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府城蜉蝣記

府城蜉蝣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43571
吳昭明
玉山社
2023年10月03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2943571
  • 叢書系列:玉山社.其他
  • 規格:平裝 / 268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玉山社.其他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以府城老街區為劇場,定格歷史、顯像地理,

    寫出彼幾冬.彼時陣的平凡百姓食穿生活。



      幕未降,戲仍上──

      〈前.抽籤巷〉以府城老街拓寬的傳聞發端啟幕,透過社會最底層的草芥人生,刻畫民國五○年代那近乎純真的人性,並揭開鮮為人知的神祕面紗。



      〈後.一鐵〉向養家糊口,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的弟兄們致敬。書寫一群無名小卒匍匐在這塊土地上,為大家付出,廣大勞動階級的日常與無常。



      勾繪出動遷時代的漂泊者與羈旅人,及其艱辛的一生──

      「臺南學」名家吳昭明,以市井小民的柴米油鹽酒色財氣,深度刻畫臺灣近代底層社會的生活和情感,並以直白俚俗的寫作,夾雜生猛的臺語,接地氣地表達府城老街與勞動民眾的生活風貌,完整呈現出人間小悲劇與亂世真縮影;裡頭人物更是你我熟悉的面孔;披露的,也是你我周遭的故事。



    本書特色



      1.以老臺南為場景,勾勒出動遷時代下,市井小民的豐沛情感與艱辛日常。

      2.使用大量臺語俗諺,形塑出生猛有力的底層生活面貌。

      3.附抽籤巷與鐵路局一鐵運輸公司周遭地圖,一窺當年的地理位置。



    專文推薦



      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辜懷群

      臺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理事長、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暨臺南市教育局前局長 鄭邦鎮

      ──專文推薦



    口碑好評



      (本書作者)一生以筆為劍、以史為鑑、挑戰不公不義的讀書人,為大時代的暗角人生留下了鮮明印記。──辜懷群 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對比同樣書寫戰後一個世代那三十年的文學來說,我覺得吳昭明的《府城蜉蝣記》在臺南出土,從臺南出發,更親近臺灣的土地和心跳。──鄭邦鎮 臺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理事長、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臺南市教育局前局長

    ?


     





    推薦序 燒酒嘛袂了解我! 鄭邦鎮

    推薦序 吳昭明的蜉蝣繪 辜懷群

    前.抽籤巷

    後.一鐵

    後記



    ?





    推薦序



    燒酒嘛袂了解我!

    --鄭邦鎮 臺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理事長、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臺南市教育局前局長




      張潮《幽夢影》說:「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江蕙唱遍市井的〈酒後心聲〉說:「心情無人會知影,只有燒酒了解我!」「臺南學」名家吳昭明先生這部《府城蜉蝣記》裡的兩篇小說,表面上都不外乎市井小民的柴米油鹽酒色財氣,而內容意趣,深沉雋永,遠遠超過表層,令人讀之一唱三嘆!



      書中前篇〈抽籤巷〉,從 2012 年夏抗議臺南市政府準備拆除老城區裡蘊藏四百年人文氣息的抽籤巷發端?幕,描述蜿蜒舊街裡的草芥人生。故事訴說一個風月出身不被社會祝福的女性阿好姨仔,全心全力,立志重塑人生,扭轉命運。最後竟然在見證兒子希羅和媳婦真的步上平凡幸福的踏板時,自己殞命。結尾,作者用「幕未降,戲仍上。」來回叩主題,繼續為抽籤巷請命。



      第二篇〈一鐵〉,則描寫 1949 年被迫隨國民黨軍隊來臺的十四歲少年菜鳥仔,為了自謀生計,於 1961 年二十六歲時提前退伍,到鐵路局所屬的「一鐵」卡車貨運公司,專司配送公賣局菸酒的故事。在板蕩困頓中,他勤奮工作,一心絕地重生,以致娶婦做婊,相忍為家。夫婦先後在臺北、臺南眷區租賃蝸居,省吃儉用二十年,終於迎來全家團圓入厝和女兒考上名校臺南女中兼做十六歲的兩次宴客。不料菜鳥仔就在夫妻團圓夜,體力不支,離開人間。咬緊牙關隱忍一生的菜鳥仔,就像蜂群裡默默犧牲的雄蜂,正由女兒的暗夜啜泣,浮現他的父道形影。



      我二十五歲前,一直住在中部小鎮的火車站和鐵路附近,對於鐵路、貨運的轉運操作和勞動環境,大致了解。我移居臺南,親近府城,也已經五十年了。由於這兩篇作品都深刻描寫臺灣當代底層社會的生活和情感,在細讀時,一方面心中始終勾起鮮明的記憶,產生強烈的共鳴;另一方面耳際總是響著臺語老歌:〈煙酒歌〉、〈金包銀〉、〈後街人生〉、〈鹽埕區長〉……;並且喚起的總是蔡振南、蔡秋鳳、謝銘祐……飽經風霜的聲調。最直接的理由,我想應該是作者用生猛的臺語寫作,直白俚俗,非常接地氣地表達了府城老街和勞動民眾的生活風貌。



      本書中常說的「南山聽蟋蟀仔」、「菜頭拔起來空原在」,實在是悲涼又傳神。臺南耆老說:「城內抽籤詩,城外問童乩。」臺灣俚諺說:「吃果子拜樹頭,歷史無寫聽歌謠。」社會詩人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不就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詩比歷史真實」嗎?讀者細細回味阿好姨仔和菜鳥仔的一生,不難發現他們都是透過奮鬥一生,來告別舊無奈,營造新期待,從平凡處發光發熱的莊嚴法相,而這就是生命的解脫和救贖,是生命的最美呈現!



      就此而論,對比同樣書寫戰後一個世代那三十年的文學來說,我覺得吳昭明的《府城蜉蝣記》在臺南出土,從臺南出發,更親近臺灣的土地和心跳,不論從個人主體性或共同主體性,都可以看出人間小悲劇和亂世真縮影。比起白先勇的《臺北人》、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毫不遜色,甚至是更以史詩精神寫作的「臺南學」社會詩篇啊!讀者可以手持臺南市地圖,踏勘小說場景;閱讀的社群,若將此作品發展成讀劇,或改編成廣播、電視、電影,想必更有波瀾壯闊震撼人心的大場景吧!



      聖經說要為不能自辯的人辯護,為喑啞的人發聲,為所有困苦的人伸冤。今天不但得見作者的慈悲,更樂見玉山社的慧眼。巴爾扎克說:「拿破崙用劍做不到的事,我用筆做到。」顯然此刻不用劍,也不靠酒,大家一起做到了。

    ?




    其 他 著 作
    1. 長江一號:張錫鈞傳奇
    2. 鐵道。旅人繪
    3. 用心•求變:從小攤販到百家直營連鎖店,隆美窗簾董事長郭麒麟的經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