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36598
張旖容,林傳凱
春山出版
2023年11月14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7236598
  •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春山之聲Voice


  • 人文社科 > 歷史 > 台灣歷史 >











    童年時的不解,其來有自

    叛逆長大後發現,創傷不曾退去,而是遺傳相隨

    白色恐怖第三代的家族追尋記



      本書是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的孫女張旖容,所寫的家族史追尋記。她驅車往南方一路前行,回到那個自己甚至尚未成為受精卵的時刻──屏東縣春日鄉,一切故事的起點。



      二○○八年,張旖容意外在國家檔案中發現阿公的遺書,開啟「遺書返還運動」,並展開家族記憶的追尋。



      自幼時起,張旖容的心裡始終有個困惑:為什麼在母親眼中學歷等同一切?她寫下:「我沒有辦法太靠近媽媽,太靠近是會受傷的。」「媽媽可以輕易理解我的話語,但她不太能同理我的感受。同樣的,我也無法同理她的感受,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其實差不多。」



      長期與母親關係的緊張、矛盾、彆扭,在追尋家族記憶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絲緩解。她知道母親因為作為「黃溫恭的女兒」,被迫放棄出國留學的夢想;阿嬤楊清蓮晚年失智後,逢人便問自己的身分證在哪,母親只好複製幾十張備用,阿嬤一問,就給她一張;自小作為叛逆女兒,婚紗照在六張犁公墓拍攝,婚宴辦在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前,母親也未置一詞;等到自己開始育兒,孩子成為與母親之間重新建立的橋梁。



      張旖容在自己的學術專業生物學研究中,體認到遺傳的複雜性。壓力和創傷不只影響下一代,也會藉由代間遺傳,影響孫輩。作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第三代,從遺傳解釋與創傷書寫中,似乎找到長久以來面對困惑的安身方式。



      本書收錄黃溫恭案件相關檔案史料、家族相片及書信;並由白色恐怖研究者林傳凱以張旖容多年好友身分撰寫〈迷霧中的偕同之旅──記路竹支部與遺族的追尋〉專章。



    ?


     





    推薦序 �吳曉樂

    作者序 天堂路

    一 春日的偶遇

    二 童年與遺書

    三 遺書歸還

    四 黃溫恭,我的阿公

    五 遺書及後續

    六 存在於我之先

    七 行動者之路

    八 媽媽和我

    九 給阿公的家書

    十 迷霧中的偕同之旅──記路竹支部與遺族的追尋�林傳凱

    【圖輯】家族照片、判決書、相關檔案、遺書

    後記 於我之後�張旖容

    後記 傷痕如一條綿延的伏流�林傳凱

    延伸閱讀 相關政治檔案



    ?





    作者序



    天堂路




      二○○八年,我找到外公(本書稱阿公)的遺書、認識傳凱。



      二○一八年,傳凱和我都在這一年博士班畢業,他找我一起寫下這十年──關於阿公和我尋找他的旅程。



      我從答應書寫開始,就知道這是條只有我能走的天堂路,但我從沒想過要放棄,我知道我必須、也有能力寫完這本書。不過此時,我已結婚生子,身為家中幼兒的主要照顧者,要在書寫與母職身分之間切換,是困難的。



      書寫必須投入自己,如同干將莫邪以身鑄劍,若無融鑄自身便無產出。然而母職恰是投入的反面,你必須捨下自己,順應著嬰幼兒的需求生活,兩者間從來就沒有什麼兼顧,只有取捨和外包。對我而言,寫作這本書的另一個挑戰是我要如何不在情緒漩渦中滅頂?拜疫情所賜,伴侶的工作從進辦公室轉成永久在家工作。和他同處在家中的不同空間,讓我總能在需要時即刻從他身上得到力量。也曾發生過,我在廁所找到正在刷馬桶的他,跟他說I want抱,他放下清潔用品,轉身給我一個緊緊的擁抱,讓我的淚沾溼他的上衣。我們在浴室抱了五分鐘,他吻了我的額頭,我緩過氣來給他一個吻,回到書桌前繼續我未完成的書寫,他繼續刷他的馬桶。



      伴侶主動分擔家中多半的庶務又接住我的一切情緒起伏。每天,我總是可以在他哄小孩睡覺後,和他一起待在床上,告訴他我今天的進度,我常常說著說著就哭了,也或者,先哭完才繼續說下去。他總是在這時候接納、同理、認可所有的我。我總是躺在他身上哭,他會給我帶有溫度和力量的擁抱,告訴我他愛我,我做得很棒。透過這些微小的、重複的日常,我穩定了自己的非日常,讓我能日復一日投身回到追尋家族記憶的時空,在史料、家族故事和個人記憶與情緒間來回。



      除了伴侶的支持,我亦尋求專業協助,確保我在書寫的旅程中能平安靠岸。我參加八週MBCT正念冥想課程和長達近一年的一對一心理諮商,讓專業諮商師和正念技巧陪著我去梳理這些情緒和議題。這條漫漫長路我一走就是五年,我有時走得快些,有時慢些,但我從未想過放棄或停下。此書,就是這些年來的結果。



      本書獻給所有政治受難者家屬們,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受苦的人從來就不只有政治受難者,第二代、第三代們無從選擇卻必須共同承擔苦難。我不會說一切都很好或是一切都沒事了,但我們在這裡,始終都在,不曾離開,我們會繼續向前走。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