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大腦睡了沒?解決情緒焦慮,做好人際及家庭處理

大腦睡了沒?解決情緒焦慮,做好人際及家庭處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740604
林佩芸,謝季玲,劉貞柏
柏樂診所
2023年9月01日
130.00  元
HK$ 110.5  






ISBN:9786269740604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醫療保健 > 壓力調節/睡眠障礙











    從腦科學角度剖析大腦失眠與情緒的關係,並從生活、工作、人際、家庭等心理層面釋放焦慮壓力。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進入的精神科普書,讓你從此睡得著,精神好。

      ◎簡單好懂的譬喻,經常發生的個案,幽默生動的文筆,讓人秒懂焦慮與失眠。

      ◎三強聯手,篇篇精彩;劉貞柏醫師親繪彩色插畫,可愛精美,令人愛不釋手。



      跳脫乏味無趣的衛教知識說明,

      利用生活中各種熟悉的場景

      引導讀者練習察覺自己的情緒脈絡,

      並透過各種詼諧又一針見血的提問突破盲點,

      讓身處不同生命階段與生活環境的讀者,

      都能在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焦慮失眠確實令人不適,

      但我們不妨將它看作是大腦給我們的提醒

      ——提示我們需要改變、需要喘息,

      需要從習以為常、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做出調整,

      重新建立起正確的系統,學會接納自己、

      欣賞自己、認可自己。



      認識大腦與情緒、認識焦慮的來源與釋放、

      解除工作與社交焦慮、調整情緒維護美滿家庭,

      也許我們無法透過分析讓這些焦慮跟壓力完全消失,

      但卻可以增加心靈潛意識對這些失眠焦慮的抵抗力!



    重磅推薦



      蔡佩蓁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暨精神科醫師

      鄭映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新竹醫院身心科醫師


     





    推薦序一:每個人都可以輕鬆進入的精神科普書�臺安醫院心身醫學暨精神科醫師 蔡佩蓁

    推薦序二:從錯誤的認知中重新跟自己相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新竹醫院身心科醫師 鄭映芝

    林佩芸序:當精神科遇到法律

    謝季玲醫師序:自我洞察、關係處理,才能跳脫情緒惡性循環

    劉貞柏醫師序:改善失眠第四部曲──大腦睡了沒?



    PART 1

    認識你的大腦與情緒




    1.1 失眠焦慮動不動跑醫院,怪我囉?!

    「健康」不僅指生理機能,心靈健康便經常被忽略,身心都健康,才有美滿人生。



    1.2 睡好,睡滿,讓大腦深層睡眠並不難

    告訴你什麼是快樂食物、憂鬱食物,還有快速入眠小撇步!



    1.3 大腦忘了找零錢:大腦記憶與投射心理

    雙方之所以堅持己見,通常不是由於惡意,而是選擇「相信自己的記憶」。



    1.4 失眠焦躁,情緒變差怎麼辦?牢記「PEACE」就OK

    人一定會有情緒起伏,有時歡喜有時憂,先不要否定負面情緒,與它共存,效果更好。



    1.5 遇到不會寫的題目,是動更多腦筋還是換下一題?

    不要只是想像壞結果或拘泥在一個點上,要全面思考。面對問題,大腦便會激發更多潛能!



    1.6 大腦情緒標籤,關係到記憶力

    大腦越認為重要的事情,會記得越清楚,而大腦認為重要的事,通常伴隨著情緒,情緒越強烈,越「銘心刻骨」。



    PART 2

    認識焦慮與釋放焦慮




    2.1 焦慮到睡不著,原來是大腦杏仁核太活躍

    焦慮不只是情緒問題,跟大腦也有關係密切,所以不要一直以為自己精神有病。



    2.2 擔心到徹夜難眠,我好像生病了?

    生病會感到不舒服,但過度擔心自己生病的心理也會造成不舒服。



    2.3 半夜爬起來整理雜物,心靈缺口誰來補?

    心裡破了一個洞,想要堆放好多東西將它填起來,可以嗎?



    2.4 成家立業焦慮:三十而立,還是三十危機?

    不管成家立業還是躺平耍廢,都要先放下對現實和未來的焦慮,這樣才能看得清楚。



    2.5 我失眠了嗎?常常睡不好就要吃安眠藥嗎?

