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發展與挑戰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發展與挑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13843
蘇永明,簡成熙,游振鵬,黃柏叡,廖于晴,方永泉,顏于智,李宜航,高立芸,王俊斌,鄭英傑
學富文化
2023年11月10日
107.00  元
HK$ 101.65  






ISBN:9789865713843
  • 叢書系列:教育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7 x 23 x 1.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教育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研究











      當1950年圖靈測試成功後,機器智能同人類智能發展,帶起人與動物、有機體與機器、物質與非物質界線的模糊與認識論的轉向。隨著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技術發展,理性思考或思考能力的人類特徵不再獨一無二,掀起人類主體性或身分定義的後人類討論。除了對人類存在的再思考外,人工智能也為教育帶來美麗的前景,包括提高教學效能、創造高質量學習環境、開啟個人化與客製化的適應性學習機會;但同時人工智能也帶來學校教育集體關係轉向個人化、高等教育知識生產市場化、培養參與者與關懷者以及啟發者的教師角色、學校教育教學虛擬化與學習評估高效化的轉變。本書提供人工智能的後人類思考,繼而從高等教育、師資培育和學校教育各方面進行探討。


     





    編者序?? ??? ?iii

    1. 教育如何辨識與面對AI:從圖靈測試談起?? ?蘇永明?? ?1

    2. 萬物之靈勝出ChatGPT嗎?認知、情感與倫理的教育反思?? ?簡成熙?? ?27

    3. 批判的後人類主義與當代人工智能的教育反思?? ?游振鵬?? ?65

    4. 閱讀AI社會:以日本「社會5.0」政策為例?? ?黃柏叡

    廖于晴?? ?83

    5. 從鎖鏈、廢墟到虛擬──從後人類角度看AI時代高等教育?? ?方永泉?? ?105

    6. AI教師跟傳統人師的競與合──兼論未來臺灣師資培育的展望?? ?顏于智

    李宜航?? ?141

    7. 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學校教與學:後人類狀況的反思?? ?高立芸

    王俊斌?? ?171

    8. 從「鍵盤魔人」到「ChatGPT」?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學校內部互動關係」之轉變:教育社會學的視角?? ?鄭英傑?? ?189







    ?





    主編序



      這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首先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成為熱點。隨著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熱門開發領域。其次,全球教育發展的需求促進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隨著教育資源的不斷擴大和全球化,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也逐漸浮現。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教育資源的個性化和自主化,提高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已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再者,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加快學習的效能。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教育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通過網絡技術,教育可以實現在線學習、跨地域合作、資源共享等新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的發展。最後,社會的期望與需求明確學校教育及時因應對策。現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和期望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素養。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改變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已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人工智能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育也不例外。為此,臺灣教育哲學學會獲得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和賈馥茗教授基金會的支持,開展在人工智能時代下教育發展與挑戰相關議題的討論。本書邀請到蘇永明教授(第一章)、簡成熙教授(第二章)、游振鵬教授(第三章)、黃柏叡教授、廖于晴助理教授(第四章)、方永泉教授(第五章)、顏于智博士、李宜航博士候選人(第六章)、高立芸博士生、王俊斌教授(第七章)、鄭英傑副教授(第八章)共同為本書獻智。



      第一章首先揭示人類智能與機器智能的發展透過圖靈測試後明確是具有共通性。雖然人工智能在分辨情感和價值上是有難處,但是人工智能將可取代許多人類重複性較高的工作,甚至複製人類行為或產生難辦真假或詐騙。基於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負向影響,教育應該有所為以降低人工智能對教育產生負向作用。



      第二章以認知、情感與倫理的教育反思討論人工智能強大的生成功能,讓大學採取預防措施以及意識到人工智能對於人類生存產生威脅者,疾呼正視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但是人工智能的生成功能仍然為人類的認知、情感和倫理帶來美麗冒險的可能。



      第三章則是從Rosi Braidotti批判的後人類主義視角,以生態學和環境理論的取徑,剖析人工智能對人類主體與整體人性的挑戰,指出人與非人、自然與科技界線的模糊,人們要學習去掌控非人類接續人類身體之後的存在。



      第四章指出人工智能是一種整合不同模型和演算法的資訊處理技術,可以對多種來源進行自主的深度學習並產生執行認知任務能力,從而在各種環境中產生預測和決策結果。在此基礎上,日本嘗試產生社會各向度的政策制度與治理,以人為中心來整合網路和物理空間,從而平衡經濟發展和解決社會問題。



      第五章則從高等教育說起,探究著網路技術乃至於人工智能對於大學教育功能的影響,包括在教學上的虛擬化、與社會關係的都會化趨勢,對大學在現今發展下體現出多方主體加諸壓抑後的鎖鏈化、大學價值與意義的廢墟化,有著顛覆空間與時間的可能。

    ?

      第六章針對人工智能的教育資料採擷和學習分析功能,直指以人工智能在處理教育資訊上、教育效益、更為多元與包容的教育環境的優勢上,是難以取代教師作為知識學習的互動參與者、道德情感的關懷對話者、批判反思的啟發建構者等角色,為臺灣師資培育提供了先見。



      第七章從後人類狀況的反思嶄新的看待人工智能時代的學校教與學。後人類的即身性確保人的身體主體性,而浮士德交易下仍有樂觀的可能。於是乎在智慧教育的趨勢下,學校教師仍然可以透過人工智能創新教學方法和工具,建立有效學習評估機制。但是還有是許多道德與價值議題需要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



      第八章是從教育社會學視角來討論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學校內部互動關係的轉變。殊不論人工智能對學校教育所帶來的正向或負向影響,但人工智能已徹底拆解學校教育的集體而成就個人,作為中介者對師生關係產生更大的心理與社會距離。



      感謝各篇作者提供卓見為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教育發展與挑戰進行撰文,而且特別感謝臺灣教育哲學學會獲得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和賈馥茗教授基金會的經費支持,才能讓學者卓見得以見世,為後續相關議題作為討論基礎。除此之外,感謝助理陳姿佑的盡責與付出,才能讓專書得以準時付梓,同時感謝學富出版社的大力協助,讓學術智慧得以延續。

    ?




    其 他 著 作