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學好五十音,日文成功一大半
日文中讓人背不起來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實源於中文,而且保留了千年演化的痕跡,在外型和讀音上,都和中文脫不了關係;其中有些是中文的古音,有些和現代華語相通,所以你只要知道來龍去脈,一定很快就能把五十音記下來。
回顧歷史,大多數文字生成的源頭都是象形文字。中文如此,古埃及文字如此,古巴比倫文字(就是漢摩拉比法典——世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上所用的文字)以及我們現在熟知的英文字母,其實都是從象形文字演變而來。只不過英文字母最終以標記讀音的功能使用,而漢字則保留了表意文字的特質。然後,漢字被日本人「借去」當做表音文字使用,才因而有了五十音。
你想學好日文嗎?照理說,已經懂得漢字的你,學起日文來應該事半功倍。但很多人學日文一開始就在五十音卡關,背不住五十音,感到困難、被恐懼綁架,結果錯失了機會,而和這對我們而言相對易學的外語擦身而過。
然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記不住五十音呢?中文字循「六書」原則創造,「很有邏輯」;而五十音乍看之下,就是一堆除了靠死記,讓人束手無策的符號。但其實五十音不是憑空產生,五十音根本就源於漢字,因此對於記得住上萬個中文字的人而言,多記住五十音,其實是不困難的。
本書使用說明
本書分為四個章節。前兩章是你所需要的所有基本知識,後兩章是讓你打鐵趁熱開始運用新學會的五十音,進入閱讀、使用日文的情境,以徹底將五十音納為囊中物。
第一章告訴你日文的由來,讓你從歷史淵源了解日文字和中文字的關聯。只要看過這一章,你就懂得為什麼你「不需要害怕五十音」,而有這一層背景知識,對於你學進階、高階日文,了解日本文化深層的內容時,都有幫助。
第二章是所有你需要的五十音及基礎日文知識。本書會先透過你所熟悉的中文、臺語詞彙,讓你發現,原來這些五十音在你生活中經常出現,一點也不陌生。在這裡,你也會學到和各個五十音相關的簡單(但讓你如有神助的)文法,這樣未來你要銜接進階教材時,就能更游刃有餘。以下介紹本章內容格式,讓你使用時更得心應手:
1.九宮格上的五十音及筆劃。書寫比例和筆劃是漢字文化圈中基本的文字元素。能掌握正確比例和筆劃,書寫出來的五十音才能稱為「正確的文字」。
小叮嚀:反覆書寫是記住圖像文字的捷徑──你可以用手指沿著書上九宮格中的五十音寫隱形字,或是另外拿本你中意的筆記本練習,每個字寫滿一面,就能有很好的練習成效。
2.這個五十音位在五十音表中的哪個位置。例如圖中的?/?(ra)位於 r 行,屬 a 段音。
3.每個五十音分為平、片假名兩部分,單一個讀音的不同字型放在一起學習,記憶效果更好。
4.解釋每個文字如何從中文字演變成五十音。了解五十音到中文的流變,有助於你以文字圖像的方式學習五十音。
5.書中出現的日語詞彙都會標註假名,如果你看到假名音標還不是很確定怎麼發音(畢竟你是初學,這完全合理!),請參照彩色底線旁標示的數字,在側邊欄找到對應的日文詞,再參考下面的羅馬拼音來發音。
小叮嚀:當你讀本書到第二、三次,五十音越來越熟練時,你就可以忽視羅馬拼音,單純靠假名發音,甚至進步到只看漢字就知道讀音!
6.本書精選眾多來自中文,且保留漢語字型、發音的詞彙,讓你自然地體會中文、日文間的緊密連結,並透過這些詞彙來加深五十音的學習成效。吸收這些知識後,你將發現自己的中文能力,是你學習日文的最佳墊腳石。
小叮嚀:日文詞旁邊的小數字代表日語重音位置(重音是什麼?參閱附錄:日語重音)。你也可以掃描以下QR-code,邊聽音檔邊練習。
QR-code:單字音檔懶人包(bit.ly/julie50on)
第三章神遊日本是本書最重要的單元。讓你短暫記憶五十音並不困難,但要長期記憶住這些新文字,讓你大量接觸、體驗運用五十音看懂日文的過程,是最好的方法。這章以赴日本實地取材拍攝的街頭照片,讓你體會「自己看懂日文招牌、菜單」的感覺。同時,本章也會將這些日文文字乘載著的文化內涵,細細解說,讓你熟悉日文,也更了解日本。我也建議你,遇到有興趣的內容,就自己上網多查一點資料吧。學日文,只要你有興趣,願意主動,就能輕鬆又愉快!
第四章動手寫日文,請遵照內文的解釋,開始運用日文嘗試實際跟他人溝通。實地使用一種語言,它才會逐漸成為屬於你的技能。你可以在網路上留言給陌生人,也可以手寫幾張卡片、便條給周邊的親友。即便他們看不懂日文也不要緊,你可以解釋給他們聽──說不定過沒多久,你就因此多了一個一起學日文的好夥伴!