    失眠患者大多數有顯而易見的睡眠習慣問題,也許吃藥並非第一選項。



    2.6 我得了憂鬱症?不要把這個標籤貼在身上!

    有些事情你一定會難過,甚至很難過,但那不一定就是憂鬱症。



    2.7 放假焦慮:假日也失眠!你假日過得如何?

    我們連觀看影片也都已經習慣使用倍速播放,這樣好嗎?



    2.8 午夜夢迴,你愛的究竟是誰?

    為何一味討好,卻總是得不到別人的愛?你全然忘了自己,別人也不會在意你。



    2.9 拖延焦慮:新垣結衣的心靈武器

    如果最終能完成任務,那拖延只是過程轉個彎,但如果變成逃避,那就不太好了。



    2.10 慣性焦慮:是關心,還是濫好人?

    我們的焦慮可能來自過度關心,而過度關心又來自過度期待自己是個好人!



    2.11 量身訂做的舒壓法:用討論代替建議

    當別人傾訴煩惱時,不要急著建議怎麼做,而是逐步討論出對方認為可行的方案。



    2.12 心靈救難包:緊急時只會「呼吸—吐氣」還不夠

    如常有焦慮症狀,可以把醫師開的藥物準備好隨身攜帶,才不會措手不及。



    2.13 心情安全地帶:每天五分鐘,創造自己專屬的空間

    是任務真的放不下,還是自己放不下?不要把自己一直囚禁在心牢裡!



    2.14 生活比症狀重要:不管有沒有病,最後都要回歸生活

    你應該思考如何好好過生活,而不是拘泥到底有沒有病、嚴不嚴重、會不會死掉?



    2.15 別人的憂鬱不是你的責任

    我們不是醫生,沒有治療別人的能力和責任,更不是神,不要攬起來自己痛!



    2.16 用科技儀器改善大腦磁場?心病終究還要心藥醫

    精神症狀是生理心理兩項問題,無法只用科技治癒,也需要充分的心理輔導。



    PART 3

    不要抱著焦慮工作與社交




    3.1 職業倦怠:遲到睡過頭你累了嗎?

    上班上到懷疑人生,是抗壓性太差,還是身心已經高度彈性疲乏了?



    3.2 我是工作狂嗎?熱愛工作但成癮了

    「工作成癮」大多有其內在的心理因素或價值觀偏差,這才是更需要探討的。



    3.3 哪些人是工作狂危險族群,你是嗎?

    並不是危險族群才會有工作狂現象,但如果你是危險族群,就要特別提防了!



    3.4 用工作和馬斯洛三角形自我認同

    如果無法自我認同,人生就會像飄盪在汪洋裡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會覆滅。



    3.5 我不幹了!先別急,可以先這樣減緩辭職焦慮

    不管是在辦公室擺爛的「被動辭職」或真的給老闆炒魷魚,你都應先好好想一想。



    3.6 從學霸到霸道總裁?高階專業者的障礙與挑戰

    念台大時考試一百分好棒棒,但進入職場後考核變成沒有試題的考卷!



    3.7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糾紛焦慮無解嗎?

    糾紛往往源於立場不同,論述的道理也不同,大家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3.8 情緒界限:好的陪伴必須拿捏彼我分寸

    釐清界限不是不夠朋友,而是你不該逾越自己的能力,也不該逾越他人的領域。



    3.9 學習同理心,才能有效幫助他人情緒

    友人悲傷,有同理心的陪伴才能讓對方感到有被安慰到,這是可以學習的。



    PART 4

    調整情緒,家庭更美滿




    4.1 靈魂伴侶哪裡找?經營親密關係也很重要

    為什麼後來都不對了?一開始就沒找到對的人,之後也沒有悉心維護!



    4.2 好的對象,應該是那些會讓你更好的人

    你若能讓對方更好、更愛自己,你們的感情就會越親密!



    4.3 吊橋效應?有些情境讓你愛上不對的人

    越是身心恐懼的狀態下,越會認為身邊的人具有保護力,甚至誤以為自己愛上對方。



    4.4 破窗效應!雙方裂痕為何越裂越大?

    感情就像窗戶,有時打開,有時關上,最重要的是,破了就要趕快補好。



    4.5 夫妻都有不被了解的失落與委屈

    老婆把老公的珍藏品丟棄是很可議,但身為枕邊人,為何她一點都不了解老公?



