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張大凱(Derek Cheung)博士(曾是美國羅克威爾國際公司(Rockwell International)科學中心主管及執行長),我多年未連絡的大學同學吳詩聰教授(在美國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教書2022年剛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前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博士分別讀完我的文章或看了我演講錄影後,都寫了e-mail給我,鼓勵我出書。
我原來計劃把這本書寫成「科普」,讓一般讀者容易閱讀,就像當初給高中生演講一樣(演講內容成為本書第一章),演講中關於工程技術及科學原理,深入淺出,點到為止。因此在寫作的初期,秉持相同的原則,盡量自我克制,踩剎車。可是在撰寫第二章電晶體時,就遇到了困擾。剛開始寫的時候,也是盡量多講電晶體的故事,至於電晶體的原理,不做太深入的著墨,點到為止。可是如此的寫法,如鯁在喉,無法暢快的表達我過去40多年來體驗到的電晶體原理之美。於是,我就不再自我設限,暢所欲言,開始講量子力學的能帶(energy band),講統計熱力學的費米-迪拉克分佈統計原理(Fermi-Dirac distribution statistics),然後油門一路踩到底,甚至講到矽晶的6個子能帶(sub-bands),簡直可以當成大學電晶體原理課程的參考書或教科書了!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出史詩般的「空間即重力」(space is gravity)觀點。1927年海森堡(Heisenberg)發表極具爭議性的「測不準原則」(uncertainty principle)論述。Carlo Rovelli 2017年寫了「The Order of Time」一書,提出「時間即無知」(time is ignorance),顛覆了我們對「時間」的常識和直覺。「時間即無知」(time is ignorance)、「空間即重力」(space is gravity)和「測不準原則」(uncertainty principle)的3個物理原則簡直是神奇的近乎荒謬,但卻是宇宙萬事萬物的最基本原則,也是我寫這本書的三個根本物理哲學。希望這3個物理原則能繼續為人類帶來革命性的創新,例如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或DNA運算(DNA computing),使人類生活更幸福,生存更有意義和價值。
「這一章提到類似人腦的FPGA晶片組成的邏輯硬碟;第一章第二節提到人類鬼斧神工創造的第一顆人造太陽極紫外光(EUV)曝光機;再加上發展中的第二顆人造太陽-核融合能源系統;有了這3樣法寶,人類文明將邁向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將彷彿是人間天堂,這也是摩爾旅程的理想終點。可惜人不是神,高智能晶片可能被獨裁專制極權國家濫用,破壞甚至摧毀人類文明,這也是在第一章結尾時提到我最擔憂摩爾旅程中的險境,因此語重心長的強調工程倫理(enginneering ethics)。大家可能聽過「晶片霸權」(chip supremacy),但我希望是「晶片平權」(chip equality);大家也可能聽過「晶片即武器」(chip as weapon),但我希望是「晶片即福祉」(chip as welfare)。
回顧我的一生,腦中偶而會出現一些新穎的獨特想法,我就會把他發表成學術論文,或申請成專利。可是很多想法和情感,尤其牽涉到的是人文、科學和物理哲學,不見得可以用學術論文或專利的方式呈現和保存。這些獨特想法和情感如果不設法保存,就會跟著死亡一起消失無蹤。而把這些曾經在我腦中出現獨特想法和情感,用出書的方式來進行呈現和保存,可能是個好方法。再說,知音難覓,這些獨特想法和情感,說不定還可以感動一些知音,?發和鼓勵(inspiring and encouraging)他們,這是何等讓人興奮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