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何以帝國:跟著錢走,看見不一樣的中國史

何以帝國:跟著錢走,看見不一樣的中國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898718
劉守剛
漫遊者文化
2023年11月22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4898718
  • 叢書系列:歷史筆記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歷史筆記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財政史專家告訴你

    從「錢」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中國史



      ◆從「財政」視角看中國史,理解歷史向前推進的真實動力

      跟著錢走,會打開一個更真實的視角。本書挑選財政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重要制度和傑出人物的行為,解釋其中的前因後果,評價它們的得失成敗,指出歷史深處的隱祕,使人能「知其所以然」,對歷史擁有更深入、更準確、更立體的認識。



      ◆以和財政相關的歷史問題為引,帶出結構分明的論述

      本書共分三十章,每一章的正標題是一個財政事件或財政現象,副標題是一個歷史問題,透過解答一個個歷史問題,用財政的線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國的成長歷程。



      ◆

      有不少王朝的滅亡,根本上是由財政狀況所決定的。帝王將相是英明有為或昏庸無能,難以改變王朝的命運。任何一段歷史、單一歷史事件,如果從錢的角度再看一遍,更能理解歷史中的人、組織與制度,看明白歷史深處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抉擇。



      ●?? ?岳飛聽命撤兵,其實不只是因為忠心?(?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南宋軍費統一由中央發放,如果岳飛不聽令,朝廷馬上就能斷了大軍的後路。)



      ●?? ?為什麼有錢有糧也會亡國?(?隋朝財政庫藏皆滿,但只傳了兩代就滅亡,原因是隋煬帝為求大業,過度役使民力,他三征高麗、修築長城、開挖大運河,濫用徭役讓民眾不得休息,不能從事正常的生產活動,直接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與朝代更迭。)



      ●?? ?為什麼減稅不能長期有益於民?(?漢初田租減稅的原因,固然有與民休息的考慮,但其實更大原因是缺乏徵稅技術與管理能力。田租減稅後,卻轉而徵收人頭稅,對普通農民來說,土地少,享受不到多少減稅的優惠,可要繳的人頭稅跟富人一樣,繳不起人頭稅,農民只好逃亡,成為流民。)



      ●?? ?為什麼商業發達不能富國強兵?(?宋朝國力雖「弱」但「不窮」,依靠專賣制度和徵收商品稅,財政收入遠超其他王朝,但商業再發達,也還是農業社會,商品數量有限,商人因重稅無利可圖,商業活動就會減少,最終收入不增反減,沒有了經濟基礎與民眾支持,在外來武力打擊下因此滅亡。)



      (本書)從一個別致的角度,重新梳理了中華文明兩千多年來的歷史。他在這本書裡指出,中華文明歷史演進的過程,也是一個財政帝國從構建到衰落的過程,並不僅是二十四姓的家族史,也不全是充斥著宮廷鬥爭、戰爭衝突的政治史。與這些廣為人知的因素相比,財政問題默默貫穿各個王朝的始終,卻鮮少有人關注。劉守剛認為,只有理解歷史中的財政維度,才能理解歷史中最核心的一股推動力量。──梁捷(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



      ◆

      財政就是國家對錢財的收支與管理,

      對於中華帝國來說,錢的歷史,不只是「財」,更是「政」。



      以財政為軸線串連歷史

      在本書中,可以看到財政的各個要素(收入、支出、管理)在中華史中的帝國期間的變化過程,以及財政權在這個階段如何一步步凸顯出公共性,以至於到最後推動國家從帝國走向現代國家。此外還有稅人、稅地、稅商在歷史上是怎麼變遷的,以及其中財政權的公共性如何表現。



      在每一個發展階段,各路歷史人物都在不斷地尋找合適的財政形式,他們的行為脫不開財政奠定的基本格局,由此也註定了中華帝國在歷史上的各種精彩與晦暗時刻。



      扮演帝國「救命錢」角色的鹽利

      國家從鹽的生產和經營上獲利,稱為鹽利,對於帝國來說,像鹽利這樣的財政收入,可說是日常保健藥品和生病時的特效藥。在南北朝直至隋唐初期,國家長時間實行食鹽民營,在安史之亂後,財政極度緊張,於是恢復了漢武帝時桑弘羊實行的鹽業專營制度,唐代財政收入鹽利占了一半,宮廷耗費、軍事支出以及百官俸祿都嚴重依賴鹽利收入。



