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從市場底層突圍的爆品印鈔機:洞察顧客意圖,讓產品具有爆品基因,產生尖叫效應,從此銷售變簡單!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48518
尹杰
大樂文化
2023年5月16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6267148518
  • 叢書系列:Smart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mart


  • 商業理財 > 行銷/廣告/業務 > 行銷











    ★互聯網時代的4堂必讀爆品課,教你鯨吞億萬的賺錢技巧

    ★5個開發思維 ╳ 7種創意來源 ╳ 9個須避開陷阱,提高爆品的成功率



    狂打價格戰、依賴促銷日、服務無底線?

    毛利越來越薄,賺錢越來越難?作者以實戰經驗教你,

    從好產品到爆品++、從單品到囊括全系列的必勝途徑,

    讓你突破競爭的困境,提高市場占有率!



      Q1:想快速提高獲利,就一定要做爆品嗎?

      A1:答對!爆品能讓企業在定價、成本及通路上擁有多種優勢,輕鬆賺大錢。



      Q2:開發爆品,由老闆親自操刀才最有效率吧?

      A2:錯!很多創意來自第一線員工,因為他們最接近使用者,也最先聽到回饋。



      Q3:爆品會熱賣,是因為完美無缺嗎?

      A3:面面俱到的成本太高!只要把顧客最關注的點做到極致,產生尖叫效應,就能黏住顧客。



      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說,水煮到99度C也沒用,唯有沸騰才能推動進步。

      同理,本書作者、爆品管理實戰家尹杰告訴你,產品不對,行銷模式站不住腳!以爆品撬動行銷的價值鏈,才是行銷的王道。



      ★★產品成為爆品印鈔機,需要一套思維與作法

      尹杰在產品管理的領域深耕近20年,目睹許多公司沒有明星商品,銷售停滯不前,各種成本卻越來越高,導致經營陷入困境。相對地,有的企業做出一款風靡市場的爆品,帶動相關產品熱賣,接連推出好產品,就能讓業績持續長紅。



      在本書中,尹杰結合實戰經驗、產品理論及各行各業案例,研發一套打造爆品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找出消費者痛點,依照流程開發新商品,從舊產品篩選珍珠,並且推陳出新。如此一來,你的產品會變成爆品,不論在實體或網路商店都能突圍勝出!



      ★★用4方法抓住顧客意圖,他們就爽快買單

      搞錯消費者真正需求,產品做得再好也沒用。為了洞悉顧客內心,你應採取以下方法:

      ◎定量研究法:根據4個步驟進行問卷調查,再加上多種大數據分析,發覺顧客需求趨勢,及時抓住商機。

      ◎定性研究法:透過一對一訪談、一對多座談、顧客輪廓分析等,看透顧客想要什麼,更破解他們不買的7個心理黑洞。

      ◎場景洞察法:進入購買與應用情境貼近使用者,確保產品接地氣。或者,讓領先使用者(例如網紅、大客戶)參與產品開發,形成口碑效應。



      而且,還可以操作「市場機會與企業能力」模型、「關鍵要素分析」模型……



      ★★開發爆品依據4原則,能快速擴大市占率 ?

      產品一上市就供不應求,在競品中脫穎而出,是因為養成爆款體質、建立優勢:

      ◎順勢而為:五星電器老闆捨棄走下坡的家電業,投入需求頻率高的母嬰用品。

      ◎策略導向:華為的策略是專注通訊領域,即使房地產和電動車很火熱,也不跨足。

      ◎第一名:GE轉攻自己有望成為前3名的醫療業和金融業,躍升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差異化:「學而思」避開英文、專攻數學,強調自家路線,在補教界站穩一席之地。



      ★★高手如何推動新商品,牢牢攫取千億商機? ?

      產品創新能讓公司不斷進步,吸引顧客口耳相傳買不停。必學的創造需求技巧有10種:

      ◎標竿創新法:借鑑競標竿企業或產品的優點,並改良其弱點。風影洗髮精參考海倫仙度絲,強調去頭皮屑,再加上不傷頭髮。

      ◎市場補缺法:找到細分市場的空缺機會,取得先發優勢。在休閒肉製品領域,台灣肉紙用視覺化差異獲得年輕人的鍾愛。

      ◎品類複合法:組合既有產品的特徵,像是智慧型手機結合了電話、上網、聽音樂、相機等功能。



      而且,對於「1+N微創新法」、「產品延伸法」……,作者也提供詳細說明與實例分析。



      除此之外,本書還告訴你——

      •具備5個思維模式,行動才能跟上互聯網的最新發展。

      •爆品開發流程有哪6個階段,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小心9種陷阱!市場偽需求、華而不實、不擅長的領域……



    推薦人



      商業思維學院產品課程主理人 蔡伊芳

      PM Tone產品通創辦人 夏松明

    ?


     





    前言? 如何從競爭中突圍?教你一套科學方法打造爆品?

