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追求生命的答案」好像是我的宿命,所以在唸高中時偶然在書店發現了《道德經》,便如獲至寶地買回家一字一句拼命的啃、用力的啃,無奈光是開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十二個字,就如銅牆鐵壁般將人拒之於千里外。從此翻遍了諸家註本也找不到滿意的答案。在挫折中心生氣餒,於是將之放棄。一放棄就是五十年,半個世紀……。在學了佛法,並且還出版了一本叫做《金剛經23疑》的書之後,有一天心血來潮,又把塵封已久的《道德經》拿出來看,赫然發現用大乘佛法的理論竟然可以輕易地將整部《道德經》通暢、合理地解讀出來。於是心裡就萌生了一個念頭:「我一定要把它寫出來,留給現在以及未來那些有心追求生命答案的人。讓他們可以多出一個角度來了解,或者減少一些摸索的時間」。想歸想,卻一直沒有動筆,直到去年孫子出世了,在含飴弄孫時忽然心中湧現出:「也許他也是一個勤於追求生命答案的人」這樣的念頭。於是深藏在我心中的種子就在這一瞬間獲得了陽光、空氣、泥土與水,終於因緣俱足而完成了本經的解讀。更巧的是,完成的這一天正好是他的週歲生日。希望他真的是一個「追求生命答案的人」,那麼這本書就是阿公送給他的生日禮物。
二○二○年九月十九日 陳博正於烏來•龍太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