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讀書雜誌(第六期)

讀書雜誌(第六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0451324
香港三聯書店
三聯
2023年9月22日
103.00  元
HK$ 92.7  






ISBN:9789620451324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7 x 24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人文社科 > 閱讀�出版�圖書館學 > 編輯/出版/書評











      本期「文化焦點」主題是香港飲食文化,由蕭欣浩策劃,邀請幾位文化人,從香港不同地區的飲食特色、香港餐飲業變遷的各種資料紀錄、香港人「吃牛」的發展、來自家鄉和親人的美食記憶等角度,尋味香港的城與鄉。本期「書人書事」致敬饒宗頤先生、羅香林先生、林毓生先生、王季思先生和藍真先生。本期開始增設的「學思隨筆」邀得鄭培凱教授,帶領大家重新認識崑曲藝術。「專欄」則由林沛理和蔡思行分別撰文,分享各自由書引發的思考。「共讀雙城」欄目,周立民先生為讀書娓娓道來巴金出入深港的往事。「出版內外」由葉立吾和甄沛之分享他們著述《The Origin of the Greek Alphabet: A New Perspective》的初心。本期「書評」為讀者評介五本好書,涉及諸多學科領域。「閱讀前線」推介24本新近出版的好書,題材豐富多元,地跨兩岸三地,中英文書兼而有之。


     





    文化焦點? *尋味香港城與鄉*

    流動尋味?香港印記 004

    消失中的物件:與餐飲業有關的紙本資料和紀錄 010

    光影中的香港吃牛史 015

    「山旮旯」裏的客家美食記 021

    媽媽煮的三?一湯 027



    書人書事? *向時代致敬*

    饒宗頤先生的香港史研究:兼略論其現實意義 鄭煒明、羅慧 036

    羅香林教授:以中文撰述香港史的開拓者 周佳榮 046

    海耶克先生的牛排:憶林毓生先生 胡曉明 055

    校讀王季思先生《玉輪軒曲論》側記 黃仕忠 057

    驕傲的人:懷念藍真先生 陳翠玲 064



    學思隨筆

    重新認識崑曲藝術 鄭培凱 072



    專欄

    西書閒話|男性凝視、女性凝視與肚臍凝視 林沛理 080

    舊書今讀|粵派三毫子小說 蔡思行 084



    共讀雙城

    出入深港間:由巴金的一段往事想到的 周立民 088



    出版人語

    人類第一套拼音文字是如何產生的? 葉立吾、甄沛之 094



    書評

    細節的魅力—讀《胡適的北京情緣:一個新文化人的日常生活史》 彭姍姍 100

    傾聽歷史深處的微聲—評王笛《碌碌有為:微觀歷史視野下的中國社會與民眾》

    沈祖新 115

    為宋代的改革把脈—讀劉子健的《宋代中國的改革》 虞雲國 110

    聽見也斯不同的聲音—評《也斯的六?年代》 黃峪 119

    漢字文化圈的多體一源 黃宇翔 117

    天下無鬼 譚美玲 120



    閱讀前線

    24本書,24個閱讀理由 123





    ?





    卷首語



      北島先生曾說,如果中國是一幅畫,那麼香港就是這畫中的留白。在中國畫而言·留白可謂是畫面中最堪講究的部分,最是啟人遐思。也有人說香港是一部深奧難明的書,這說法大約也是不錯的,否則,怎會有如此多的人孜孜為她書寫,為她作注?



      1935年1月,胡適先生應香港大學之邀,前來接受港大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胡適在此逗留了五日,及後他在《南遊雜憶》中描述了首度來港的戚受。他讚歎此地山海相擁的溫柔景致,更沉醉於南中國美妙的早春氣息,直言「我們久居北方的人,到這裏真有趕上春了的快樂」。遍野鮮花、海上斜陽·令胡先生遊興十足,以至於數日間都未騰出時間來寫日記。這篇《南遊雜境》是他結束這趟旅程返回北京之後所寫,因謂之「憶」。



      閒來讀葉靈鳳先生所編《香港方物志》,總能引起關於鄉土自然的無限興味。南來之初·葉氏對這「海外孤島」曾多有拒斥·至四十年代中轉向香港史地寫作,後於1957年將發表於《大公報》副刊專欄的「太平山風物志」輯成此書,變得「對香港-草一木一蟲一魚都有很深的厭情」。該書1973年版序言中說,為了撰寫這些方物小品·葉氏曾涉獵眾多書籍,從方志、筆記、遊記,乃至外人所寫有關香港草木蟲魚的著作,以此充實自己,令所述皆有依據。



      畫家何紀嵐出身藝術之家,自小深受熏陶,善於用極簡主義演藝東方哲理,作品富於水墨元素。本期雜誌封面主圖《香港格式》出自何紀嵐之手,那是他眼中的香港。本期起在內容上也有少許調整,增設「學思隨筆」欄目,刊載學人的隨筆文章或讀書札記;原有個別欄目的名稱也因應實際情況作了一點修訂。新年到了,《讀書雜誌》也有了一個新的面貌,希望得到朋友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小思在《香港故事》中說:「香港,一個身世十分朦朧的城市!」而這朦朧的身世,來自一股歷史悲情。我想,馬頭涌宋王臺碑石述說的宋末二帝逃難故事,也許是這悲情的開端。而後「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聞一多語),則是這悲情的延續。1941年,港大女生張愛玲在此度過一年多時光,直面戰爭陰雲,從此奠定她畢生創作的悲情底色。往事不可追。而今,香港正抖落風霜,奮力向前。若過往的悲情終究無可擺脫,那麼我們盼望,未來香港這部大書向世人展示的,是更多歡愉暢快的篇章。




    其 他 著 作
    1. 讀書雜誌 第十期
    2. 讀書雜誌(第四期)
    3. 圖解2022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4. 讀書雜誌(第三期)
    5. 讀書雜誌(第二期)
    6. 讀書雜誌(創刊號)
    7. 讀書雜誌(試刊號)
    8. 輕鬆學漢語(少兒版)教師用書三(簡體版)
    9. 輕鬆學漢語(第三版)簡體教師用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