    4.6 伴侶展開對話三原則:溝通有技巧,感情更美好

    伴侶爭吵往往是發生差異時,自己的焦慮或埋怨不經思索地就發洩出來。



    4.7 夫妻相處之道不是在戰勝或駕馭對方

    心理治療師是賽跑教練,不是跆拳道教練,重點是放在自己而非對方身上。



    4.8 家庭暴力當下與後續如何處置?

    家庭暴力發生的當下首要在保護自己,後續則須注意心理的重建。



    4.9 再談家庭暴力:為何受暴者無法走出困境

    警政統計通報:2020年警察機關受理家庭暴力案8.9萬件,平均每天243件!



    4.10 主婦需要被同理對待!是妻子又是媳婦的老媽子

    主婦的地位比外傭還不如,凡事包辦,沒有假日,還要二十四小時伺候!



    4.11 產後憂鬱:迎來新生兒我卻好憂慮

    母性雖然是與生俱來的,但並不因此意味,照護嬰幼兒就是媽咪一個人的工作。



    4.12 你乖一點,我就會高興!但錯?的在對方嗎?

    模糊的心理界限,形成錯誤的互動模式,最後變成情緒勒索!



    4.13 孩子老是拖延怎麼辦?他的快樂不現實!

    人類天生的設定是「快樂原則」,需用「愛」轉換為「現實原則」,才能獨立面對環境。



    4.14 孩子拒學,要先釐?他的情緒障礙

    孩子拒絕去學校,就是偷懶或開始要變壞嗎?沒有其他原因嗎?





    推薦序一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進入的精神科普書




      身為精神科醫師,每天在診間不外乎是傾聽及盡可能的給予專業意見,但不得不承認,在緊湊的門診時段內,有時?的不容易做到好好的「聽個案說」,再慢慢的「對個案說」。當然,好好聽個案說是必須也是無法省略的環節,而慢慢的「對個案說」又分為,同理回應個案的部分,以及基本的疾病概念說明加上治療相關的解釋。衛教性質的內容想來枯燥,也往往不是個案心中最想聽醫師說明的部分,但如何將個案實際上面臨且在意的情境,結合相關的衛教知識,用個案可以理解的方式說明?楚,絕對是個案是否能順利接受治療的關鍵。



      但說實在的,來就診的個案往往是帶著焦慮不安、憂鬱低落的心情,抑或是長時間的睡眠困擾而來。這種情況下,大腦其實不容易一次接收和處理太多的訊息,即使醫師想要努力的把重要訊息慢慢的說給個案聽,個案也未必能完全接收理解,更遑論如果醫師是以2倍速的方式在說明訊息量龐大的衛教內容,個案可能會感到更多的挫折或困惑。



      為了避免一次說太多嚇跑個案,阿柏醫師的系列書籍,包含《失眠關鍵50問》、《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及《睡覺也需要練習》一直是我時常推薦個案可以入手的書籍。每一本都是易讀、好懂,又知識量滿滿的好書。



      或許你不曾想過自己需要到身心科就醫,但你一定有過生命中大大小小令你焦慮不安的場景。這次阿柏醫師和謝季玲醫師強強聯手,推出了最新的《大腦睡了沒?解決情緒焦慮,做好人際及家庭處理》,跳脫乏味無趣的衛教知識說明,利用生活中各種熟悉的場景引導讀者練習察覺自己的情緒脈絡。透過各種突破盲點的提問,詼諧又一針見血,讀來?的有一種「對耶,我怎麼沒有這麼想過」的醍醐灌頂之感。



      各種常見的焦慮情境,從自身到工作情境及親密關係,又從關係議題回歸到自身的情緒脈絡。讓身處不同生命階段的讀者,都能在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兩位醫師藉由簡單又?晰的分析路徑,手把手的引導讀者釐?自己的情緒脈絡,讓一個個混亂又心煩的場景,逐漸變得?晰,並且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及各種練習技巧。每一個章節段落都會有「阿柏醫師溫馨提醒」,讓讀者能更快速的抓到文中的精華。



      生命中的焦慮或許不會完全消失,但我們可以學習與自身情緒共處的方式,了解自己的情緒脈絡,學會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不被焦慮的情緒給淹沒。讓我們學習安放自己情緒的方式,並且找到屬於自己最自在的狀態。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暨精神科醫師

    蔡佩蓁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