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933139
錢穆
東大
2022年12月28日
453.00  元
HK$ 407.7  






ISBN:9789571933139
  • 規格:平裝 / 1028頁 / 15 x 21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一代國學大師、史學權威──錢穆

    經典著作全新改版



    ★「由苦難中誕生,由苦難中成長,還將在苦難中向前」

    揣懷最崇高的理想,衝撞最艱險的時局

    民初流亡港臺知識分子在港辦學全紀錄



    ★「這便是我們新亞精神」

    在遽變的歷史激流中,該如何抓住中華傳統文化最後一絲微光?



      1949年,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

      在租來的四間教室,師生混居,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一間連圖書館都沒有的書院,是用什麼培育出一代史學大家余英時?

      教室課桌間傳唱的新亞精神已歷一甲子有餘,如今的時局距斯人的期許,尚有幾里?



      1949年的香港正逢政局顛簸,社會混亂的時期,彼時中國政局尚未穩定,知識分子與學子在顛沛流離之際,僅僅握著文化傳承的責任與理想,新亞書院結合中國宋明以來的講學精神,以及西歐大學制度的人文主義教育宗旨,融合兩者,在香港,甚至可說是在中國高等教育界史上,開創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學術環境。



      ▍一代大師的懇切絮語:歷史現場的凝結

      全書收錄錢穆在新亞書院自創校以來的各種演講致詞、刊物文章,詳實記錄下新亞四十年來的發展過程。每一篇演講紀錄與講學文章,宛如一幀幀歷史快照,使讀者彷彿親臨現場。本書作為文集,除了記錄歷史,更可從字裡行間看出錢穆面對學生,用最簡單的話語,親切的道出最殷實懇切的叮嚀。



      ▍時代下的教育史縮影:香港高等教育變革全紀錄

      創校之初,時局艱難,新亞書院在市集街口租了四間教室,幾近一無所有的展開了教育事業。新亞書院走過創立之初的艱苦困境,在校長、教授們的奔走下,學校逐漸成型,畢業生也隨著時間在各個領域開枝散葉,書院融合中西的教育方針,作育菁莪,享譽各界。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為了學子的前途,為了繼續使新亞精神傳唱不輟,新亞書院併入香港中文大學,書院的自主性漸失。創校以來的理想與願景,在改革的洪流中,又將走向何方?



      ▍這便是我們新亞精神:新亞精神究竟是什麼?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由錢穆親自作詞的新亞校歌中,不斷複誦著「新亞精神」這四個字。在創校之初,學校環境窮困匱乏,時局顛波紛亂之際,師生們彼此之間也以自己擁有「新亞精神」為傲。新亞精神既是錢穆對學生與自身的教誨,更是對國家、時局、社會的期許。



    本書特色



      1.收錄最齊全:錢穆在校演講、刊物出版最完整蒐集

      2.展現歷史溫度:一窺史學大師錢穆的最真切的諄諄教誨


     





    錢穆作品精粹序



    新亞校訓

    新亞學規

    新亞校徽

    新亞校歌

    校歌手稿

    一、亞洲文商學院開學典禮講詞摘要(新亞校刊創刊號)

    二、招生簡章節錄

    三、新亞書院沿革旨趣與概況

    四、告新亞同學們(校刊二期)

    五、敬告我們這一屆的畢業同學們(校刊三期)

    六、新亞精神(校刊四期)

    附 校聞一束

    七、新亞五年(校刊五期)

    八、歡迎雅禮協會代表講詞摘要

    附 校聞一束

    九、民國四十三年除夕晚會講詞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一○、校風與學風(校刊六期)

    一一、新亞書院五年發展計畫草案節錄(校刊七期)

    一二、研究所計畫綱要

    一三、新亞校訓誠明二字釋義

    附 校聞一束

    一四、新亞理想告新亞同學(校刊八期)

    一五、農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禮講詞摘要

    附 本院半年來大事記

    一六、告本屆畢業同學(校刊九期)

    附 新亞書院•亞細亞大學交換學生協定

    一七、雅禮和新亞雙方合作三年來之回顧與前瞻

    附 校聞輯錄

    一八、第六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一九、第九屆開學典禮講詞

    二○、孔子誕辰紀念講詞

    二一、慶祝新亞第九周年校慶講詞摘要

    二二、天才技藝大會開幕詞摘要

    二三、第一次月會講詞摘要

    二四、第四次月會講詞摘要

    二五、發刊詞(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一期)

