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對於會計職場人事物的參解與系統思維
感謝每一個促成這本書誕生的好朋友,不管是題材提供、腦力激盪、校稿還是提供建議;感謝毓芬主編給會計人一個機會,讓會計實務有機會能夠入書傳承;感謝孝倫老師幫此書寫序,給會計實務和理論一個串聯機會,能融合實務和理論的會計主管,才更有價值。
記得剛從會計師事務所離職進到公司工作時,以為會計實務就像書上讀的會計流程那樣,但遇到問題時才發現「書上沒有講到」,到處問友人後發現大家給的想法、作法和解法也不太一樣。對於凡事都要依法條、循規則才安心的會計理論人而言,常常處於緊張狀態,且不斷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對的嗎?」甚至有時候會害怕前進、害怕跨出舒適圈,畢竟會計職位動輒得咎,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違法或產生罰鍰。
在公司任何營運流程的最尾段都是由會計處理,如果會計人員只處理熟悉的業務,如憑證整理入帳,且其他部門來詢問問題時,都主張「不清楚」,確實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進而遠離風險,但是成長的速度便會薄弱,陷入「會計好無聊、要做好多雜事以及大家都不尊重會計」的困境迷思。
如果會計人員願意不斷學習,面對實務挑戰仍然抱持著積極面對的態度,絕對會是該公司裡最了解公司全局的人。一旦能在遇挫時找到解法,就能建立自信心,逐漸能夠過五關、斬六將,最後成為老闆不得不依賴的策略幕僚。而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最大收穫的一定是自己,因為這樣的會計人才不只是錘鍊了會計專業,也提升了自己對於人事物的參解和擁有系統思維,才能夠做到承上啟下,以及能與營運流程前端的其他部門順利溝通。
由於台灣經濟體的特性是多由中小企業構成,很多公司的會計主管其實沒有太多前輩教學。為了讓更多會計人員能夠有機會在面對挑戰前,就先學習前輩的經驗;或是在遇到挫折的當下,有機會能夠聽聽前輩的觀念,我們發心要寫下會計實務的經驗傳承,讓更多人受惠。在寫作過程中,彼此的腦力激盪和想法討論都讓我難忘,很喜歡芬蓉姐會說「有沒有可能有另一種想法」或是「這跟我遇過的狀況不同」的對話起手式,因為會計實務就是在不同的假設前提之下,便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和結論,抽絲剝繭地深入分析和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邏輯推演,都讓我學到不少。
於是,我邀請芬蓉姐每週都來聊聊會計實務經驗,希望能藉由彼此不同的角度和思維激盪更多火花。因著得到越多,就想付出越多,從寫這本書開始,我們共同舉辦了兩個月一次的會計主管分享會,藉由分享會中的會計主管提問及分享,讓我們可以把一個議題再拆解得更細,也藉此聽到更多不同公司的面貌。於是,也很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會計主管們加入我們,讓會計人的學習不再只有理論,而是有更多的實務摸索,進而成就更美好的會計人生!
李雅筑
2023 年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