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掉了(博客來獨家作者限量親簽版)

掉了(博客來獨家作者限量親簽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0952813
李慢
信誼基金出版社
2023年4月01日
100.00  元
HK$ 100  






叢書系列:信誼幼兒文學獎
  • 規格:精裝 / 40頁 / 19 x 26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3歲~8歲
    信誼幼兒文學獎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生活教育












    ★博客來獨家作者限量親簽版★



    「東西呢?」「嗯?……掉了!」

    令小學生爸媽一秒抓狂的成長問題!

    你家也有少根筋的糊塗蛋寶貝嗎?



      小佑去上學,常常掉東掉西,

      襪子、帽子、水壺、橡皮擦……通通都掉過,

      迷糊脫線的個性,令媽媽超傷腦筋呀!

      有一天放學,小佑衝進家門,大喊:「媽媽!掉了!」

      什麼!?「媽媽」也會掉了?



      小學生「掉了」的爆笑成長記事

      孩子看了超有共鳴,爸媽扶額超有共感!


      超真實描繪小學生的迷糊日常,從各種掉東西的片段,巧妙轉入「成長」變化中的掉了,把孩子純真的糊塗個性,以及驚喜自我長大的心情,發揮得生動淋漓,十足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讓有此症頭的孩子,看了也想大喊:「這不就是我嘛!」



      孩子迷糊,說不頭痛傷腦筋是假的,這本書也讓家有迷糊蛋的爸媽,找到同溫層知音,陪你在育兒路上不孤單!原來你家孩子有的狀況,我家寶貝也有,在忍不住抓狂想當吼爸吼媽,挑起親子大戰時,試著笑看接納孩子的小缺點,轉念用不說教的正向力,一同接招孩子成長的大小問題。



    得獎紀錄



      ★第三十四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佳作



    評審的話



      孩子迷糊個性的純真表現? ?

      文�張鑑如(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掉了》是一本貼近孩子生活經驗的圖畫書,文字淺白、內容有趣。主角是個迷糊的小男孩小佑,他每天回到家總會被媽媽發現掉了什麼東西,襪子、帽子、水壺、橡皮擦等,全都掉過。讀到此,小朋友和爸媽可能會不禁莞爾,「這不是在說我嗎?」、「我家小寶貝就是這樣!」,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本書令人驚喜的情節在後半段。一天小佑放學回家,還沒進門就大喊:「媽媽!掉了!」讀者們一定和小佑媽媽一樣疑惑,心想:「什麼又掉了?」沒想到,小佑睜大雙眼,興奮的指著自己牙齒的缺口說:「我的牙齒掉了!」原來是小佑換乳牙,長大了!媽媽幫小佑在第一顆乳牙上寫了「1」,展現媽媽對孩子成長的喜悅。然而故事尚未結束,「咦,我的書包呢?」,又回到了迷糊小佑的故事主軸。



      孩子的注意力短暫,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且孩子有不同的特質,難免迷糊。這本書以多層次的手法,呈現中文的趣味性,以及孩子迷糊但又純真可愛的一面。故事生活化,自然不說教,圖像有張力,是一本親切的好作品。





      引發孩子共鳴的生活經驗 ?

      文�何耘之(資深圖畫書創作者)


      以生活故事類的圖畫書而言,《掉了》無論在主題的選擇、文字的敘述、圖像的呈現,都是一個容易令兒童理解的好作品,相當貼近低年級兒童,把這年齡層孩子迷糊的個性,用多重檢視的角度表現得很有趣。



      作者是一位會說故事的創作者,將親子之間的平凡日常,串聯結構成一個生動有趣的作品,其中幾個巧妙的圖文銜接,例如從襪子、帽子等物品的掉了,到孩子大喊媽媽掉了,延伸及拓展「掉了」的雙關語詞空間。人物造型、臉部表情描繪極具生命力,尤其作品後段,畫面處理得相當有張力,結尾依舊回應有東西掉了的餘韻,給予讀者會心一笑的感受。



      *適讀年齡:3-8歲

      *有注音


     









    珍貴的孩子童言與成長軌跡? ?

    李慢




      在某次吃飯的家庭對話中,先生說著同事要「調走」的話題,一旁的兒子邊吃邊瞪大眼睛說:「那是用吊車嗎?你的同事是要被吊車吊走嗎?」腦中似乎還出現了畫面而興奮莫名。孩子還小的時候,常常會有這種對於語言誤解而產生的對話,每次都覺得好呆、好好笑。當孩子漸漸長大,懂得更多事情後,這樣的對話可能會越來越少,因此,我總是很珍惜看待這個階段的童言童語。



      回想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年,生活是在一團混亂中前行,直到他開始上學後,才有「生活的天秤稍微平衡」的感覺。我們開始可以聊學校及生活的事,從他聽我們說、到我們聽他說;他開始從學校帶東西回來,也會在學校弄丟東西,我們和他都在體驗這個新階段的各種事情。這個「掉東西」的故事軸心,可以算是這個成長階段的經典,每個家長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當發現回家的小孩身上某個東西莫名其妙消失時,就算你像偵探一般的訪查探問,也只會得到孩子抓著頭、一臉茫然的回應。



      這個故事大約就是從生活中的各種片段慢慢拼湊起來的。那個天生少根筋、總是掉東西的小孩慢慢成形,他每天回家與媽媽對話的開頭都是從「掉了」開始,當日復一日重複弄丟身邊的各種物品後,有一天,他終於「掉了」一個連自己都大吃一驚的東西……



      想好故事後,我的腦中有個雛形,想在紙上表現充滿筆觸的感覺,有點雜亂、有點樸拙,希望那些從熟悉的家庭日常所擷取的片段,可以用這樣的手法呈現出來,故事能讓人覺得有趣、有溫度與共鳴,讓讀這本書的大人和小孩,都能有個親切、開心的時光。

    ?




    其 他 著 作
    1. 玩轉成語課:許願魔盒
    2. 玩轉寫作課:導讀臺灣
    3. 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