    二六、惜別和歡送(一卷五期)

    二七、責任和希望(一卷六期)

    二八、第七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附 本院南洋僑生申請免試入學辦法(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六期)

    二九、告本屆新同學(一卷八期)

    三○、孔子思想和世界現實問題(一卷九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三一、變動中的進步

    三二、國慶與校慶(一卷十期)

    附 建校九年大事記

    三三、孔道要旨

    三四、新亞書院概況序言(一卷十二期)

    三五、介紹張君勱先生講詞(一卷十三期)

    三六、中國史學之特點(一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三七、知識、技能與理想人格之完成(一卷十八期)

    三八、介紹董之英先生講詞(一卷二十期)

    三九、擇術與辨志(一卷二十一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四○、家庭母愛與孝道(二卷一期)

    四一、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二卷二期)

    四二、通情達理敬業樂群(二卷三期)

    四三、為學與做人(二卷四期)

    四四、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四五、第八屆畢業同學錄序(新亞生活雙周刊二卷五期)

    四六、開學致詞(二卷六期)

    四七、友情的交流

    四八、珍重我們的教育宗旨(二卷七期)

    四九、讓我們來負擔起中國文化的責任(二卷八期)

    五○、中國傳統思想中幾項共通的特點(二卷九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五一、歡迎英國大學委員會代表福爾頓博士訪問本院講詞

    五二、校務概況(二卷十期)

    五三、新亞書院十年來的回顧與前瞻(二卷十四期)

    五四、本校今後的理想與制度(二卷十五期)

    附 錢校長赴美歐行程

    五五、自美來函(一)

    五六、孫君鼎宸歷代兵制考序(二卷十六期)

    五七、人(二卷十七期)

    五八、何蒙夫詩境記(二卷十八期)

    五九、曾何兩先生哀辭(二卷十九期)

    六○、自美來函(二)(三卷一期)

    六一、自美來函(三)(三卷二期)

    六二、自美來函(四)(三卷四期)

    六三、美新港雅禮協會公宴講辭(存稿)

    六四、自美來函(五)(三卷五期)

    六五、自美來函(六)(三卷六期)

    附 錢校長伉儷講學歸來(三卷七期)

    六六、三十四次月會講詞(三卷八期)

    六七、中國史學之精神(三卷九期)(收入《中國史學發微》)

    六八、第二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詞(三卷十期)

    六九、從西方大學教育來看西方文化(三卷十二期)

    七○、讓我們過過好日子(三卷十三期)

    七一、課程學術化生活藝術化(三卷十四期)

    七二、從新亞在美校友說到校友對母校的重要性

    七三、關於新亞之評價(三卷十五期)

    七四、中國文學中的散文小品(收入《中國文學論叢》)

    七五、關於丁龍講座(三卷十六期)

    七六、本刊進入第四年(四卷一期)

    七七、歡祝本屆畢業同學(四卷三期)

    七八、競爭比賽和奇才異能(四卷四期)

    七九、第十屆畢業典禮致辭

    八○、《論語》讀法(四卷五期)

    八一、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四卷六期)

    八二、孔誕與校慶講詞(四卷七期)

    八三、歡迎羅維德先生(四卷八期)

    八四、中國儒學與文化傳統(四卷十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五、關於學問方面之智慧與功力(四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六、學問與德性(四卷十七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七、中國歷史上關於人生理想之四大轉變(四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八八、寫在本刊五卷一期之前(五卷一期)

    八九、回顧與前瞻(五卷三期)

    九○、對十一屆畢業諸君臨別贈言(五卷四期)

    九一、新亞書院文化講座錄序

    九二、有關學問之道與術(五卷五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九三、英國文化協會贈書儀式中致詞

    九四、校慶日勸同學讀論語並及論語之讀法(五卷七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九五、秋季開學典禮講詞(五卷八期)

    九六、孔誕、校慶及教師節講詞(五卷九期)

    九七、有關學問之系統(五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九八、讀書與做人(五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九九、衡量一間學校的三個標準(五卷十六期)

    一○○、歷史與地理(五卷十七期)(收入《學籥》)

