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臺海最危險的地方【限量作者親簽版】

臺海最危險的地方【限量作者親簽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0957802
林正義
聯經出版公司
2023年6月01日
140.00  元
HK$ 140  






叢書系列:全球視野
  • 規格:平裝 / 376頁 / 14.8 x 21 x 1.9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全球視野


  • 人文社科 > 國際關係/外交 > 兩岸與國際局勢











    東海與南海

    這裡是大國戰略競爭的核心海域,

    也是臺灣國防安全不容失守的前線!



      為什麼我們需要關注東海、南海?



      冷戰期間,美國與中國有相當長的時期不重視南海與東海。美國是超級強權,外交政策有優先順序,沒有出現問題的地區常不在它的雷達上;中國則是睡醒的大國,一覺醒後發現有核心利益卻長期忽視或力有未逮。



      這種情況在近年出現轉變,習近平自2012年起擔任中共總書記,在他上任前,便先有中國與菲律賓漁船的南海黃岩島衝突事件,接續有日本民主黨野田佳彥內閣正式將釣魚臺予以「國有化」,南海、東海事件成為習近平的最重要外交挑戰與危機。而在美國方面,從川普上臺之後到現任的總統拜登,美國對中國的定位轉變為「戰略競爭者」,東海與南海也成為美中戰略競爭的核心海域。



      《臺海最危險的地方》經由南海黃岩島、東海釣魚臺的緊張情勢,探索在歐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習近平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如何菲律賓、日本等第三國所引起的危機中受到影響,美國與中國又如何進行分歧、衝突管控。



      本書亦探討臺灣如何因應情勢丕變的南海、東海。若說臺灣海峽安全,過去是由基隆、馬祖與高雄與金門四點連線所構築,臺灣要守住的前線,就在臺灣海峽內的澎湖與金馬外島。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快速崛起,臺海威脅的前線將來自臺灣的西南海空域、巴士海峽及由此向東延伸的菲律賓海,而一切將由位於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交界匯集的東沙島開始。這裡也是中國跨越第一島鏈,對美國、日本施以「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戰略的發源地。



      2020 年開始,中國戰機升高進出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的頻率,從空中干擾臺灣與東沙的聯繫,當國際社會焦點集中臺灣,卻忽略一種可能性:軍事衝突或意外可能從南海、東沙而來。中國攻佔東沙島的行動比起進犯臺灣本島更容易,可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完成,美軍卻難以介入或協助臺灣進行歸復作戰。一旦成為「既成事實」,對美國、臺灣、日本與南海國家如菲律賓、越南在南海的地位與發言權,將造成嚴重的影響。這裡,才是臺海最危險的地方!



    專業推薦



      田弘茂 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兼院長

      吳玉山 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文程 監察委員

      林碧炤 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

      康寧祥 台灣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馮世寬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鄧育仁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蕭新煌 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霍守業 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第一章 為什麼要關注東海、南海?


    兩強相遇東、南海

    臺灣的角色?

    逐步轉為反制:美國在南海

    排除美國介入:中國在南海

    展開對中合作:臺灣在南海

    從忽視到反制:美國在東海

    不再繼續擱置:中國在東海

    多方研討評述:臺灣在東海

    日本在東海

    分析框架:四組「傳動帶」

    本書的內容與架構



    第二章 國力與領導者

    美國正在衰退嗎?

    中國已經稱霸嗎?

    領導人性格:歐巴馬、川普、拜登與習近平

    總統之外:美國國會的角色



    第三章?? 美國與中國在南海的衝突

    歐巴馬政府之前的美國南海政策

    轉捩點:歐巴馬時期

    川普、拜登南海政策更為積極

    中國的強勢進取

    習近平軍事化南海

    中國如何面對其他聲索國

    一眼緊盯美國



    第四章 美國與中國在東海釣魚臺的衝突

    釣魚臺爭端的起源,以及美國的角色

    危機發生,歐巴馬低調因應

    美國被迫表態: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

    中國從被動轉為主動

    東海防空識別區劃設始末

    2014年之後:危機暫緩,根源未除

    美國支持日本調整安全戰略

    中國的灰色地帶衝突



    第五章 臺灣在南海、東海的角色變遷

    臺灣對南海的立場,與中國異大於同

    兩岸在南海合作的紀錄

    兩岸南海能源合作計畫

    臺灣的南海政策與美方看法

    南海與共機擾臺

    釣魚臺與臺日漁業談判

    《東海和平倡議》的意外成功

    臺灣對中國防空識別區的立場

    東海、南海與臺灣國防安全



    第六章 結語

    美國總統與習近平角力主要發生在南海

    美日可嚇阻中國在東海進一步改變現狀

    美國正在南海布建牽制中國的國際戰線

    東沙島不容失守



    參考文獻

    注釋




    ?

