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入侵編輯臺: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

入侵編輯臺: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76996
簡余晏
前衛
2023年5月03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7076996
  • 叢書系列:新國民文庫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國民文庫


  • 人文社科 > 國際關係/外交 > 兩岸與國際局勢











    |臺灣第一本,來自媒體現場的中國威權觀察紀錄|



      當臺灣藝人拚命道歉.揮舞五星旗

      當五毛小粉紅奔波一個又一個網路戰場

      在解放軍登陸前,臺灣已面臨無所不在的混合戰-

      從認知開始,動搖國本!



      本書大方向為探討的威權政體如何對民主政體發生影響,亦即是不是會出現「威權國際擴散」(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authoritarianism),當烏俄戰爭已然發生,面對大國競逐夾縫中的臺灣,其實,早已面臨中國威權之擴散。



      本書試圖略述民主與威權兩政體近年來的制度及歷史資料的研析,以及威權及民主國家這些年來新聞自由的變化,威權政體似乎已從政治、經濟建立一個依賴結構,從而影響民主自由的鄰國。另一方面,類似上個世紀的民主輸出,威權國家是否仿效當時的民主強國利用經濟力量要求威權國家民主化改革的模式,透過經濟力量影響民主鄰國認同威權,透過政、商以及國族認同者,找到民主國家在地的企業、政黨、新聞界等成為威權力量的在地協力者,影響民主政府及媒體企業,達到對新聞自由的干預?



      特別的是,從一般民眾最易被影響之媒體出發。作者的訪談對象皆為媒體界從業人士,由於筆者本身長期從事媒體工作,儘管在資料呈現上是以訪談的方式,但實際交往的過程中偏向以同為媒體人之間相互就特定議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臺灣當前現況的對話性質。換句話說,在蒐集訪談資料的過程中,並非單純以研究者、受訪的身分進行,更多是以同屬媒體圈的同業人士做對話來操作,比起單純的訪談,透過同屬一個社群的角色扮演,可以從中得到較為深層、一般不外顯的真實資訊。



      民主國家具有多元開放的特質,但是,民主國家的新聞自由會不會因為他國威權滲透,反而成為穿透點?威權政體一向視媒體為「宣傳工具」,威權政體透過媒體滲透,進一步影響民主國家的新聞自由?



      本書以臺灣為主體場域,以綜合戰的媒介領域及新科技社群網路為觀察變項, 探討臺灣遭受威權國家(中國)的侵蝕滲透情況。具體來說,係結合認知作戰的理論觀點,以及媒體如何被外來力量影響的幾種有效途徑,探究臺灣的媒體自由情況,以理解威權滲透到臺灣新聞界程度為何,並提出防衛手段。



    誠心推薦文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 李酉潭

      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傳播學苑第九暨第十任院長 林元輝 



    震撼推薦



      日本資深媒體人 矢板明夫

      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 沈伯洋

      資深媒體人 鄭弘儀     


     





    推薦序|臺灣民主的威脅-敵視民主的強大鄰國與在地協力者 李酉潭

    推薦序|被入侵的,豈止紅藍統媒! 林元輝

    作者序|捍衛臺灣新聞自由,即是捍衛民主 簡余晏

    ?

    前言 扭曲的新聞自由

    一、從香港媒介的寒冬談起

    二、民主VS非民主的前哨戰

    ?

    第一章 輸出「中國價值」的大國崛起

    一、中國威權如何影響世界

    COLUMN 從「臉書帝吧」看紅色入侵

    ?

    第二章? 已開打的混合戰

    一、網軍進攻中

    二、YOU ARE WHAT YOU SEE

    三、定義「新聞自由」

    PLUS資深媒體人訪談紀錄摘要1

    ?

    第三章 撼動世界的「中國因素」

    一、回歸的俄羅斯與崛起的中國

    二、大撒幣下的媒體都姓黨?

    三、六一三九八部隊

    PLUS資深媒體人訪談紀錄摘要2

    ?

    第四章 臺灣媒體自由的挑戰

    一、從三中集團看起

    二、媒體成為傳聲筒?

    三、以商逼政的現實

    四、不再報導法輪功的媒體人

    五、小粉紅趕往戰場中

    六、從國產疫苗論戰談起

    COLUMN 來自北約的真實之聲

    ?

    第五章 臺灣需要自己的塔林手冊

    一、來自中國的滲透

    二、臺灣,民主世界的金絲雀

    三、維護新聞自由

    COLUMN 入侵臺灣的「疑美論」資訊戰

    ?

    第六章 給下一輪民主漲潮的備忘錄

    一、立法保障

    二、抵抗假新聞

    三、鞏固臺灣的民主社會

    ?

    結語

    參考文獻





    推薦序



    被入侵的,豈止紅藍統媒!