    一○一、學術與風氣(五卷十八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一○二、第三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演辭(五卷二十期)

    一○三、新亞藝術第二集序

    一○四、禮樂人生(六卷一期)

    一○五、對十二屆畢業同學之臨別贈言(六卷五期)

    一○六、月會講詞

    一○七、漫談《論語新解》(六卷八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一○八、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六卷九期)

    一○九、慶祝中文大學成立

    一一○、孔誕暨校慶紀念會講詞(六卷十期)

    一一一、中國文化與中國人(六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一一二、關於我的辭職

    一一三、校風與學風(六卷十六期)

    一一四、事業與職業(六卷十七期)

    一一五、述樂記大意(六卷十八期)

    一一六、中國文化體系中之藝術(六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一一七、新亞生活雙周刊第七卷首期弁言(七卷一期)

    一一八、從中西歷史看盛衰興亡(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一一九、學問之入與出(七卷三期)(收入《學籥》)

    一二○、推尋與會通(七卷四期)(收入《學籥》)

    一二一、對新亞第十三屆畢業同學贈言(七卷五期)

    一二二、我如何研究中國古史地名(收入《學籥》)

    一二三、上董事會辭職書(董事會檔案)

    一二四、有關穆個人在新亞書院之辭職(七卷六期)

    一二五、致雅禮協會羅維德先生函(存稿)

    一二六、校慶日演講詞(七卷八期)

    一二七、談《論語新解》(七卷九期)(收入《學籥》)

    一二八、亡友趙冰博士追思會悼辭(七卷十一期)

    一二九、趙冰博士墓碣銘

    一三○、悼趙故董事長兩輓聯

    一三一、〈大學〉格物新義(七卷十四期)(收入《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冊》)

    一三二、校友日講詞

    一三三、史記導讀序(七卷十七期)

    一三四、韓文導讀序

    一三五、新亞二十周年校慶典禮講詞(十二卷八期)

    一三六、人物與理想(十二卷十期)(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一三七、我對於雅禮新亞合作十七年來之回憶(十三卷十五期)

    一三八、事業與性情(十四卷三期)(收入《中國文化論叢》)

    一三九、王道先生碑文(十四卷十六期)

    一四○、悼念蘇明璇兄(新亞生活月刊五卷二期)

    附 「敬悼青瑤師」(錢胡美琦作)(新亞生活月刊六卷七期)

    一四一、新亞書院創辦簡史(新亞書院四十周年校慶特刊)

    一四二、新亞四十周年紀念祝辭



    ?





    錢穆作品精萃序



      錢穆先生身處中國近代的動盪時局,於西風東漸之際,毅然承擔起宣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冀望喚醒民族之靈魂。他以史為軸,廣涉群經子學,開闢以史入經的嶄新思路,其學術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與不朽,並撐起了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的一方天地,成就斐然。



      三民書局與先生以書結緣,不遺餘力地保存先生珍貴的學術思想,希冀能為傳揚先生著作,以及承續傳統文化略盡綿薄。



      自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迄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多年間,三民書局總共出版了錢穆先生長達六十餘年(一九二三∼一九八九)之經典著作—三十九種四十冊。茲序列書目及本局初版日期如下:



      中國文化叢談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

      中國史學名著 (一九七三年二月)

      文化與教育 (一九七六年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一九七六年六月)

      國史新論 (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史精神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 (一九七七年二月)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一九七七年五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 (一九七七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 (一九七八年一月)

      黃帝 (一九七八年四月)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 (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 (一九七九年七月)

      歷史與文化論叢 (一九七九年八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一九八○年三月)

      湖上閒思錄 (一九八○年九月)

      人生十論 (一九八二年七月)

      古史地理論叢 (一九八二年七月)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 (一九八三年一月)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 (一九八三年十月)

      中國文學論叢 (一九八三年十月)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秦漢史 (一九八五年一月)

      中華文化十二講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莊子纂箋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朱子學提綱 (一九八六年一月)

      先秦諸子繫年 (一九八六年二月)

      孔子傳 (一九八七年七月)

      晚學盲言(上)(下) (一九八七年八月)

      中國歷史研究法 (一九八八年一月)

      論語新解 (一九八八年四月)

      中國史學發微 (一九八九年三月)

