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讀村上春樹時,我們讀到的是什麼?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他是當今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日本作家
也近乎等同於本世紀初日本文學的代名詞
如何解讀他筆下繁複符號與用典架構而成的多重宇宙?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他是當今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日本作家
也近乎等同於本世紀初日本文學的代名詞
如何解讀他筆下繁複符號與用典架構而成的多重宇宙?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 宮本輝?????? 村上春樹
•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
•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
•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
▍全新系列.樹立日本文學新史觀──各界名家一致推薦
「石川???的日本時事???翻譯」版主
一頁華爾滋Kristin
戶田一康(作家、真理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副教授)
王盛弘(作家)
江淑琳(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李靜宜(作家、東美文化總編輯)
周慕姿(心理師、《作家的靈魂腳本》podcast主持人)
林廷璋(私人圖書館「櫞?文庫」館長|文藝誌《圈外》總編)
林福益(城邦媒體集團業務總經理兼書虫公司總經理)
洪維揚(「幕末.維新史」系列作者)
馬欣(作家、影評人)
張鐵志(《VERSE》創辦人暨社長)
梅用知世(「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
章蓓蕾(日本文化譯介者)
葉美瑤(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詹正德(有河書店店主、影評人)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
蔡詩萍(作家)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蔣亞妮(作家)
【按推薦人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 為什麼讀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真正創造的奇觀,不是那些幾百萬、幾千萬的銷售數字,而是不懈、不停地書寫了四十年成長奮鬥經驗,始終在少年與成人的邊境上徘徊,拒絕正式進入成人的領域,一個執迷於要勇敢、強悍活著的永遠的少年。」
「這種作品的特性就在於讀者愈是有耐心與文本周旋,愈是專注看待各種細節,會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愈高又愈深的滿足。這種作品豈不也正是解讀者最該面對最值得面對的挑戰嗎?」──楊照
從八○年代新世代的文學旗手,
到今日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公布前呼聲最高的日本作家,
村上春樹出道逾四十載,每一次小說發表都是社會大事件。
我們該如何解讀村上作品裡一貫的關懷?
──自由、疏離、多重世界
如何解讀村上?《約束的場所》中,村上以奧姆真理教教徒擺脫社會後又對教團交出自由的過程,探討人如何對待自由;〈電視人〉突然造訪家中戳破生活表象的奇妙小人,呈現了小說中人對莫名其妙世界的被動接納與疏離無感;《1Q84》中看得見兩個月亮的「1Q84」世界,以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裡「我」搭乘巨大電梯前往的地底異境,皆是以虛實交錯並存的手法來彰顯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人與自由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多重世界的拼貼」──村上的作品往往都能以這三個核心元素歸納剖析,由此三元素也能發覺他的作品與傳統日本文學對「物之哀」的追求大異其趣。
──大量符號架構的互文叢林
取代「物之哀」的,是大量出現的異國風情符號──物品名稱、爵士樂手名字、服裝品牌,為村上筆下角色搭造了具備疏離感與消除時間感的故事舞台。而符號乘載的巨大意義,又豐厚了其小說的景深,形成村上作品獨有的巨大互文結構。於是閱讀村上成為一種該如何見樹又見林的反覆咀嚼,藉由拆解埋藏於小說裡的各種符號,我們才得以解讀村上春樹對社會與歷史的深層哲思,真正使小說閱讀作為一種人間經驗。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經典十人書單
01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
02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
03 小說裡的人性羅生門:楊照談芥川龍之介
04 壯美的餘生:楊照談川端康成
05 走在人生的懸崖邊上:楊照談太宰治
06 追求終極青春:楊照談三島由紀夫
07 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
08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
09 最親近的陌生人:楊照談宮本輝
10 以愛與責任重建世界:楊照談村上春樹
日本在台殖民距今已落幕超過半世紀,
為何至今這個國家仍宛若幽靈,潛伏於台灣的集體意識?
面對這個孕育絕美文化,卻又曾發動殘酷戰爭的民族,
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重思「日本是什麼」,並再次量度與其緊密而矛盾的關係?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共分十冊,一冊讀一位經典日本作家,
進而綜觀百年日本文化。
作家楊照回歸年少原點,融貫逾四十年的學養思索與東西閱歷,
剖析經典十人,以其作品為核心,找到作家畢生主體關懷,
試圖瞭望日本難解的全貌,也映照今日的台灣文學風景。
「從十五歲因閱讀《山之音》而有了認真學習日文、深入日本文學的動機開始,超過四十年時間浸淫其間,得此十冊套書,藉以作為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到超越殖民,多元建構自身文化的一段歷史見證。」──楊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