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山海嬉遊紀:跟著風型人、土型人,發現地方生機【附攝影明信片二入組】

山海嬉遊紀:跟著風型人、土型人,發現地方生機【附攝影明信片二入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571284
王靜如,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
一卷文化
2022年12月07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6269571284
  • 叢書系列:人文悠活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7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悠活


  • 自然科普 > 環境科學 > 環保議題











    在地方做代誌的創意人引路

    走進高山、溪谷、大海、綠川、農田

    齊來發現臺灣各個角落的無限生機



    ☆隨書附贈☆

    妙趣地景&療癒貓咪 攝影明信片二入組



      走讀臺灣大小島嶼,深入走談25位點子無數又踏實履踐的地方創生與專業人士,認識他們如何從自然生態、地產、文化、動物與人的各種視角,將各種保育觀念,透過輕行旅、深在地、樂走讀的設計,於食衣住行育樂中,履踐在地精神,創造低碳生活與綠色消費的環境,在各個小地方展現出創生生機。



      這些如風如土的理念發想與實踐者,是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在推動環境教育之路上相遇相知的同行者,他們作為地方或產業創生者,把自己的人與信念深植當地,樂於分享與傳承從實際投入發展在地產業中累積的經驗,無論你是樂海者、樂山者、包山包海、植物控、自耕農、惜漁掛、動物咖,都可以在本書找到啟發人們起而行的環境行動。



    本書特色



      步入充滿生機的臺澎金馬各角落,認識形形色色人地物,發掘振興與翻轉地方的可能性,探索與環境共好共存的經濟發展方式。



      在各種體驗活動中領略臺灣豐富的農、漁、動物、植物、昆蟲、地景等環境資源,推動走出教室的環境教育,也是最佳綠色輕旅行指南。



      每篇附有小單元,推廣用更環境友善的方式嬉遊山海:【走讀地方】深入在地生態與人文、【顧好生活】實踐綠色消費、【萬物時令】體察自然的季節和氣候變化。



    走讀推薦



      王南琦(戰鬥媽媽)

      王鑫(臺大地理系名譽教授)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周聖心(臺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

      林益仁(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教授)

      金恆鑣(作家、生態學家)

      張子超(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張聖琳(臺大D-School 副院長、城鄉所教授、茶農)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序)



    推薦好評



      走進自然,接受自然,就能發現人是自然的。──王鑫(臺大地理系名譽教授)



      疫情解封、國門解禁,您是不是正在摩拳擦掌搜尋各國風景名勝,準備大展身手出國旅行認識世界?

      在您行萬里路之前,我想推薦您讀一讀這本書,透過書中二十五位引路人的視角,為我們打開壯闊臺灣的美麗與細膩;認識這塊從小生長的土地上,二十五個感動人心的故事。

      這是一本心靈的旅行,不僅有令人讚嘆的大山大海之美;更有愛鄉愛土回味無窮的人文之美!不管您是樂山者或是樂海者?植物咖還是動物咖?相信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心之所向,療癒的力量。

      走進《山海嬉遊紀》的登機門,祝福您有一段美麗豐收的旅程。──王南琦(戰鬥媽媽)



      臺灣很特別,雖然不在熱帶地區,但低海拔溪谷地帶高溫多濕,呈現熱帶生態,同時臺灣又多高山具寒帶物種,而且位處地球最大海洋與最大陸地交界處,加上黑潮洋流經過,不只物種豐富且成為許多植物的南北界線。

      更神奇的是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之下,臺灣匯聚了最多的人種與文化,多樣性的生態與人文,是上天賦予臺灣的珍貴寶物,就像《山海嬉遊記》裡介紹的這些人,來自四面八方各具不同背景,但是只要擁有開放的心靈與好奇心,人人都能從大自然獲得生命的啟示,若能懷抱感恩心情,無私地將心得分享給四周的人,就是環境行動的開始,也因為有愛有願,這些人也就能發揮原本想像不到的巨大力量。──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敏銳洞察、勇於突破、鍥而不捨,在全心投入的領域裡,成為散發熱力與能量的小巨人。書中每一個身影,都是尋常生活中的不平凡;他們不僅是夢想家、實踐者,更是樂於分享的教育家。──周聖心(臺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



