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密宗道次第論序
太虛大師
密宗道次第,原名續部總建立廣釋,西藏克主大師造,世苑漢藏院法尊教授譯。
聞此譯尚為略論,別有廣論,亦如菩提道次之分略廣。雖略去廣辯及細析各端,而事理之綱要固已完具也。譯師出稿本屬為序之,乃察閱一過,就隨感所及筆述於下:
密宗之判教不詳於梵、漢,由漢傳日後,東密始為十住心論及顯密二教論以?判橫判。台密初依天台教判,後因東密之影響,遂為法華理密真言理事俱密之高判。今西藏此論尤為晚出,蓋承菩提道次之後,乃黃衣士之密咒道次第觀也。
東密勇為化身釋迦顯教、法身「大日」密教之建立;而台密則謂「遮那」即釋迦;今此論乃先為成佛之建立。初出聲聞之成佛義,略同台、賢之藏教、小教佛;次出大乘一顯二密,顯同法相大乘。而密又分三:一、作行兩部同法相大乘,二、瑜伽部二說:一以淨飯王子入第四靜慮時,諸佛來集,引意生身往色究竟,五相成身,降須彌頂說瑜伽續,還來人間示現成佛。二以最後身菩薩於色究竟天入?空定,諸佛來集,五相成佛,往須彌頂說瑜伽續,乃生人間現十二相。其與顯不同處,唯其諸佛灌頂五相成身而已。至一依人間色身引成天上報身,二成天上報身化降人間生身,不過報化先後之次第。初釋即化是報近台密義,次釋從報起化符法相義。三、無上部亦同法相,唯於「最後有」承諸佛第三第四灌頂,成雙運金剛持報身,為此部之特義。由此知成佛及佛身,均可以法相大乘為決定義。聲聞但是於法相見未完備,密續但於「最後有」至「成佛」間加入其特義。推之大乘各種成佛及佛身說,皆不過法相大乘義中加其特義或詳略開合之殊爾。故台、賢分四教五教各別之成佛與佛身說,及東密之法身密教說,皆應廢止。
東密於說真實攝等根本經之「大日如來」為法身佛,復因本地及加持之爭而分古義新義,閱此所傳印度三論師同判此是住須彌頂說經之變化身──可是勝應身或隨類化身──不唯非法身,且非報身,殊足拔除東密之立義根本。
密續之分作、行、瑜伽、無上四層,殆為紅衣士以來所共許之說。無上部之特異瑜伽部者,在雙身之特殊修法,亦為紅黃之所共承。其不同者,除黃衣派之依律、依菩提道次之外,此中所破「於無上續分父、母、無二三續」義,及以「歡喜金剛為無二最勝密」之義,應即紅衣派密──聞別有金剛道次。然紅衣派自居最高無上,而判黃衣派猶有一間之不及,則如台、賢各標自勝,未足折服。中立旁觀,黃派勝在律及次第,優長世間建立,近於教下;紅派勝在直截頓超,較能得力修證,近於宗下。而同取雙身和合為最上密,乃承印度末期所傳。
於佛所轉法輪,既采深密三時說,又以第二時為最上,顯違經教,似有未妥。然曰:第一四諦法輪,第二無相法輪,第三善辨法輪,立名頗當,以楞伽、華嚴等入第二法輪,尚應抉擇。
密續之作部、行部,可統於瑜伽部,瑜伽部亦有其統,略同東密、台密之兩界。然無上部對瑜伽等三部有如何統屬關係?且五金剛并立,雖可以集密統大威德、歡喜、勝樂,但時輪又如何關攝?故似多頭而缺統一之組織!此論乃謂「曼陀羅諸尊,若廣分別雖無邊際,然彼一切或於五部或於身語意三密金剛,或於三密不離一切部主金剛持第六部,罄無不攝」,則應於五大金剛上以「金剛持」總統之。
?
民國二十五年七月十七日在廬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