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建制民族誌:使人們發聲的社會學

建制民族誌:使人們發聲的社會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326874
桃樂絲.史密斯
廖珮如
巨流圖書公司
2023年3月27日
167.00  元
HK$ 150.3  






ISBN:9789577326874
  • 叢書系列:社會學概論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社會學概論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社會與心理類 > 社會與社工 > 社會學











    本書是社會學、民族誌和性別研究課程重要的基礎教材

    由著名的社會學家桃樂絲.史密斯(Dorothy E. Smith)所著



      著名的社會學家桃樂絲.史密斯(Dorothy E. Smith)在本書擘畫嶄新的研究探問取徑,以生活世界的日常經驗為鏡頭,檢視治理人們日常生活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發揚女性主義關懷受宰制者的精神,創建一套涵納人們尋常經驗的社會學。這套讓人們得以發聲的社會學研究取徑,超越傳統上研究者觀察特定人群時,不帶情感的觀點,讓人們成為他們日常世界的專家,與研究者反覆不斷對話,形成檢視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視角。



      本書共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北美第二波婦女運動的歷史脈絡,打下建制民族誌的地基,宣示它做為社會學取徑的獨特之處。



      第二部分,從語言的動態功能,構思建制民族誌的社會存有論。



      第三部分,透過各式各樣的建制民族誌案例,說明建制民族誌的構思。



    ?


     





    推薦序 Dorothy E. Smith 的書寫三部曲/王增勇

    導讀序 繪製權力地圖,分析治理關係/游美惠

    譯者序 獻給在建制內微小抵抗建制的人們/廖珮如

    前 言



    第一部分 為人們產製一門社會學

    第1章 女性立足點:肉身認知(Embodied Knowing) 與治理關係(ruling relations)之對比

    女性立足點與治理關係

    性別與治理關係的歷史軌跡

    註釋



    第2章 認識社會(the social):另類構想

    重組客體性(Objectivity)的社會關係

    建制民族誌是什麼?列舉幾項對比

    經驗與民族誌問題意識

    結論

    註釋



    第二部分 社會(the Social)的存有論

    第3章 為建制民族誌構思一套存有論

    社會(the social)的存有論

    建制、語言和文本

    結論

    註釋



    第4章 協作主體性之用的語言

    重構具有社會性的語言

    經驗疆域和文本本位的疆域

    結論

    註釋



    第三部分 能透過民族誌探究的建制

    第5章 文本、文本-讀者對話:與建制論述 115

    文本-讀者對話

    建制論述的文本-讀者對話

    文本的建制協作者(coordinator)功用

    結論

    註釋



    第6章 以經驗為對話和資料之用

    以經驗為對話之用:問題

    將經驗視為對話的另一種詮釋

    經驗、語言、和社會編派

    資料對話(The Data Dialogues)

    結論

    註釋



    第7章 工作知識

    有關大學成績和評分方式的工作知識:一份迷你民族誌

    做為建制民族誌研究資料的工作知識

    工作知識

    建制擷取的問題

    組裝與描繪工作知識

    結論

    註釋



    第8章 文本群與建制

    文本協作常民工作的方式

    結論

    註釋



    第9章 權力、語言與建制

    製造建制現實

    規制框架

    結論

    註釋



    第四部分 結語

    第10章 已走過的路和未來可走的路

    我們已走過的路

    拓展

    建制民族誌的集體研究

    註釋



    詞彙表

    參考文獻

    索引



    ?





    推薦序



    Dorothy E. Smith 的書寫三部曲

    王增勇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這本書的出版正是時候,因為Dorothy E. Smith在2022年6月3日過世,這本書的中譯本正好紀念她為社會科學開創新局,提供弱勢者發聲的立足點。



      每當Dorothy E. Smith提到這本書,常常笑稱這本書是她第一本用「書」的格式寫成的書,因為她之前的書都是短篇文章集結而成。Dorothy一生著作等身,建制民族誌是她跟她的學生們多年來一起發展而成。這本書於2005年出版時,此時建制民族誌已逐漸形成社群並被學術界肯定,這代表著這本書是她第一次系統性書寫建制民族誌。此時的她已經不再焦慮外界對建制民族誌的不瞭解與敵意,讓她可以更直接與自信地說明她的思考。Dorothy的學生Marjorie DeVault就對我說,「你不覺得她比以前寫的更直接嗎?」;從中,我看到Dorothy在書寫上的轉折,以前她總是要全副武裝、披槍上陣地跟主流社會學者打仗,因此每篇期刊文章裡往往因為預設反方的立場而鋪陳迂迴且用字艱澀,這也讓她的文章出了名地難懂。而這本書呈現了她在推動建制民族誌上初獲勝利的滿足與自信,因此,這本書在建制民族誌具有關鍵性的地位,是建制民族誌日臻成熟後的完整論述。



      就在Dorothy E. Smith過世前一個月,她與她已逝的摯友Alison Griffith合著的Simply 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正式出版,在新書發表會上,96歲的Dorothy說「我們寫這本書是為了好玩!(for fun)」。這本書用非常平易近人的文字書寫,就像是媽媽在教小孩子般,這又是另一種寫書的境界——返璞歸真。



