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手島義矩

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手島義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19662
手島義矩(Avai/Ava’e Tiaki’ana/鄭茂李),Pa’elravang Gusing(陳隼東),Moe’o(胡斐穎)
Voyu(Vo’e Yulunana/湯進賢)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22年9月01日
208.00  元
HK$ 197.6  






ISBN:9786267119662
  • 叢書系列:文化藝術
  • 規格:平裝 / 477頁 / 17 x 23 x 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化藝術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藝術 > 人物傳記











      Avai(Avae Tiakiana/手島義矩/鄭茂李),一個平凡的鄒族特富野部落小孩,樂野教育所畢業,嘉義郡役所工作,加入日本海軍,於左營外海與美軍海戰,參加二二八事件,於嘉義與中華民國軍隊遭遇戰,倖免於白色恐怖,送外島勞軍,努力奮鬥生活。

    ?


     





    序 言 I

    為什麼是「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 IV

    Tiaki’ana家的起源 13

    童年 15

    ????教育所 15

    特富野Kuba 22

    ????教育所 28

    入江繁雄 35

    機關學校設施 44

    樂野教育所 45

    樂野警察官吏駐在所 47

    防空洞 56

    樂野神社 57

    樂野療養所 58

    樂野交易所 59

    初入社會 61

    蚊香工廠 61

    嘉義郡役所 63

    興津吉郎 67

    二次世界大戰 70

    高砂義勇隊 70

    兄弟服役的經歷 76

    海軍志願兵 85

    飛行預科練習生 88

    與美軍對戰 90

    日本戰敗投降 91

    山中達男 92

    日治雜記 93

    疾病 93

    道路 94

    傳統 94

    角力 94

    日本警察 95

    公墓 95

    吳鳳 96

    內地參訪 97

    達邦運動會 99

    政權交替 100

    海軍退伍 100

    中國士兵 101

    回部落 102

    接收交易所 102

    百步蛇 103

    檢視往新高山陸橋 104

    二二八事件 106

    事件前夕 106

    下山支援 107

    3月5日 107

    3月6日 116

    3月7日 116

    3月8日 118

    戰鬥插曲 123

    3月9日 125

    部署訓練 126

    戰後生活 138

    樂野村第一鄰鄰長 139

    民生商店 139

    結婚 142

    民教班 144

    宗教信仰 146

    政治事件 155

    山地青年服務隊 155

    醬油工廠 163

    紅色的藏匿地點 164

    繳出手槍 167

    白色恐怖 168

    親人遇難軍方部署 172

    宣傳勞軍就近看管 174

    生活打拼 176

    雜貨店 176

    蓋房子 178

    拚經濟 182

    公共事務 186

    鄰長 186

    鄉民代表 186

    參與黨職 195

    坎坷與奇蹟 199

    我愛家庭 202

    鄒族過去、現在、未來 205

    鄒族教育 205

    部落之間的關係 207

    鄒族土地 207

    生活 208

    部落的共同生活 209

    阿巴里 212

    對族人的期許 214

    鄒族歷史與傳說 216

    鄒族祖先 216

    洪水 217

    巨人 218

    阿里山姊妹潭 219

    鄭成功軍隊攻打特富野社 220

    邵族 222

    久美鄒族 223

    鄒族認路 224

    納貢 224

    Maibayu(嘉義) 224

    Tamamio hicu 225

    麻豆、關子嶺 225

    山地人 226

    Takupuyanu 226

    歲月記憶 227

    鄭茂李 227

    汪華美 244

    兄弟姊妹 250

    岳母汪德貞 257

    家庭 261

    親友 282

    住屋 300

    舊家 300

    手島本部 302

    經濟生活 305

    水稻 305

    小米 311

    大黃瓜 312

    甜柿 314 314

    白蘿蔔 316

    鋸木工場 318

    興建茶廠 320

    養豬養牛 322

    樂野國(校)小 324

    部落規劃改建 340

    部落小孩及其時代兒童 344

    部落青年 355

    部落及其時代人事物 359

    慶典祭儀 372

    颱風 378

    蔣中正總統八秩晉三華誕 392

    香林國中 395

    達邦運動場 396

    阿里山火車 399

    廣播收音機執照 407

    日野賀鐵線橋 410

    日本旅行 413

    國內旅遊 421

    真耶穌教會 425

    榮譽 440

    樂野教育所同學會 443

    樂野部落老人日間關懷 446

    附錄一、鄭茂李訪談過程唱的歌 460

    昭和?子供 460

    大??????兵隊?? 461

    ???軍夫 462

    紀元二千六百年頌歌 463

    月月火水木金金 465

    軍艦行進曲 466

    附錄二、族名、日本名及漢名對照表 467

    附錄三、Ava’e Tiakiana家族譜系 469

    附錄四、鄒族氏族系統表 470

    參考文獻 471

    圖片來源說明 478





    序言



      長期以來,整體社會對原住民族的認識,以及原住民族歷史的書寫,往往流於簡化、表面化、刻板化,甚難深入核心,更少有經歷部落或國家社會重大事件的原住民當事人,見證歷史的案例可供探討。



