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最後的訪談:文學三傑系列套書】(三冊):《海明威:最後的訪談》、《沙林傑:最後的訪談》、《馬奎斯:最後的訪談》

【最後的訪談:文學三傑系列套書】(三冊):《海明威:最後的訪談》、《沙林傑:最後的訪談》、《馬奎斯:最後的訪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689861
海明威,沙林傑,賈西亞.馬奎斯
陳榮彬,劉議方,林熙強
大寫出版
2022年11月14日
393.00  元
HK$ 334.05  






ISBN:9789579689861
  • 叢書系列:古典復筆新
  • 規格:平裝 / 656頁 / 15 x 21 x 4.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古典復筆新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作家傳記

















    難得一見的三位世紀文學家訪談收錄!

    經典作家身前雜談小說、人生與怪癖



      《海明威:最後的訪談》

      第一手訪談這位定義和改變美國文學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好鬥、迷人、發人深省的作家快語!



      海明威以風流、陽剛、熱愛冒險、享受生活的公眾形象聞名,但在私生活上其實極為低調,長年居住於哈瓦那郊區,遠離塵囂。在這四篇採訪中,海明威難得突破心防,時而誠懇、時而尖銳機智,對諸多話題侃侃而談,包括生活、文學、藝術、同時代作家,以及他對自身小說技藝的見解——



      「我透過小說藝術創造的,並非事實的再現,而是比任何現實事物都更為真實鮮活的東西。在這新鮮的東西誕生後,如果東西夠好,就能永垂不朽。」



      《沙林傑:最後的訪談》

      有句玩笑話流傳已久,可以將沙林傑的訪談標題下成〈滾出我的草坪〉,

      因為他從不願接受採訪。



      從於1951年出版《麥田捕手》的那一刻起,沙林傑就被痴迷的粉絲、傳記作家和咄咄逼人的記者跟?。在這本與這位難以捉摸的文學巨擘的罕見而深刻的邂逅中,沙林傑時而心甘情願、時而勉強地討論了成名的衝擊,他的藝術起源,以及他對作家的建議。這些富有啟發性、挑釁性、甚至有趣的對話,揭示了一位作家對聚光燈的強烈抗拒,但又無力逃避它的眩光。



      如果你是沙林傑粉絲,你會對這本書又愛又恨。



      有關霍爾頓?考菲爾德,沒有更多可說的了,

      再讀一遍。一切都在書中。——沙林傑談《麥田捕手》



      《馬奎斯:最後的訪談》

      從剛出道的第一次到生前最後一次,

      絕無僅有的馬奎斯訪談集。



      諾貝爾獎文學獎得主,被《紐約時報》譽為「文學魔法的魔術師」的馬奎斯,他以《百年孤寂》為讀者所熟知,影響力跨越數個世代至今,無疑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小說家。本書除了馬奎斯生前的最後一次訪談,還收錄了小說家的初次訪談。此外還收錄了馬奎斯與好友孟多薩(Plinio Apuleyo Mendoza)的對談,其中包含了作家對女人、真愛與迷信的見解。



      對於馬奎斯的終生粉絲和初次接觸大師作品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書。



      「我很期待某位《觀察家報》的報童會看我的小說,這樣我就可以詢問他的心得,我也很想知道司機、擦鞋匠還有彩券小販是怎麼想的……我相信一般百姓都會喜歡這部小說……這部小說會受大家歡迎,如此一來也就證明當代小說可以與社會大眾心靈相通。」——馬奎斯談第一本小說《枯枝敗葉》


     