      就在我讚嘆Dorothy高齡96歲還在出書之際,時常與她搭檔開設建制民族誌工作坊的Susan Turner告訴我,Dorothy本來六月要回多倫多跟她討論一本新書建制民族誌與社會變革的構想,Susan問我是否願意接手Dorothy,跟她一起完成這本書。我從讚嘆變成驚訝,原來這位老太太還有新書在醞釀中……。從勇敢挑戰男性社會學者的勇猛犀利,到社群成形且初有成果的平靜淡定,再到為了樂趣而書寫的單純,Dorothy E. Smith的書寫歷程至此已成為傳奇。



      翻譯Dorothy的書是我一直不敢嘗試的事,因為她的書寫中理論含量太高,我沒把握翻得好。當2016年我們申請科技部經典研讀班計畫,閱讀的就是這本書,外文系出身的珮如甫回國,充滿著新科博士的熱血,當下就決定要翻譯這本書。要謝謝她願意花時間讓這本書可以如此流暢易讀的中文面世,相信很多中文讀者可以藉由這本書進入Dorothy E. Smith窮盡一生所開創出的另類社會學。



    導讀



    繪製權力地圖,分析治理關係

    游美惠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先前,我曾經為王增勇、梁莉芳(2020)編輯的專書《為何建制民族誌如此強大?:解碼日常生活的權力遊戲》寫過一篇推薦序,其中提到:我在高師大性別教育博士學位學程開授的必修課「性別研究方法論」,均會安排幾週課程和學生一起研討建制民族誌的文獻,我常跟學生說,即使不採用建制民族誌的研究取向來做研究,認識建制民族誌的理論內涵和方法論之主張,能讓自己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更為加強。這樣的看法,一直持續至今未曾改變。我深切明瞭,要看見與洞悉社會建制權力的運作,不是那麼簡單;但Dorothy Smith創立的建制民族誌就有這個威力,讓探究者可以將特定社會現象與生命經驗連結到社會建制、論述與意識形態的運作,而剖析其中的權力運作模式,繪製呈現出治理關係的知識地圖。



      這一本經典著作《建制民族誌》經過廖珮如的精心翻譯,終於出版面世,令人雀躍,不僅讓有心深入了解建制民族誌的研究者有機會透過閱讀Dorothy Smith的原典中譯本更仔細鑽研其精闢的論見,同時也可以藉此構思更多有意義的研究問題進行探討。建制民族誌的魅力與威力在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到斷裂經驗而興起研究的念頭,而後層層剖析個人在組織之中,如何從事各種勞動,完成既定的工作編派與任務,而無法逃脫於建制秩序。



      在研究之中,一方面可以挖掘論述如何吞噬工作者的不同觀點、視野、特殊性與主體經驗,但另一方面又可以發現,即使在建制的強力治理之中仍能發掘出工作者個體的能動性展現。



      我個人認為,或許可以用「掌握文本,洞悉權力;描繪建制,使人們發聲」,粗略描述出建制民族誌的精髓。Dorothy Smith指出:文本編派了人們的意識,當人們閱讀或書寫文本時,會不自主地進入文本所設定的思維,建構了特定看待事情的方法,然後在建制之中照章行事,建制化的權力因此就更能發揮極大的作用,讓支配現況持續被維持著。不同於其他的質性研究取向將文本本身視為分析的實證材料,建制民族誌的探究者更關注文本如何連結個人的活動與建制,這是建制民族誌分析強調的重點,深具啟發性。



      作為一個社會學者,我們常常都是從人們的困擾經驗出發來進行探究,我們強調研究要發揮「社會學的想像力」,要擺脫個人主義式的思考方式,將問題之定位從個人的困擾提升到公共議題的層次,讓人們的知識與理解超越他們的日常生活,進而才能帶來改變的可能。建制民族誌主張研究要從常民的日常生活斷裂經驗出發,看見與探究「工作」的細節(包含工作知識與工作流程),對協調人們行動的社會關係進行解碼,揭露不平等之所來由,進而找到改變現狀的關鍵,促成改變。這是非常具有激勵效果的!



      女性主義研究者主張要透過研究來改變不平等的現狀,但要剖析性別關係透過體制多環節、多面貌而幽微治理的模式並不容易,臺灣在地女性主義知識的建構,建制民族誌的性別研究成果猶待開展,期許本書內涵的豐厚底蘊能被更多研究者賞識。希望讀者能透過讀書會、研究所課堂的討論等方式,挖掘深探Dorothy Smith在本書發展出的精闢見解,而後轉化成養分,讓研究有更精進的開展。



      要能掌握建制民族誌的論點並將之應用在經驗研究上並不容易,其學習的入門門檻的確太高。過去幾年我在教學現場的觀察,初學者都感到很難掌握建制民族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學生普遍敬而遠之,要領略建制民族誌之奧妙,實在不容易。我知道本書的譯者廖珮如,可以把深奧的建制民族誌講得很好,而今她更花費許多心力,字斟句酌把《建制民族誌》這本書中譯完成,貢獻厥偉,希望能嘉惠學界更多的同好夥伴,也希望莘莘學子能受此中譯版書籍的啟發,生產出可觀的研究成果。