    ?

    1章 想成為賺錢爆品師,得先學會3個基本功

    01、爆品不是靠運氣,實踐3個觀念才能風靡市場

    02、了解爆品的成功基因,更要當心2大危險誤區? ????????

    03、爆品怎麼誕生?不僅開發新產品,還從舊產品篩選?

    ?

    2章 洞察顧客真正意圖,活用3方法與4模型?

    01【定量研究法】透過問卷調查和大數據分析,掌握需求抓住機會?

    02【定性研究法】用訪談、顧客輪廓等找出痛點,破解不買的7個心理

    03【場景洞察法】觀察購買、應用及領先使用者,剖析消費動機? ?

    04【分析模型】實戰常操作4種模型:行業、產品、關鍵要素等

           

    3章 開發爆品有5面向,讓產品變成億萬印鈔機?

    01【5種思維】思路定出路,從核心功能、產品整體層次等模式

    02【4項原則】順應趨勢、當第一或唯一……,就能從競品中勝出

    03【3個根基】為了讓產品具備爆款體質,必須打穩哪些基礎? ?

    04【8項要素】服務、差異化、行銷……沒做好,企業會陷入價格戰??

    05【6個階段】進入爆品開發流程之前,要懂技術和行銷語言??

    ?

    4章 爆品需要推陳出新,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01、高手的靈感從哪來?全民痛點、習慣變化、新技術……?

    02、爆品創新有10種方法,首先得注意一個關鍵數字!??

    03、點子行得通嗎?依據5個條件,檢視創意是否有效?

    04、小心別掉進陷阱!除了偽需求、華而不實,還有7個??

    05、為了提升爆品成功率,你要確認這些環節是否達成??

    ?

    附錄一 爆品開發立項報告

    附錄二 爆品開發管理專案書

    ?





    前言



    如何從競爭中突圍?教你一套科學方法打造爆品




      ◎為什麼企業賺錢越來越難?



      在為企業做管理諮詢的過程中,我經常被問到:「為什麼現在企業越來越難賺錢?」每次我都會反問:「你們經營公司那麼多年,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企業賺錢難的原因,不單單是市場環境改變,更重要的是供需結構變化。過去產品稀缺,市場空間很大,只要有產品就能賣掉。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各個產業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再加上人口紅利慢慢消失,流量變得越來越貴,於是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最終陷入價格戰、促銷戰、賒銷戰及服務戰的泥淖。

    ?

      •價格戰。很多企業已經變成價格屠夫,動不動就打價格戰,好像沒有別的行銷策略。價格戰送企業走上一條不歸路,依賴價格戰的結果就是纏死對手、坑死顧客、虧死自己。從現實面來看,價格戰並不能幫助企業走出困境。產品不好賣,不一定要降價,更好的選擇是「產品升級」,把品質做得更好,提升等級再拉高價格,才有利潤做出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未來進入消費升級時代,產品升級是大趨勢,企業唯有提升產品的價值,才有可能提高價格。



      •促銷戰。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企業養成促銷依賴症,連帶讓顧客養成等待促銷的消費習慣,最後導致「不促不銷」。有些零售企業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促銷日,擺明告訴顧客平時不要光顧,等促銷日再來,所以平常店裡空空如也,促銷那天就爆滿。等促銷結束一盤點,賺的利潤九牛一毛,等於白忙一場。



      •賒銷戰。我在諮詢中還發現,很多企業靠賒銷拉攏客戶,尤其農用物資業,幾乎都等客戶賣出農產品才收款,結果忙了一年只賺到一堆借據。其實,賒銷是企業沒有自信的表現,當大家都在為賒銷頭痛時,格力、茅台的財務報表上卻有大量的應付賬款,這就是大企業做生意的底氣。我有一次幫美的集團做市場調查時,發現家電業的競爭激烈,而且行業集中度很高,但龍頭老大不僅不提供賒銷,反而先收預付款。



      •服務戰。有些企業的服務意識過高,陷入服務成癮的怪現象,甚至無底限地提供服務,還打著冠冕堂皇的口號:「讓客戶一○○%滿意。」服務成癮只說明一件事,就是企業的產品不夠好,想透過服務來彌補。例如,某個著名家電企業曾提出五星級服務的口號,因為當時他們的技術不夠好,只能靠服務來補償顧客。等到技術禁得起考驗、產品品質提高後,他們的口號就改為科技創新。我不是反對企業提供服務,只是提醒企業家要改變思維,把服務當作提升附加價值的工具,而不是產品的補丁,這在本質上有所區別。



      想擺脫企業經營的惡性循環,提升獲利能力,避開價格戰、促銷戰、賒銷戰、服務戰的路數,就要走上開發爆品這條路。無論商業情勢如何發展,產品都是企業經營的基礎。產品做不好,一切都是空談。



      我常對企業家說:「產品不對,行銷白費。」若產品不夠好,行銷模式就站不住腳,因為行銷效率越高,反而會放大產品缺陷,帶給企業的潛在風險也越大。因此,以爆品為槓桿來撬動行銷的價值鏈,才是行銷的王道。



      ◎為什麼企業要做爆品?