    《海明威:最後的訪談》

    厄內斯特?海明威,小說的藝術,第二十一號

    喬治?普林普頓(George Plimpton)採訪於一九五四年五月

    刊登於《巴黎評論》(The Paris Review)第十八期,一九五八年春季



    海明威在古巴

    勞勃.曼寧(Robert Manning)採訪於一九五四年十二月

    刊登於《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一九六五年八月號



    順道拜訪海明威

    洛伊德.拉卡(Lloyd Lockhart)採訪於一九五八年四月

    刊登於《多倫多星報週刊》,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九日



    午後人生:最後的訪談

    勞勃.艾米特.基納(Robert Emmett Ginna)採訪於一九五八年五月

    刊登於《君子雜誌》,一九六二年五月號



    《沙林傑:最後的訪談》

    序 大衛.史崔佛(David Streitfeld)



    「寫作能得到的回報很少,不過當回報到來,如果回報到來,是很美好的。」

    威廉.麥斯威爾(William Maxwell)撰

    《每月選書俱樂部書訊》(Book-of-the-Month Club News)

    一九五一年七月



    「能告訴人們是一大解脫。」

    雪莉.布萊尼(Shirlie Blaney)撰

    《克萊蒙特老鷹日報》(The Claremont Daily Eagle)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沉默已久的沙林傑開口了

    拉西.福斯伯格(Lacey Fosburgh)採訪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三日



    與沙林傑共度的十分鐘

    葛雷格.赫里格斯(Greg Herriges)撰

    《Oui雜誌》(Oui Magazine)

    一九七九年一月



    「大部分的作家都很孤獨,如果你也是,那就自己以寫作走出孤獨吧。」

    麥可.克拉克森(Michael Clarkson)撰

    《尼加拉瀑布評論》(Niagara Falls Review)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一個凍結的瞬間」

    貝蒂.埃普斯(Betty Eppes)採訪

    《巴頓魯治倡導報》(Baton Rouge Sunday Advocate)

    一九八?年六月二十九日



    最後的訪談

    根據通知,由被告方於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下午兩點十分,在紐約州紐約市公園大道二三?號郵遞區號一?一六九,薩特利和斯蒂芬斯先生律師事務所(Messrs. Satterlee & Stephens),並在速記員唐娜.羅傑斯(Donna Rogers)與紐約州公證人面前記錄之原告傑羅姆.D.沙林傑證詞



    尾聲一

    頂替沙林傑:沙林傑前書信代筆人的自白

    喬安娜.史密斯.拉科夫(Joanna Smith Rakoff)撰

    《書誌》(BOOK MAGAZINE)

    二??二年九/十月號



    尾聲二

    背叛沙林傑

    我取得了出版界破天荒的成功機會:他的最後一本書。然後我搞砸了。


    羅傑.拉斯貝瑞(Roger Lathbury)撰

    《紐約》(New York)雜誌

    二?一?年四月四日



    《馬奎斯:最後的訪談》

    序 大衛?史崔佛(David Streitfeld)



    不停寫小說的小說家

    《哥倫比亞人報.文學副刊》(El Colombiano Literario)副刊主筆雷斯特雷波(Alonso Angel Restrepo),一九五五年採訪於麥德林

    芭露(Theo Ellin Ballew)英譯



    馬康多的想像力量

    阿根廷月刊《危機》(Revista Crisis)歐洲通訊特派員貝梅霍(Ernesto Gonzalez Bermejo),一九七五年採訪於斯德哥爾摩

    羅賓絲(Ellie Robins)英譯



    女人�迷信、癖好、品味�作品

    摘錄自馬奎斯與好友孟多薩(Plinio Apuleyo Mendoza)的對談集《番石榴飄香》(El Olor de la Guayaba, 1982 [The Fragrance of Guava, 1983]),一九八三年巴塞隆納

    萊特(Ann Wright)英譯



    情書專用郵票

    《華盛頓郵報》記者史崔佛(David Streitfeld)專訪

    集結一九九三年墨西哥市、一九九七年華盛頓兩次訪談



    「我已擱筆」──最後的訪談

    西班牙《先鋒報》(La Vanguardia)記者阿延(Xavi Ayen)二??六年採訪於墨西哥城

    芭露(Theo Ellin Ballew)英譯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