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失聲畫眉

失聲畫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43380
凌煙
玉山社
2022年12月19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2943380
  • 叢書系列:玉山社.其他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玉山社.其他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臺灣第一部獲百萬小說文學獎的女同志文學作品經典再現



      一心嚮往歌仔戲甚至不惜離家出走的慕雲,在隨光明少女歌劇團東奔西走的日子裡,見證了功利社會的殘酷面,也因人情世故而被迫早熟……。



      涉世未深的她,隨野台戲班嚐盡風霜雨露,看盡台上台下一幕幕演不完的戲;在感嘆傳統藝術為求生存而淪喪之際,少女也因畸形的現實幻滅而成長。



      凌煙以細膩的洞察力加上戲班生活的親身經驗,在《失聲畫眉》與《扮裝畫眉》中深刻地描寫出平凡小人物的生活百景,以及戲班女演員們因朝夕相濡以沫,進而產生的同志情結。同時反映出臺灣七○年代,純樸的民俗文化遭受拜金主義與物慾摧殘的沉淪過程。



      《竹雞與阿秋》則以第一人稱的筆法為筆下角色賦予溫度,讓在社會底層為了生存而做出各種努力的小人物,因純真的情感而展露出強韌的生命力。此外,主角居住的高雄紅毛港與哈瑪星,以及竹雞的家鄉雲林臺西等本土背景,也增添不少在地情懷。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部獲得百萬小說文學獎的女同志文學作品,以歌仔戲班的親身經歷,為傳統藝術發聲;並以細膩且不失溫度的筆法,描寫臺灣社會平凡小人物的生活百景。



      ●以親身經歷,描寫臺灣七○年代歌仔戲野台戲班漂浪生活樣貌。

      ●透過直率且細膩的筆法,描寫女同志�跨性別族群的情慾世界。

      ●從各種視角切進,父權社會之下女性堅韌的自主意識。



    真情推薦



      王鈺婷�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長

      李屏瑤�作家

      施如芳�劇作家,臺大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張亦絢�小說家

      曾秀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口碑好評



      1990年凌煙以《失聲畫眉》,憑藉才情打造時代巨輪下的歌仔戲台,承載多元性別的想像。從《扮裝畫眉》到《竹雞與阿秋》,凌煙誠摯面對文化與生命的態度,孵育出鄉土視野,將帶給新世紀讀者不同凡響的女同志性別風景。──王鈺婷(清大台文所教授兼所長)



      寫野台戲班失聲的「離離落落」,寫後台人生輪迴似的「相欠債」,凌煙終究不是離了班不回頭的慕雲,17年後她再次扮裝,以更徹底的台語文牽掛其他人的後來,畫眉的音聲執迷而熾烈,叫我懂了何以歌仔戲再不濟,總也走不到曲終人散。──施如芳(劇作家,臺大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出版於1990年的《失聲畫眉》,在台灣的性別研究或同志運動都尚在摸索階段之時,就以細膩與全面的描寫,令多對女同肖像得以現身問世,並催生了史詩級的台灣電影「失聲畫眉」,與諸多後續研究。在文學與酷兒史上,凌煙超越其時代的貢獻,可說具有難以抹滅的價值。我深深感謝玉山社此次的出版計畫,並誠摯推薦這套值得珍藏的三部曲。──張亦絢�小說家

    ?


     





    推薦序



    鄉土的前衛之聲:

    凌煙筆下的(女)同志�跨性別文學經典

    曾秀萍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欣聞絕版許久的凌煙經典三書要重新上市,作為和凌煙以書相識、以茶相會,以論文相知相惜,還去過她家大宅院叨擾過數回合的我,不禁為她、更為台灣的文學界,尤其是同志文學領域感到高興。