      一群樂觀的勇者,把夢中的黑白景色與人物,一一換成彩色島嶼的民胞物與之愛。──金恆鑣(作家、生態學家)



      《山海嬉遊紀》的感動來自生命見證。書裡每位主角,以青春鑽研臺灣環境,以愛傳承臺灣本土知識。他們多元的生活經驗引導我們探索屬於自己知行合一的路。例如,海龜環保旅店的客棧主人、守護東湧燈塔創作繪本的燈塔家族、偏鄉孩童書屋主、哪啊哪啊攀樹師、園藝療癒師、部落的、海洋的、動物的……每一位的愛都深深烙在臺灣的島嶼、山海、蟲魚鳥獸、花草樹木。

      《山海嬉遊紀》萃取出當前理論與創新無法取代的人文溫度。──張聖琳(臺大D-School副院長、城鄉所教授、茶農)



    ?


     





    書系說明──留下生態鑿痕時,有所儆醒

    推薦文

    作者序──把生機帶給別人,也幫地方找到生機

    ?

    篇一樂海者

    洪清漳──金門的一草木、一海土,皆如數家珍

    蔡正男──海歸、海龜、海規一體三面

    陳翠玲──引介被紅花石蒜牽引的北疆

    許自由──營造一個關於澎湖的好記憶

    賴威任──嘗試突破同溫層,讓人人擁有海洋DNA

    ?

    篇二樂山者

    湯谷明──野外體驗對孩子的震撼是很大的

    張菁砡──讓身心靈在自然中流動

    ?

    篇三包山包海

    馬中原──凝聚海與山的「高山部落」智慧

    林玉妃──帶孩子先從吃開始認識植物

    許民陽──認識多樣美麗和多災害並存的地質環境

    顧瑜君──讓孩子親身體驗人生五味

    ?

    篇四植物控

    黃盛璘──以植物為媒介打開人的五感

    梁群健──花市買得到的,我就種 

    翁恒斌──對神木說:請你再好好活幾千年吧! 

    ?

    篇五自耕農

    邱顯輝──寧種市場罕見的作物 

    李茶?田菁──力行少即是多「減農法」

    謝佳玲──想把田留給鳥兒,跟小鳥一起種田

    王有里──歡迎大家來我的茶園看螢火蟲

    ?

    篇六惜漁掛

    徐承堉──帶著小學生吃有刺的魚

    黃紋綺──水產品包裹了一層層海洋永續概念

    ?

    篇七動物咖

    陳建志──青斑蝶為什麼千里跋涉遷移? 

    王嘉靖──一隻蠟蟬會怎麼彈出去?

    來地喵喵──每一隻貓都是獨特的

    鄭莉佳──餵養流浪動物前先停看想

    廖震元──讓為我們付出的經濟動物活得更好

    ?





    作者序



    文�王靜如




      近兩年的走訪,臺、澎、金、馬,斯土斯民,俱是耀眼。二十五位在都市、偏鄉或離島的環境教育者、生活者,在農、漁、動物、植物、昆蟲、社區人文、學術教育間仿若各自行走,卻同對自然與所處的在地環境付諸實踐的努力與串聯。山海嬉遊間,引領了過去未曾真正打開的五感,運動了愛鄉護土惜萬物的腳步,信仰了臺灣的山海、田園、森林與人文。



      純屬巧合?自然啟示?從原土城彈藥庫裡趣意盎然的輝要農場開始,到也曾是軍方彈藥庫的富陽自然生態公園按下暫停鍵。彈藥譯註著:非和平、破壞、欺凌、武力、完全不自然。實則在歲月更迭間,也因軍管與廢置,讓此兩地保留了難得的生態環境,少了人為的侵壞,多了自然的生息。馬祖東引島、小金門烈嶼,同也因軍管限制,保留了生態的和平。