      簡余晏是政大新聞系低我十四屆的學妹,也是南投縣同鄉。她生在草屯,長在臺北,草屯簡是大姓。早年南投全縣只有埔里、竹山兩所高中,縣內有志子弟都外出升學,近取臺中、彰化,遠赴臺北。她小學就在臺北念,可見大姓家世底氣。



      同系同鄉,前無過從,不具實質意義。開始留意她,是忝任政大新聞系在職專班入學口試委員,閱其履歷,知曾任職《聯合晚報》主跑民進黨新聞。我出身同報系,深知其意味。



      後來她競選臺北市議員,林某平生第一筆政治獻金就捐給她,前此無意義的漸起意義。她市議員服務處歷任辦公室主任,也是我推薦新聞系後期學妹去支援和學習。



      本來以為她從政不回頭了,沒想到會回母校投考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班,而且修成正果,殊為不易。此書就是博士論文改製付梓。



      我忝任其論文計畫與學位口試委員,求序於我,於公於私,不便推託。應允後才體會日治時代本島三大詩人之一胡殿鵬(1869-1933)受連橫(1878-1936)託為《寧南詩草》撰序,遲遲無法交稿的心境。



      容我直白以誠:其論文原計畫比較中國威權擴散如何影響臺灣,與俄羅斯威權擴散如何影響拉脫維亞,憑以論威權政體如何影響第三波民主國家。無視臺灣有數百萬人認同中國之傳統,拉脫維亞也有近三成俄裔人口,中國能影響臺灣的銳實力,於韓菲等國未必有效;同理,俄羅斯的假新聞資訊戰,對立陶宛作用就遠不如拉脫維亞。臺拉兩國與中俄的關係,不能代表第三波民主國家與威權國家的關係。臺灣與拉脫維亞各有特點,應該收進問題意識,惜付闕如。



      何況比較研究,只比拉脫維亞與臺灣就可以嗎?中俄難道沒差別不須比較?時間有限,本就不利於跨洲跨國研究;所謂比較,也不見得能建立通則,意義不大。



      原命題大而無當,難免備多力分,可見初入門研究生通病。切磋過程,我鼓勵她善用在新聞圈之見識與人脈,加以熟悉臺灣草根人情,好好研究中共如何滲透臺灣媒體與言論,就功德無量,威權政體如何影響第三波民主國家也者,期諸未來。



      余晏從善如流,所以能於有限餘時內有具體成果,殊堪欣慰。



      林某退休前承乏學術行政工作十年,看多了頂尖大學競爭資源,迷信SSCI和各種I論文的弊端。不乏特聘教授,甚至講座教授,標榜有幾十百篇I期刊論文,卻整理不出一本有系統的書,未見創發理論,也未能解決實際問題,徒啃蝕國家資源,如書海蠹蟲,無補於世。余晏此作倖免於是,可為學術解決社會問題的範例。



      瑞典哥德堡大學近期發布V-Dem(Varieties of Democracy)2022年報告,指臺灣蟬聯十年,是境外假訊息最頻繁入侵的國家。所謂境外,來源不言可喻。



      中國對臺灣,早祭「超限戰」,即以武力為後盾,無限方位施壓。禁止進口臺灣農漁產品是,策動宏都拉斯與ROC斷交也是,時時刻刻認知作戰更是。戰機頻繁擾臺,則是耀武揚威。



      1945至1949年間,中共以「反飢餓」、「反內戰」、「反美帝」、「向砲口要飯吃」等口號攻垮國民黨。一兩年來,國內反對勢力頻打缺疫苗、缺電、缺水、缺肉、缺蛋、缺錢,與當年中共黨人及其附隨高喊「反飢餓」如出一轍;批評執政黨購買武器、恢復役期以備戰為挑釁,也如當年叫囂「反內戰」;攻擊美國是破壞世界和平的影武者,一如當年詛咒「反美帝」;呼籲不要軍購,不要備戰,要買營養午餐、買雞蛋,要社會福利,要現金,甚至要投資解決極端氣候,又如當年「向砲口要飯吃」。在在可見中共舊劇本的套路,更見不乏藝人、網紅、立委、退將、學者配合演出。



      更嚴重的是社交媒體和網路平臺時刻有假消息流竄,不乏幾近第五縱隊的網紅大放厥詞,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甚至號稱賴清德後援會及蔡英文後援會的形形色色非官方粉專,小編竟是中國人。



      網路媒體《端》素有口碑,今年一月中有專題報導,揭發滑TikTok與小紅書已是臺灣青少年每日的生活「儀式」,而且為了有更多話題與「共感」,早習慣「一起觀看」TikTok小短劇,成新世代共享的記憶。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專欄作家特納(Janice Turner)今年3月15日發表旅臺速寫,提到下榻飯店某經理很震驚不到20歲的兒子竟從TikTok學會唱中國國歌。經理兒子不認為中國是威脅,還想到對岸念書。



      這些就是今日臺灣社會的日常。《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21年5月1日在領袖版推出一文,稱臺灣是當今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但大部分國人好像泡慣熱水的青蛙,無感於時時刻刻有凶狠的認知戰。



      傳統媒體也是認知作戰的重要戰場,本書即專注研究中國威權如何滲透臺灣媒體,威脅我們的新聞自由。



      所謂如何,有待讀者開卷過目,拙序不便多及內容破哏。但想強調:此書是國內第一本掀開中國威權滲透臺灣媒體、打擊我們新聞自由的學術著作,受染指披靡的,也不限於所謂紅藍統媒。



      此研究動用了訪談法。一般學者訪談研究對象,容易淪入攻防態勢,難以鞭辟入裡;余晏出身記者,新聞工作年資匪淺,與坊間媒體諸多管理者有同業甚至同事之誼,可突破對話的攻防模式,進入同業一切好說也實說的順境,所以能挖出深層少透露的真實資訊,是本書可貴處。



      本人看過此研究論文原始計畫、學位口試本、論文定稿本,以至如今書稿本。學術論述不免抽象無趣,機械化的學術論述最後竟有可口扮相,有幸見識了專業編輯的神奇功夫,也忍不住要喝采一聲。

    ?
    林元輝(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傳播學院第九暨第十任院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