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日闇之時 DES JOURS SOMBRES

日闇之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197287
曾耀慶,斐德希克?德波米
蓋亞
2023年6月14日
200.00  元
HK$ 160  






ISBN:9789863197287
  • 叢書系列:No.9
  • 規格:平裝 / 132頁 / 18 x 24 x 1.0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No.9


  • 漫畫 > 歷史/戰役











      《日闇之時》藉由漫畫家曾耀慶的畫筆、法國編劇斐德希克•德波米的劇本,

      以非線性敘事的手法,細膩描摹一個虛構國家中的三段故事,

      帶領讀者由藝術出發,探討極權與民主政體的內涵??



      本書以極具思辨性的觀點,描繪不同角色的心理狀態,想像極權政體下生活的可能,以此同時對「民主」與「極權」進行深刻的討論,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思考面向。如漫畫家曾耀慶所說:「漫畫或任何形式的創作,可以是社會參與的手段之一,是其中一種啟動溝通、造成影響力的方式;同時它也可以是作者向內的探索,或純粹的技藝追求,或作各種實驗,推動漫畫體裁的邊界。」



      「就算在黑暗中步步摸索,我們應該要試著避免重蹈覆徹,

      不再重複那些讓我們變成如今這樣的錯誤。」



      本作開篇以廣播宣告社會的局面已走向混亂,軍方即將接管國家,實施嚴格控管,上街遊行的人們,揮舞著「大學自主」、「軍人回到軍營」的布條。畫面運用不同深淺的藍,層層堆疊出沈重陰鬱的氛圍,喻示黑夜降臨、極權政體的到來。



      青年創作者曾經為極權政府繪製宣揚政策理念的漫畫,「我不要為了逃避死亡跟遺忘而畫」後來決定反抗的他,加入地下反動漫畫報的組織,以畫筆揭露政府對於人民的暴戾行徑,進而被捕入獄。



      死去的老人,以靈魂的形式現身,思考自己的消逝會留下什麼樣的空缺。「我的人生僅是這個國家歷史的見證,並不是我自己的。」老人在世時選擇透明化,直到某日軍人來敲他的門……



      軍人對女囚動了感情,卻被上級命令需執行處刑,對於一直以來信奉的圭臬、服從組織的意識產生動搖,進而面對兩難的境地??



      一位疑為顛覆分子的女孩,即使缺乏明確證據,仍被軍方處以死刑,看似對於生命毫無眷戀,在臨終之際,看見處刑軍人對著她流淚,才驚訝地抬頭與其對視。



      一對情侶在私密空間中對話,討論極權政權如何影響社會,曾經採取抗爭行動的他們,由於恐懼而退卻了……他們對於彼此的愛是救贖,是兩人的避難所。



      場景調度、情緒轉換、色彩運用,作者都掌握了極佳的節奏,

      在格與格之間,透過畫面的張力,細緻呈現出角色間的情感流轉。

      整體的色調與氛圍也隨著故事中的極權政體即將瓦解,

      權力似乎獲得了翻轉,而漸漸從暗轉亮。



      本書在封面構圖上,選用白天與黑夜的意象。白天場景是在顏色鮮豔明亮的公園,遠方有工人在拆除路燈上的廣播喇叭,草地上有在野餐的家庭,中間步道上兩人並行;近景是故事中的主角青年漫畫家,他保有警戒地看,同時看向封面、象徵過去,看往書本以外、象徵未來,認知黑夜與白天是發生在同樣的空間,



      前極權政府的陰影依然留存在眼前的世代。



      黑夜場景有遠方的大樓,僅有一間房透出亮光,遠景則是一片漆黑,像是舞台聚光燈以外的部分;近景是一座掌權者的銅像,被木板佈景圍繞——建築、樹叢與持槍的軍人。其中有個路燈,裝有異常巨大的廣播喇叭。畫面象徵極權政府統治下,由謊言與演技撐起的社會,以及人們隱藏在其深處的感受與思想。



      《日闇之時》緊扣著日與夜的象徵意涵,無論是封面繪製,或是漫畫每一格精細的彩色手繪,營造出明確且深刻的氛圍,讓讀者沉浸在故事的步調中,同時創造出充滿寓意與反思的漫畫空間。



    本書特色



      ?臺灣漫畫家曾耀慶X法國編劇斐德希克?德波米 共同創作

      ?三段故事,道盡極權與民主政體的起始、發展、重建??

      ?精美全彩漫畫,極具收藏價值;一格又一格細緻手繪,創造出充滿寓意的漫畫空間。



    深度好評



      《日闇之時》值得我們以閱讀,擁抱所有無力過、恐懼過,

      同時也不放棄、不逃避,

      願意「在失落後再出發」的自己與他人。——張亦絢 小說家



      主題明確迫近,背景卻是遙遠的。那遙遠而模糊的背景所呈現,是滲透在空氣中無所不在的監控力量。遠近效果相當精確捕捉了白色恐怖予人的恍惚威脅感。——朱嘉漢 小說家



      汪俊彥|表演與文化研究學者

      馬尼尼為|作家

      黎煥雄|詩人?劇場導演

      蕭詒徽|寫作者?編輯

      ────────────誠心推薦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