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半屏山腳的歲月:記憶高雄煉油廠

半屏山腳的歲月:記憶高雄煉油廠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71219
陸寶原
巨流圖書公司
2023年1月03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6267171219
  • 叢書系列: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文史采風叢書
  • 規格:平裝 / 244頁 / 17 x 23.5 x 1.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文史采風叢書


  • 人文社科 > 歷史 > 台灣歷史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文史采風



      因應戰爭而生的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因政權更迭,輾轉成為臺灣石化產業的基石,牽動著臺灣經濟發展。高雄煉油廠,走過七十餘年,留下大量與時代相應的建築、機具、出版品,也是多少油人投入才華、熱血的場域。



      而今,讓我們隨著油人的眼睛,一一走過、看見,高雄煉油廠。



      【此書為高雄文史采風第22種】



    本書特色



      這次,石油不是主角。

      ★收錄諸多史料照片及田野現場影像,彌足珍貴!

      ★能一探臺灣石化產業起源地,起家厝高廠管制區的現場。

      煉油廠,在堅毅剛硬的器械線條中,煉製出我們的生活所需,推動了臺灣無數的產業發展。

      時光荏苒,它漸漸退下舞臺。

      但我們不應遺忘它的付出,在科技仍舊快速進展的同時,也應回頭檢視初心。

      熱血油人懷著滿腔柔情,提筆記下所見所聞,帶領你我,走入臺灣石化工業的起始地──高雄煉油廠。


     





    【總序】開啟高雄文史工作的另一新頁

    【推薦序】並肩走踏尋高廠.閒扯闊論話文資

    【推薦序】榮光與餘緒──留予他年說夢痕

    【自序】再會吧!高廠



    時代身影──日治與戰後初期的高廠人物抽樣

    戰火下的日籍菁英──六燃時期的廠長們

    獨在山中人未識──幾被遺忘的廠長沈覲泰

    獨留青塚向黃昏──賓果廠長二三事

    顛沛人生.堅毅身影──記高廠的兩幅浮雕

    展讀一位臺灣少年的六燃經歷

    時代過渡者──林水龍前輩的年輕素描



    再會吧!紅磚屋──高廠建築巡禮

    六燃時期建築

    戰後的高廠建築

    磚石下的歷史堆疊

    與名師的邂逅

    萬般風情的附屬設施

    再會吧!紅磚屋



    歷史光影──高廠的運轉軌跡

    烽火下的地景之一──淺談高廠防空洞

    烽火下的地景之二──高廠防空洞樣式探索

    重回「621」

    蒸餾、熱裂與重組──1950、60年代的高廠煉製光影

    水道.電力.鍋爐房──高廠的動力公用系統

    火車.火車行到何處去──高廠的鐵路運輸

    路名──高廠的歷史標記

    文化印痕──印版工場與技術圖書室

    躍動音符.歷史對話──與高廠有關的幾首歌曲





    ?





    推薦序



    並肩走踏尋高廠.閒扯闊論話文資




      與作者同為油廠人,結識於東方工專美工科夜間部,同學慣以「陸爺」稱之,其以水彩摹寫鄉間景緻與日常器物,是為一絕。



      作者由畫轉文源於1990年代,時由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提出「社區總體營造計畫」,開啟以「文化藝術」凝聚地方認同、培植在地發展一系列政策。「橋仔頭」即為當時社區總體營造典範、南臺灣代表。「橋頭糖廠」也在此時重回常民眼界,由此發展而出的「水流庄」,則為另種傳奇。



      當時之橋頭鄉五里林(含東林村、西林村),由東林村村幹事蔡濟隆帶動,成立「東林講堂」,推展社區營造,培植在地人才。出生、成長於「水流庄──五里林」的陸爺,受東林講堂啟蒙,繼而參與「橋仔頭文史工作室」及「水流庄人文協會」,實踐、精進。



      與作者共同任職的高雄煉油廠,啟於1942年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2015年11月,熄燈,走入歷史。後高廠時期,雖有同仁自主進行文物察查,文化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等亦委託學者專家調查研究,民間團體亦多所關注。但對於關廠,言談間,陸爺不時隱露文史工作者的憂心與焦慮(這應是本書各篇成文主要緣由)。



      在個人油人生涯最後階段,因業務關係,有機會在廠場設備、塔槽管線與辦公處所間,穿梭來去。對工場從陌生而熟悉,也經歷關廠、拆場與整治。期間公司成立「文化資產管理組」,綜理高廠文資業務,陸爺適才適所成為先鋒部隊。自此,在工作上亦因文化資產而與作者有了更進一步的連結。



      緊接在停工之後的拆場,許多生產設備、工具物件、書籍簿冊等,在過程中不斷被揭露、重現。在已斷電的幽暗空間裡睜大眼睛搜尋文物,在艷陽下揮汗踏查廠區各個角落。若有新發現則雀躍不已,拍照、記錄、建檔,累積許多可貴素材。在揚起的陣陣拆場煙塵中,陸爺總能精準抓住亮點,幾番蘊釀發酵、旁徵博引,就是一篇佳文。舉凡建築風貌、空間紋理、人物典範,讀來莫不令人低盪迴旋感動不已。



      幾十年來從《一條河流的故事》(橋仔頭文史協會出版)、〈屏山紀事〉系列文章(中油公司《石油通訊》刊登),再到《半屏山腳的歲月──記憶高雄煉油廠》,吾人總能自作品中一睹作者日益洗鍊的文字,共享其難得的文史經驗。也懷念那段與作者從東方工專、東林講堂、水流庄、橋仔頭到「並肩走踏尋高廠.閒扯闊論話文資」的日子。



      欣聞《半屏山腳的歲月──記憶高雄煉油廠》一書,將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除賀喜陸爺外,也感謝審查委員遠見,讓此一小小香火得以留存,見證半屏山下曾有的繁榮昌盛,共享高雄歷史的榮光。期待本書之後佳餚美饌可以接續上桌,可慰油人,以饗市民。



      《半屏山腳的歲月──記憶高雄煉油廠》,描繪高廠點滴,也道出六燃歷史。白首油人話當年,值得細細品味。同為油人,也想借篇幅一角,輕輕地說聲:再會吧!高廠。



      以上短短數語,是為之序。


    王國禧 蘇建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