      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間,本館籌辦「臺灣原住民族與二二八」展覽,經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轉介得知,鄒族鄭茂李先生(1927年出生)曾經參與過二二八事件,難得在事發七十多年後,用鄒語口述,由其長孫女鄭佩茜(Sayungu)女士(曾任阿里山國民中小學教務主任,茶山國民小學校長)整理記錄,並自行印製成書〈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第一版2017年,第二版2018年)。鄭校長又與本館卑南族同仁Pa’elravang Gusing(陳隼東)曾經在阿里山國中小共事,因而前往拜訪,請教二二八事件相關問題。



      詢問過程中發現,鄭先生與高一生為表兄弟;他的姊夫汪清山,是夫人汪華美的同母異父兄弟,都經歷大日本帝國及中華民國。日治時期生活、教育所學習或是郡役所工作,加入海軍,與美軍於左營海戰,適逢鄒族近現代化的過程。戰後親身參與二二八事件,擔任湯守仁傳令兵,與國軍於嘉義遭遇戰。時局變化與白色恐怖壟罩時期,高一生、湯守仁、汪清山等族人被汙名織罪槍決。而他也在艱困環境下,渴望為自己及家人努力打造一個美滿的家。其跨時代、重大事件及部落種種的經歷,可能也是極少數仍在世,尚可言談的長輩。



      先前已有臺日學者人士對他做過部分主題的口述訪談或紀錄片,但本館嘗試刻劃重現較完整及全面性的,鄭先生個人生命史與大時代脈動的激盪歷程,並且實地踏查鄭先生所經歷過的地方及事件發生地。



      這本口述訪談是在鄭校長〈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的基礎上,再深入訪談、查找資料佐證及踏查記述而成。原本以為「單純」口述訪談,卻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挑戰。鄭先生熟悉的語言是鄒語及日語,而鄒族的訪談,如果未對其歷史、文化、語言稍有瞭解,單是地名、部落名,就已是一頭霧水。家族名、人名更因皇民化及漢化更迭,在鄭先生那一代人,他的長輩尚且用鄒族名,到他「年輕」世代幾乎都是用日本名相互稱呼,再下一代用國語。許多人僅知其日本名發音,未知真正漢字或漢名。尤其,日本漢字一樣有同音異字的現象,更增加理解上的困難。此外,日治時期原住民族的整體發展,雖有紀錄,但若細節到各部落實際樣貌,許多地方文獻不復存在,背景資訊陌生,畢竟山上的鄒族與平地漢人在很多地方的發展還是不同。再者,因鄭先生年紀已長,部分事件雖記得,但確切的時間、人物或地點,有些模糊,不免錯置或矛盾。鄭先生及其他族人常常感嘆,若是早幾年作口述,那時候事件參與者都還有人在,大家可以一起回想,更能夠把事情說清楚。其實,本館原本也希望鄭先生能親至事件發生地點口述,可惜身體狀況不允許。



      所幸在這過程中,得到鄭先生家族友人的協助,尤其湯進賢先生(湯守仁之子)一直陪伴本館同仁,擔任翻譯反覆追詢。不僅如此,還根據鄭先生所敘述事件發生的地點,實際帶本館同仁現勘,不論是披荊斬棘到武器彈藥可能埋藏地點,或是長途跋涉到水上機場、嘉義市區巷弄探索,鄭先生搜索國軍,與國軍戰鬥地點考察,或找尋耆老、相關人士請教,都不遺餘力。



      本書除了感謝「傳令兵故事主角」鄭茂李,多年之後,終於願意說出他親身經歷,而且,溯源日治時期文獻上的鄒族人士及故事。其家人鄭校長及其母親楊蘭英女士、叔叔鄭義成、姑姑鄭秀英及鄭秀蘭,還有武高松(前樂野村長)、高英傑(高一生之子)、高春英(高一生之女)、梁錦德(梁義富校長之子)、湯保富(前阿里山鄉鄉長)、汪枝美(汪清山之女)等許多熱心的人士提供資料、照片及文物,並給予本館在山上訪談活動的便利。可以說能夠成書,幾乎可說是家族及部落共同的成果。



      2021年8月22日在進行訪談時候,本館同仁與湯先生進門寒暄後,鄭先生突然問本館是甚麼單位?現在他跟我們說這麼多事情,將來對他的子孫會不會有影響?我們解釋說不會,而且稿子會經過他看過。之後,雖然不再問,但還是不時擔心這樣訪談是否會有負面影響?或許我們無法真正體會經歷過威權及白色恐怖下的恐懼,但是,卻可以看出這些創傷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



      鄒族與泰雅族是白色恐怖下受創最深的兩個族群,分化也很深。儘管本館努力,成就本書,仍力有未逮,而未臻完整,但期望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關心,繼續投入原住民族史料,不論是口述或紙本文獻的保存。我們也相信歷史事實的呈現,更能有助於大家理解探討過去,正視自己各方面,才能為自己開創未來新的局面。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 張鴻銘 謹識

    2022年9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