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余英時時論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65769
余英時
聯經出版公司
2022年11月24日
183.00 元
HK$ 146.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0865769
叢書系列:
余英時文集
規格:平裝 / 396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余英時文集
分
類
人文社科
>
當代思潮/哲學
>
文化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牛津通識課08】恐怖:反射人類極端情緒的文化形式
余英時典藏套書:史學巨擘的全方位人文書寫,劇變時代下不變的社會關懷
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教養:關於歷史、文學、藝術、音樂、哲學與世界風俗文化,你必須知道的事
余英時詩存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童年玩伴忍不住 2 (首刷附錄版)
余英時評政治現實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
內
容
簡
介
收錄1970年起,45年來余英時先生於港台各大報章雜誌發表之時事評論
呈現出其對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之民主進程、人之尊嚴的關懷與凝視
對時事脈絡的梳理與展望,條理明暢依舊,讀來卻又較其學術研究更為可親
《余英時時論集》收錄之時事評論,絕大多數為對中港台時事有感而發,如中美建交後的「中國統一」問題、1997香港租借到期之展望、蔣經國及鄧小平逝世後試論其生平功過、江澤民關於兩岸和平統一的「江八點」對台灣的意義、中華民國首次全民總統直選遇上中共飛彈演習恫嚇、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反思等等;亦有綜觀世界全局之論,如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科技空前發展與大眾文化覺醒所帶來的影響,及二十世紀在科學、醫學、電子革命等光輝燦爛的成就之外,同時也是有組織的暴力以「革命」之名橫行,恐怖組織、戰禍與混亂帶給人類空前苦難的世紀……
在眾聲喧譁的時代,余先生以其史學觀點梳理脈絡,秉持人文關懷為其價值準則,提供一種清晰而睿智的觀點。書中部分時事如蔣經國的接班人等已可蓋棺定論,更多卻仍在歷史洪流之中持續發展演變。或許正因有這樣的觀點指引,人們才不至於在回顧歷史之時,感受到「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汲取到任何教訓」。
?
目
錄
余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
輯一 一九七○年代
中國現代的民族主義和知識份子──敬悼蔣總統逝世
尊重學術文化的獨立領域
天變道亦變
急不及待乎?──中國統一問題
?
輯二 一九八○年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香港問題私議
二次戰後人類社會的變遷與調適
天下為公和領袖人才的培養
中共接班運動的歷史意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對國民黨三中全會的期待
民主政治正常化邁開了一大步
消融歧見,相忍謀國
和衷共濟,建立新秩序
吾見其進,未見其止──經國先生的現實與理想
一篇有血有淚的動人文字──項武忠「釣運的片段回憶並寄語青年朋友」讀後感
大陸民主運動的新突破──布希北京之行的意外收穫
四十年的矛盾與悲劇──一個集權的政黨正在解體之中
「以仁心說,以學心德,以公心辯」──一個舊聞記者與新聞記者共勉
?
輯三 一九九○年代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海洋中國的尖端:台灣
民主化重新整裝待發──從中國國家與社會關係看二十一世紀中國民主化的前途
當前關於文化爭議的新啟示
鄧小平時代及其終結
一位歸國學人淒涼的一生──李志綏逝世引起的感想
對台灣誠摯的忠告──「江八點」核心,旨在確定中共對台灣擁有絕對的主權
解除緊張感,建立新秩序──兩岸現狀的分析
談中國當前的文化認同問題
邀魏京生來台北過年
「我自巋然不動!」
重啟兩岸學術交流之門
飛彈下的選舉──民主與民族主義之間
海峽危機今昔談──一個民族主義的解讀
理強勢弱與以理造勢──台灣面對新局面所應牢牢把握的原則
提防文革借民族主義還魂
「治天下」強人之死,結束「革命」時代
人權是鄧後最嚴重問題
說民主與制衡
九七思前想後
香港的政治變局與社會變遷
「九七」七月一日的歷史意義──民族主義與香港回歸
大錯已鑄成,政府應謀補救恢復
家天下、族天下、黨天下
周恩來的教訓──寫於周恩來百年誕辰之際
香港的自由與學術文化
改革、民主、科學──喚醒北大三魂
愛因斯坦的人生智慧──獻給台灣的大學畢業生
文化多元化與普遍價值的尋求──祝台灣大學七十週年校慶
重覽二十世紀文明圖像
民族主義取代了民主嗎?──「六四」十年的反思
讓一部分人在精神上先富起來!