      從唐中期直至晚清,鹽業體制大體採用許可制,遇到特殊情況,還能通過緊急銷售許可證來獲得臨時性收入。所以說鹽利為帝國提供了「救命錢」。



      所謂「白銀帝國」,直到明代中期才開始

      在武俠世界裡,大俠們身上似乎總有花不完的銀子。可是,中國古代經濟直到明代中期以後才白銀化。元代以前,國家發行的貨幣材質大多是銅,但鑄造成本比較高。在宋元兩代,帝國曾發行紙幣來運行財政,但因濫發而失敗。到明代中後期,因為美洲和日本出產的白銀流入,帝國實現了貨幣化財政。



      以白銀為主要貨幣,好處是貨幣量取決於金屬量,可避免政府濫發貨幣,但反之有可能會導致通貨緊縮,而白銀數量的減少,正是明末經濟與政治危機的重要成因。



      明清官員貪腐嚴重其實是因為薪水低

      隋唐時,中央政府會發給州縣官員土地和經費,用來收租、投入商業活動或放貸給百姓收取利息,官府的公共收支與官員的個人收支混在一起,所以那時官員挪用甚至盜取公共收入在表面上看不出來,南宋末年因為財政極度緊張,這些一律收歸中央。明代(以及承明制的清代)官員沒有職田或公廨田收入,也很少有宋朝那樣的恩賞收入,只有官職的俸祿,超出官俸的其他收入都可視為貪腐。



      明清時代官員的貪腐現象,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道德問題,而跟官俸制度規定有關。



      ◆

      不管是個人的活動,還是組織與制度的變遷,背後都有一個根本的影響因素,那就是錢。跟著錢走,會打開一個更真實的視角:

      錢從哪兒來,又往哪兒去?誰付出最多,誰又坐收漁利?

      誰得到了好處,誰又付出了代價?

      本書從財政視角來反思歷史,用一種相對深入、獨特的解釋,嘗試解釋一些歷史因果,揭示出歷史的複雜與深層的祕密。



    名人推薦



      包剛升(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梁捷(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 ?

      羅振宇(「得到」創始人,「羅輯思維」主講人)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

      柯睿信(「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主編)

      ──專業推薦


     





    前?? ?言

    財政之眼: 如何從另一個視角考察中華帝國歷史?



    第一部分?? ?走向帝國

    初稅畝:為何說它標誌著中華向帝國轉型?

    商鞅變法:為什麼說它是帝國的奠基工程?



    第二部分?? ?帝國初興

    輕田租:為什麼漢初減稅沒有想像中美好?

    財政政策:桑弘羊為什麼支持積極治理?

    國家專營:文學賢良為什麼反對桑弘羊?

    國弊家豐:豪強毀掉了大漢?

    財富戰爭:士族必須死,帝國才能生?



    第三部分?? ?帝國成長

    均田制:調整田制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徭役問題:為什麼有錢有糧也會亡國?

    租庸調制:盛唐的制度為何會被廢止?

    兩稅法:帝國正統財政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鹽利:為什麼鹽業收入是千年帝國的「救命錢」?

    稅商:為什麼商業發達救不了大宋?

    理財術:王安石變法如何挑戰帝國整體制度?

    軍事財政:為何帝國千年無法擺脫兩難困局?

    回買公田:實物資產能救帝國的命嗎?

    掠奪性稅商:帝國財政能和百姓利益共容嗎?



    第四部分?? ?帝國成熟

    空印案:帝國實現有效治理到底難在哪裡?

    官俸制度:帝國薪酬體系制定為什麼難?

    貨幣財政:白銀帝國是如何形成的?

    張居正改革:做個有作為的權臣為什麼不容易?

    太監收稅:正路不通,必走歪路?

    皇帝勸捐:為什麼君主遭到官僚集體背棄?

    黃宗羲定律:民眾的稅收負擔到底從何而來?

    江南奏銷案:用政治罪能否糾偏財政管理的無能?

    雍正帝改革:最具成功條件的財政改革為何失敗?



    第五部分?? ?走出帝國

    海關稅:為什麼說它是帝國財政向現代轉型的標誌?

    張謇開工廠:現代重商主義是怎樣興起的?

    度支部:帝國財政機構如何向現代轉型?



    結?? ?語

    參考文獻

    附錄:《燕京書評》 訪談問答

    後?? ?記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