      多年來上課,我總會提到凌煙的第一本、也是全台灣第一部百萬小說獎作品《失聲畫眉》(1990);也總會想起比《失聲畫眉》還早出版的同志經典《孽子》(1983),至今仍被不斷閱讀傳頌著,但《失聲畫眉》卻已幾乎被遺忘。邱貴芬教授曾獨具慧眼的指出《失聲畫眉》挑戰了許多禁忌,在看似最傳統的戲班中,置入了反抗父權異性戀意識形態的女同情慾,以女性觀點對當代的國族、鄉土論述提出批判,卻也因為諸多原因而受到壓抑。所謂經典、典律的形成,無非是由代代相傳的文學史、評論、教學所建構,而在紀大偉《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將《失聲畫眉》寫入文學史之前,我認為凌煙的三本同志�跨性別重要著作,無疑是被低估了。藉由文學史的書寫,加上這三本書的重新出版,我們得以重新檢視凌煙寫作的重要性與時代意義,與被遺忘的歷史記憶與本土酷兒身影。



      目前的台灣同志論述大多以解嚴作為分界,我認為台灣雖在1987年解嚴,但當時社會上對於同志並不友善,甚至是相當恐同、也避諱談「性」的,許多「恐同」、「忌性」的事情在20世紀前後層出不窮;2018年同志公投的挫敗,都在在證明了台灣雖然有進步,卻非想像中的友善,其實到處都可能藏有歧視。而凌煙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打破歧視之門,為了同志�跨性別發聲,帶我們看到黑暗裡的掙扎與光亮,試圖刻畫鄉土底層人物與同志、跨性別的身影,讓我們看到他們的愛與掙扎。



      凌煙的《失聲畫眉》是台灣第一部鄉土女同志小說,描寫沒落的歌仔戲班文化,以及戲班中的女同志戀情。這本書當年曾熱賣好幾版、數十刷,1992年更被江浪導演改編為同名電影上映。但不論原著或電影,在1990年代初期出現時,一方面引發不少爭議,另一方面卻也在多年後幾乎被遺忘,頗有生不逢時之嘆。我認為這種多重失聲的困境不只跟作品中的同志有關,更與女性處境、台灣鄉土的沒落與台灣的國際處境、地緣政治相關。換言之,鄉土女同志在性別、性傾向、地域、階級上的多重弱勢處境,與台灣的鄉土、國族、國際政治交織,構成了《失聲畫眉》這部作品在1990年代的命運。



      若我們重新檢視《失聲畫眉》的小說與電影,其中蘊含了可貴的鄉土酷兒精神與對家國的批判。在《失聲畫眉》之前,並非沒有女同志小說,但其刻畫女同志的愛慾方式多較為含蓄,而《失聲畫眉》種種不含蓄的女女情慾書寫方式,引發了本土社會極大的恐慌,那是在台灣同運蓬勃發展之前,也是在《鱷魚手記》(1994)之前、在陳雪的《惡女書》(1995)發表之前。《失聲畫眉》以寫實手法、前衛的精神,揭開台灣社會與戲班文化當時還無法言說的秘密,表現了女同志的性主體、能動性,破除女同性戀「有愛無性」等去性化的迷思,同時也批判了主流社會所崇尚的陽具中心主義。



      《失聲畫眉》如此凸顯鄉土女同志的存在,一方面挑動了主流社會敏感的神經,另一方面也牽動了本土人士對於台灣鄉土�國族的隱形焦慮──亦即「逝去的鄉土」與「消失的國家」之雙重焦慮。歌仔戲文化雖不如過去的黃金時代,但在台灣意識興起、本土化的過程中,取得代表台灣文化的象徵地位。因而,「歌仔戲─鄉土─台灣國族」變成了一連串「想像共同體」的修辭與連結。只是在當時的思維中,同志並不被包括在這個「想像共同體」之中,因此,《失聲畫眉》(女)同志的再現,就變成鄉土式微、台灣國族焦慮下的代罪羔羊,引發「『本土性』政治」與「本土『性政治』」的交鋒。而在這樣的脈絡中,鄉土底層女同志也當年雖試圖發聲�現身,卻也被再次壓抑而失聲、被遺忘。因而重新挖掘《失聲畫眉》中的鄉土女同志如何被抹除的形跡結構是重要的,此次玉山社能重新出版凌煙著作的魄力,讓我們能夠重新審視這段歷史,還給這部早期女同志作品一個應有的定位,並讓它與更多讀者相遇、參與,再創新的文化花火。



