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國立中興大學新化林場百年傳承[軟精裝]

國立中興大學新化林場百年傳承[軟精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45312
吳佾鴻,蔡錦堂,萬正雄,段洪坤,陳皇志,曾鈞鴻
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
2022年11月01日
267.00  元
HK$ 240.3  






ISBN:9786269645312
  • 叢書系列:遨遊大自然
  • 規格:軟精裝 / 336頁 / 21.8 x 30.3 x 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遨遊大自然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教育學習 > 教育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的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設有實驗林管理處,轄管四處實驗林場,即新北市的「文山林場」、南投縣的「惠蓀林場」、臺中市的「東勢林場」及臺南市的「新化林場」。這四大實驗林場中的新化林場,即本書籍的主要討論敘說對象。



      本書共分為十章,第一章「從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到國立中興大學」敘述創學歷史沿革。第二章「中興大學四大演習林(實驗林場)概述」敘說創設過程,特別著重新化林場的前身「臺南演習林」設立過程,以了解新化林場在日本時代的創建過程。接著,從第三章至第七章,依序敘說:第三章「臺南演習林創立迄新化林場的造林計畫」、第四章「新化林場為虎頭埤的水源涵養林」 探討新化林場與虎頭埤在水源涵養供給上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第六章「新化林場轄區內的西拉雅族群」介紹林場與鄰近的西拉雅部落關係;第七章「三角測量與空中鳥瞰新林場」以2D和3D 的角度,來解讀新化林場的地形性貌。



      第八章、新化林場建物設施之修建、大門與虎源橋演進,第九章、「中興大學經營管理暨教學設施」,記錄中興大學學生在林場實習 的生活點滴,為畢業校友最懷念的回憶。第十章「新化林場營運進行式」,新化林場從 2017 迄今,除了教學實習和試驗研究的核心任務外,更強調與時俱進擘劃各項水土保持建設,以加強森林環境教育,作為環境資源保育與林業示範經營場所。林場並跨域合作推廣西拉雅文化、健康休憩活動等多目標發展,使新化林場不只是靜態的森林登山步道,更是動態的森林 教育園區。


     





    序言

    第 壹 章 從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到國立中興大學

    第 貳 章 中興大學四大實驗林場沿革概述

    一、日本時代設立演習林之沿革

    二、中興大學四大實驗林場概述

    (一)惠蓀林場

    (二)東勢林場

    (三)文山林場

    (四)新化林場

    第 參 章 臺南演習林迄新化林場的森林營造

    一、日本時代的森林營造

    二、民國時代的森林營造

    第 肆 章 新化林場為虎頭埤的水源涵養林

    一、日本時代的虎頭山埤

    二、二戰之後的虎頭埤水庫

    第 伍 章 虎源溪流域水系基礎資料

    一、集水區地文

    二、集水區人文

    三、氣象與水系

    四、地質與土壤

    五、土地利用現況與權屬

    第 陸 章 新化林場轄區內的西拉雅族群

    一、宗教信仰

    二、西拉雅族大目降社事略

    三、西拉雅族耆老印象--山林之地猶如在地獵場

    第 柒 章 三角測量與空中鳥瞰新化林場

    一、換個角度認識新化林場

    二、新化林場丘陵地之分水嶺與水源涵養

    三、新化林場的「圖根點」與「三角點」

    四、近代的「三角測量」

    五、林場行政區域前後對照

    六、鳥瞰新化林場

    第 捌 章 新化林場建物設施之修建

    一、新化林場建物修建

    二、新化林場大門位置變遷

    三、新化林場虎源橋演進

    第 玖 章 中興大學經營管理暨教學設施

    一、臺灣省立農學院時期經營管理

    二、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時期經營管理

    三、國立中興大學時期經營管理

    第 拾 章 新化林場營運進行式

    一、擘劃水土保持建設,推廣森林水環境保育

    二、開辦森林環境教育系列課程,作為林業示範教學場域

    三、發展在地西拉雅文化,敦親睦鄰共榮發展

    四、結合臺南農業機關資源,跨域合作行銷推廣農產業

    五、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支持臺南青農,發展永續農業

    六、發揮都市森林功能,提供社會民眾健康運動休憩場域

    參考文獻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