      書章內容的採攝期也從二○二一年三月至二○二二年八月,這段時日,世界與臺灣都承受著「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危機,幾經打斷約定的訪程,活動暫停、相見遲疑。猶記得二○二一年五月,臺灣在堅守一年多後,疫情大流行,曾有好些天,雖未封城,街上人少車稀,宛若空城。人與人的接觸少了,多自我隔離於小小室內空間;社交距離,不僅存在於人與人間,人與大自然也像是異地戀人,想念著,卻只能透過螢幕遙遙窺探,觸不著、嗅不到。一層口罩,阻隔了病毒傳染,也杜絕了好久未能無罩自在呼吸的渴盼。



      好不容易,在這場來得快又急的世紀疫情衝擊了三年多後,世界似漸回歸原來的「常態」,但實已不是舊時的「日常」了。



      新的常態生活下,我們該不該深刻自省?思考人對環境的行為是否良善,學習且調整人在環境的位置,以面對不知何時會再來的瘟疫反撲與種種大自然挑戰。



      時值後疫情時代,旅行者行囊備整,地方經濟與生機,急待重振。出版本書,或恰可為地方的復興與翻轉描繪輪廓,同時找到友善、好玩、豐富的休憩環境與模式。



      本書最初的發想要緣於「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自二○一二年成立以來,秉持愛臺灣之立意,協力各領域的環境教育工作者,十年來推動許多環境、人文、教育方面相關議題的活動,從認識臺灣的好山好水及環境資源開始串聯,探索氣候變遷與生活的影響、開展人與環境的和諧。



      「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與書中二十五位環境教育工作者,及更多此次未及納入書中的地方團隊或個人,皆著力於發揮地方特色、發展最適合的在地經濟,在推動環境教育的同時,把生機帶給別人,也幫助地方找到生機。讓「地方創生」不流於口號,踏實的扶持地方發展結合地理、人文風情的在地產業,促成一個美麗均衡的臺灣。



      鮮少在媒體曝光的「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執行長Janny 陳,回想十年前「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創立之初只想做公部門與營利事業不一樣的事,把資源投資在這兩個單位涉獵不到的地方。讓基金會成為一個平臺,媒合受眾、找資源,以能做、想要做的方式去做,不制式化、彈性很大,也沒有包袱、不論KPI,「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打破規格化的營運模式,「自己執行,成之在我,就會有不同的成果跟感受,賺快樂吧!」是Janny 陳難掩的浪漫。



      在許多「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主辦或參與的活動中,就見Janny 陳在一旁或同所有工作人員般,打點著細瑣事項,有時也和學員一起實際參與體驗活動,真實感受活動的流暢與內容,唯少見的是她上臺致詞等官式樣態,把舞臺與鏡頭全交給活動講師,「這是我們一起做出來的,他們是我們的好夥伴。」對於合作協力的夥伴、對於基金會的同伴,她都抱持著這樣謙和、溫暖的心,低調、不張揚自己。高興於「這十年讓我看到一群很有夢,願意為臺灣付出的人,願意為理想的臺灣而努力生活的人。」



      談起這些夥伴,Janny 陳多是滿滿的感動與感謝;說起臺灣,更不諱言臺灣有漂亮的地方,也有醜俗之處,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但就是「家」吧!這個家,需要大家一起給它更多的永續保存、發展與創新,「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遂秉持:「你願意做,基金會給機會、幫忙做,但我們不想幫拖著不願做事的人做事」的理念沉靜前行,在種種看似不經意與隨緣間,有所為、也有所不為的助力於地方創生。



      「我雖不是可以苦行的人,但我願意去支持苦行。」是Janny 陳溫暖卻不濫情的承諾。基金會幾位同仁忙點頭地同聲說:「對!執行長最常說的就是:我的一塊錢,不是一塊錢。」「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不為浮華虛名,扎扎實實地在走過、看到的臺灣不同面向與區域,發揮小而巨大的力量,串動起奔流的生機。



      一個個發現地方生機的故事,促生這本書的出版,一位位風型人、土型人的態度,豐富了故事的價值。



      這是一本呼喚人們齊來遊走臺灣、深入了解臺灣生機之書,邀請您讀後起而行。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