      而凌煙榮獲2007年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的《竹雞與阿秋》與隔年出版的《扮裝畫眉》誕生於台灣同志平權運動已如火如荼之際,但這兩本小說以戲臺上和生活中的扮裝介入鄉土敘事,不僅延續了《失聲畫眉》的寫作風格,在鄉土文學中獨樹一格,亦迥異於以都會場景所開展的酷兒小說,提供了不同的南部觀點與底層觀照。



      《竹雞與阿秋》以扮裝來展演從性別到情欲的流動,並演繹出另類的「男性啟蒙」。而兩部小說都經由戲班演出的生活形態、及異鄉人對家�鄉的追憶和現下生活的互動與省思,小說置疑了「戲班�旅館�家�鄉」相互間的定義,也打破了城�鄉、海�陸、進步�落後等空間上和時間上的二元對立,時空界線的突破和性別情欲的流動相互呼應,開展鄉土想像更多元豐富的可能性。



      而在肯定鄉土酷兒的多樣性與異質性之際,凌煙小說並未浪漫化同志、跨性別底層人物的越界行動,而是正視他們在現實條件與物質基礎上的差異和困境,其對鄉土酷兒的深層挖掘,同時拓展了鄉土小說與酷兒文學的新視野,值得新時代的讀者細細咀嚼其性別與階級的反思,以及人物間深厚的情意�情義。



    自序



    女人們的江湖




      自26歲青春芳華之際,以《失聲畫眉》獲得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以來,人生倥傯,韶光飛逝,倏忽竟已將至耳順之齡,回顧自己此生境遇,所吃的苦頭,承受的磨難,多半來自自己任性叛逆的抉擇,卻也無怨無悔,因為走過的路都是經驗,受過的苦難都是創作的養分,從一塊隨波逐流的普通鵝卵石,經過歲月的打磨,也能泛出光滑溫潤的質感。



      當初擔任《失聲畫眉》決選評審的施淑女老師,評語認為《失聲畫眉》這部十萬字小說就像一幅「樸拙真實的年畫」,我很清楚作品之所以得獎,是因為特殊題材與作者親身經歷的真實性,對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女孩而言,自知腹笥甚窘,內心難免惴惴不安,索性選擇與不被看好的愛人結婚生子,為愛犧牲一切,整整十七年沒有文學創作,直到2007年以《竹雞與阿秋》獲得高雄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2008年以《失聲畫眉》的續集《扮裝畫眉》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算是復出文壇,卻仍以相夫教子為生活重心,後來幫媳婦做月子時無心插柳,連續出版了三本飲食文學書,以料理說人生故事,記錄逐漸失傳的鄉土古早味。



      老輩人常掛在嘴上說的一句話「落土時八字命」,年輕的時候難免狂妄,覺得只要努力去追求終能達到目標,人生四季進入秋冬,滿眼盡是蕭索,才發現一路走來並未照著自己原先的規劃,而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偏離到上天早已安排好的路徑,我想那就是所謂的天命。我從小就對野台戲班著迷,立志要去當歌仔戲小生,高工畢業便離家出走跟隨戲班流浪,才半年就戲子夢碎。從小愛看小說,總被大人叨唸「看兮小說仔無路用」,卻一生靠文學安身立命,如果不是戲班那半年的經歷,我於文學界應該只是過客。



      我的個性很俠女,很雞婆,愛管閒事,無法過那種單純讀書寫作的生活,我喜歡在江湖走闖,結交許多好友,說風是風,說雨是雨的去做我想做的事,用生命經歷去創作。如同《扮裝畫眉》裡的豆油哥,不忍女友受家人責難,親自幫她找對象,把她托付給一個可靠的男人,獨自承受與女友離別的痛苦;如《竹雞與阿秋》裡的妓女阿秋,不只替流落他鄉的竹雞收屍,還一輩子信守幫她匯錢回老家的承諾,就算只是身份卑微的小人物,也有高貴的情操,這就是我筆下女人們的江湖,有情有義的世界,希望大家會喜歡。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