說「勝殘去暴」──「千禧世紀」人類的新使命
「王道」在今天的世界
打開民族主義與民主的百年歷史糾葛
?
輯四 二○○一年以後
「勝殘去暴」──二十一世紀的新課題
公民抗命與香港前途
台灣的公民抗議和民主前途
中國民主轉型的展望──天安門民主大學開學典禮致辭
?
?
序
序
余英時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也是對於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深遠的知識人。
余先生一生著作無數,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與文化史,對中國史學研究有極為開創性的貢獻,作品每每別開生面,引發廣泛的迴響與討論。除了學術論著外,他更撰寫大量文章,針對當代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發表意見。
一九七六年九月,聯經出版了余先生的《歷史與思想》,這是余先生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也開啟了余先生與聯經此後深厚的關係。往後四十多年間,從《歷史與思想》到他的最後一本學術專書《論天人之際》,余先生在聯經一共出版了十二部作品。
余先生過世之後,聯經開始著手規劃「余英時文集」出版事宜,將余先生過去在台灣尚未集結出版的文章,編成十六種書目,再加上原本的十二部作品,總計共二十八種,總字數超過四百五十萬字。這個數字展現了余先生旺盛的創作力,從中也可看見余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他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文集中的書目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余先生的學術論著,除了過去在聯經出版的十二部作品外,此次新增兩冊《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與現代史篇,收錄了余先生尚未集結出版之單篇論文,包括不同時期發表之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我的治學經驗》則是余先生畢生讀書、治學的經驗談。
其次,則是余先生的社會關懷,包括他多年來撰寫的時事評論(《時論集》),以及他擔任自由亞洲電台評論員期間,對於華人世界政治局勢所做的評析(《政論集》)。其中,他針對當代中國的政治及其領導人多有鍼砭,對於香港與台灣的情勢以及民主政治的未來,也提出其觀察與見解。
余先生除了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同時也是位溫暖而慷慨的友人和長者。文集中也反映余先生生活交遊的一面。如《書信選》與《詩存》呈現余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詩文唱和,從中既展現了他的人格本色,也可看出其思想脈絡。《序文集》是他應各方請託而完成的作品,《雜文集》則蒐羅不少余先生為同輩學人撰寫的追憶文章,也記錄他與文化和出版界的交往。
文集的另一重點,是收錄了余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包括六冊專書,以及發表於報章雜誌上的各類文章(《香港時代文集》)。這七冊文集的寫作年代集中於一九五○年代前半,見證了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余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本次文集的編輯過程,獲得許多專家學者的協助,其中,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與中央警察大學李顯裕教授,分別提供手中蒐集的大量相關資料,為文集的成形奠定重要基礎。
最後,本次文集的出版,要特別感謝余夫人陳淑平女士的支持,她並慨然捐出余先生所有在聯經出版著作的版稅,委由聯經成立「余英時人文著作出版獎助基金」,用於獎助出版人文領域之學術論著,代表了余英時、陳淑平夫婦期勉下一代學人的美意,也期待能夠延續余先生對於人文學術研究的偉大貢獻。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知識分子與社會:抗爭、對話到願景
2.
歷史與思想(聯經50週年經典書衣限定版)
3.
民主與兩岸動向
4.
余英時文集【精裝典藏套書】(全套共28種29冊,限量300套,附特製紀念編號木座、余英時格言卡)
5.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四版)
6.
歷史與思想(三版)
7.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三版)
8.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三版)
9.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二版)
10.
東漢生死觀(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