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鑽石心態 : 運動心理學教你打造強健的心理素質,跨越比賽與人生的難關

鑽石心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95109
麥特?費茲傑羅(Matt Fitzgerald)
林步昇
經濟新潮社
2023年1月07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7195109
  • 叢書系列:經營管理
  • 規格:平裝 / 384頁 / 21 x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99歲
    經營管理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比賽勝負關鍵


    在於心理素質而不只是體能


    向頂尖運動員學習


    想贏的渴望、堅持到底的心理素質


    ?


    ?「本書會讓你用全新視角看待耐力運動,費茲傑羅的研究,也會幫助你成為自己的運動心理學家。」

    ——知名耐力運動教練喬?福瑞(Joe Friel)?



    美國亞馬遜網站超過800則書評、4.5顆星好評



    面對比賽,想贏的渴望、堅持到底的心理素質,往往超越體能,成為比賽的致勝關鍵。


    本書作者麥特?費茲傑羅(Matt Fitzgerald)是一位運動作家,身兼記者、教練、運動營養學家等身分,已出版超過二十本書。他蒐集並分析實例,並結合科學研究,幫助讀者向頂尖運動員學習,進而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


    作者爬梳運動表現的「心理生物學」模型,探討運動員如何運用強大心理素質克服體能極限。他引用鐵人三項、自行車、馬拉松、划船和游泳等耐力比賽的實例,帶領讀者回到無比刺激的賽事現場,重新檢視科學對於運動員內心的研究,以及一般人如何能打造強健的心理素質,順利跨越運動與人生的難關。


    他認為,頂尖運動員看似具備神人的能力,但無論他們的技巧多高超,天賦、體能仍有侷限。最困難的賽事往往同時考驗著選手的身體與心理,藉此強迫我們面對失敗、痛苦或改變的恐懼。


    這本書不僅可以當成運動傳記閱讀,也提供實用建議,提醒我們有意識地自我調節心念、情緒和行為,提升心理素質,就能跨越極限、提升表現!



    ?



     





    【推薦序】追求卓越表現,從打造心理韌性開始  文�蔡志浩|認知心理學家


    【推薦序】以運動心理學揭開化逆境為優勢的祕密  文�張育愷|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兼副系主任


    【推薦序】比賽,從心開始:向耐力運動的頂尖運動員學習  文�薩姆勒•馬拉科(Samuele Marcora)|義大利波隆納大學生物醫學與神經動作學系教授


    前言


    第一章:比賽就像過火儀式


    第二章:做好心理準備


    第三章:時間與你同在


    第四章:放下之道


    第五章:繞路效應


    第六章:失敗之禮


    第七章:今日弱點即明日優勢


    第八章:答案就在自己心裡


    第九章:團體效應


    第十章:期望反映潛力


    第十一章:熱情不分年齡


    第十二章:這一切值得嗎?


    致謝





    【推薦序】比賽,從心開始:向耐力運動的頂尖運動員學習


    文�薩姆勒?馬科拉(Samuele Marcora)|義大利波隆納大學生物醫學與神經動作學系教授


    進行研究來了解限制耐力運動表現的因素,不僅僅是一項學術工作而已,還影響到耐力運動員的測試方式、訓練方式與備賽方式。綜觀運動生理學發展的前一百年,一般認為耐力之所以受限,是因為能量耗盡引發肌肉疲勞,或氧氣輸送不足、伴隨運動肌酸化等。因此,耐力運動員在訓練時佩戴心率監測器,還要扎耳採血以測量血乳酸,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使用長期困擾著自行車運動和其他耐力運動,賽前還得食用大量麵食與米飯。運動生理學影響耐力運動員生活的例子還不只這些。


    在1990年代末期,提姆?諾克斯(Tim Noakes)教授提出了中樞控制模型(Central Governor Model,CGM)。這個模型主張,耐力運動表現受限於大腦內一個潛意識的智慧系統(中樞控制器),該系統掌管運動肌的徵召,讓比賽中維持的速度�功率輸出量,不致超過身體抗衡耐力運動壓力的能力。這個模型的基本假設是,假如這個安全系統不存在,耐力運動員在運動時可能會超出自身生理能力,出現熱休克、心肌缺氧和屍僵等危及生命的症狀。