    ?









      在進入中央研究院歐美所之前,個人碩士、博士論文在1980年代先後出版為專書。自進入中央研究院工作後,除出版短篇論文、編輯專書之外,沒有個人專著,一直到本書的出版。碩士論文研究八二三砲戰,博士論文探討臺灣安全的問題,範圍均集中在美中臺關係。個人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涉獵南海議題,之後是東海釣魚臺的問題。這本專書以美中臺關係角度,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臺之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川普(Donald Trump)與拜登(Joe Biden),在東海、南海問題上,與中國習近平的角力與較勁。2020年起,中國戰機不斷進入臺灣本島與東沙島之間的西南防空識別區,臺海安全成為全球媒體的焦點,也開啟臺灣安全國際化的年代。



      本書的論點是東海有日本與美國的《安保條約》以及專守防衛的沖繩基地,因此,中國對臺灣安全的威脅,難以避開美日的阻擾。南海則沒有一個類似扮演沖繩角色的美軍基地,也少了有嚇阻能力並可協助美國的日本。美國與菲律賓雖有共同防禦條約,但一直到川普政府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才首度明確將菲律賓在南海控制島礁受到攻擊時,納入共同防禦條約的保護範圍。一直到2020年7月,龐培歐也首度明確公開美國政府的立場,認定中國在南海九段線的主張不具有任何正當性,也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兩項政策的宣示,仍為拜登政府所延續。然而,美國一直忽略南海東北方的東沙島及其附近海空域的重要性。



      若說臺灣海峽安全的當面,在過去是由基隆、馬祖與高雄與金門四點連線所構築,臺灣要守住的前線就在臺灣海峽內的澎湖與金馬外島。但是,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快速崛起,更勇於改變現狀,臺海威脅的前線來自臺灣的西南海空域、巴士海峽及由此向東延伸的菲律賓海,而一切將由位於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交界匯集的東沙島開始。在這裡也是中國跨越第一島鏈,對美國、日本施以「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戰略的發源地。2022年8月,中國將巴士海峽劃入實彈軍演區。2023年4月,美國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邊新增三個基地,美菲更在巴士海峽之內,距離蘭嶼不到百里的巴丹島(Batan Island)舉行軍演,顯示逐漸重視臺灣南方的海空域安全。



      個人自1988年起在中央研究院擔任研究工作,接觸最多的是書籍、期刊、報紙等,在少有外人打擾之下,有時一天講話的機會都省了下來,閉門造車、筆耕勤讀是最好的寫照。個人一直很感謝有這一份適合自己個性的工作,有時必須耐得住寂寞,當穿過漆黑的走廊,知道自己是最晚離開的人,難免有些驕傲,而當迎向朝陽,知道自己最早到所,就感謝可以不受打擾地盡情研究。



      個人在擔任研究員期間,先後借調到國家安全會議、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大陸委員會、國防安全研究院,擔任行政服務的工作。本書的推薦人,都是曾經栽培、指導過個人的前輩與先進。他們同意在沒有讀完全書的情況下,只根據一些大綱章節,願意為這本書推薦,除了信任之外,更有愛護之意。



      個人最感謝家人的陪伴與鼓勵,及全家一起成長的時光。他們一直是我的助力,也是堅強力量的來源。本書得以完成,要特別感謝國科會補助個人型專題研究計畫,無論是政大國際關係中心、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國策研究院,均讓個人有許多機會,經由資料蒐集、國際對話會議的參與,在學術與政策之間取得平衡。本書部分內容改寫自出版於2016 年《東吳政治學報》、2022年《國防雜誌》的兩篇論文。論文審查過程難免遇到一些挫折與質疑,但感謝評審者的意見,使個人有進步的空間。



      最後,要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林載爵先生、總編輯涂豐恩先生、特約編輯謝達文先生,尤其是總編輯在看過初稿,就同意出版此一專書。我們素未謀面,全憑電子郵件使出書成為可能,最終順利出版。感謝歐美所助理吳智偉、王宥朋先生,不辭勞苦協助蒐集資料及處理行政工作。本書內文若有任何疏漏,責任全在筆者。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