「二十詩抄」一系列詩作,獲得讚賞,更在出版第三本詩集《蕃薯之歌》後獲得笠詩獎(一九八二)。



      在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六年之間,我一共出版了四本詩集:《歸途》、《悲劇的想像》、《蕃薯之歌》和《最後的戀歌》。事實上,在一九八二年與葉石濤等南部作家創辦了《文學界》雜誌,因為全心投入而減少了創作。但我沒有感到遺憾,因為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在召引著我。《文學界》的七年(一九八二∼一九八九),讓我更加認識台灣文學坎坷的歷史。而一九九一年《文學台灣》的創刊,以及一九九六年文學台灣基金會的成立,使我停止創作一段不算短的時間,直到二○○四年左右才逐漸恢復。



      我的創作可分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從《歸途》到《最後的戀歌》四本為前期;後期則至目前為止也有四本,它包括:《三重奏》、《凝視》、《死亡的思考》、《詩的誕生》等。



      我曾在〈關於詩的思考〉裡說:「詩的共鳴是語言的共鳴,也是意義的共鳴。愛與死,生命的哀愁和現實的抵抗,永遠是創作的泉源。如何將庸俗的、一般的日常性提升為詩的滋養,是詩人的一大考驗。詩人詩想的深度,決定作品境界的高度。」



      做為一個努力於詩的創作者而言,坦白說,我的詩不是為讀者而寫,雖然我使用的語言看似平易淺白,但語言背後的思想,還是有它的難懂性存在。我的詩除了有個人生命的抒情之外,也表達我對現實的感受,它包括對專制政權嚴厲的批判,挖掘外在世界被蒙蔽的真實,以及觸探人性的幽微與奧秘。所以,我的詩是個人的,也是時代的。



      我是一個手拿解剖刀的詩人,一邊尋找愛的語言,一邊把刀刺向齷齪的現實的恥部,讓化膿的血水流出、淨化,這是我做為一個詩人的宿命,我願意承擔。



      二○○八年,許達然教授在我的詩集《三重奏》的評文裡說:「這位醫生詩人是台灣作家探討『主體性』的見證者。……他和Michel Foucault一樣探討後強調『我們全都是活生生的,思考的主體。」又說:「在鄭?明的詩裡,集結個人主體性的追尋是為了共同主體性的建構。他的詩以反諷的語調形象化個人和共同體主體性的尋求和建構的奮鬥與掙扎。鄭?明詩的隱喻是台灣文學主體性建構的一個典範。」許教授深刻地論述「個人主體性與共同主體性」,讓我曾中斷創作多年之後重新出發,充滿信心。



      詩是我生的密碼,也是我幻想的天國,我喜歡分享它的真誠、聖潔和喜樂。



      最後我要感謝玉山社發行人魏淑貞女士,願意出版這本詩集,它是我第一本民間非自費出版的書。


    二○二二年一月十九日於高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