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斑駁日常

斑駁日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7988946
斑駁日常
香港文學館
2021年8月01日
167.00  元
HK$ 150.3  






ISBN:9789887988946
  • 叢書系列:文學館
  • 規格:平裝 / 219頁 / 12.5 x 18.5 x 1.0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館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斑駁日常》出版於2008年,一年後賣完一版,書中文章為鄧小樺明報專欄結集。文章篇幅短小,每篇附有snap shot照片,傳達生活中的微妙瞬間。本書中從作者個人日常獨居,寫到人際情感,再到城市的熱門話題;以用個人私己的顯微鏡,看到在地的城市面貌和世界的規律。本書題材在地(local),寫法則較接近西方的隨筆試寫(essays),細膩情感中有哲理閃光。現實急速改變,過往的一切彷彿都有了無上的價值,些許斑駁,亦竟成為歷史,值得被更多人知道、共同保存。


     





    復刻新序

    代序 樊善標

    代序 謝曉虹

    自序



    孤獨水銀差一點就純粹

    I 獨居

    II. 失物

    III. 遷徙

    IV. 搬家

    V. 失去



    詭異芳香啊有人來了

    I. 節日

    II. 春天

    III. 愛情

    IV. 寫信

    V. 友人

    VI. 遊戲

    VII. 說話



    市聲如浪湧入耳朵,海面漲滿

    I? 影節

    II. 排球

    III. 廣場

    IV. 冒犯

    V 吸煙

    VI. 六四

    VII. 恐懼

    VIII. 回歸

    VIX. 碼頭



    狂喜哀傷之神秘啟合

    I 閱讀

    II. 旅行

    III. 不常

    IV. 他者

    V. 閉合



    附錄

    注釋



    ?





    復刻新序



    鄧小樺




      《斑駁日常》出版於二??八年,一年後賣完一版,在二手書巿場也不多見。這十餘年來,也動過再重印的念頭,只是一直提不起勁,覺得這種小書絕版了也就由它吧。我自覺素來讀者並不算多,因為很小心自我保護,始終沒有走入大眾化作者的範疇,沒有努力追求很多人的認同。木心有一本隨筆集用了《易經》卦辭做題目:「素履之往」;儘管平時傾向華麗,論到文學時,那個蕭索的形象我心裡是喜歡的。當然,用現實一點的角度看,我根本是對自己的書疏忽照顧的作者。



      回想起來,寫這些小文時我剛開始主持電台節目、編文學雜誌、在媒體上頻繁發表文章,這些可能是我走入大眾的起點。而到現在,我最大眾的一個接觸點,電視節目「文學放得開」,在執筆時剛被停止製作。我們七?年代的一批作者,在累積一些進入大眾的技巧的同時,大眾媒體本身卻在激烈改變、崩塌,來到我們全然陌生的境地。就像我苦苦練就可以寫專欄的快筆,專欄這種園地本身卻極速萎縮,再有各種的宰制,再不容我藏身。我們這一代作者,實際工作上,永遠不會有「上岸」的日子─後來還遇到更黑暗的潮水。如今復刻,一來是因為我在文學館工作出版便利,二來也是因為,現實的急速改變,讓我終於覺得過往的一切都有了無上的價值,些許斑駁,亦竟成為歷史,值得被更多人知道、共同保存。



      被改變的是我們的日常。寫這些小文時我對自己的邊緣位置已經很有意識,那時還是香港的太平盛世,人人生活安穩,像獨居、失去、溝通失效等等似是少數文藝人的傷春悲秋,恐懼、六四、保育運動等主題是少數社運份子的關懷,這些話題本不大眾─但我作為一個些許任性的作者,還是可以自由地把這些稱為我的日常,然後寫進我的專欄,也不會因為我的社運身分而被停專欄。所以在太平盛世,這些小小的異數本來就構成我們的日常。而現在,日常已經被大幅改變,以上的自由,則必須以書面紀錄來留存:可以紀念六四、可以批評政府、參與社運是理想主義的象徵而非罪犯,可以自由在媒體上寫各種各樣的事。當時只道是尋常。



      這些小文寫來時有種神秘的語氣,我後來稱之為「恍惚」的狀態,我一直以為是小文像blog那樣喃喃自語幽思玄想的寫作方式所致;後來發現,那裡面還有一種關於「他者」的思考。如果這些小文中寫的斷片零思,隔了十幾年再看仍可覺得尚未被穿透,尚堪一再思考,那是因為,我當時的寫作中已經保有一種思考他者的影子,文章的經營往往是因為不想他者出現在自己筆下會顯得淺薄─是為了保留他者的神秘性、不可穿透性,而保留了自我的層次。而寫自我的發現,亦是發見自我如遭逢陌生人。我的存在可被搖撼,明亮背影有黑暗,種種複雜性是出於一種他者性的觀照。



      我是如何發現這點的呢?也竟並非是因為仔細再讀自己的文字,而是因為觀察到,本書中以blog狀態寫成的小文,與現時在臉書書寫的小文,其差別就是有著他者的雜音。他者只會把你不能理解的語言擲回你的臉上,這很不像社交媒體的回音壁,後者是經過濾的純淨,逐漸只照見主體想看的東西。而他者只揭露你自己不想面對、無法穿透的一面,連自己都陌生。一個人因此而能離開自己。相對於封閉的完滿自我,我無論任何還是視之為一種無上至福。



      是想到這點,反而有了勇氣去面對本書的復刻工作。另一個值得說說的是書中附有生活隨時的照片。我從來沒有學過專業的拍攝,照片的質素當然是不夠好,所以圖片才會強烈修整成模糊難辨。更重要的是,本書初成時,照片當然被視為一種表示生活化、年輕、新的元素而被採用;而到復刻時,我發現被視為純文學的書已經絕少使用照片了,所謂生活式照片也已經有更日系唯美的拍攝及修圖方式來獲取,而被使用在更流行大眾的書籍中。我所保留的舊日方式,就好像一個老去的女子仍然在穿少女洋裝一樣,非常怪異。怪婆婆少女心。我通過這本書保留下來的東西,成為了我自己的他者,也同時是時代的他者,我於是非常安心。



      照片我其實換掉了一些,主要是為了趕出版懶得去詢問版權,還是用自己拍的吧。早年出版總想多點朋友參與,後來關係疏淡,都不好意思去問,希望他們明白我的羞?。當然換掉的照片多半比我自己拍的要好(所以之前才邀他們嘛),這讓初版保留了一點收藏價值。只有鄧肇恒的照片全部保留─鄧肇恒和妻子楚以前和我住得很近,我常說上去蹭飯吃,於是叫他們養父養母,他們的孩子則是我的養弟養妹。他們剛舉家移民到英國。鄧年輕時木無表情非常酷,而我常常記得二零零六年十二月有一晚我被警察圍困了待拘捕,傳呼機上有他的留言:We are outside. Hang on. 那晚他說拉了八隻鐵馬,而我無從目擊。不知為何那個情境經歷了許多時間沖刷依然留存,而以後我在目擊的許多美好事物裡都發現類似結構。於是本書就保留了他的照片,我甚至沒有去問他允可。



      至於為本書排版、編輯、校對、推薦的朋友,我願在此再次感謝他們。我們都已經老了,許多歷史沉積在我們面上,終於成為斑駁的影子,欲語還休,惟願大家安好,時常想起我們相遇時那些美好、無謂的事物。


    二?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