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販書追憶 (增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8807758
歐陽文利
中華
2022年12月14日
207.00 元
HK$ 186.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88807758
規格:精裝 / 264頁 / 14 x 20.8 x 3.7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增訂版
出版地:香港
分
類
人文社科
>
閱讀�出版�圖書館學
>
書店風景
同
類
書
推
薦
販書追憶 (增訂版)
島讀臺灣:旅行時,到書店邂逅一本書!
書店學:愛書人的靈魂窩居,60家書店逆勢求生、立足世界的經營之道
內
容
簡
介
增訂版新增逾十篇文章,記述澳門舊書業狀況,神州與台灣同業往來故事等。
神州舊書店一九六六年開業,歷經多次搬舖、經營方向轉變,老闆歐陽文利開拓、守業、傳承,至今逾半世紀。
本書回溯神州舊書店歷史、記述舊書業同行交流,並見證六七十年代新文學著作的重印及流通情況。書中收錄大量神州經手的舊書書影,及不少名人作家到訪書店合照,如小思、劉以鬯、劉再復、陳子善、許定銘等。內容既有行情,也有人情,材料軟硬兼備,是非常珍貴的文化底蘊。
書末附錄:
•上世紀香港舊書業地圖
•神州舊訂單、收據、租單等
•神州書店地址年表
•神州經手的港版舊書書影
•神州店主與文化界人士珍貴合影
?
目
錄
增訂版自序
初版序一──小思
初版序二──許定銘
初版序三──林冠中
?
前言
?
第一章──進入舊書業
為生活未畢業入行
調到啟文書局工作
漢華中學夜校同窗的友誼
再返集古齋
掌管舊書買賣
到廣州、上海訂貨
離開集古齋
回憶集古齋生涯樂事
?
第二章──創立神州書店
創業還是打工的掙扎
創業經歷的苦與樂
由鹿角大廈到士丹利街地舖
組織家庭
租約作廢,眾人相助買地舖
結交熟客,最終搬到柴灣
?
第三章──六七十年代舊書店及舊書攤
舊書業購貨經驗
港島到九龍的舊書店與舊書攤
「出口書莊」的出現
各大書莊的興衰
與日本及台灣同業的往來
澳門收書好地方
報價單由手抄轉打字
神州舉辦「魯迅逝世三十九週年紀念展覽」
海外回購《魯迅畫傳》
專業人士購書趣事
談昔日重印本
?
第四章──八十年代至今的轉型及展望
父親退休到店幫忙
八十年代兼營懷舊文玩雜物
九十年代上門收書
千禧前後風氣轉變
世紀疫症中的神州
書友購書心態
賣書售書者心態
舊書業會否被淘汰,後繼無人?
?
跋
附錄
一 上世紀香港舊書業地圖
二 神州舊訂單、收據、租單等
三 神州書店地址年表
?
作者簡介
?
神州舊影
序
增訂版自序
《販書追憶》於二○二一年七月發行初版,中華書局製作了精裝本和限量毛邊本,兩種版本於同年售罄。之後內地代理商想再入貨,但都不能供應了,因此中華書局負責人告訴我會再版。這於我可算是一大喜訊。愚非作家出身,初次出版的書籍能有這樣的成績,要多得各大書友的支持與捧場!想不到我寫這題材會受到讀者的歡迎,甚感榮幸!
爾後,中華書局助理總編輯顧瑜小姐約我到位於北角的中華書局總部談談再版事宜,她建議不妨改為增訂版,可以在初版的基礎上作出增加或修改,我不加思索便一口答應,約定三個月後交稿。回家後我有點擔心了,我用了三年時間才完成初版稿,現在三個月內要完成增訂版?這不是給自己一份苦差嗎?不過答應了便是承諾,我將全力以赴完成任務!
趁?出版增訂版這機會,我想從我的角度,對比新書店、舊書店的不同,也會簡述一下我國書肆的發展狀況,還會談談我的集古齋生涯樂事,以及夜校同窗互助時光,澳門收書情況,與日本及台灣同業的往來,網絡上的買賣、拍賣經驗,等等。神州舊影裏的書刊圖片,我也擇其要者重做編排。
舊書店以客為先,本?用心聆聽滿足客人不同需求的宗旨,把客人當朋友看待。店主在了解客人找書的種類後,也會給他們介紹同類的書刊看是否適合。空閒時會與客人聊聊天,遇到客人想找的書而自己店裏沒貨供應時,就先登記起來,日後多加留意一下,若改日有機會找到,再按客人留下的資料聯繫他們。客人離開時,店主往往會送客到門口再表謝意!而新書店則地方大且書種分類準確,查找書時一按電腦便可瞭如指掌,但職員沒有時間和空間與客人談天說地,取書付款兩個動作便完成了一宗交易。
至於我國書肆發展,據記載漢朝起已有書肆出現,東漢時期王充的《論衡》也有記述作者流連書肆。書肆是售書的地方,通常新舊兼賣,可算是舊書的主要交流場所。明清時期的書肆主要集中在北京琉璃廠,但也有關於全國各地書肆的記述,例如當時安徽一帶出現了大規模的雕版印刷書,很可能當地書肆已有自己的 「出版部」和 「門市部」, 若有,則可謂是新型書店了。到了民國初年,西方的印刷技術傳入中國,商務、中華、良友、三聯等出版商自行開設門市部,也有商人把新出版的平裝、精裝、期刊、報紙合銷,成立新書店。而舊書經銷則是地攤和地檔了,一般人流多的大學地區、地廟、趕集的地方便會是舊書攤集中的地方。自民國以來,香港的舊書流通都是以書檔和流動書攤為主,已知香港較有規模的,要算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灣仔道國泰戲院附近的「釗記舊舖」。
我在舊書行業打滾六十年,很多買賣趣聞、書事百態都不能一一盡錄,期待通過本次增訂版,能以另一種方式與書友見面。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