    CGM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許多運動生理學家因此相信,限制耐力運動表現的器官正是大腦,而不是心血管系統和疲勞的運動肌。隨後的研究,包括我們2010年那項貢獻了本書副標題的研究,都證實了這個不再具有爭議的觀念。然而,一大問題在於:假使耐力運動表現受限於大腦潛意識的智慧安全系統,耐力運動員又可以怎麼辦呢?答案是只能像過去照表操課地訓練,提升身體對耐力運動產生壓力的能力。實際上,CGM對於耐力運動員的訓練和備賽方式並未造成重大影響。


    幸好,沒有證據顯示我們大腦內部存在中樞控制器,而且耐力運動員對於自身表現也有相當大的掌控。另一個用來說明大腦調控耐力運動表現的模型,稱作心理生物模型(Psychobiological Model),主張在耐力運動比賽中,大腦會有意識地做出配速或放棄等決定,這些決定主要是依據對於運動難度和強度的主觀感受,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辛勞感知」(perception of effort)。


    我有許多運動生理學的同事難以接受心理生物模型;感知如此飄渺又主觀,何以可能對於耐力運動表現有龐大的影響?可以客觀測量的事物(例如心臟大小和運動肌內有多少肝醣)的影響想必更大才對。假如把耐力運動表現單純當成缺乏意念和情感的生物機器輸出,上面的結論也許就合理了。然而,我認為耐力運動表現屬於自我調節的行為,意念和情感可能會有深遠的影響。酷刑的痛苦(一種感知)可能會迫使士兵背叛自己原先犧牲奉獻的國家;強烈的飢餓感(一種感知)可能讓文明人變成食人族;意念和情感也可以導致恆定狀態最終踏上死路:自殺。因此,對於辛勞多寡的感知(以及相關念頭)可能會限制耐力運動表現,我們不必感到詫異。感知無比強大。


    體育記者麥特?費茲傑羅(Matt Fitzgerald)率先見識到這個心理生物模型對耐力運動員的潛在影響。我還記得,我們倆在2009年發表了一份開拓的研究報告,探討心理疲憊(mental fatigue)對於辛勞感知和耐力運動表現的影響,後來用訊號極差的手機頭一次聊天。當時,我人在義大利參與一場田徑主題的會議,麥特則待在美國的家中。我們大聊特聊了一個多小時,充分展現我對於跨領域研究的熱情(當然義大利人天生就多話!),麥特則對於最新科學發展求知若渴,這說不定也對他的眾多讀者有正面的影響。我們倆的「遠距離友情」持續了好多年,我針對耐力運動表現進行更多心理生物學研究,麥特則負責翻譯內容,透過發表文章和出書把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


    本書中,麥特蒐羅了令人欽佩的真實案例,說明辛勞感知和其他心理因素如何影響耐力運動表現。這些案例均取材自各項耐力運動的頂尖運動員生活,再巧妙融入相關的科學研究摘要,豐碩的成果集結成書:不僅可以當成運動傳記來閱讀,同時也提供了實用建議,教導你成為自己的「運動心理學家」,提升耐力運動的表現。希望這有助耐力運動員與教練更加廣泛地應用心理學原理與技術。實際上,耐力運動中尚未充分運用心理學的力量,而心理生物模型實務上的一大建議,就是有條不紊地付諸實踐。


    然而,正如麥特所指出,這並不意味著贏得耐力運動比賽單純是「意志力」的問題。有意識地自我調節念頭、情緒和行為,可以大幅影響耐力運動的表現,本書提到的真實案例都是很棒的佐證。但遺傳學、體能訓練和營養(例如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與咖啡因)也發揮很大的作用,正是因為這些因素對於辛勞感知有深刻的影響。潛意識的大腦也可能影響辛勞感知,我們近來也運用潛意識的視覺訊息證實這點。而如何避免部分潛意識刺激的負面影響,同時利用潛意識力量來提高耐力運動表現,勢必會是心理學應用於耐力運動的未來趨勢。


    我們目前在研究一項新型的訓練,稱作腦耐力訓練(Brain Endurance Training),結合了體能訓練與耗費腦力的練習,藉此刺激負責自我調節的大腦區域,提升對心理疲憊的抵抗力。這十分值得期待,因為心理生物模型正催生提升運動表現的創新策略,效果超過傳統上按照心血管�肌肉疲勞模型所開發的策略。


    因此,請密切關注麥特的研究。我敢肯定,本書只是初試啼聲,後續還會有一系列大獲好評的書籍,探討耐力運動員如何精進這個大有可為的領域。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