開始學習前,你該先了解:
日文分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所謂的表意文字,其實就是漢字。日文中「常用漢字」約有 2000 字,深入學習的使用者,則能通曉更多漢字。而表音文字,則是日文獨有的「五十音」。五十音加上濁音、半濁音等,共約有七十種表現,也就是七十種讀音,這包含了日語的所有發音——看起來比英文的 26 個字母多幾乎出三倍,讓人頭痛,但其實只要會讀這七十種音,基本上就已經能念出任何日文。
相較之下,同樣是表音文字的英語,和日語的五十音差異最大的是:英語中每個母音可能有多種念法,比如 a 可念作 apple 的「啊」,又可念作 ace 的「欸」,This is a book 的「呃」。加上前後子音變換,字母排列組合,湊成單字後,英語可產生上千種變化,變得非常複雜。最好的例子是 banana(香蕉),這個簡單的英文單字,要怎麼發音呢?
其實英語正確讀音唸起來應近似「ㄅ內娜」,而不是大部分人誤讀的「把娜娜」。為什麼這麼簡單而常用的單字,受過長年英語教育的我們,居然還讀錯呢?沒有意識到 a 不只讀作「啊」,於是將 banana 輕易地唸作「把娜娜」,形成錯誤。殊不知 banana 這一個單字中有三個 a,但出現在不同位置、前後子音影響,讀音就各自不同了。在英語的世界裡,如果不是熟知各個單字的使用者,很難單憑字面就知道怎麼讀得正確。
這還只是從讀到說的部分,另一方面,從聽到寫,則更麻煩。英語聽到耳中,究竟是怎麼拼,用了哪個母音,是無法確定的,需要經過幾番確認和深入學習才能掌握單字的拼法;日語卻是一對一的,只要聽得到,就能寫得出來──只要掌控五十音的寫法和讀音,任何日文書都能「唸得出來」。再加上我們所擁有豐沛的漢字知識加持,能輕易猜中大多日文漢字詞彙的文意,那麼學會日文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而已。
不論你是否已經「背熟五十音」,來跟我一起以「不靠背」為最高指導原則,深入五十音的世界吧。本書會告訴你從日語到日文,是怎麼形成文字,讓你真正了解五十音的來龍去脈;在對五十音知根知柢的情況下,再從容地利用各式各樣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日文,你就更能體會「看得懂日文」的快感。給自己一次機會,重新認識五十音??五十音原來可以很有趣的喲!
推薦序
啊,裘莉!
一個神奇的人,如果得到神啟,便能造出神器。本書就是這樣一本書。裘莉學經濟、念傳播,碩士班拿獎學金交換到東京大學,意外把高中時期接觸過卻屢屢卡關的日文冷灶熱燒,出現神蹟:10個月內通過日文檢定1級,加上專業背景,她寫出一篇篇日本社會、文化及人性的深度觀察,名為《面白日本》;如今意猶未盡,她集合一己特殊心得,用輕、快、準、顯(卡爾維諾語),給出日本語文的重磅學習指南。
其實10個月日檢1級過關,並非只有裘莉辦得到,她也謙稱學語文是天分1%加努力99%,但事情不止於此。從日語苦手到N1天堂,平凡裘莉變身神奇裘莉,她發現了訣竅:除去一般認知的創造語文情境、避免翻譯式學習之外,還以學單字代替背單字,並從高級日文著手——因為臺灣使用繁體字,和高級日文中的漢字緊密相通,低階日文反而充滿看不懂的片假名、平假名。我自己學過日語,迄今仍未開竅,古典樂迷的我,手頭照樣備有日文音樂工具書,藉著錯落美麗的漢字差堪辨識。
裘莉曾經面臨五十音障礙,現下以親身經驗,警示了學習三死穴:不能累,不可膩,不要卡。本書見解通透,文筆清晰,插圖漂亮,編排爽利;裘莉分享的神器,要學習正宗道地的日文,體會原汁原味的日本,絕非撇步奧步,可說都是正確紮實的馬步。而且,作者心領神會,在後記中特別提醒,300天雖能改變一生,日本語文整體能力遠較N1證書更重要,如果不關心日本文化、哲學思想、世界觀,那我們充其量還比不上谷歌翻譯機。這是何等精闢之論!
裘莉為我在臺大新聞研究所學生,她性情果敢,處事認真,我課堂開的編輯和文學作業,她幾乎都竭力以赴,追求超越分數的完美。我想,正是這種精神讓她神奇,讓她與眾和而不同;是以《10個月從五十音直接通過日檢1級:裘莉的日語神器》,我十分樂意在此推薦,並為之序。
?
教師�詩人? 陳家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