    譯者序



    獻給在建制內微小抵抗建制的人們

    廖珮如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初次接觸Dorothy Smith的理論思想是在念性別研究碩士班時,對Dorothy Smith的學術思想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女性立足點(womens standpoint),那時對於建制民族誌沒有太大鑽研,主要擷取的是立足點理論與女性主義知識生產的方法。及至回臺任教後,因緣際會下倉促擔任了Dorothy Smith訪臺時一場工作坊的即席翻譯,這次工作坊開展我與臺灣建制民族誌社群的連結,也成為我從一位文學本科生進入臺灣社科學術場域的契機。很感謝中山大學唐文慧教授在我結束第一份專案教職後,詢問我願不願意試著翻譯這本書,也感謝政治大學王增勇教授後續組了建制民族誌的經典閱讀讀書會,讓我有機會與臺灣建制民族誌社群的學者前輩交流,對於後續的翻譯帶來明顯的助益。



      對於十年前初入高等教育機構服務的我來說,學術翻譯是一項甜蜜的負荷。甜蜜的部分僅僅來自我對翻譯的熱愛,苦痛的部分則是學術翻譯在當前高教體系中,缺乏評鑑或升等上的學術價值。曠日費時地穿梭於文本字句之間,無法讓新進學人成為具有學術發表能力的「好學者」(aka 於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篇數),稍一不慎便可能成為新進學人限期升等的障礙。翻譯這本書的十年間,不免俗也循著學術規則申請科技部計畫補助。一邊微小抵抗著新自由主義高教體系的建制治理,一邊仍擺脫不了發表論文、申請計畫好通過升等評鑑的建制規制框架。



      我在翻譯過程中,透過建制民族誌的視角,看見自己身處的學術建制。在我進入職場時,高教的建制已相當強調發表I級期刊論文、論文的IF、產學合作案金額等等客觀化數據。為了達成這樣的客觀化評量指標,臺灣學者需要花費較多心力從事研究,以英語進行發表。那麼,學術研究經費取之於臺灣社會,又如何反映人民生活的真實樣貌、將研究結果貢獻於社會?這是我在高教的建制中經歷的其中一層經驗斷裂(experiential disjunctures)。



      還有一層斷裂來自於西方學術理論背後的哲學思想和宇宙觀,未必能全然套用於臺灣社會。來自北美第二波婦女運動的女性主義社會學家所撰寫的一本理論書籍,其思想緣起與文字蘊含的北美社會文化,自然難以在中文化過程中如實傳遞。Smith深受馬克思影響(不是「馬克思主義」喔!),因而不厭其煩強調建制民族誌的研究提問和探問路徑,須源於人民的尋常生活之中,研究者不應完全沉浸於文本領域,考察與生產靜態的文本。翻譯所做的事情本身即是在文本領域反覆推敲原文語句,將之對應到中文語境,選擇能夠傳達原文意義的詞語。翻譯一本經典的理論書籍,不只是翻譯文字,也在於縫合文化與文化之間的隙縫。較為批判地來看學術經典的翻譯,我們該如何透過翻譯,將文化和語境的差異,呈現給讀者,才能符合Smith所倡議的女性主義精神呢?什麼樣的學術翻譯與知識轉譯,才能夠符合女性主義知識生產的方法,而不至於賦予授課教師過多的詮釋權力呢?或許將是我們需要努力一生的目標。



      我試著在翻譯過程中,不要創造艱難、人們不常用的詞彙,盡可能讓詞彙和語句平凡尋常,這也來自於另一股支撐我完成翻譯的力量。這十年間,我以一個非助人工作本科的身分,有幸到社工實務場域跟社工一起工作,有機會接觸到在性別暴力防治體制中接受服務的個案。我時常對一起工作的工作者講授建制民族誌的概念,透過理論的視角帶領工作者看見自己所處建制的權力地圖?工作者為何有那些感受?個案又為何會在接受服務的過程產生某些情緒?我看到建制民族誌對第一線工作者整理實務經驗時大有助益,促使我更加堅信這本翻譯書籍不是只為學術研究者所翻譯。



      我期待第一線工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能透過閱讀本書,理解第一線工作者即是他們日常工作的專家,他們不需對所謂的專家學者卑躬屈膝,他們可以為自己和自己的個案發聲。我期待這本書能為第一線辛勤工作的人們帶來一些貢獻,Dorothy Smith的女性主義精神不僅僅是討論性別平等,Dorothy Smith的女性主義精神賦權予所有在建制中工作、「被工作」的人們,Dorothy Smith的女性主義精神肯認被客體化的主體經驗,聽見多元而真實的人們的聲音。



      唯有改變信仰權威力量的結構,方能為自己與個案賦權。



      獻給在建制內微小抵抗建制的人們,以及讓我學習到許多實務知識的工作者,謝謝你們。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