      新亞遺鐸 (一九八九年九月)

      民族與文化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一九九○年一月)

      莊老通辨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二○二二年,三民書局將先生上述作品全數改版完成,搭配極具整體感,質樸素雅、簡潔大方的書封設計,期能以全新面貌,帶領讀者認識國學大家的學術風範、思想精髓。



      謹以此篇略記出版錢穆先生作品緣由與梗概,是為序。


    三民書局

    東大圖書

    謹識




    其 他 著 作
    1. 晚學盲言(上)(二版)
    2. 晚學盲言(上)(精)(附贈藏書票)
    3. 晚學盲言(下)(二版)
    4. 中國史學發微(精)(附贈藏書票)
    5.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精)(附贈藏書票)
    6.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精)(附贈藏書票)
    7. 中國歷史研究法(精)(附贈藏書票)
    8. 晚學盲言(下)(精)(附贈藏書票)
    9.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三版)
    10. 中華文化十二講(精)(附贈藏書票)
    11.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精)(附贈藏書票)
    12. 莊子纂箋(精)(附贈藏書票)
    13. 文化與教育(三版)
    14. 文化與教育(精)(二版)(附贈藏書票)
    15. 莊老通辨(二版)
    16. 人生十論(精)(附贈藏書票)
    17. 莊老通辨(精)(附贈藏書票)
    18. 中國文化叢談(三版)
    19. 中國文化叢談(精)(二版)(附贈藏書票)
    20. 湖上閒思錄(二版)
    21.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精)(附贈藏書票)
    22. 民族與文化(三版)
    23. 中國文學論叢(三版)
    24. 中國文學論叢(精)(附贈藏書票)
    25. 中國史學名著(精)(附贈藏書票)
    26. 民族與文化(精)(附贈藏書票)
    27. 先秦諸子繫年(上/下)(精)(附贈藏書票)
    28. 湖上閒思錄(精)(附贈藏書票)
    29. 新亞遺鐸(上/下)(精)
    30. 歷史與文化論叢(三版)
    31. 歷史與文化論叢(精)(附贈藏書票)
    32.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二版)
    33.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精)(附贈藏書票)
    34.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三版)
    35.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精)(附贈藏書票)
    36. 國史新論(精)(附贈藏書票)
    37. 孔子與論語(二版)
    38. 國史大綱【出版83週年紀念版】
    39. 朱子學提綱(精)(附贈藏書票)
    40. 孔子傳(精)(附贈藏書票)
    41.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三版)
    42.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二版)
    43.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二版)
    44.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三版)
    45.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二版)
    46.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二版)
    47.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二版)
    48.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三版)
    49.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精)
    50.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精)
    51.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精)
    52.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精)
    53.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精)
    54.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精)
    55.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精)
    56.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精)
    57. 中國歷史精神(四版)
    58. 古史地理論叢(精)(附贈藏書票)
    59. 中國歷史精神(精)(附贈藏書票)
    60. 黃帝(精)(附贈藏書票)
    61. 黃帝(三版)
    62. 秦漢史(精)(附贈藏書票)
    63. 論語新解(精)(附贈藏書票)
    64.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精)(附贈藏書票)
    65. 秦漢史(三版)
    66. 古史地理論叢(三版)
    67.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五版)
    68. 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二版)
    69.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三版)
    70. 中國歷史研究法(三版)
    71. 孔子傳(三版)
    72.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四版)
    73. 莊子纂箋(七版)
    74. 中國史學名著(四版)
    75.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76. 中國史學發微(三版)
    77. 論語新解(四版)
    78. 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二版)
    79. 人生十論(三版)
    80.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五版)
    81. 中華文化十二講(五版)
    82. 朱子學提綱(二版)
    83. 國史新論(四版)
    84. 理學六家詩鈔
    85. 靈魂與心(二版)
    86. 國史大綱 (上下冊)【臺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版】四版
    87. 民族與文化(二版)
    88. 新亞遺鐸(二版)
    89.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第二版)
    90. 古史地理論叢(二版)
    91.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二版)
    92. 黃帝(二版)
    93.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四版)
    94. 中國史學名著
    95.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二版)
    96. 古今本竹書紀年8種 (4版)
    97. 先秦諸子繫年
    98.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99.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二版)
    100. 中華文化十二講(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