      很多企業做不出爆品,不是因為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做爆品的意識。過去的經營思維是追求產品多而全,認為產品越多、陳列越豐富,面對顧客的能見度就越高,若銷售不好就加產品,若產品賣不好就加功能。所以,很多企業沒有做爆品的意識,也看不到做爆品的價值。



      如今商業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商業策略必須跟著改變。以微軟為例,他們從家用電腦作業系統起家,造就微軟帝國。據說,在一次世界電腦大會上,創始人比爾•蓋茨站在台上問:「在座有沒有人不用微軟的軟體?」結果台下一片鴉雀無聲,代表沒有人不用。世界上第一款家用電腦作業系統,就是微軟的爆品,支撐微軟持續走向成功。



      在2G、3G時代,美國高通公司開發出CDMA晶片,全世界的手機廠商都需要這項技術。據說,當年高通總部大樓立著一塊廣告,寫著「世界上每一部手機都有我們的發明!」每一家用到CDMA技術的廠商,每賣出一支手機,都要給高通二%至五%的專利費,俗稱「高通稅」。高通能用CDMA技術剪全世界的羊毛,正是因為有強大的產品,才有底氣自豪。



      北大教授陳春花曾提出研究命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企業無法成為產業鏈的布局者和主導者,只能在競爭中苦苦掙扎?」根據她的研究結果,核心關鍵就是缺乏好產品,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爆品。任何行銷方法如果不以好產品為基礎,都無法持久。開發爆品是企業在競爭中勝出的基本前提,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



      有句話說:「一個產品成就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強大一個民族。」湯瑪斯•愛迪生發明電燈,照亮全世界,他創立的奇異(GE,又稱通用電器)曾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巔峰時期高達四千億美元。高登•摩爾發現摩爾定律,成就世界上最大的晶片公司英特爾。德國的卡爾•賓士發明內燃機,成就賓士等德國汽車工業。



      還有,銀行和鐘錶產業是瑞士的一張名片。瑞典的利樂公司開發利樂包,要求所有合作夥伴在使用這款包裝時,都要印上利樂的標誌。這些例子都展現了爆品的價值所在。



      ◎爆品帶來6大競爭優勢



      根據多年的管理諮詢經驗,我發現企業擁有爆品會帶來很多競爭優勢,包括:

      •定價優勢:爆品讓企業擁有定價權,而且提高價格也不會丟失顧客。

      •成本優勢:企業能利用經濟規模降低固定成本,從而獲得成本優勢。

      •通路優勢:利用爆品優勢可以掌控銷售通路,並整合產業鏈的上下游資源。

      •提升品牌影響力:爆品是品牌的載體,有利於打造品牌,提升企業的業界地位。

      •提升獲利能力:爆品可以最大化貢獻企業利潤。

      •促進行銷模式升級:很多企業都是在早期靠著一項爆品的運作,打造出成功的行銷模式。



      GE的前CEO傑克•威爾許曾表示,不管在過去或將來,成功行銷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都是一款可以改善人們生活的好產品。一九九七年史蒂夫•賈伯斯重返蘋果公司時,第一次開會就強調,當產品部門不再是推動公司前進的力量,而是由銷售部門推動公司前進時,這種情況最危險。



      然而,很多企業反其道而行,做出不倫不類的產品就扔給銷售部門,賣不掉就說銷售部門無能。事實上,如果銷量上不去,應該先檢討產品,因為產品是為銷售部門賦能的工具。戰場上再能打的士兵也需要好武器,拿紅纓槍根本打不過機關槍。



      一款明星產品能驅動企業策略升級,使企業持續獲利,甚至推動產業升級。但是,很多企業苦於缺乏科學化、系統化的產品開發方法,導致失敗率居高不下,尤其中小企業容易陷入閉門造車的產品開發模式。



      我在將近二十年的管理諮詢工作中,看過各類大型、中型企業因為缺乏爆品而陷入經營困局,失去業績增長的動力。根據企業面臨的實際困境,我總結自己十多年在產品領域的管理經驗與理論研究,歷時五年琢磨撰寫本書,內容既有原創理論,又有可實踐的策略方法,從創造理念、洞察使用者痛點與需求、開發爆品、創新爆品等幾個方面,闡述爆品的經營模式。



      在企業擔任專業經理與從事管理諮詢的生涯,讓我累積豐富的產品管理經驗,成為寫作本書的豐富素材。書中涉及的原創理論源自我的工作心得,經過實踐檢驗確認有效。書中引用的大量案例,大多數來自我曾工作的地方與親自參與的專案,能保證案例剖析有血有肉,讓讀者從中獲得啟發。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